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00年前辽宁美女瓜子脸樱桃小口4

  从战国到汉代

  这里始终有人居住

  考古发现,在青桩子城址,附近有大量汉代至魏晋时代墓葬,成片分布,数量众多。也说明青桩子城址延续时间较长,上启青铜时代,历战国、秦代,下至汉代。另外从出土的情况看,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币,主要用于祭祀用途。其中,既有战国燕“明化”,也有秦代和汉代“半两”、汉代“五铢”等钱币。据介绍,以前沈阳曾出土过“明刀”,此次出土的“明化”要更晚些,是战国末年燕国所铸钱币,这也从一定意义上确定了这处城址的年代。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使用秦“半两”,而“五铢”是汉武帝时期使用的货币。

  因此,从战国到汉代,青桩子城址处一直有人居住,可能主要也是军事防御用途。

  中原文化之前

  沈阳本地已有原住民

  不过,青桩子城址告诉我们的,可能会上启到青铜时代。

  因为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件石器,是曲刃青铜短剑剑柄上的枕状加重器。这件文物的发现,证明了在燕国人从中原地区来到沈阳之前,这里已经有“土著”居住。众所周知,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短剑,此次发现的加重器,就是这种青铜短剑的一部分。因为这种剑的剑柄比较轻,于是有了这种嵌入青铜中的配重物,这是专属于沈阳本地的文化特征,也说明,在战国燕国人带来中原文化之前,沈阳本地已经有原住民,并且产生了文明。外来文明与本地文明这两种势力之间或许有过碰撞,以和平或者武力的方式,但很快中原文明普及开来。

  此外,专家也推测,位于青桩子地区的沈阳原住民部落,应该与郑家洼子的部落群有过一定程度的接触。

  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群

  一颗疑似儿童牙齿

  或是千年前契丹贵族少年遗骸

  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群,此前曾经发现过一座身穿银丝网服、头戴鎏金铜面具的契丹贵族墓葬。2016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周边的柳条通墓群进行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2.7万平方米,发掘石室和石圹墓葬共6座,清理出土鸾鹤纹铜镜、绿釉鸡冠壶、莲瓣纹白瓷碗等随葬器物14件,时代大体在辽代中晚期,距今近1000年。

  跟以往发现的墓葬不同的是,该处墓葬群的6座墓,成对分布,分成三组。其中一组墓室更大,约3米见方,墓道更长,并有甬道,由石片砌筑,比另外两组的等级稍高。

  另一组两座墓中,其中一座规模较小,并且没有棺椁,是石圹墓。所谓石圹墓,就是直接在地上挖出墓的四边,将尸体直接放进去。因为该墓较浅,当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墓葬已经不同程度被盗,而这座墓的损毁最为严重,考古人员只在墓中发现了一颗疑似儿童的牙齿。因此,有推测该墓所葬为儿童,而与之成对的另一座墓,则不排除为其母亲或其他至亲。但因为墓中尸骨不完整,因此无法确定是否为合葬墓等。

  “这种墓群的排列关系比较独特,因此也怀疑有可能是家族墓地。考虑到2015年考古发现的辽代贵族墓位于该区域最高的山上,同时墓群附近有辽代聚落遗址,也就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区,因此猜测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应该是契丹民族的一个族群。”相关考古人士介绍。

  据悉,目前契丹贵族墓正在进行实验室考古,在密封状态下对出土的丝织品等进行实验研究,而疑似儿童牙齿下一步将进行年龄测定。

大事小情,新浪辽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辽宁官方微信(ln_si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三角城遗址【图文】
60岁老妇墓发现“神秘”液体,专家激动地喝上一口,说:有土腥味
辽宁首次发现 5000 年前大型祭坛 罕见用驴祭祀
浙江宁波东钱湖陶公山发现东汉时期砖室墓群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拼凑“姑蔑”记忆——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考古新发现!古代姑蔑国极有可能真实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