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趣班的三个层次

很多年以前,我还没有孩子的时候,看着师兄师姐们带着孩子穿梭在各种兴趣班、培训班中间,心里不免暗暗可笑,觉得太急吼吼啦,太对不起孩子了,太“急功近利”了。而今呢,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班时,不知不觉中,似乎也上了34个兴趣班了。——心下感叹,唉,今天的孩子,特别生在现代中国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不上兴趣班?

============


今天上班,同事调侃,最好的职业生涯就是“钱多、活少、离家近”,然后说咱们这份工就是“钱少、活多、离家远”,真是哭死。——同样的,我觉得好的幼儿兴趣班的标准也可以这样形容“好玩、不贵、离家近”,如果孩子感到“好玩”,基本上就值了


当然,光是“好玩”,恐怕也不是家长的初衷,不管怎么样,还是需要其他的一些价值的,在我心目中理想的兴趣班,具有的真正“价值”,大概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大师亲授

第二层:开拓眼界

第三层:激发兴趣


1


先说“大师亲授”,这恐怕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因为人与人差别太大太大,那些大师级人物、天才型人物总是太少太少,如果一个孩子在儿童时代遇到一位,并且还能被他亲自教诲,或是手把手指导,那真是三生有幸的事儿,这种事儿——往大里说,这是气场,这是熏陶;往小里说,这是榜样,这是刺激。


往大里说,这种气场和熏陶是无价之宝:看《阿甘正传》时,前面有一段特别神奇,超级巨星猫王原来是他们家的房客,还在房间里给交流过舞技,难怪阿甘能沾上仙气了呢。大家都说《射雕》是什么教育真经,你看郭靖那么笨,怎么成长为一代大侠的?其实是真相在这儿:因为他一路都碰到超级牛人的老师啊,从丘处机到老叫化,再到周伯通,个个都绝世高人啊。再看1979年恢复高考时冒出来的那一代人才的传记,总是能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在儿童时期碰到个某个被迫害的艺术家、或被下放的文学家,于是某个气场、某个神态、某句话语,就印在他们深深的脑海中了,于是成为他们终身精进的一个永恒动力。


往小里说,这种榜样和刺激是人生引导:什么叫大师?就是特别牛的人啊。他们对他们手里的事儿,理解更透彻,技法更清晰,水平更高绝,境界更高远。人类都会自然地追随强者,小孩子更是如此,身边有个令人激动的学习榜样,就是人生引导。我们这些70后和80后的父母,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有时候一个村子或一个家里,大哥或大姐考取了大学,后面的就一连串就跟着上来了。在体育界也能发现,一旦某个世界纪录被破,马上一帮人就全都会追上或平了这个纪录。刘翔一破世界纪录,立马好几个人就追着过来破了。


总之,某个兴趣班里如果有一位史诗级的大师,那必然会让他身边的孩子的精神水准飞跃好几个层次,在心灵中播下伟大的种子……唉,也只是想想罢了,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不象607080年代那种混乱时期,牛人和大师可能会蒙尘而落入凡间),真正的高手和大师,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旁边,真的只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想象而不可实现。


2


好吧,咱们就退而求其次,说第二个层次,就是“开拓眼界”,实际上也是“打开脑洞”。


哲人说“眼界比技法更重要”,我深以为然。眼界是方向、是战略;技巧不过是琐碎的努力罢了,方向和战略不对,越努力越进死胡同。


企业家雕爷说,他在小时候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他“读帖”的时间,远远多过了“临帖”的时间。他不急于描、不急于临,而只是细细地“读帖”,先把名家字体的精髓细细地在脑海里品味,把每个划、每个勾、每个点的“神、形、意”都了然于胸,然后,才开始手写和临帖。所以,人家练书法,练的不是肘子,练的可是脑子,脑子累而手不累。


同理,学琴,当然要花大量时间去“听琴”,听音律、找感觉,在脑子里先练练,最后再去练手。如何“听”?也有窍门,当然要有眼光的前辈引导着、指点着、引诱着才行啊。


同理,学画,当然要花大量时间去“看画”,看意境、看功力,在脑子里先品品,最后再去练手。如何“看”?也有办法,当然要有品味的前辈点拨着、开示着才行啊。


一切的一切,都要有“高人”啊。怪不得人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诚如斯言。


还记得有一个学习试验,说的是研究人员找了两组球员,记录他们的训练效果,一组球员,在一个小时狂练投球,另一组球员,只半个小时投球,另用半个小时在脑子里想象如何投球,结果一段时间以后,想象训练的后组全胜。——也就是说:想象比训练更重要,或者说,大脑比小手更重要,咱转回来点个题:眼界比技巧更重要


