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5岁就可以阅读长篇小说了?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大量“过早识字有害”的观点和文章,但那只是强迫记忆或机械记忆的恶果,并非说只要一识字就有害。如果一个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会识字和喜欢阅读,难道咱们还要强迫他忘记不成?


阅读是成长的必经之途,也是最佳的教养方式,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心,还是希望早一点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甚至是越早越好,只要小朋友读得开心、看得高兴就好。


所以我看到《尹荐: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之我的攻略》(此文放在左下角“阅读原文”里)时,心里是有一丝丝羡慕妒忌的。


这篇文章是珍妮花写的,她家的小朋友太厉害啦,虽然说种种育儿理念都在我耳边说:不要比较、不要比较……但我还是忍不住比较了一下(当然表面上绝不能表露出来),呵呵,自家孩子和珍妮花家的孩子确实有差距啊。


珍妮花说她家的孩子,“三岁多开始认字,五岁生日时已经可以独立阅读长篇小说了。也就是说从文盲到深度阅读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这期间,没上过任何识字班、阅读班。”


而我们家的孩子呢,其实也做了不少亲子阅读,听了不少故事,也多多少少认了一些字(100多吧),但现在5岁半了,仍然主要是处于“读图时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突然开始“阅读长篇小说”的奇迹呢。


差距是巨大的,那原因是什么呢?


当然啦,我也知道普通孩子不能跟天才孩子相提并论,我也深知:仅凭一个妈妈书写自家孩子的特殊例子或一篇2、3千字、只言片语的文章,恐怕无法窥探到一座成长冰山潜藏在水平面以下的真实秘密。


她们介绍的教育方法,只是冰山一角;她们没有告诉我们的,那些遗传基因、个性天赋、家庭环境,也许才是冰山真正的厚重底座。


然而,即便是冰山一角,也是值得学习的,让我们看看珍妮花他们家里发生了什么?细细研读,我认为可以列出以下几点:


1、勤于指读。“他就让我给他读书上的故事,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指读,童书里的字他大都认识了。读哪本书,哪个故事,读多少遍,全是他说了算,我只管读。16开的书,一般每天睡前要读十几页,那真叫一个口干舌燥。”


“指读”!我的理解就是一边读,一边用笔或手指着那些字,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就一遍又一遍地浏览和记忆这些字,重复很多次以后,自然而然就记住了那些字了。


这个方法,我很早就知道了,所以每次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总拿着一杆长长的铅笔,读的时候把铅笔头准确指向那些汉字,偷偷看一下小朋友的眼睛,发现她在看字,就窃喜,发现她在看天花板,就郁闷。


为什么她并不象珍妮花的孩子一样,一下子就识字了,然后把书抢过去,神奇地自己读起来呢?也许答案在孩子一天的“生活日程”里。


就我家来说,我们有心开始“有意识的教育”的时间,实际上每天的时间窗口不过半个小时左右。讲真,除去了幼儿园、兴趣班、出来玩耍、购物、吃饭、偶尔做点手工或看看电视、洗澡、刷牙以及上床睡觉,然后等到想起来怎么“教育”的时候,以及准备好某种教具或书籍的时候,再减去拖延和磨蹭时间,您算算还能挤出多少“有意识的教育时间”。


于我而言,“有意识的教育时间”其实就是睡前的半小时,能有计划做点什么。对大部分平凡的父母而言,没有那么高的效率,没有那么强的执行力,没有那么敏锐的教机捕捉能力,一个时间段往往只能做一件事件,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段,日积月累之下,不知不觉的让汉语听力、汉语阅读能力就不尽如人意了。


更何况,我们有时连每天晚上半小时的“有效教育时间”都不能保证,有时会出差,有时会回来得太晚,洗漱后赶紧关灯睡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连“指读”都不能保证一定的时间积累,你还想让孩子早早爱上阅读?


因为关注点的不同,有的家庭每天花2-3个小时搞亲子阅读,有的家庭每天10分钟都不能保证,有的家庭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自然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天差地别。我们家可能是第二种家庭,心里知道亲子阅读和“指读”的重要性,但因为工作繁忙和自身懒散,今天懒得读、明天也懒得读,一晃眼孩子就长大了,马上就准备上小学了,实际上这些岁月和时间就匆匆磋砣过去了,在此羞愧地检讨一下。



2、多听故事。珍妮花说:“说回阅读,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爱听故事,进而爱看故事,并且爱看经典故事,这难道不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吗?”


