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十八帝简介

一、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宋朝的开创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父赵弘殷是五代时的一名普通中级军官,官职一直没有得到提升。所以,家中窘迫潦倒,赵匡胤想要依靠家庭的帮助干一番事业的路子是行不通的。21岁那年,刚娶妻不久的赵匡胤毅然离家出走,决心到外面闯荡。

  赵匡胤先是去投奔几位父亲从前的好友。但世态炎凉,他们不但没有对赵匡胤给予关怀和帮助,反而让他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乾祐二年(950),赵匡胤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作了一名亲兵。次年,郭威发动兵变,灭亡了后汉,建立起后周王朝。赵匡胤因战功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负责宫廷禁卫。

954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是为周世宗。

赵匡胤因战功升任殿前都点检,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后周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继位,时年七岁。960年元旦,传来了契丹和北汉联合发兵南下的消息,朝廷派赵匡胤率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宿营,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拥立他为帝,史称“陈桥兵变”。这其实是赵匡胤和幕僚赵普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接着,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周帝禅位,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大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年号建隆。

宋太祖继位之后,一方面采取优待笼络政策,使后周旧臣为新王朝服务;另一方面派兵镇压拒不合作的地方实力派如:李筠、李重进等。

  宋太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局面再次出现。首先“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他还实行更戍法,割断将领与士兵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此后,宋太祖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先后攻灭了后蜀、南平、南唐、南汉等割据政权。对北方的辽则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976年十月,太祖病死于京都长春殿(后人怀疑为赵光义所害),在位十七年,终年五十岁。次年四月葬于永昌陵(河南巩义市)。

  宋太祖得天下非常容易,但其文治和武功都做是巨大的,可称得上是一代英主。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很浓厚,但在宋太祖时,情况却并不如此。他重文但并不轻武,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有一材一行可取者”,都予以提拔和使用。同时,他的死也扑朔迷离,成为千古之谜。

二、宋太宗赵光义(939-997)

北宋第二位皇帝。原名匡义,太祖弟。他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为帝。被任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封为晋王。太祖死后他继位,年号太平兴国。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战争。首先,迫使吴越王钱俶去藩纳土;随后,闽南陈洪进自献漳、泉二州,南方统一。979年,出兵灭北汉。宋灭北汉后,未经修整,乘胜攻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在高梁河(今北京大兴县)被辽军战败。太宗乘驴逃脱,大腿上也中了两箭,十分狼狈。982年,再次攻辽,岐沟关之战又遭惨败。西路副将杨业被俘后,绝食而死。

太宗两次攻辽失败后,被迫由进攻转为被动防御。治国方略上也由重武转向了重文。他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确立文官政治;还编纂了大型类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以宣扬文治;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注意农田水利,鼓励垦荒,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然而,太宗的统治并不太平。由于宋朝政府在四川实行“博买务”等经济剥削政策,使人民没有了活路。淳化四年(993年),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反抗,起义军一度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大蜀”。赵光义以宦官王继恩为统帅,经过三年多的战争,才镇压了起义。而王继恩统帅的军队纪律败坏,又给四川造成了额外的灾难与破坏。

  太宗为巩固帝位,实现皇位传子目的。废弟光美为庶民,且在去均州的路上,把光美杀掉,太宗长子楚王元佐为救叔父也被废为百姓,立第三子赵恒为太子。997年三月,太宗病死于汴京万寿殿,在位二十二年,终年五十九岁,葬于永熙陵(河南巩义市)。

宋太宗是五代以来第一位非武人掌权的皇帝。他即位之初由于形势需要也重武,然而武运不昌,转而重文。其以文治国的政策,对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宗为了帝位,弑兄长,逼死弟弟和侄儿,逼疯长子,可见其心胸狭隘、心狠手辣。

三、宋真宗赵恒(968-1022)

