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丽娟 2
寓言 
寓言最言简意赅的一个定义就是:它是一个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性质,而必须要富有教训意味的独立故事。(有头有尾,一则小故事)。 
战国策当中,那些策士们合纵连横想要打动人主要来声张自己的策略,赢得个人的名利和富贵,同时也提出一些救国的意见。往往要发挥它的言说的生动效力,所以它常常就会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所以战国策当中的寓言故事很多。像《孟子》、《庄子》之中都有这种故事,先秦的史传和散文比较容易出现这种寓言式的独立故事。 
要分析一个文类,做通常的做法就是对它的名称来追踪。最早这个词汇是什么出现,它是以什么样子的形式被运用,然后在时间的流变当中它如何越来越形成跟我们现在使用的概念相近。 
寓言这个词汇在中国的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其实是《庄子》,庄子的寓言篇。庄子所处的时间跟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距离,他所用的寓言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寓言是一样的吗?有可能,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更多。庄子当时所说:“寓言十九借外言之”。王先谦在《庄子集释》中说寓言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王先谦对于庄子寓言的解释已经接近我们今天寓言的操作方式。 
西方的寓言大师,法国的拉封登说:“故事是他的肉体,教训是它的灵魂”。(语言的定义)所谓的寓言就是在讲故事,没有故事就不算寓言——西方的认知。寓言不是讲故事来满足你的好奇而已,它是要教你一些道理的,它要告诉你人性,或者是这个世界的许许多多的道理。 
所以呢,简单说,寓言就是短小精悍的故事,它常常以一种曝露人性弱点的方式来讲故事,这个故事也不是在讲什么恋爱故事,让你心向往之,它常常曝露人类的贪婪啦、自私啦、或者是盲目啦等等,所以寓言基本上是讽刺性的,它的内涵是启示性跟透悟性。 
以伊索寓言为代表的fable也是短篇故事,但这个故事不是历史的陈述,他是虚构的,而且他很短,很有力。伊索寓言通常是以动物、植物、其他无声物为题材,当然那动物、植物、无声物都已经被人格化,也有人的弱点。重点是它要蕴含道德教训或者是处世哲理。你不要以为伊索寓言就是像说书人一样的告诉你一些市井平常、小恩小惠的道理和小智慧,不是的!就我所知,伊索寓言影响之深远甚至深刻地打动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黑格尔。 
黑格尔在他艰深复杂的哲学书中引述了伊索寓言,而伊索寓言被他一引述就更加受人欢迎。寓言绝对不是一个小道,不登大雅,不足以观,它事实上用一种非常轻松简短的方式告诉你非常深刻的人性洞察跟处事道理,而且里面往往可以激励人心,给你勇气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生存等等等等。 
【黑格尔引述到的故事,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会有启发,只要你记得它。我们人有时候会忘记,然后就一直陷在我们当前的残缺之中,但是如果你记得这个故事,并且常常回忆它,对我们人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黑格尔引述到的故事就是罗德岛的故事。伊索里面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在一个村庄里面年少轻狂、常常吹嘘浮夸的年轻人,那常常讲一些他没有做到的比较浮夸的事情,所以在村民中评价不高,有一阵子他突然不见了。我们知道,在非常传统的社会聚落里面,比较早期的生活环境就是以村落为主,大家都很熟悉,就形成一个蛮亲密的整体,这个人虽然很讨厌但是他毕竟是这个村落中的一员,他不见了,大家当然很快就发现了。就很奇怪他怎么不见了,越等越焦急,后来他回来了。神清气爽、趾高气昂,大家就很好奇,你这段时间到哪里去了,他说我这段时间到罗德岛去了,去参加那里举办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大家围着他七嘴八舌的问你的成果怎么样,这个人不改他吹嘘的本色,说他能够掷铁饼,一掷就是一公里远,大家当然不相信。他说不信就算了,我跳高一跳就一百公尺高。大家当然也不信,可是他却说,你们没有到现场看啊,你们没有亲眼目睹,我真的有这个表现,你们没有看到怎么能够否定我呢。大家也没有办法反驳他,这个时候有个人就说,你就在这里跳嘛。这个小人气定神闲的说,可以啊,但是我只能在罗德岛做到。终于有一个人在人群中冒出一句话来,“这里就是罗德岛,要跳就在这里跳。”(这就话就是黑格尔引述伊索寓言的原因)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非常有启示性,而且非常永恒:你在这里,这就是你全部的世界,这就是你全部才能应该要发挥的地方,如果你在这里做不到,给你再好的条件,给你再好的环境你一样做不到。意思就是告诉你,此时此地,这就是你要全力以赴的条件所在,不要老是怨天尤人,如果我生在富爸爸家里,如果我有个富爸爸,如果我是哈佛的学生怎样怎样,我就一定可以多么多么了不起,会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那个痞子,以为要罗德岛才做得到,你错了,这里就是罗德岛,要跳就在这里跳!