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斗拱—中国古建筑的灵魂构建(二)

斗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如今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斗拱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座建筑物中是最鲜活、最活跃、最富有时代特征的构件。“斗”与“拱”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一张扬一内收、一直接承重一间接支撑、一刚一柔,正是“阴阳互补学说”在建筑物中的实施和应用。

“斗拱”是用建筑语言表述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大中华文化内涵之形象符号和楷模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斗拱的起源和演变(图)
中国古建筑斗拱木构架集锦图片
中国古建筑 -- 『 斗拱 』之美
斗拱 · 千年之魄
文物总动员 | 古建筑的细节之美
斗拱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