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 | 有钟馗的端午,吉祥如意~

徐悲鸿 《钟馗》 1938年作 


人们又称钟馗文化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各种习俗活动有数十项之多,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请钟馗、跳钟馗、闹钟馗、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活动。尤以请真钟馗、跳钟馗、闹钟馗、赛龙舟(水乡)民众积极参与,万民同庆,热闹非凡。


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在中国传统文化浩瀚的长河中,有着众多的吉祥民神,而钟馗则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神祗人物。他沟通了天地人三界,奔走于人鬼神之间,既是神话的、传说的、梦魇般的人物,又是现实的、俗世间的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钟馗管的事情比较多,而且会在不同节日里切换身份和角色。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其实可以理解为,钟馗负责处理看不见的“鬼”,当然都是传说中的“心魔”而已;再加上端午节艾叶、菖蒲、雄黄、香囊、五彩线等,尽管最早的传说的辟邪物品,其实也具有药物保健作用,用来应对那些已知的疾病。


钟馗文化和中医文化结合起来,就有了完美的逢凶化吉意义。


《蒲觞钟馗》 陈洪绶

关于钟馗的民间传说很多,比如,钟馗源于仲葵,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属于一种椎形菌类。椎本是一种敲打器物的工具,可作武器用,于是,有人便借用其谐音,编出一个手执椎形仲葵打鬼的钟馗。因故事讲的是专门捉拿凶邪恶鬼,很符合人们的心理,故受到欢迎。


钟馗醉酒图,来源网络、致敬作者


另有,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翻成白话来说:钟馗生日的时候,有一小鬼挑担送礼,一头是酒,一头是一个鬼,外附一封信说:“酒一坛,鬼一个,送与王做点剁,王若嫌礼物少,连挑担的是两个。”鬼王钟馗看完信后,便让人将两个鬼都送厨房,捆着的鬼对挑担的鬼说道:“我是没有办法了,你何苦挑这个担子?”


钟馗过生日,一坛酒,二个鬼,吃鬼肉做下酒菜,可见量惊“鬼”。


精选三则广为流传,故事性很强有看头的,供各位悦读。


—01—


陕西长安版的钟馗


有关钟馗故事的记载,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记载了当时所见的钟馗图像。


至明朝《天中记》录《唐逸史》所载的钟馗故事,便大致定型。说的是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有一次从骊山回宫,身体不适,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


一天晚上,玄宗在高烧不退中昏昏入睡,忽见有个小鬼走进殿内,穿绎色衫,长个牛鼻子,光着一只脚丫,穿一只鞋,还有一只鞋悬在腰际,插一把竹骨纸扇在后领中,伸手便盗走了杨贵妃的绣香囊和玄宗的玉笛。玄宗气恼,叱问:“你是谁?”小鬼油腔滑调地说:“我是虚耗。虚者,望空虚中偷别人的东西,如同儿戏;耗者,专耗人家的吉庆喜事,让他们变喜为忧”。


玄宗大怒,正要由武士来驱鬼,只见又有一个大鬼奔进殿来,长得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袒露一臂,皮革裹足,一伸手便抓住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吓得魂不附体,忙问:“你又是谁?”这大鬼向玄宗施礼道:“臣是终南山的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臣,臣感德不尽,遂誓替大唐除尽天下虚耗妖魅!”其声如洪钟贯耳,一下子把唐玄宗吓醒了。摸摸身上,竟出了一体冷汗,疟疾霍然而愈。


皇帝把名画家吴道子召到宫内,将夜来所梦告诉他,要他如梦中所见画一幅图。


唐,吴道子 钟馗抉目图


吴道子奉旨,仿佛亲睹一般,下笔就画成了,呈给玄宗看后,玄宗瞠目结舌了半晌,感叹道:“难道你也和朕做一样的梦吗?怎么画得这样像!”吴道子说:“陛下忧劳宵旰,所以疟疾才得趁机侵犯。现在果有辟邪之物,卫护圣德,是陛下千秋万岁的瑞兆啊!”


