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金句04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经典金句04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处】:《大学》


【案语】:“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可以理解为“君子”;也可以理解为“做人的终极、顶点”;也可以理解为“成长,人成为仁人”,等等。“学”:学习、修养。“大学”:即“人成为君子的学习与修养”。“大学之道”:即“人成为君子的学习与修养的道路(过程、进阶次第)”,“道”,有强调“道德实践”的含义。“明明德”:第一解,明白、懂得人本身应具有的光明德性;第二解,让人本身应具有的光明德性显现、呈现出来。“亲民”:第一解,爱人,仁者爱人;第二解,程子曰:“親”作“新”。朱熹:“革旧作新人”。“止于至善”:止,目标、标的。至善:事理当然之极,人类最美好的、最和谐的目标,可以理解为“天人合一”。以至善作为目标,把做人的目标设定在“至善”处。


【学者论述】

汤一介先生在《再谈我们为什么要编儒藏》中说:

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人的道德实践对于理想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大学》首章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注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明明德、新民的目的在至于至善。

【案语】:汤先生提到了“道德实践”这个概念。

编者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什刹海书院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德至善、格物致知与国学未来
《大学》三纲
常于自然,即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
《大学》评析(方向东)
***将《大学》的“止于至善”解释为“处于最完美境界”?误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