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话中国」河北·遵化

遵化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唐山市代管。遵化市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古代属于“右北平”。

明朝时,这里曾是中国的冶铁中心。清太宗皇太极绕过袁崇焕的宁锦防线,自喜峰口直下遵化,直抵京师城下。

遵化位于燕山山脉南麓,据《遵化县志》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在这里设立了遵化县,取“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之意。

文化

此后的千余年里,崇文重教的思想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遵化孕育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中所传唱的窦燕山,就生活在燕山脚下。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他是五代时期后周的一位大臣,以词学著名于世。窦燕山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和品德修养,五个儿子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品学兼优,先后科举及第。这就是成语“五子登科”的来源。窦燕山不仅教子有方,还捐出家产,兴办义塾。

公元1774年,遵化知州李荫椿兴办“燕山书院”,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古代先贤,传承窦氏义塾的文化传统。

公元1902年,在燕山书院的校址之上,清朝建立了遵化州官立中学堂。这是清末首批公立学堂之一,也正是河北省重点中学、遵化市第一中学的前身。

“燕山书院,窦氏之义塾也,故渊源相接,弦诵常新,人材造就之基,端在于此。”千余年来,一代代莘莘学子在遵化这片土地上苦读修身,一批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遵化奔赴各地。

从窦氏义塾到燕山书院,再到遵化市第一中学,琅琅书声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回饷不绝。

长城

在遵化北部,长城沿着燕山绵延数十千米,极具特色。“一步千年、万里无双”是人们对遵化长城的赞誉。

遵化有一段长城极为独特,一边是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期北齐修建的长城,另一边是公元16世纪明朝修建的长城,两边的修建时间相距千年。

空间上的一步,时间却是千年。这段长城被誉为“一步千年”。

据清朝《遵化通志》记载,遵化境内的长城始建于东周时期的燕国,历代多次重建和修缮。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这首被后世传诵的诗歌,就镌刻在遵化大石峪长城脚下发现的一块石碑上,是戚继光在遵化鹫峰山登舍身台时所作。

公元1568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戍守北疆。十六年间,他不仅创新了武器,还整修了包括遵化在内的多地长城,约1000公里。

遵化境内的长城原有敌台二百余座,现在还有十余座保存完整。大石峪的这个敌台台雕花斗拱,别具匠心,极为精美,被人们称作“万里无双”。

在遵化这座敌台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位石匠爱上了在山上牧羊的塞外姑娘,两人常在长城上幽会。

后来,石匠受命在幽会的隘口修筑敌台,他怀着爱意将敌台建造得美轮美奂。令人叹息的传说故事,凝聚着遵化人对长城的家园情感。

“一步千年、万里无双”,遵化的长城珍藏着美好的历史记忆,也铭记着血与火的烽烟。

抗战

1933年,日军大举进攻华北长城沿线,中国军队顽强阻击,打响了“长城抗战”。三月中旬,日军向遵化的罗文峪发起猛攻。爱国将领宋哲元指挥部队以国民革命军第29军暂编第二师刘汝明部为主力,依托长城奋勇奋战。

29军大刀队多次近战杀敌,让日军闻“刀”丧胆。日军的炮火击穿了敌台,轰塌了城墙,但他们却没能跨过长城一步。

在罗文峪战斗中,国民革命军第29军将士浴血奋战,同仇敌忾守住了长城,把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铭刻在燕山大地。

长城万里,气吞山河。在遵化罗文峪长城上昔日的弹痕犹在,铭刻着爱国将士的英勇气概和为国捐躯的民族大义。它不仅凝聚着祖先们的伟大智慧,也是一座不朽的民族精神丰碑。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遵化的东陵满族乡马兰峪镇一带,它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布局得体。

2000年,清东陵以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朝曾建有多处皇家陵园。清朝入关之前的帝陵被统称为“关外三陵”。

入关之后,清朝在遵化修建东陵,在河北省易县修建西陵,其中清东陵规模最大。

清东陵的建筑布局遵循了严格的皇家规制,主次分明,尊卑有序。

清东陵入口的这座石牌坊后面是约5500米的孝陵神路,它是清东陵的中轴线,通往昌瑞山主峰顺治皇帝的孝陵。

在孝陵两边,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的帝陵按辈分高低左右对称排列。慈安、慈禧等皇后陵和妃园寝又都以本朝皇帝陵为中心,建在旁边,主从关系明确。

历经二百多年的建设,清东陵这片面积约80平方千米的广阔区域,埋葬了161位清朝皇室成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神路网络,而陵墓的建造者和守护者们也留在遵化世代繁衍生息。

清东陵的营建既“遵照典礼之规制”,同时又“配合山川之胜势”,成为中国皇陵建筑的典范之作。

这里群山合围,河流环抱,形成了良好的局部水文和气候。清东陵建筑群将古人的风水观念融入其中,构成了天人合一、永恒不朽的意象。

然而这座清朝以举国之力修建的陵园,却在朝廷灭亡后经历了数十年的劫难。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驻扎东陵,带领军队盗挖乾隆和慈禧两座陵寝,将其中的珍宝洗劫一空,也对墓室和棺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后数十年里,清东陵的十五座陵寝除顺治陵外几乎全部被盗,陵区的树木也被砍伐一空。昔日的风水宝地,皇家禁区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变得满目疮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开始逐步对清东陵进行保护和修复,几乎每年都会对清东陵进行维修。

20世纪60年代,在修复慈禧的陵墓时就是根据老照片确定了原有样式。清东陵的修复工作以历史资料和档案为依据,始终保持着文物的历史真实性。

近年来,政府启动了针对清东陵的大规模修缮工程。修复中,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论证,从砖瓦到纺织品乃至棺椁,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方法严格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经过文物工作者数十年的努力,清东陵逐渐恢复了历史景观。

总共约15000千米的神路勾连起662座单体建筑,清东陵内再度松柏成荫。在保护的同时,针对清东陵的学术研究也逐步深入。

从修建至今的三百多年里,一代代清东陵的建设者和守陵人留在遵化定居。他们的民族文化与手工技艺也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老校:遵化一中最珍贵的历史照片
起源于燕山书院的教育战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遵化一中
网县网——唐山市遵化市
冀东之行-遵化-清东陵
悬赏通缉一天后 “517”遵化清东陵柱头被盗案告破
遵化旅游景点:探索风情独特的目的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