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在中国近代史上,僧格林沁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率兵击败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因为他的一些军事思想与清政府政策之间存在矛盾而被称为“异端”;但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作为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军事变革最主要的推动者和组织者之一,在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对清廷实行军事改革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晚清第一个封疆大吏,僧格林沁以其军事才干和政治智慧而闻名于世。

一、从镇压太平天国到抗击外国侵略者

1851年8月26日爆发太平军起义后不久,曾国藩即率湘军在安徽太湖地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头领李秀成向曾国藩求救。咸丰皇帝命令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前往安徽前线组织指挥作战。僧格林沁受命后,立即率领清军与太平军战于采石矶而大获全胜。

采石矶是安徽安庆的门户要地,太平军欲夺取采石矶以切断清江通往安庆的道路,并使安庆成为孤城。面对太平军的进攻威胁和清军的抵抗压力,咸丰皇帝在1860年10月14日下了一道“死”命令:“着该大臣会同两淮督抚及湖北巡抚、两江总督会同布置各营官兵奋力作战”;并要求僧格林沁在采石矶一线“筑城坚守”;命令曾国藩迅速派兵增援;僧格林沁还决定将采石矶作为“进兵之口”。

这道死命令下达后几天之内即收到了效果:在咸丰皇帝亲自部署和指挥下,湖北、安徽各地清军及湘军共2万余人先后从四个方向向采石矶发动进攻——其中包括太平军统帅陈玉成派来援鄂的湘军水师第二营和湘军水师第三营。太平军在攻占采石矶后即在长江上游设置了四个水寨,其中两个是湘军水师第二、第三营的根据地。

在太平天国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为了使这支主要由北方人组成的军队可以长期驻守长江上游一带地区不受外国侵略者侵犯和威胁,清朝政府决定在咸丰十年(1860年)底开始对清军进行大规模改革:第一步,将原先驻防采石矶的湘军水师第二、第三营和由湘军水师第三、第四营改编而成的湖北新军陆续移驻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第二步又于1851年8月1日将湖北新军第一营改编为第一团和第二团;第三、第四团也由原来驻防采石矶的湘军和淮军主力分别改编为第八团和第十团。

僧格林沁的死,泄掉了满清提着的最后一口气。

满清失去了最后一支骁勇善战,维护满人利益的武装力量和统帅,八旗军自此成为了一支一打仗就跑,见好处就上的废物兵。

难怪老慈禧会哀叹:“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奇才,谁能和他比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为何连曾国藩都自叹不如?
靖港&湘潭:晚清名臣曾国藩和外国武器的爱恨纠葛
太平军湖口大捷
太平天国打仗最厉害的十位战将, 第一名毫无争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