北宋第三代皇帝。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被立为皇太子。太宗死后继位,年号咸平。

真宗即位之初,注意节俭,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也有发展。

1004年,辽国萧太后、圣宗率军二十万南下,直逼澶州。宋廷大震,多数大臣主张迁都,只有宰相寇准等少数人主战。真宗在主战派的拥戴下勉强亲至澶州前线督战。宋军士气大振,阵前射死辽军主帅。辽军初战不利,再加上长驱深入,恐断后路,有意议和。最后,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规定:辽撤军,宋给辽岁币,结为兄弟之国。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力量均势的产物,对宋来说是屈辱的和约,但它实现了宋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局面,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与发展。

澶渊之盟签定后,本应该是集中精力搞内政建设,但是真宗却致力于东封西祀,粉饰太平,他还广建宫观,大搞迷信,使得劳民伤财,宋王朝的社会矛盾日益严重。1022年二月,宋真宗病死于延庆殿,在位二十五年,终年五十五岁,葬于永定陵(河南巩义市)。

四、宋仁宗赵祯(1010-1063)

北宋第四位皇帝。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曾封为寿春王、升王,真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1022年,真宗死,仁宗继位,年号天圣。

 仁宗即位时年仅十三岁,由刘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刘太后死,开始亲政。仁宗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厚仁慈,他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而从不报复。关于他仁慈宽厚的轶事很多。有一次,仁宗早晨醒来对近侍说:“昨天晚上我肚子饿,很想吃烧羊。”近侍问:“陛下为何不叫臣下去采办?”仁宗说:“我如果一开口,下面就会去大肆扰民,所以没有开口。”

宋仁宗 王凯饰

西夏建立后,元昊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军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战三败,一战不如一战,损失惨重。后来采用范仲淹的固守之策,才遏制了西夏攻势。而西夏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它经济落后,已民穷财尽,无力继续战争。于是双方和谈,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开设“榷场”,边境贸易兴旺起来。仁宗还增加给辽的岁币,以巩固和约。

仁宗在位期间,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军队人数增至一百四十万,为北宋养兵高峰,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十之七八。

为了挽救国内危机,他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负责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在反对派攻击下,仁宗又罢免了范仲淹,社会危机有增无减。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1063年三月,病死于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葬于永昭陵(河南巩义市)。

仁宗执政时间较长,是宋代较有名气和影响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所发展。仁宗死的时候,“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其武功谋略不及太祖、太宗,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是败多胜少。然而,仁宗知人善任,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如:范仲淹、包拯、韩琦、欧阳修、狄青等。总体而言,仁宗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五、宋英宗赵曙(1032-1067)

北宋第五位皇帝。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仁宗无子。英宗年幼时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1062年被立为太子。1063年,仁宗驾崩后继位,年号治平。

  对西夏的入侵,由于英宗部署不力,使边境常遭西夏军队的掳掠。

  对于已经形成的冗官,冗费积弊,英宗虽欲努力解决,但始终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日渐加重。

 外困内忧,使赵曙不堪应付。1067年正月,英宗病死于福宁殿,终年三十六岁,葬于永厚陵(河南巩义市)。

英宗体弱多病,在位仅四年,而关于其生父的名份问题,即“濮议”事情上就持续论战了18个月,无所作为。和曹太后关系也不和。军国大事赖旧臣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等大臣辅佐,所以政得以安。

六、宋神宗赵顼(1048-1085)

北宋第六位皇帝。英宗长子。曾被封为淮阳王、颖王。英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1067年,英宗病死后继位,年号熙宁。

宋神宗

  神宗即位时,当时社会危机严重,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力图改革。神宗自幼好学,即位前爱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兴趣浓厚。富弼、司马光等人的温和主张不能满足神宗急切的图强心理,而王安石的政治见解却深得他的倾慕。

1069年,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主要分为“理财”和“整军”两方面。内容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保甲法等。新法推行十几年,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如: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等,部分地实现了“富国”。军事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虽然对西夏的两次用兵,均告失败,“强兵”目标没有达到,但也有熙河开边、大败交趾等的胜利。

