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是一年端午时,端午跟屈原到底什么关系?真正的端午节怎么来的?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一曲端午儿歌,一年的端午又至。


现在的人们对端午节的最大认识就是又有三天假期了,但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端午节?大人们的答案总会围绕屈原、粽子、雄黄酒的故事展开。


端午节


其实端午节与屈原并无关系,只是屈原死的时候恰好是选在了端午节这一天。


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最早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称为“夏至节”,在此日要进行各种驱虫、洒扫、祛暑等传统的习俗,来迎接夏天的到来。

到西周时期,吴国越国地区又融入了“龙”的图腾祭祀活动,比如龙舟竞渡以及粽子,粽子的正式名称叫做粽籺,是龙舟竞渡时投食江里的蛟龙用的。



春秋时期,对于端午节又赋予了多重意义。夫差将忠良的伍子胥尸体于五月五日这天投入大江,因此也相传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中,又有了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是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屈原画像


到了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毒月。《吕氏春秋》中就有规定说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而且在此日插菖蒲和艾叶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来避疫。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其中有讲:“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粽子也是在这时候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端,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如同称“初五”。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还有一种说法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另还有一种说法,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为月日数相同,又称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自此开始,端午节的称谓便流传开来。


而在古时,端午节这一天大家也是会互相问候,当然不能是没文化的发“端午节快乐”,而是应该要表现出饱读诗书的样子,说一句“端午安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节日安康。
又到了端午节
端午快乐
郜灿|简言端午节
【走进道教】端午的标配可不仅仅是粽子、龙舟或屈原
端午吃粽子不是为纪念屈原?这些端午节冷知识你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