你在这里跳不高,就表示你的能力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说上天待我太薄,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很好的条件,这个都是在推卸责任。所以扪心自问,反求诸己,回到此时此刻,这就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可能。人都会有低潮的时候,要记得时时提醒自己,这里就是罗德岛,如果你在这里实现不了,不能发挥你的才能,给你再好的才能你一样做不到。如果你用同一个眼光看夕阳,那么你看一千次夕阳,你就会觉得夕阳很无聊,所以如果你能够换一种眼光,那么明天夕阳在同一个地方坠落,可是你能够看到完全不同的灿烂风光。】 
陈普庆:所谓的寓言就是作者别有寄托的故事。寓言有两大要素,一个是故事性,一个是寄托性。至于叶庆炳提到的形式要件,如果一个故事能够当做语言来看待,假如这个故事不能自成其事,这个故事就不能称为寓言,他只能称之为比喻,即这个故事一定要独立完整。在中国传统文献当中,不像西方很早就有寓言这个文类,所以很明显对寓言这个文类的认识,中国比较没有,这之前的种种定义都是依附在其他文类之中。《战国策》、《庄子》、《孟子》 
孟子中,《齐人骄其妻妾》寓言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原型的意义,讲寓言的人真的是掌握到一种基本的人性,既然他掌握了一种基本的人性,那么他就可以从敷衍出来的故事内容呢,就可以出现在各种不同版本的故事当中,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就是扣着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缺失。孟子的骄其妻妾的故事,真的是触及到人性的弱点,尤其是那种完全不要求自己的人格,被那些很外在的东西影响,然后整个人就失去了他的某一种,真的是你应该最一个更好地人的追求,然后呢就变得很不可爱。可是我要说的我可以体会到这一妻一妾为什么后来难过到哭泣的心情。就是说你真的没有想到,你要仰望终生,很抱歉这并不符合我们今天的性别观,但是古代就是这样,他们所要依靠的就是良人,可是没想到这个良人是这么的无耻、这么的浮夸、这么的虚假、失望透顶。但是问题是那个时代她没有办法离婚,所以说人之间是有基本的信念和底线的,人要能很久的相处,不仅是朋友包括夫妻,各种各样人的关系,最后必然都要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可是因为这种价值观是有弹性的,可是包容,可以忍耐,然后就能够维系我们都很珍惜的旧情。可是真的碰触到底线的时候,真的是任何关系都不能维系,所以一妻一妾那是真痛心疾首,因为真正看到人性里面最丑恶的部分,而那个部分不是在形式上你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寓言实在太有趣了,可以在我们人生经历之中得到各种呼应,这就是寓言为什么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伊索寓言可以打动我们原因,我们讲一妻一妾给外国人听,说不定外国人也可以听得懂。就是因为它真的是掌握到人性非常根本,只要你一不注意,你大概就会被局限住的那个缺失所在。 
左传(非纯文学部分的历史著作,寓言所依附的部分) 
历史的书写基本上是以散文的方式书写的,左传、国语、战国策(历史散文)。历史著作发展了文字的叙述能力,讲故事要有头有尾,要合乎逻辑性,要让对方在聆听过程中,一气呵成,不会发生停顿,这是一项重要的特殊能力,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我们文字的学习,不断地扩充深化你对于叙事的那个掌握,什么地方我可以画龙点睛,什么地方我可以让我表达的那个情境更传神,什么地方我可以用什么方式让我这个故事更有力,这个说实在呢都是所谓的叙事能力,要靠学习,靠累积,绝不是你通过天赋就会的。所以呢,透过这几本史传的著作,里面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各式各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心理跟行动的描述,这当然都跟叙事文学有关,其中涉及情节、人物、气氛虚构。历史绝对避免不了虚构,因为其中有很多东西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情节、人物、气氛的虚构也影响到,中国古代小说的成形发展,小说的来源,有一支非常有力的说法是来自史传作品。 
左传某些地方已经启动了史学家的质疑,它里面有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历史的价值,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广义上来讲,左传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叙事作品,最重要的是它具备了丰富的小说与戏剧的因素,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晋代范宁在《谷梁传集解》的序中提到,“左氏艳而富”他很华艳,非常丰富,所以以史家的标准来说,“其失也巫”,所以他的缺点就是有点像巫师,简直像神怪一样。左传中开始出现鬼的描述,当我们在追踪鬼神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追踪到左传。但是从文学角度来看,“艳而富”这是优点。唐代,文起八代之衰,道尽天下之密的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左氏浮夸”。对文学来说一种引人注意的花式在历史就会受到质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得就有失,有成就有毁。所以我们得要如实看待左传在文学之中的影响力究竟在哪里。 