这话中听受用,玄宗赏了吴道子一百两黄金,又在画上提笔批道:


灵祗应梦,厥疾全瘳。

烈士除妖,实须称奖。

因图异状,颁显有司,

岁暮驱除,可宜遍识。

以祛邪魅,益静妖氛。

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有关部门奉旨,即将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连同此图由来因果,广颁天下。让大家都在岁暮除夕时贴在家门上,“以祛邪魅,益静妖氛”。


—02—


钟馗嫁妹


关于钟馗嫁妹,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俗话说:钟馗转世——转斗鬼。老百姓很喜欢这个斗鬼英雄,民间画像上的钟道身穿黑袍,黑苍苍的豹头脸,圆环的盏灯眼,头戴一顶官帽,脚蹬一双去毛的兽皮靴子;左手往下按,右手高扬着一把青锋宝剑。那神态活像个斗鬼英雄。


可钟馗不是生下来就会斗鬼的,他原先是个儒雅风流的书生,是死后才封为镇鬼官的哩! 唐朝的时候,终南山秀才钟馗,家里十分贫苦,父母早亡,他和妹妹梨花相依为命,苦挨日子,但是钟馗人穷志不穷,读书下苦功。


他埋头苦读了几十年,学得一脑子文才武略。日日想去闯荡,干一番大事业。 有一年,京城又临考期,钟馗想进京赶考。但家境贫穷,身无分文,上不了路。一天,附近长明寺中来了一个钱塘富商杜平,他正在向灾民施舍钱粮。钟馗早有耳闻,就到长明寺求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杜平见钟馗相貌堂堂,志向远大,才学出众,就与钟馗结为金兰之好,送他银两进京赶考,同时还打发个小婢侍候梨花。


钟馗在路上晓行夜宿,急急赶向京城。在途中得病,但他还是跌跌撞撞地赶路。有一天黄昏过后,月黑风高,来到一处山野坞,在昏迷中叫一群鬼“打了墙”,众恶鬼见钟馗相貌堂堂,妒恨得连声怪叫。有个怪头怪脑的恶鬼说:“改了他的容,换了他的貌!”恶鬼一哄而上,把钟馗按倒在地,他只觉得撕皮刺骨的疼痛,恶鬼们一阵狞笑,顿时无影无踪了。


钟馗挣扎着起身赶路,终于按时到了京城长安,一考,果然是鳌头立金刚——出众。主考大人赞赏他,将他取为贡士之首。但皇帝传见时觉得钟馗相貌丑得出奇,不肯点他状元。主考官一再禀奏,说钟馗才华出众,理当点为状元。钟馗也说明他在赴京途中,在荒野坞中的不幸遭遇。可是皇帝却以欺君之罪赐钟馗死罪。 钟馗是火暴性子,一时性起,大叫一声:“枉死人也。”就一头撞在一口铜鼎上,顿时流血如注,丧了性命。


钟馗一缕阴魂,带着怒气、恨气、怨气,飘飘悠悠来到丰都,进了阴森的阎王殿中。钟馗见了阎罗王就指着他鼻子大骂:“你身居阴曹总司,却纵鬼毁我堂堂容貌,害得我中了状元,也一笔勾销。” 阎罗王被他骂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钟馗接着又骂道:“阳世皇帝是昏君,阴间阎王是昏王。这个世界阴阳里外,都是七颠八倒!”说着,不问青红皂白,抢步操起殿前一根金光闪亮的狼牙宝杵,胡乱打起来。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原来这是阎罗殿上的镇殿宝林,只要操在手中,一切鬼兵鬼将,统统不敢抵挡!


阎罗王也只好提着蟒袍急急退朝。钟馗将那镇殿宝杵七挥八舞,无意中打在一口大钟上。这口钟三丈六尺高,声音洪亮清远。原来这是通天钟,这“嘭”的一响,早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问:“冥界出了什么大事?”太白金星掐指一算,把钟馗的事大略讲了一遍。玉皇想开了:钟馗大闹金銮殿,骂了人间皇帝;又闹了阎罗王。上回孙猴子拿了金箍棒大闹天宫,弄得天界不宁;这回钟馗,拿了镇殿宝杵,说不定也要闹上天庭。对,快叫太白金星传阎罗王听旨。 不一会儿,阎罗王上了灵霄宝殿。玉皇说道:“此钟馗,人间奇才。他怀才不遇,触鼎身亡,自是悲恨,故而扰乱阴曹,情可容,为息其怒故封他驱邪斩祟将军,统领鬼卒三千,专管人间妖魔邪祟。”