而且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太皇太后曹氏、皇太后高氏也向神宗哭诉王安石将要使天下大乱。神宗表现出犹豫动摇,使王安石先后两次被迫辞职。

神宗在位十八年,1085年三月,病死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三十八岁。同年十月葬于永裕陵(河南巩义市)。

神宗一生致力于变法图强,可惜大宋积重难返,变法阻力很大,使他多次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结果壮志难酬,英年早逝。

七、宋哲宗赵煦(1077-1100)

北宋第七位皇帝。神宗第六子。1085年继位,年号元祐。

  哲宗继位时,年仅九岁,由高太后执政。1093年九月,高太后病死,哲宗始得亲政。他早就对高太后不满,并有志继续神宗的新法。1094年四月,任章惇为左相。改年号为绍圣,表示决心恢复新法。对守旧派甚至中间派进行打击、流放。同时,章惇等人逐步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并对新法稍稍做了一些改革。章惇、曾布又主持对西夏的开边活动。终止与西夏边界谈判,采取进筑堡寨,开拓疆土的战略,先后筑堡寨五十余所,占据战略要地,屡败西夏兵,迫使西夏叩关求和。新法对内对外方面都有所继承。1100年正月,哲宗病死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同年八月葬于永泰陵(河南巩义市)。

八、宋徽宗赵佶(1082—1135)

北宋第八位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曾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死时无子,太后立他为帝。年号建中靖国。

在位时,他重用蔡京、王黼、童贯、高俅、朱勔、梁师成、杨戬等,这些人无不奸诈成性,横征暴敛,骄奢淫逸。

徽宗为了满足他的私欲。命童贯在苏、杭设造作局,专为他打造象牙珠宝、金银藤竹、雕刻织绣等高级工艺品。又设苏杭应奉局,专门搜括民间奇花异石,然后用大量船只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而且大兴土木,大造宫室,供其享乐;他迷信道教,极力抬高道教的地位,设道官阶二十六等,和政府官员一样领取俸禄,自己又称作“道君皇帝”。

徽宗的腐朽统治,激起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

宣和二年(1120),派人与金朝订立盟约,相约夹击辽朝。在对辽作战中,更加暴露了宋朝的腐败无能。

1125年,金兵灭辽后即乘胜南下攻宋。徽宗慌忙传位给太子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1127年,与钦宗同为金朝所虏,押解北上,被金人封为“昏德公”。1135年,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宋金议和后,金将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一起归宋,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

宋徽宗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但他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造诣深厚,独创“瘦金体”。

九、宋钦宗(1100―1161)

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长子,初名亶,后改为桓。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举入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钦宗,次年改年号为靖康元年。

靖康二年,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被金人封为“重昏侯”。受尽屈辱和折磨,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于五国城,在位一年零两个月,享年57岁,葬于永献陵。

钦宗与其父一样,优柔寡断,对政治缺乏敏锐的判断力。向金人屈膝求和,落得个阶下囚的悲惨结果。

十、宋高宗赵构(1107-1187)

南宋第一任皇帝。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钦宗弟。被徽宗封为康王。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他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磁州(今河北磁县)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兵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属河北),以避敌锋。1127年,北宋灭亡,他于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年号建炎。高宗在金军追击下不断南逃,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史称南宋。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为形势所逼,曾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经过四五年的艰苦奋战,南宋的统治才得以稳定下来。虽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部署,但只把军事部署作为乞降的筹码。他任用金人派来的内奸秦桧为相,罢免主战派的官员,决意求和。接受称臣纳贡的议和条件,派秦桧跪受金相诏书,金朝将陕西、河南之地归还宋朝。

1140年,金兀术撕毁和约,大举南侵,夺取陕西、河南之地。在岳飞率中路军打败金军主力,其他各路宋军也节节取胜之时,高宗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又怕还回钦宗后自己必须退位,于是下令各路军班师,断送了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接着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朝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不久,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遂同金朝签订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军民的强烈反对。1162年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在位三十六年,1187年,病死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浙江绍兴市)。

