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板浦笔记:纺织巷

     
好像好长时间没动笔写一写,关于小巷的文章了。小巷乃是我最心仪的地方,我今天就写纺织巷。何为纺织巷?因巷内建有纺织厂的宿舍而得名。纺织巷,位于新民路南端路西。从我家出发到马路,不用骑车,只身步行,顺便赏景散心,看一看风土人情,沿着街道往南,先过十字街红绿灯,再经过新华书店,继续往南,再走上几步,仔细地往西看,就见一门楣上,书写纺织巷,三个字,引人注目。
这是条老巷,东西走向,大约长二百米左右。与小镇其它小巷相比较,巷虽不长,但巷道却宽敞,足足有五六米宽,巷路是由青砖铺就的。青砖的砖缝里,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巷两旁鲜有楼房,多为屋脊高耸、黑瓦铺顶的老宅院。宅院人家的骨子里,始终透着风雅,院落里皆栽花养草,蛮有韵味。花开时节,宅院的墙上常有些开满小花的树枝探出头来,无非是玉兰树、白果树、桂树,稍有风吹,迎风摇曳,香味四溢·····
走进巷子,是一家洗澡堂。澡堂竖着招牌,为“板浦大浴池”。大浴池,俗称洗澡堂。顾名思义,就是洗澡专用的地点。大浴池的前身,洗澡堂,是属于国营供销社(公家)的。不要小瞧,洗澡堂。那时,这家澡堂,是小镇人唯一可以洗澡的地方。
现在洗澡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几十年前,洗澡对于老家小镇人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事。一年到头,能在澡堂洗上几澡,就不错了。物换星移,岁月沧桑,如今,洗澡堂成了私人的浴池。

若干年前,巷子里有一家“周氏铁匠铺”,打铁匠姓周名步江,老人经营并坚守几十年了。小巷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从铁匠铺里传来“叮当、叮当”的有节奏的打铁声,这清脆的打铁声,不绝于耳,从巷头传到巷尾。如果走在这条巷子,心态好的人,则会把它当成是一种音乐来听。附近大多的农具和刀都出自周步江老人的手,一年四季,老人生意非常兴隆、火爆。可惜人老了,岁数大了,铁打不动了。老人一手绝活,后继无人了。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周铁匠的小女儿周小玲,嫁给了我的朋友李康成。
随着时代的变迁,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岁月里的记忆。在写这一篇稿子之前,我专门拔通了李康成的电话,询问老人是否活着。没料到,打铁老人真是高寿,他女婿李康成在回电时,笑着说,老爷子尚在,今年94岁了。
我与纺织厂的职工宿舍缘分不浅,我经常来的缘故,是找外地的同事玩。那时,我也在纺织厂工作。纺织厂的原名,大概叫润浦纺织有限公司。2004年,我辞职了,我换了一个环境,去了板浦初级中学食堂,做了一名炊事员。后来,纺织厂倒闭了,而纺织厂的职工宿舍,不知什么时候,也不幸易主了。剩下的唯有回忆。我多情,而不滥情,每次路过这里,我总是忍不住要朝纺织厂的职工宿舍方向,望上几眼,或者停下脚步,站上一会儿,或者发发呆,想起以前的那些外地同事,我身上总感到有些温暖。
老家小镇板浦这个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小巷最妙的是隐藏名人,毫无疑问,这是老家小镇板浦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这是老家小镇板浦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
借这篇小文,插上几句闲话。
离纺织巷不远,河东嘴门牌17号,居住一被人熟知的名人------姚祥麟先生。写到这个人,我有一丝敬畏,姚老师是小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提起姚老师这个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人才华横溢,文名卓著,至老不倦,著有《板浦春秋》新旧五卷。姚老师的成就,无人企及,一本《板浦春秋》足可留名青史。曾经有一阵子,我常途经这条巷,去拜访姚祥麟姚老师。说我和姚老师是忘年之交,一点也不为过。姚老师是这个小镇上,我最佩服的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写作、看书。侥幸有小文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镇的春
江浦路老洋房和纱厂往事
杨浦滨江原国棉九厂、十棉、新一棉遗址
【图说上海地名】叉袋角与麦根路
原料上涨,致亏损!浙江几十家纺织厂'按红手印'集体停工!
忆:苏河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