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说虫虫难登大雅之堂?就连皇北京爱不释手

人呆手户

“人呆手户”即保护:保护植物,保护绿色,保护自然,保护生命?

MAY BE! 我们更愿意保护的是你喜欢阅读、热爱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护学报》官方微平台

说起斗的玩法,

大家肯定不陌生。

斗舞

斗歌

斗地主

而关于斗还有一种玩法,历史悠久,流传至今,那就是斗蟋蟀。


 斗蟋蟀的历史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从2500年前的《诗经》中找到关于蟋蟀的记载,“蟋蟀在堂,岁聿(yù)其莫。”(注个拼音,怕大家不会读,小编不要太贴心)

而斗蟋蟀这项活动,始于唐朝,兴于明代,在清朝继续发展。宋代顾文荐撰写的《负暄杂录》记载了当时的场景:“斗蛩亦始于天宝年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以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其来远矣”。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wifi的年代,听蟋蟀鸣叫可能和我们听歌有一样的作用?

古人才没这么欢乐

到了南宋时期,斗蟋蟀更是深入人心。它已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消遣,而是成为一个发家致富的捷径。

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就记载了许多当时的场景,“乡民争捉入城货买,斗赢二三个,便望买一两贯钱;若生的大,更会斗,便有一两银买”;“每日早晨,多于官巷南北作市,常有三五十人火斗者”。

图片来源:红动中国

而斗蟋蟀活动的繁荣,也促生出一些新的职业,如销售斗蟋蟀用具的“小经济”和饲养蟋蟀的“闲汉”。

在当时有一位宰相名叫贾似道,他对斗蟋蟀非常痴迷,甚至在蒙古进攻中原,军情危急情况下,依然与妻妾斗蟋蟀玩乐,因此,也被人戏称为“蟋蟀宰相”。

虽然贾似道因痴于斗蟋蟀而不理政事,误国误民惹来骂名,但是他对斗蟋蟀的研究却是卓有成效。由他编写的《促织经》,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

该书对蟋蟀的各个方面都做了阐述,并对当时人们斗蟋蟀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也是后世许多有关蟋蟀著作的蓝本。

到明朝时,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又将斗蟋蟀推向历史巅峰。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明宣宗

当斗蟋蟀成为皇北京喜爱的娱乐活动时,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它俨然已成为一种流行。甚至据《万里野获编》记载,苏州卫中武弁因善于捉蟋蟀而获得了官职(是时候掌握一门真正的技术了)

由于明朝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斗蟋蟀的中心地区也随之转移至北京。而清朝继续在北京定都,康熙、乾隆、道光以及慈禧都有斗蟋蟀的嗜好,这项活动也得以在此地继续发展扩大。

斗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曾一度为“地下”活动,甚至几近绝迹;八十年代以后又逐渐兴起,上海、台湾等地每年要举办斗蟋大赛,山东宁津等地还组织了蟋蟀节。

范曾《促织图》

斗蟋蟀在历史上这么受欢迎,你是不是也有些手痒,想要试一试呢?那要想在决斗中胜出,我们少不了挑选一个“优秀的战士”。


 如何挑选蟋蟀?


首先要求蟋蟀要健康强壮,无“四病”,即仰头、卷须、练牙、踢腿。

看我炯炯有神大眼睛

其次,可以从外观颜色来挑选,有“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之说。

两个蟋蟀相斗时,要选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草或马尾鬃引诱争斗,让它们互相较量,几经交锋后,败的退却, 胜的张翅长鸣。

           选手入场,一场恶斗在即 

           选手入场,一场恶斗在即 来源:凤凰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暑﹒诗经动物之床下蟋蟀
蟋蟀唱什么呢?
况公祠
这斗蟋蟀有点像咱们中国人,外表温顺内心勇猛
寒露养生 这八大养生禁忌要牢记(5)
“促织”为何是指蟋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