十一、宋孝宗赵昚(1127—1194)

南宋第二任皇帝。初名伯琮,后改名玮,字元永。太祖七世孙,秦王赵德芳六世孙,秀王赵子称子。封为建安郡王。高宗无子,收为养子,1162年被立为皇太子。受高宗内禅而继位。年号隆兴。

  孝宗即位后,皇权又转入宋太祖一系,他决心改变高宗屈辱求和的国策,锐意抗金。为岳飞平反,驱逐秦桧党人。起用抗战派张浚为枢密使,命他部署北伐。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溃败。1164年与金订立和议,宋向金由称臣改为称侄,为叔侄关系,每年纳贡,双方各守旧疆,这就是“隆兴和议”。但孝宗并不甘心向金朝屈服,他又训练军队,整顿财政,准备再战。储备钱币已达四千七百万贯。但由于某些方面受制于太上皇赵构,他的图治之心未能实现。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统治期间政治比较稳定,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1189年,为给高宗服丧,禅位于太子赵惇,自称太上皇。在位二十七年。1194年,病死于宫中重华殿,终年六十八岁,葬于永阜陵(今浙江绍兴市)。

十二、宋光宗赵惇 (1147—1200)

南宋第三任皇帝。孝宗第三子。曾封为恭王。1171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1189年二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改年号为绍熙。

光宗即位时,年已四十三岁,他患有精神病,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光宗与孝宗的关系长期不和,并且日益紧张。孝宗病重,他拒绝前去探望。孝宗病死后,他也不去服丧,致使葬礼也无法进行,使满朝大为骚动。宗室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等共同策划,取得宋高宗吴皇后的赞同,迫令光宗退位,当太上皇。立其次子赵扩为皇帝,由赵扩主持孝宗丧礼。光宗闲居寿康宫。他每回忆起在位时的事情,总要自言自语地咒骂,有时痛哭不止。1200年八月,病死于临安寿康宫,在位五年,终年五十四岁,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市)。

十三、宋宁宗赵扩(1168—1224)

南宋第四任皇帝。光宗次子。曾封为嘉王、平阳王。光宗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光宗退位,他继位,年号庆元。

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朱熹也为赵汝愚谋划,企图阻止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由韩侂胄专擅朝权。又定理学为伪学,将赵汝愚、朱熹及其同情者定为“逆党”,不许他们担任官职,不许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即宣布弛禁,已死的赵汝愚和朱熹得到“追复”,其他诸人也相继复官。宁宗采纳韩侂胄建议,崇岳贬秦,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的封爵,改谥为“谬丑”,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

1206年韩侂胄在没有充分准备情况下,贸然北伐而战败。杨皇后趁机勾结主和派史弥远杀死韩侂胄,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改金宋叔侄之国为伯侄之国,增加岁贡。1224年八月,宁宗病死于宫中福宁殿。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永茂陵(今浙江绍兴市)。

十四、宋理宗赵昀(1205-1264)

南宋第五任皇帝。初名与莒,又名贵诚。太祖十世孙,山阴尉赵希瓐子,宁宗养子。宁宗病死,宰相史弥远废皇位继承人赵竑,拥立赵昀为帝。年号宝庆。

  理宗即位后,仍由史弥远专擅朝政,他只顾沉湎于酒色,朝政昏暗如故。1233年史弥远死,理宗亲政。1234年,宋与蒙古军联合攻灭金国。理宗尊崇理学,听信阎妃,重用权奸马天骥、丁大全和宦官董宋臣,致使国家政治腐败,财政经济濒于崩溃,有人在朝门上题字:“檐马丁当,国势将亡。”后来他任用奸相贾似道。1259年,蒙古军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市),贾似道督师援救,却私自暗中求和,向蒙古称臣纳贡,双方划长江为界。事后隐瞒真相,谎报鄂州大捷,还被晋官加爵。国家败亡之势已成。1264年十月,理宗病死于临安,在位四十年,终年六十岁,葬于永穆陵(今浙江绍兴市)。