其实多听故事和亲子阅读几乎是一回事,只是后者有着更多的亲自交流、互动更多一点,而前者的资源更多一点,对父母而言会更轻松一点,毕竟现在的“故事”资源到处都有。


在孩子还不会阅读时,最好的“早教”措施就是听故事。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的远古,我们的原始人老祖先们,不正是在火堆旁边讲“过去的故事”来实现知识的传承的吗?孩子必然是爱听故事的,因为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不爱听故事的基因早就不存在了,能留存下来的必然都是爱听故事的基因。关键是这个故事适合不适合小孩,或者有趣不有趣。


有研究发现,3岁以前,越是话多、碎嘴子的妈妈,小孩的语言能力越是发达;3-5时,妈妈的琐碎语言就不能满足小孩了,必须添加更多“完整”故事的“辅食”。再往后,恐怕就得开始要听得进一些长篇故事才行。如果到了5、6岁,还是停留在小蝌蚪找妈妈、小兔子学刷牙这些低幼的故事,不仅心智得不到发展,许多词汇也听不到,更学不到。


我家开始得还是太晚了,既无规划,也无计划,最近才开始引导小家伙听一些长篇故事,比如小莉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比如凯叔的《西游记》、《恐龙大陆》,比如播呀的《夏洛的网》等等,还远远没到让小朋友“入迷”的程度,也许这也是一种差距吧。



3、去图书馆。珍妮花说:“每次去图书馆和购书中心,我所做的就是利用身高优势把儿子指定的书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来,由他取舍。从不引导,从不左右他的判断,从不评判。”


图书馆和书店,是一种环境。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环境的影响,远比父母的影响要大得多。


举个例子,我家小朋友现在迷上的一套书,是什么《赛尔号》。虽然,对于这种山寨式的纯国产却伪装洋货的动画片,本来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却架不住小朋友们互相影响啊。俞敏洪上大学时,不看《第三帝国的兴衰》,简直就没办法和同宿舍的人说话;我们那时上大学时,不玩《传奇》,简直就没办法和同学说话;我们的学弟学妹,如果不玩《魔兽》,也是不行的。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社交话题,最近小区幼儿园大二班的社交话题,估计就是这个《赛尔号》了,天天回来跟我讨论角色扮演,哪个小朋友是卡修斯、哪个小朋友是缪斯、哪个小朋友是米瑞斯,搞得我现在也对这部动画片的情节和人物都了如指掌。


所以,要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兴趣,那就得把孩子带到某一群有这个兴趣的人群当中。学琴的就得去音乐厅、学球的就得去体育场、学外语的最好是出国旅游一下,自然,你想培养阅读兴趣,怎么能不去图书馆和大书店呢?


这方面我还也是要检讨的,虽然也办了省图书馆的借书证,也给孩子办了借书证,但现在回首想来,好象已经有大半年没去过了,理由是:哪有时间去借书看啊,咱买的一堆书都没时间看呢。所以自然也就不会带小孩去了。



4、随时认字。珍妮花说:“儿子很小的时候,翻一些看图识字的书,遇到生字,会问我们。在外边玩,看到路标,指示牌,标语,他都很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也一个巨大的差距,当我带着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只会高冷而沉默地走,漠视周围一切广告、招牌和标识,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个有趣而有效的教育资源啊。


我认识一个同事的孩子,5岁的小男孩,对几百种汽车品牌是如数家珍,不仅可以在公路上把每一种车型都认出来,还可以说出这种车的价格区间、品牌系列、优点缺点。我问他父母,这孩子是怎么做到的,他父亲说,他自己就是一个狂热的爱车一族,正如发现小孩也有这种兴趣,那就每天玩“认车”游戏,乐此不疲,不知不觉,小孩的知识已然超越了他自己。


前几天我还看到朋友圈的一个视频,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把完整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给记下来了,还能说出每一种化学元素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女主持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儿童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等等,诸多事例,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儿童和成人,就大脑构造而言,简直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脑科学证明:孩子大脑里的神经元,从胚胎开始到青春期之前,都是在“疯长”,或者说是“杂草丛生”的感觉,各种想象力、洞察力和各种敏锐的感觉,都还没有“钝化”。成长的过程,对于大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修剪过程,生活和经历象一把大剪刀,把“无用”的神经元枝叶和根须,统统剪掉了,把经常使用的神经元和联结环节,才会不断地强化了。


打个比方,孩子的大脑就是一个原始森林或热带雨林,什么动植物和微生物都有,杂乱而丰富;成人的大脑就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直通公路、井井有条,但也比较简单乏味了。


因为杂乱而丰富,所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区区阅读兴趣算什么呢?区区1-2年的时间,一个小朋友就会迅速变成汽车领域专家、或化学元素专家、或国学诗词大师,或者就象安妮花的孩子一样,从一个小小文盲,突然变成博览群书的小书虫,都是完全可能的。


检讨完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大道至简,与其在各种各样的育儿理论和教育理念中晕头转向,咱们不如静悄悄设立一个小目标:7岁前让孩子迷上阅读。然后每天扎扎实实做好几件小事儿:每天睡前读故事(或早晨赖床读故事),哪怕每次只读10分钟;手机下载几个APP来听故事,汽车上、餐桌上、各种安静的等待中,一有空就可以听嘛,哪怕每次只听10分钟;周末或假期就往图书馆跑,哪怕每次在里面只呆10分钟;逛街时遇到任何文字都教一下,哪怕每次只认1个字。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朋友最爱听的幼儿园故事《井底之蛙》
【儿童教育】小朋友爱听的故事精选视频
永远的一课
孩子最爱听的40句话,请家长背下来!
好啊…
【展读23】自便诗人自选诗:张心馨(10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