阎罗王领了玉帝旨意,急急赶向地府,这时钟馗早已闹得丰都满城风雨。因有玉帝旨意,阎罗王对钟馗只得忍让包涵。阎王亲自召来钟馗阴魂,传了玉帝旨意。 钟馗听说自己可以管人间妖魔邪祟,倒也能为人间消些灾祸,行些好事,也便领了旨意。阎王收回镇殿宝杵,赐给钟馗一把青锋斩妖剑,和一口化鬼葫芦,作为他的随身法宝。阎罗王大办酒席,宴请新上任的驱邪斩祟将军。一时间,洪钟敲响,笙管齐奏;宫娥轻歌曼舞,却也十分热闹。谁知钟馗触景生情,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阎罗王问他为什么伤心,钟馗答道:“微臣在世间时与妹妹梨花相依为命,此番我一命归阴,想我妹妹孤苦伶仃,故此伤心。”钟馗求阎王使自己回转阳间。 阎君叹道:“爱卿归阴,照人间算来已有七天七夜,遗体早已腐解。还魂复活,已成千古之恨。”


钟馗听了,更是泣不成声,阎君怕钟馗伤心过度,给他灌了迷魂酒,钟馗昏昏入睡,等他醒来,阎君准许他隐身走一遭,看望他的妹妹,并命他早去早回。钟馗到了人间,先到赴京途中的野山坞。他吆吆喝喝,将那批鬼招集拢来。恶鬼听说阎王殿新任驱邪斩祟将军到此,一个个拜倒在地不敢抬头。钟馗大喝一声:“抬起头来,可曾认得你爷爷!”恶鬼们一看是终南山秀才钟馗,一个个36颗牙齿打架,72根骨头酥软!钟馗说:“你等恶贯满盈,从此收了你们的鬼命永远不得超生!” 说罢,举起斩妖剑一挥,恶鬼一个个缩成肉疙瘩,越缩越小,先后被摄进葫芦里,片刻之间,化成缕缕青烟,从葫芦口袅袅娜娜地飘了出去。


斩鬼化鬼之后,钟馗飘飘悠悠来到京城长安,他看到成群结队的香客,正向一座金碧辉煌的新庙走去。稍近些,便见“钟馗庙”三个大金字,很是惊奇,刚想踏进门去,听见身后有锣鼓声,只见杜平领着一些人,抬的抬,扛的扛,尽是些三牲福礼,檀香烛之类,浩浩荡荡地向庙门开去。钟馗进了庙,见庙内有自己的塑像,于是就隐身在神像后面看动静。 杜平进庙,点香叩拜祈祷。钟馗看了一会,才弄清是这么回事:原来钟馗触鼎身亡的时候,刚好杜平也进了京。听到消息,他又悲伤,又愤怒,就以钟馗义兄的名义,捐钱建庙。今番大旱,天上无云,地上冒火,杜平进庙祭祀祈求普降甘露,叫天下百姓欢腾,也好显一显钟馗的灵威灵德!等杜平走后,钟馗想想杜平仗义疏财,心忧天下,对自家又有如此恩德,很想把孤苦伶仃的妹妹嫁给他。


他想到眼前解除天下的苦旱更其要紧,打定主意先重返阴曹,将人间大旱求雨一事,奏明阎王,并请转告玉帝。玉帝知道后,就命五龙行雨,哗哗哗,人间普降甘露,百姓欢天喜地。 钟馗为人间求雨而耽误了看望梨花妹妹。阎君就再次准他率鬼卒去人间了却这桩私事。这时梨花因奔哥哥的丧事,还留在京城的客舍里,几次祭庙,又与杜平相遇,两人互相有爱慕之情,只是钟馗去世不久,杜平也难提这门亲事。驱邪斩祟将军施展神道,同时托梦给杜平和梨花,讲了他自己来到阴曹的经历,如今自己属神灵,亲人应该高兴,更不必疑虑害怕,最后讲出自己盼杜、梨成亲的心事,还说他要亲自嫁妹送亲。杜平和梨花各自从梦中惊醒,又是悲来又是喜,疑是假来又当真,杜平把梦中情景讲给梨花听,梨花说她的梦也是照式照样,两人方知是钟馗的梦。


