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爱大烟、爱逛窑子的“瞎子阿炳”,为何被称为中国贝多芬?

“你听说过阿炳吗?”

“阿炳?不知道是谁。”

“他是一个传奇,一位瞎子二胡手,被誉为'乐圣’。”

“哦?真的那么神奇?”

“神奇?不如说是坎坷。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苦难。”

“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乐圣呢?”

“听我给你说个故事......”

1

1893年,阿炳襁褓中诞生,就注定了他会走上一条充满坎坷的人生之路。他的父亲是当地道门的住持,不该有俗世生活的他却与一个流言四起的寡妇私下同居,结果生下了阿炳。母亲在被恶毒的流言追逐下自杀,阿炳只能在乡下被抚养。父亲为了教育他,先送到私塾学习,再带回道门内亲自教导。

“铁手琵琶”的华清和同时也是阿炳的父亲,他严苛的教育让阿炳尝试各种音乐器,毫无感情色彩的琢磨已经成为阿炳的生活方式。他被打,被逼,被虐待,都是为了让他学有所成,不当道士他还有音乐,阿炳这样安慰自己。

阿炳觉得师父严格是为了他好,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违逆师父的教诲。学击鼓,阿炳不惧寒风巴掌大的石块,手上实测留下的瘀青也数不胜数。

吹笛子,阿炳的师父不惜一切代价,手腕必须挂上识别不出的铁圈增加腕力。

当师父要教他二胡时,阿炳的身体早已经承受不住了。琴弦透过指尖刚刚攥着的教鞭插入肌肤,留下割裂般的伤口,血渗出肉缝,流淌到二胡上。

就这样,他也过了一天又一天,熬出一番音乐修为。阿炳觉得,这就是师父对他的爱,不为了之物,不图回报,只为他的成长。

只是他不知道,这是为他铺设人生之路的方式。

2

阿炳,一个无锡古城中沉浸在音乐中的古怪乞丐。他的两只眼睛失明了,戴着一副墨黑镜片仿佛没有眼珠,总显得有些阴森恐怖。

但人们不知道,长年抽大烟的他却是一位执着的音乐家。他手中的二胡总是如泣如诉,表达着他心底最深处的感受。或许只有深夜,他才会在一座废弃的寺庙里,默默地弹奏,感叹自己遭遇的艰辛和坎坷。

曾经,阿炳是寺庙里的当家主持,一手演奏道乐绝技,令寺庙经营得有声有色。然而命运却玩弄他,他患上了严重疾病导致双目失明,一切变了。他的表弟采取不择手段的手段,将道观从阿炳手里抢走。被赶出家门的阿炳,从一个受人尊敬的道士变成了一个潦倒不堪的卖艺人。

阿炳的沉溺和落魄导致他常常跑去烟花柳巷放纵自己,甚至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他开始犯错,变得愈发孤僻。

人们性格的变化总是伴随着经历所带来的阴影。然而,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却越发强烈,他不断地创作,表达着自己无法言说的情感。尽管他没有了往日的荣耀,但他用音乐给自己一份安慰。

或许,我们常常只注重一个人表面的形象,却很少了解他们内心的故事。阿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坚韧、执着而温暖的人。他的音乐,是一首唯美的乐章,甚至比他的生命更加耀眼,留下了一个人类情感的丰盈记录。

3

阿炳,一个面容奇特的卖艺人。因为长年以来沉浸在音乐中,他面容愈加凹凸有致,仿佛一位年迈的乐师,尽管他仅仅40岁。他独具匠心的表演风格,让他成为了无锡寺庙的当家主持,他那悠扬的二胡音乐,是很多人心中最美丽的记忆。

然而,阿炳的命运在某一瞬间却像电影一样发生了转变,他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双目失明,也失去了原本的一切。没了亲人,他变成了一个四处流浪的卖艺人。面对人人避之不及的局面,阿炳只从一开始不屑客人的“唏哩哗啦”声中,找到了自己才能描绘的领域。

那段卖艺的岁月,阿炳的身边只剩了一个寡妇,他们两人搭拍,一个弹琴,一个唱着生动而惨烈的新闻故事,吆喝声响彻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在拥挤的市场之外也能听到。

他演唱的内容往往是生活中的琐事或悲欢离合,惹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疾苦的人们一下子跟他拉近了距离。

那时的他,没有一分钱用于自己,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头发长了也不去理它。然而,他的演唱、弹奏,却越来越精湛。他的表演风格,也渐渐从街头艺人转变成了一个有温度的艺术家。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阿炳还在默默地创作他的音乐作品,用音乐书写着自己沉浸其中的情感。

对于他的音乐,装满了这个城市里所有人的记忆。人们会静止,安静地听他拉二胡唱自己的小曲,有时候甚至会因此流泪,心中柔软,那一刻仿佛入了神。

最怕渐渐地失去了发声,产生了心理上的窒息感,可心中的音乐,却是胜似离合之后的相见。在阿炳沉重的音乐里,这座城市有了最动人的美。

即便被人遗忘,即便孤独一生,他仍在这个城市中,用音乐传达着自己,让人们越来越爱上这座城市。

4

阿炳的音乐才华如同一颗流星般,划过天际,引人注目,然而,他的生命并没有追逐这颗流星的频繁。他的生活苦不堪言,甚至因一首歌曲被当地官员所打压,但他的音乐却依旧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阿炳的音乐风格独特,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和情感,在听众的心中印下了深刻的烙印。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音乐在世间流传了下来,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