历史著作之影响 
《国语》产生在战国初年,文字就比较质朴,文学性就没有那么高。《战国策》就不同,它里面的资料是战国时代的,可是汇集成书已经是秦国成立以后的事情,富于文采,它往往以绚丽多姿的辞藻和铺排夸张的手法来叙事说理,因此可以展现出一种酣畅淋漓的气势。他描写人物性格和活动,往往更加生动细致。其中策士的说词更引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影响到了秦汉的政事散文,汉代的辞赋来源其中之一就是战国策士的说词。史记里面的人物描写也可以看到战国策的血缘。 
史传 
那么为什么历史著作对后来的文学特别有影响呢。历史著作跟小说一样有情节,就这而言,历史跟小说有相同的地方。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中描述到,史书中有很多东西是生无旁证,死无对证。史家要追叙真人实事,每每需要遥体人情,悬想世事,设身居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让你所写的那个历史事件入情合理。这根小说苑本臆造人物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相通,所以他认为史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非得要有和小说家一样的用心不可。左传虽然是记言,可是实际上是用拟言跟代言的方式来书写的。说左传是后世小说苑本中有关于宾白对话的草创,这不算过分。 
史传累积了丰富的叙事经验,不论是在处理巨大题材的时空上,还是在叙事结构的方式上,还是语言运用的方式跟技巧上,其实都已经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条件。蒲安迪认为,虽然神话也很重要,不过中国自古有之的史传文体对小说有着跟深远的影响。这些说法,点点滴滴,都是在证明,史传散文对于明清奇书文体,也就是于是文学的一个明确而直接的传承关系中,我们在推向一个神话的原型作为源头,而建构出来的一个与西方的叙事脉络不同的结构。这是一个可以多做研究的一个可能的方向。 
叙事文学概述 
倪豪士在中国小说的起源中说,他认为周代的作品《庄子》、《孟子》、《战国策》、《国语》这些作品展露了后世小说中的写作技巧。从写作题材来说,《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给予后世很多的写作题材。那当然周朝的作品必须要纳入中国小说的起源。(中国真正的小说就是六朝的《志怪》。) 
周朝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传记性历史类、经营修辞、神怪。对于后来文言文的小说也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此而言,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原来小说的文体要到很晚才能诞生,但是绝对不是像孙悟空一样突然蹦出来的。很多东西就藏在历史的突然里,然后如何发生了化学变化,互相支援联络,产生这个文学门类,这当然是一个文化本身在他的内部基转里面会发生,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个机制已经完成作品的时候,往前去追溯,它有哪些可能的因素。 
你用fiction去理解中国的小说,那么它可能出现的就很早,你用novel去理解中国的小说,那它出现的就很晚,所以莫衷一是,各式各样不同的评价标准。倪豪士说用fiction这个词汇来表述,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造作,用这个词来衡量中国早期的历史著作,史传和经营修辞的作品都是人为造作出来的。 
文学史没有一个客观唯一的认识。 
另一位汉学家说,如果从幻的角度来说,要从唐代才有。明朝胡应麟说在《九流绪论》中说:“尽幻设语”。幻是虚构,是对某一种人类处境的重新表达。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幻这个字,是一个标准的佛教用语,在佛教之前,中国没有幻这个概念。既然是佛教语汇,那么就得等到佛教进入中国,进入到文学层次。所以中国的小说要到宋代才出现。原来对于文学史的意见都是一种参考,没有一种唯一的定论。 
哲学作品 
诸子散文主要是论述文,《论语》、《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都有对后世重要的影响。文学绝对不仅是修辞而已,文学也呈现了这个文学家内在心灵的活动,所以一定会牵涉到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对自我生命价值的理解。对整体历史文化的一种潜在的回应,所以这些都是在他们的人生视野的一部分。 