杜平择了个完婚的黄道吉日,写了红帖,在钟馗神庙内焚化了。 到了那黄道吉日的五更光景,钟馗早已挑选了生前为童男童女,又生相可喜可亲的鬼卒数十名,恢复原来的人形,送给梨花妹妹。梨花在恍恍惚惚中觉得自己骑在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上,哥哥也骑在高头大马上,还眉开眼笑地朝她拱手,向她祝贺:“恭喜妹妹,恭喜妹妹。”梨花含羞回礼。于是钟馗向前引导。送亲的鬼卒在红灯红火中,吹着唢呐箫笙,欢天喜地,有的做着诙谐的鬼脸,有的耸肩扭腰,边走边舞。向新娘喝彩,也同人间一般欢乐。钟馗兄妹在马背上你朝我笑,我朝你笑。忘了“阴阳隔层纸”。梨花在恍惚中,感到自己踩的是云天,踏的是梦地。


到天亮,只听得前面隐隐传来鼓乐声响,杜平的迎亲队伍来了,钟馗恋恋不舍地和梨花告别,送亲的众鬼卒又朝新娘喝了一阵彩,在钟馗带领下渐渐远去。 钟馗嫁了妹妹,从此了却了一桩心事,报答了恩情,对人间家事再也无牵无挂,便安心当他的驱邪斩祟将军了!


—03—


安徽版的钟馗传奇


据传,安徽省灵璧县南山脚下住着一钟姓大户。唐初某年,钟家大公子娶得灵璧县城北山的一远近闻名的漂亮娘子,婚后生婴儿那叫一个眉清目秀,钟老爷左看右看,突然大手一扬,重重的拍在婴儿的后背上,“是老钟家的种。你要像九头狮子那样,勇猛无敌,除暴安良;你也要像有九个脑袋的狮子那样,聪慧灵敏,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身旁的老管家连连附和“对、对、对,少公子是天神下凡、战将投胎,名馗再恰当不过了。”


钟馗的出生,给了钟家以更大的激励。家和业兴,南山村越发声名显赫,成为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大村子。


在钟老爷的严格管教之下,钟家公子连同钟家大院的穷小子们,白天在前院习字读书;晚上,则在身怀绝技的护院教师的带领下,习练武艺。钟家大院的小子们个个生得了得,文能谈经论道,武能舞枪弄棒。


特别是钟家公子钟馗,虽说是听起来满口之乎者也是个书生,看起来肤光肌滑禁不住风雨。但细细打量,就会发现他天生一副君临天下的王者气势,整个人无时无刻不对丑恶势力暗含一股震慑。十三、四岁的年纪,就能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闲暇时的消遣,不是把碾场上的几百斤重的石碾拦腰抱起,就是把场院边生长得歪歪扭扭的柳树、槐树连根拔起。


话说某年元宵节,南山村年前风调雨顺,喜获大丰收。元宵节当晚,皓月当空,一家其乐融融。钟老爷喝得高兴,就下令,小子们可以到近处的灵璧县城见见世面,看看灯会。得了好消息,小伙伴们簇拥着钟馗,兴奋的喊着、叫着,互相推搡着跑出了村子。


这一年的灯会,是灵璧县县丞张得霸张老爷主办的。这位张老爷,是个地道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可偏偏如此大富大贵之家,却只有一个独苗张耀天。张耀天自是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浪荡机会,带着一群公子少爷哥,穿街走巷,专拣人多的地方去。不是拍拍大姑娘的屁股,就是捏捏小媳妇的胳膊,引来一阵阵惊呼乱叫,乐得浪荡哥儿们手舞足蹈。


冤家路窄。在一处大红莲花灯笼下,张耀天发现了一绝色女子,直看得张耀天哈喇子直流,恨不得一把攥在手心,含在嘴里。色胆包天的张耀天顾不得赏灯的人群,对姑娘动手动脚,想成就一番好事。旁边的大姑娘小媳妇被这突如其来的浪荡行为吓得四散奔逃,街上一片大乱。


“住手”,从天而降的喝声,吓得张耀天浑身一哆嗦,不由自主的松开了手。当他定睛一看,面前一白面书生竟敢坏其好事,顿时恶向胆边生。偌大的灵璧县城,谁不认识张耀天,谁敢管张耀天的闲事?