有一天,当一位音乐爱好者在深夜里听着阿炳的音乐,他仿佛看见了阿炳站在眼前,弹奏着美妙的旋律,微笑着望着他。他心中感慨万千,思考着阿炳的音乐为何如此动人,为何如此震撼人心。

1949年冬天,黎松寿在南京古林寺音乐学院上课,天气寒冷,他弹奏一段清新的曲调,却未曾想到,这一次的演奏,引来了当时的民乐大师储师竹的注意。

黎松寿并没有对此太过在意,仅仅是被问及这首曲子的名称,他随意地解释称这是卖艺人阿炳拉的,可音乐大师杨荫浏却听出了不寻常之处。杨荫浏教授曾跟阿炳学习过琵琶,对阿炳颇为熟悉,得知阿炳身体状况不佳后,他要求黎松寿抓紧时间寻找阿炳,一定要把这段曲调记录下来,等有了录音机就做好录音的准备。

乐器,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是宝贵的财富,更是灵魂的寄托。可阿炳遭受地方官员的打压,居然还被以破坏国库金融政策为由,勒令不再上街卖艺。这让他对生活感到绝望,动不动就砸东西发泄,他所剩不多的乐器也无法幸免。某天,他拿起三弦要弹奏一曲,但发现蒙上的蛇皮袋已经被老鼠啃破了,这对于阿炳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就在这时,杨荫浏等人完成了对阿炳六首经典之作的录音,这为民乐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笔。阿炳的音乐不再仅仅流传于无锡的大街小巷,而是传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他的音乐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寻找音乐中最精髓的部分,也唤起我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敬畏。

就在阿炳的音乐经典被留存下来之后,他病故身亡,而他的音乐却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在世间流传。

阿炳的音乐,或许来自于他的生活,也或许来自于他的热爱。这种音乐让人感到温暖、感动和美好,它可以开启人们心灵的窗户,引领人们进入到一个神秘的世界。或许,阿炳的音乐已经超越了他个人的生命,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财富。

5

阿炳的音乐可以被称为中国音乐的精髓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是由自己亲自演奏的,没有任何编辑,因此更能体现出他音乐才华的真实水平。

阿炳的人生遭遇是世人所共知的,他在极度贫困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并患有失明之痛。但他并没有让这些困难压垮,而是在音乐创作中寻求了内心的自由和灵感,并以此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

不到一年的时间,阿炳写了超过50首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了经典的《梅花三弄》和《二泉映月》,这些作品至今仍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阿炳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但他的音乐却仍然持续影响着无数人。无论您是来自哪个国家或者地域,阿炳的音乐仍然能够使人们情感共鸣,触动听众的心弦。

至今,仍有许多人通过阿炳的音乐作品来感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青一代,我们都对这位传奇音乐大师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阿炳的音乐续写了中国音乐的辉煌历史,他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他的音乐是我们国家的宝藏,是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乐坛的珍品。

6

有人说,阿炳比一位作曲家更加优秀,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在听到他的音乐时,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感受到了那份纯真和美好。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桥梁,把人们的心灵连接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了互相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他的音乐传统已经历了时代的沧桑,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闪耀的一颗璀璨之星。

作为一个私生子,阿炳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但他却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乐观坦然的态度,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成为了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他的音乐,感受到这位“乐圣”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无尽热爱和追求。

除了阿炳,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音乐才子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比如,古代诗人李白,他一生行走南北,留下了大量瑰丽的诗篇。但他也是一个情感颇为丰富的人,曾经因为不被事业和爱情两头兼顾而陷入过沉重的心理困境,最终病逝于长安,享年六十岁。

还有,一位著名的现代音乐家谭盾,他的音乐代表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风靡一时,但他的人生却是一路坎坷。在文化大革命中,谭盾因为受到批判和迫害而被逼远离音乐创作和社会活动,直到二十多年后才重新投身音乐事业和艺术创作。

同样,在现代音乐界还有一些年轻的音乐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有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有力量的音乐表达。比如,歌手张悬,她在音乐创作中勇敢地探索自我,以自己真实的心情和情感为主题,表达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痛楚和困惑。她的音乐作品也因为极富共鸣力而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音乐家们的人生经历都是异常丰富多彩的,他们用自己的音乐表达出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让人们深入感受到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与意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瞎子阿炳:逛窑子抽大烟败光家产,晚年自杀前留名曲《二泉映月》
抽大烟、逛窑子的“瞎子阿炳”,凭什么能与贝多芬比肩?
无锡老人眼中的阿炳:嫖赌抽败光遗产,梅毒瞎双眼,带走百首绝曲
逛窑子、抽大烟的“瞎子阿炳”,凭什么和贝多芬相提并论?
逛窑子、抽大烟的“瞎子阿炳”,为啥能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作为道士和寡妇的私生子,瞎子阿炳生前吃喝嫖赌,死后却凭一首曲子就被视为“乐圣”,比肩贝多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