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教东传与摩羯鱼形象出现于中原地区的最早时间
 

  

佛教东传与摩羯鱼形象出现于中原地区的最早时间

     摩羯,又称摩伽罗,为印度神话中水神的坐骑。其头部似羚羊,身体与尾部像鱼。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佛教经典以其比喻菩萨以爱念缚住众生,不到圆满成佛终不放弃。据佛教典籍中记载,摩羯是如来佛在水中的化身。他用自己身上的肉,供养周围的穷人十二年。因此,后来便成为了佛教的圣物。

     从考古材料看,最早的摩羯鱼形象,出现于隋代李和墓石椁盖上的刻绘。但绘画资料显示,最早的摩羯鱼形象则出现在东晋(公元316-420年),其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已经出现了摩羯鱼形象(图一: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中的摩羯鱼形象)。

    但我馆征集的这件“汉绿釉陶塑摩羯鱼”,则说明摩羯鱼形象出现于中原地区的时间,要比顾恺之《洛神赋图》早三到五百年。(图二: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汉绿釉陶塑摩羯鱼”)。           

根据考古发现的材料,汉绿釉首先出现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时期的关中地区,但数量较少。汉宣帝(前91年-前48年)时期,铅釉技术获得了较快的传播,关东的河南等地已经有了较多的发现。至东汉时期,铅釉陶流行地域已经十分广大:西至甘肃,北达长城地带,东到山东地面,南抵湖南、江西等地,均有出土。

    这件“汉绿釉陶塑摩羯鱼”(高23长28厘米),出土于关中东部的灵宝,自应属于西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至东汉明帝(公元25年~220年)时期的遗物。其造型,则属于佛教传入中土后,与中原“龙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龙头鱼身”的中原型摩羯形象。也就是说,摩羯传人中国后,经过重新诠释,有了多种化身,如龙首鱼身,头部已经几乎看不出印度摩羯的特点了。

    关于佛教传入中土的时间,有如下六种说法:

一、先秦说。即认为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根据就是《列子·仲尼篇》中:“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这段话。但据史料推算,孔子和释迦牟尼属同时代人,当时儒家、佛教均处初创阶段,中国和印度两国尚无交通关系,所以孔子和释迦牟尼相互知晓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二、秦朝说。即认为秦朝时佛教已传入中国。《历代三宝记》卷一载:秦始皇四年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携经来化始皇,被始皇查禁。日本学者则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记载,以“不得”为“浮屠”(佛陀、佛教的早期译法)之异译,也认为秦朝佛教已流行中国。岑仲勉先生一开始亦赞同此说,后经其多方考证,认为上述材料是指伊朗的火教在秦朝传入了中国,而不是印度的佛教。

三、汉武帝时期说。此说以东方朔答汉武帝的劫烧说最为著名。所谓劫烧说就是汉武帝开掘昆明池,挖到池底时发现黑灰,武帝就去问博学的东方朔,东方朔说他也不知道,又告诉汉武帝可以问西域人。所以当天竺高僧竺法兰来中国时,对黑灰深感疑惑的众人连忙请他解释这个现象,竺法兰答道:“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晋宋炳《明佛论》)。此事证实东方朔在汉武帝时已接触到佛教了。但是很多学者持异议,认为此说的根据不够明确。民国时代《中国佛教史》著者蒋维乔认为“我国知有佛教,应在武帝通西城后”。

四、西汉末期说。持西汉末期说的根据主要有:1.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时期以后,佛教逐渐传播到印度西北地区、大夏、安息,并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域各国流传。据《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魏书?西域传》得知,西汉末年佛教又从西域各国传到了我国于阗、龟兹、疏勒、莎车、高昌等地区。2.史称“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大月氏是西域佛教盛行之地,口授佛经又是佛教的传统作法和我国早期翻译佛经的通行办法,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内陆的可信记载。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学家均持此说。

五、西汉末东汉初说。也有些学者认为西汉末年伊存向景卢口授经虽然是确实的,但这只是佛教开始传入我国的正式记录,因未受到朝廷重视,未得到传播,所以当时还没有宗教性活动。直至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佛教开始在贵族阶层得到传播。当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家贵族刘英”(郭朋《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刘英“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因此汉明帝在给刘英的诏书中褒奖他“尚浮屠之仁祠,絮斋三月,与神为誓”(《后汉书?楚王英传》)。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把佛教视为“仁祠”,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它的态度,而汉明帝颁诏褒奖刘英正是封建统治集团正式承认佛教地位的明确记载,因此方立天等学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应为两汉之际”(《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六、东汉初年说。此说最为流行,也最为驰名。据《大藏经》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夜寝南宫,梦见金人,身长丈六,飞绕殿庭,顶佩白光。次晨,汉明帝询问众位大臣,博士傅毅奏道:西方有神,其名曰佛,正如陛下所梦。于是明帝便派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多人出使天竺,拜取佛法。行至大月氏国,正好遇到在当地传教的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于是,汉使梵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回到洛阳。汉明帝礼请二位高僧暂时下榻于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翌年,又敕命于洛阳城西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理惑论》、《冥祥记》、《后汉记》、《高僧传》、《洛阳伽蓝记》、《魏书》)。

以汉绿釉这种“在汉朝时经由西域传来的”铅釉技术在中原地区出现的时间,与佛教(亦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时间相吻合的情况来看,我馆的这件“汉绿釉陶塑摩羯鱼”,是支持西汉武帝后期至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说法的。否则,在处于西汉京都长安与东汉京都洛阳之间的灵宝,出土这件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汉绿釉陶塑摩羯鱼”,则就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2012年7月22日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浪博客——读书随记《佛教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古塔的由来,汉武帝遣使通西域后,佛教才开始进入中原
中国通史 第四十九集 敦煌(1)
印度的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人生,是个还债的旅程
丝绸精神丨0516张晓凌《中华民族的精神磨刀石——丝路精神的复兴与视觉重构》讲座系列回顾(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