钟馗被彻底激怒了。只见他,丢下左手的胳膊,闪身躲过敌人的膝盖,伸脚照着张耀天的小腿狠狠的踢了下去。只听的“噗通”、“哎呀”两声,张耀天就重重的摔了下去,鲜血从那宽松的灯笼裤管汩汩流出,原本完整的一条腿,登时断成了两截。


见闯了大祸,年少的钟馗被吓得呆若木鸡。南山村的小伙伴赶忙拉着钟馗狂奔而去。


转眼过了五年,朝廷发下榜来,要开科取士。天下读书的、练武的,奔走相告,纷纷摩拳擦掌,誓要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忽一日,还在睡梦中的钟家人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群手拿镣铐的衙役闯进来,套了钟馗就走。是张得霸报儿子断腿之仇!


自从钟馗大闹元宵灯会之后,他的侠肝义胆就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乡亲,有了不公,就找上门来,钟馗都热心帮忙,以致挡了县太爷的财路,县太爷恨的牙根直痒。张得霸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决计紧紧把握这一大好机会,除掉钟馗。两人一合计,就演了一出县衙被盗的好戏。


张得霸欲致钟馗死地而后快,专为钟馗设计了四道大刑。


第一道刑罚叫做洗心革面。先是由四个身材魁梧彪悍的衙役,用牛筋做的鞭子轮番上阵抽打,每一鞭子要准、要狠、要稳,每一鞭都要打出一道血口子,直到被抽得体无完肤。再令钟馗除去身上的衣服,丢进盐池。身上的伤口,渗入盐水盐粒,整个皮肤都变得红肿透亮,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第二道刑罚叫做上刀山。剥掉钟馗的鞋子,逼迫他在布满刀尖的地上行走;稍有迟缓,身后的行刑者就用烧红的火钳捅着他走。受不住疼痛,就会倒下,钟馗的全身被刀尖戳出一个又一个血窟窿。


第三道刑罚叫做下火海。就是在池子里烧上一堆柴火,命钟馗从火中捞出事先放好的铁块。一次一次的火中取铁,钟馗被烧得面目全非。


第四道刑罚叫做普度众生。前三道刑罚没有害死钟馗,张得霸就狠心上了第四道刑罚。他命衙役把钟馗投进水牢里。说是水牢,其实是个大木箱,里面盛满了水,仅留一小孔透气。钟馗进入水箱后,稍有晃动,可供呼吸的气泡就移动了位置。为了活命,钟馗就要不停的追逐气泡,就要不停的变换位置;可是位置一变换,水泡就又变换了位置。


终于在第二十日的午后,钟馗停止了呼吸。


打开水牢的衙役,看到的是头上生着犄角、长着蓝靛大脸、满头须髯张开如戟的恶煞模样。


说来奇怪,抬回家中的钟馗,虽已死亡多日,可在炎热的天气,身体却不腐烂,竟如睡着一般。

神话钟馗像


据说是钟馗死后,玉皇大帝悯其刚正不阿、哀其身世可怜,特许他一个愿望。钟馗感慨于如果官场黑暗,势必苦难一方百姓,决意做一个铲除官场毒瘤的判官。玉皇大帝遂赐一宝锏,命其专司阴阳两界官场公正。


全国各地的冤魂野鬼,闻听钟馗大名,都纷纷前来。白天,远道而来的冤魂野鬼畏于阳气不敢靠近南山村,只能潜藏于灵璧县城北边的崇山峻岭中。晚上阳气散过之后,冤魂野鬼来到南山村,向钟馗投诉冤情。钟馗手持宝锏,踏着祥云,奔走于大河南北、长江两岸,拘拿贪官污吏。拿的贪官污吏,便用御赐宝锏打死,扔到灵璧县南山里。所以直到今天,灵璧县城北边山上又透又瘦又漏的灵璧石,传说那都是冤魂野鬼钻进钻出制造的。


—04—


钟馗形象的文化意义


钟馗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以死后大鬼的形象出现的。虽然相貌极其丑陋,体现的却是知恩图报的人格特质,反映的是“正大光明”、“惩恶扬善”的“君子”品性,有着太阳般的“父性”象征意义,起着”敲打”、”惩戒”的作用,以保护一方百姓安危的象征性,保护着集体的内在的心性与治愈力量。