如果不能给孩子“开眼界”,恐怕只能越练越傻,事倍而功半,并且永远永远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品性和格调不知道会落后几个层次。也许这就是后面掉队的主要原因。


所以啊,兴趣班的老师,可以不是大师,但是要有品味,要知道什么才是好的艺术,什么是好的舞蹈,什么是好的文学,什么是好的书法,什么是好的音乐,这样才行。


可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3


其实我们也是知道的,许多兴趣班的老师,根本不是大师,也不是特别有眼界的人啊,许多人都是跟你我一样,读了几年书,想着出人头地和赚大钱,想着市场经营,想着热带阳光和沙滩,还有那些珍贵的皮草,特别是小姑娘,很难用心做事啊。所以,我们只能再再退而求其次,也就是第三个层次:“激发兴趣”


我觉得这应该是“兴趣班”的最低要求啦。


我可以接受你不是大师,我也可以接受你没有眼界,但我不能接受你毁掉孩子的兴趣,不管学到了多少技能、知识,都不足以拿“毁掉兴趣”作为代价来交换。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勾引起小孩的兴趣,就是成功的,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或是老师的语言有趣,还是教法有趣,或者环境有意思,或者有种种东西在勾引,或者有小伙伴在那儿好玩,或者某个色彩和玩具,都行,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根本不应该开兴趣班。


记得有篇文章,说的是:要允许孩子半途而废。我想,半途而废就半途而废吧,这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东西体验一下就行了,如果一个兴趣班,既无大师,又不能打开眼界,更无法提起小孩的兴趣,那么,越早放弃就越好,去重新找一个兴趣班吧,或者单纯的跟小伙伴玩耍,可能更容易潜发小孩的潜能呢。


最后说一个想法,就是不同的兴趣班的目标,必须是独特而贴近本质的。


比如绘画、舞蹈、乐器等艺术,目标应当是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而不拘泥于技巧,才能保护创造力。也就是说,艺术类兴趣班的目标应是“不拘束、敢表达”。因为过度的技法训练,往往会把孩子天生的艺术敏感细胞给泯灭掉了,而艺术这东西,敏感的心灵和表达的欲望才是最本质的内核。同样一个场景或刺激,普通人根本没有反应时,而艺术家却要痛得跳起来,激动得喊起来,热情的舞动起来。


又比如英语兴趣班,目标应当是绝对不认识一个单词。——是的,幼儿的英语兴趣班,目标应是“不认字、只听说”。只有彻底摆脱字母、单词、文字、拼写的困扰,幼儿的英语兴趣班才真正有可能达到效果。


为什么呢?第一,文字会破坏真正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本质是声音而不是文字符号,幼儿一开始应该只接受声音,而不是文字符号。第二,文字会加大幼儿的认知负担,破坏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兴趣,只有删除掉文字,才能轻装上阵。第三,文字会颠倒了学习顺序,外语学习应该是先学“听说”,后学“读写”,在“听说”还没学会的前提下,如果先碰了文字,大脑就会偷懒了哦,也许以后学“听说”就会越来越难。所以,“不认字”的外语兴趣班,才是最好的外语兴趣班,因为这样才最有可能激发兴趣,也最有可能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总而言之,兴趣班的三个层次如下:

第一层:大师亲授,心灵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层:开拓眼界,眼界比技巧更重要。

第三层: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连第三层次都达不到的话,这样的兴趣班的唯一作用实际上就是“毁灭兴趣”,不去也罢。因为,在获得一项技能的同时,失去了对一门艺术的热爱,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托班室内地面游戏环境的创设
晕头“转”向?我们不一样优质教学课件PPT
四岁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应该进行哪些启蒙教育?
棒针:幼儿帽 (大师班)
幼儿容易记住感兴趣的事物
父母如何把握住幼儿识字敏感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