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心中的一杆秤——小学生课堂常规之我见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性学习的能力,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课堂常规就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保证我们课堂的有序、有效。

关键词:课堂常规   自由   限制   把握分寸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当然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正悄悄地起着变化:人文精神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快乐”、“热闹”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在新课程教学中脱离了课堂常规而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异,则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那真是“快乐”中现隐忧,“热闹”里要反思。

案例描述:

那是几年前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在一次校级观摩活动课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由于片面理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导致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课前,我把全班48名学生分成了6组,让他们8人一组围桌而坐,每组配备了一个无线话筒。并要求孩子们,上课一定要积极发言,声音一定要响亮。还特别宣布一条:不必等老师指名,甚至可以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上课一开始,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我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和微笑,还不停地给予表扬和奖励。眼看有的孩子得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心制作的“智慧星”,为了争取发言的机会,一些孩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不停地摇摆着高高举起的小手;有的为了抢话筒,与同伴争执起来;有的干脆跑到讲台前,抢过老师用的话筒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后面的几个小组似乎觉得眼前的一切与他们无关,孩子们随意地摆弄着桌子上的东西,谈论着不着边际的话题……

看着这乱糟糟的一幕,我意识到了不妥,想竭力调控课堂,于是不断地发出口令,要求孩子们静下来,但我的声音早已被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喧闹声淹没了……

可想而知,这堂课就这样砸了。

案例分析:

这是我从教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它给了我很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必等老师指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教学不可谓不民主、不开放;让8人一组围坐一桌,也不能说教师没有关注每一个学生。但学生却不领情,使课堂变得难以控制,让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把我的疑惑提了出来,没想到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分析着。经过深入地讨论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而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常规,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那么,原来的课堂常规是否过时?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如果需要,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

再三思考后,我们认为课堂常规应该存在,只不过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造成课堂组织失控,秩序混乱,影响多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堂常规就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保证我们课堂的有序、有效。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做到课堂常规管理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最基本的三点:

一、 课堂常规——教师心中有杆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所以说,课堂依然需要常规,但更需要教师心中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课堂教学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学生,这是一个集体,是一个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要把这几十名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统一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没有规矩是不可能的,必须把课堂置于教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去谈学生自主问题,失去了课堂常规的保证,学生各行其是,每人只按自己的好恶去行动,课堂将会失去控制,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课堂常规与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排除必要的常规约束,相反,只有在常规得到了认真落实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见,教师心中这杆秤是多么的重要。

二、 课堂常规——那秤砣应是学生。

课堂常规不能简单地冠以“传统”和“现代”的帽子,现有的课堂常规需要去粗取精。

对于课堂常规,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加以评价,只能从合不合理的角度加以评判,评判是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为谁而定?有何前提?

为谁而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规的制定自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像前面案例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果对象是中学生,所有“说”的内容就会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就不见得能领这个情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课堂上难免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说闲话等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地组织课堂,采用多种方法适时适当调控课堂。1、提问法: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精力不集中时,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老师已准备提问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引起其注意。2、冷处理法:采取隔离的方式来分散影响,从而控制课堂的方法。如两个学生打闹时,可采取前后或左右分开他们的做法。如在座位排列上可以稍加调整,男女隔开或动静搭配坐。3、暗示法:当发现学生出现走神或教室内出现小骚动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可以马上停止讲课,用目光注视这些学生,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并提示他注意听课;或者运用提问法,请他回答问题,牵动他的注意力回归;也可以教师在授课时,走进学生当中,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摸一摸他的头,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提示他注意听讲。4、无声法:在大多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突然表情严肃,以无声的方式,静坐或站立1分钟,以示警告,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5、活动法:适当的时候,可以课中有游戏、活动穿插,使学生快乐接受而不会开小差了。

有何前提?课堂之所以需要常规,是因为有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学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就是前提。教师应该在每天新开课前反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要求告诉他们,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 课堂常规——“秤”与“砣”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课堂常规则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课堂规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看似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是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只强调个性发展,就会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只讲课堂常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会限制学生特长进步和个性形成,失去课程改革的意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实现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呢?

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用平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

其次,教师需要增强自己的“行为分辨”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违规行为存在“犯错不知错”、“犯错不自觉”、“知错还犯错”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需要分别对待。

第三,教师之间需要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尽管学校的课堂常规大同小异,教师心中的标准却千差万别。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育教研记录
小学教务处工作计划[1]
课堂教学常规十五条 (2)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回眸与反思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妨试试这4种路径
常规教学艺术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