如果说关公代表了忠义信的儒家正统文化,那么钟馗则代表了中国人精神中旁门左道的另一种文化,这就是斩妖逐邪杀鬼的文化,也是对正义平等的精神诉求。 

钟馗不是正神,他是一位偏神,体现了以偏求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因此他犹如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占据了民间审美形象的制高点,千百年来受到中国人的喜爱,成为古代文学、传说故事和戏剧中经常表现的人物,并成为中国古代民众最喜闻乐见的门神之一。 

为何人们喜欢钟馗?这与中国人喜欢鬼故事的文化心理有关。民间流传着一句名言:“为了打鬼,借助钟馗。”钟馗打鬼、捉鬼,且又置身众鬼中间,役使小鬼为他抬轿举伞,随他出游、嫁妹、捉鬼、除恶,好不威风,鬼世界里平添了几分人情味,也因此使得钟馗故事多了几分趣味,在民间广为流传。 

钟馗为人们喜爱,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的丑。丑到极点就是美,大丑中有大美,这是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辩证法。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似乎更加丑不忍睹。 

然而,大丑中必有大美,丑钟馗又是美的,美在性格,他性格刚烈;美在个性,他嫉恶如仇;美在心灵,他心存感恩。好友杜平厚葬他,他则将妹嫁给杜平以报答。几乎在所有笔墨精妙的画家笔下,钟馗都是美的,他惩恶扬善,气宇轩昂,英武潇洒,宛然若生,被清代著名杨柳青年画画家钱慧安尊称为“古丈夫”,被近代美术大师吴昌硕盛赞为“美髯公”,焉能不美! 

钟馗为人们喜爱,代表了人们对平民神仙的喜爱,这种喜爱和对关公的喜爱不同。钟馗不是大将,也不是武圣,他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一个贫寒读书人,这使他成为古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故事里钟馗距离梦想仅仅一步之遥,却因皇帝个人好恶,而痛失美好前程,他的冤屈经历易于引起历代读书人的共鸣。因此钟馗的平民身份,与传说故事的通俗性相吻合,使他具有了广泛的人民性,比起高高在上的诸神,他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人们喜爱钟馗,最重要的是他能打鬼驱魔,除邪镇宅,保护民众,赐福纳祥。人们喜欢他无所畏惧、疾恶如仇、一身正气,所以,尽管他丑,尽管他的身份是鬼,人们却从来没有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张贴他的年画镇鬼祛邪,这种风俗源自唐朝持续至今。


其实,无论钟馗是鬼还是神,都丝毫不会减弱我们对钟馗的喜爱,钟馗虽然面目狰狞,其丑无比,但是为人坦荡,为民除害。这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主流价值观。


—05—


跳钟馗习俗


跳钟馗,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民俗表演活动,现在主要分为南北两派。


“南派跳钟馗”,以古徽州歙县地区最为突出,又称“嬉钟馗”。盛行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歙县跳钟馗多在端午节演出,寓意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跳钟馗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刚正不阿、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南派跳钟馗”,以古徽州歙县地区最为繁盛,其中以堨田村、上朱村、雄村、渔梁村为代表,尤以堨(古字,同“饿”音)田村端午跳钟馗,延续时间最长、参演人数最多、演出曲目最完整为突出重点。南派歙县跳钟馗,源于宋元时期,盛于明清之际,多在端午节举行,寓意消除五毒,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跳钟馗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刚正不阿、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北派跳钟馗”,以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为代表,最为突出。



古时跳钟馗常用在送孤、除煞之科仪,所谓送孤意即普度之后送走孤魂野鬼,以免邪魅驻留不去。除煞,则用于开庙(庙宇新建或重修落成)、开台(戏台开台首演)、开地(拓垦新开发之地)、谢土(新居完工);结婚、做寿、祭拜天公之前,要先跳钟馗除煞以表慎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传说|钟馗嫁妹
民间故事:钟馗的前世今生
鬼母老祖修炼千年,重现人间时遇到了少年钟馗,民间神话故事。
《百战成诗》歌词简释三十三.钟馗
钟馗是怎样从凡人逆袭成地府判官、捉鬼天师、万应之神的?
《钟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