诸子百家为什么在战国时代那样栖栖遑遑,流转各国之间,鼓其唇舌,以动人主来伸张他们理想,还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功名富贵?我们都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所影响,认为这些人就是为了得到人主的垂青,获得荣华富贵。可是这种说法是非常冤枉人家的,我觉得这些人物之所以对世界对事物有这样深刻的认识,绝不可能是停留在一己的私利中,而是他背后真的有对世界的关怀。那么对这个世界的关怀就包含,人类怎样才能有一个更好地生活状态,或者是生命状态,世界应该是怎么样才算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我们要怎样达成这样的境界,背后必须要动用当时的时空条件。所以简单说,我人为,才智之士想的是怎么样让这个社会不再动荡不安,让人恢复生命的尊严,生活的更幸福。那当然,如果这个过程能够让自己鲤跃龙门,也未尝不可。可是这总不是他们第一的考虑,我总觉得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么样深刻的道理的,因为他想的永远只有自己,而自己永远是有限的,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不把自己看的太该死的重要,他才有办法看到整个人类乃至于整个世界到底该往哪里走,这才是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 
所以不要以为你做了大学生就是知识分子,请不要侮辱这四个字,你关心过这个世界吗?你为这个世界的更美更善你付出过怎样的努力,不去想这个问题,你根本就不配这四个字。诸子百家辉煌的历史时刻,在西方有一个属于叫哲学的突破philosophical breakthrough。这种哲学不是形式逻辑的哲学,是只讲本质,不讲形式的思考。希腊文明就是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哲学突破的时刻,在中国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在战国之后就很难看到,这样活力充沛,刷新视野式的,缤纷灿烂的文化。这有这种心量的人才能够引领时代,一个人真的没有这么重要。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做不到一个引领者,但至少可以做一个认识者,发扬者。 
在诸子百家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想浮出历史的地表。那你在文辞修辞上就必须要加强,如果你还像孔子那样每段话都简明扼要,三言两语,人家只会看到简明不会看到扼要,因为到了战国时代,大家都很匆忙,你一定要把话讲的非常的充分。所以孟子也感慨,不是我喜欢这样,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每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他们事实上也在随时高度自我省思,自我觉醒,他们会想为什么会这样,不会人云亦云,大家说哪里好就一窝蜂。他们绝对不会活得像影子一样,而能够有深刻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孟子再这样不得已的情况下,非得要运用那个时代必须的表达方法。苏洵说孟子之言:“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孟子在文章批评上的文气说,寥寥几个字怎么会让文章气势磅礴呢?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言人人殊。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庄子的文学作品是保留神话作品最多的。他用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比如囓缺,就是缺门牙的人。支离疏,因为他是这个样子,所以他比其他人更保全自我。庄子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一个道理,形残神全,我们大多数正常人都是形全神残。这件事告诉你真的要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另外一个角度说不定可以看到更加真实的世界。履郗,每下愈况,越往下就能越接近大道,道在屎尿中。庄子是一个非常悲悯人性的人,他明明知道他的寓言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懂,可是只要在茫茫黑海中能够解救几个人,也足够。“癞之人,夜半生其子,遽举火而视之,唯恐其似己也。”庄子的表面虽然逍遥,可是他的内心是一个非常沉痛的人。“言不尽意”庄子才让你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言不尽意产生了玄言诗,山水诗。 
荀子当然文字质朴的多,但是真正的逻辑性严谨性来讲,荀子更有过之。荀子的赋篇,从文学史的角度而言,被视为后来汉赋的来源。这个赋都是要呈现给有权之士的文字。这个赋字,跟汉赋成为一个文类是有很大的关系。荀子的赋,常常是问答体,前半设问,后半破谜。荀子的赋篇,另外一个影响力,作为咏物题材的开端,咏物文学的肇端。 
语录体、对话体、论议体。狄柏瑞特别提到,儒家特别喜欢对话体,他认为这种文风深具影响力,就对话体而言,在东亚文化圈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叙事散文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
《韩非子》寓言特色探究
我国古代修身、治学、平天下名言警句 通用
古代文化常识之【春秋战国】
陈洪:故事的文化功能(《故事:中国早期叙事文类的温床》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