十五、宋度宗赵禥(1240-1274)

南宋第六任皇帝。太祖十一世孙,荣王赵与芮子,理宗收为养子。1260年被立为皇太子,理宗死后他继位。年号咸淳。

  度宗即位后,更加昏庸荒淫,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统委托给他。自己不顾民穷财匮,整天饮酒作乐,其荒淫甚于理宗。贾似道住在西湖葛岭大厦,大肆淫乱。襄阳被元军围攻了二年,他却隐匿不报,亦不出援。还向度宗谎报“北兵已经退去”。此时南宋已至不可收拾的地步。度宗以“好内”闻名,宋朝惯例,天子召幸嫔妃,次日早晨,要到阁门谢恩,写明月日,以备查考。度宗时,每日谢恩的多达三十人。如此荒淫无度,自然寿命不长。在位十年,1274年七月,病死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三十五岁,葬于永绍陵(今浙江绍兴市)。

十六、宋恭帝赵㬎(1271-1323)

南宋第七任皇帝。宋度宗赵禥次子,继位时年仅四岁,由谢太皇太后主持国政。1275年,贾似道因战败被革职,在流放途中被押解官杀死。1276年正月,元军进逼临安,宋恭帝出降,南宋灭亡。赵显被押北上,在内蒙长大后又去西藏学佛法,成为高僧、主持。1323年,因文字狱之灾,被屈杀。葬处不明。

十七、宋端宗赵昰 (1268-1278)

南宋第八任皇帝。度宗长子,恭帝兄。曾先后封为吉王、益王。元军攻陷临安前夕,度宗的杨淑妃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和部分大臣,从临安出走至温州,再从海上到福州。1276年五月,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等拥立赵昰为帝,册封其母杨淑妃为太后,临朝听政。年号景炎。

  端宗即位时,年仅九岁。朝臣坚持继续抗元,力图恢复宋朝国土。由于元军尾随追击,端宗由海路走泉州、厦门,转移广东。1277年四月移驻珠江口的官富场(今九龙城)。十一月元军攻秀山,端宗奔井澳,在船上遇风落入海中,虽被左右救起,但就此病起,1278年四月病死。在位三年,终年十一岁,同年九月葬于永福陵(广东新会县崖山)。

十八、宋少帝赵昺(1271-1279)

南宋第九任皇帝。度宗子,端宗弟。曾封为信王、广王、卫王。端宗病死,他被拥立为帝,年号祥兴。

 赵昺即位不久,移驻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在此修建行宫,训练士卒,制造兵器、船舰,集结官民将士二十多万人。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在江西等地收复许多州县。后战败,于海丰被俘。在押解过零丁洋(广东珠江口外)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将要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坚持拒绝,书此书以明志。后来拒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英勇就义。1279年二月,元军攻破崖山防线,张世杰乘雾突围出海,遭遇大风,溺死海中。丞相陆秀夫负赵昺投海殉国。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海上浮尸十余万人。至此,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崖海大战,历二十二天,在古代史上是少有的一次大海战。赵昺在位二年,终年九岁,葬于帝昺陵(广东深圳市)。

北宋和南宋各九个皇帝,自真宗至南宋高宗,八个皇帝出自太宗一系。高宗赵构无子,过继太祖七世孙赵眘(即孝宗),以后的八个皇帝又转入太祖一系。太祖和太宗兄弟,他们的后代各有八个做了皇帝。北宋亡于太宗一系,南宋亡于太祖一系,可谓平分秋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皇帝列表
北宋皇帝
文士的巅峰时代——宋朝政治生态圈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皇帝列表及简介
北宋十大著名事件
宋朝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