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手握百万雄兵,为何不称帝?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县人(今属双峰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进京赶考,二十八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以后,他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仕途之路。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但曾国藩并非一路官运亨通。在咸丰元年(1851年),志得意满的他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谏讽咸丰皇帝处理政事流于琐碎、文饰与骄矜之风,曾国藩因此差一点人头掉地。  

1851年太平军起义爆发,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曾国藩回到家中为母亲守丧。当时太平军横扫湘鄂,形势严峻,朝廷下了要他帮办湖南团练的谕旨。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其家乡,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而正是这只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也被清王朝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至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的一生功过让后人争论不休。他率领湘军在1863年攻下南京后,可以说就已经控制了全国最大的军事力量,如果曾国藩振臂一呼,也许就可以从满族人中夺回统治权,而且曾国荃,彭玉麟等十余名湘军大将也曾联合上书对曾劝进。但曾国藩却无意造反。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呢?


首先,他脑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是他不造反的主要原因。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他认为“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他组建湘军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保卫儒学,保卫清政府。

其次,清政府对曾国藩早有防范,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曾国藩打下岳州府,朝廷只赏给已经是二品官的曾国藩一个三品顶戴。咸丰四年八月打下武汉,朝廷首先一道命令,叫他代理湖北巡抚。湘军攻陷天京后,清政府不允许曾国荃八百里红旗报捷,继而又赖掉咸丰帝“取江宁者封王”的许诺,只给了一等候的爵位,同时还追究幼天王洪天贵福逃脱的责任。并且在天京周围布下满蒙重兵,监视东南,也使曾国藩不敢轻举妄动。

再次,湘军内部也不团结。李鸿章淮军势力早在太平天国未灭之前就独树一帜了,左宗棠自立楚军。打下天京后,湘军士兵人心思归,战斗力大不如前。还有外国也在华势力决定扶持清政府。

所以,为了消除朝廷的戒心,曾国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表明自己的心迹。他先是把攻陷天京的功劳归之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之于一同作战的友军。并且动员牢骚满腹企图反叛的九弟辞职回家修养,他还请示朝廷,要求大量裁减湘军,结果90%的湘军被裁掉了。就这样,曾国藩较为平安地度过了表面风光、内里危机四伏的政治危机。

曾国藩的选择在客观上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强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这方面讲,曾国藩也算是人民的大功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有握雄兵百万为何不称帝
手握百万兵权?却放弃了做皇帝的机会?曾国藩在想什么?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为何感叹自身难保?
贤相与学者之垂范——曾国藩
曾国藩和左宗棠,亲如兄弟,为何反目成仇?原因很简单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曾国藩的进退之智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