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粤语之中竟然有咁多常用嘅词汇系来源于粤剧!
2014-10-29 六仔 羊城网


 


前几年,香港流行过一句“唔啱channel”,意为“和他不是一个频道”的,没有共同语言。更小资一点的说法有,“他不是我的那杯茶”。用粤语来说,就是“鸡同鸭讲”,无法沟通。年纪稍大的广州人,会说“唔岩合尺(音河车)”。这是来自粤剧表演中的说法,意为跑调了,唱不下去了。广州人常用“爆棚”形容人山人海的场面,这个词也来自粤剧演出,指看戏的人很多,把戏棚的挤爆了。类似的还有“爆肚”,指演员即兴讲的台词。“六国大封相”,指人多场面乱,情况很复杂。这些隐语和歇后语,都来自于粤剧戏台。


粤曲演唱有“叮”有“板”,演员演唱时不合叮板,俗称“撞板”。“撞板”已成为粤语常用语,有什么事情办不妥、犯了禁忌,就说:“弊家伙,撞板!”老广州还有一句歇后语,叫作“床底下破柴——撞晒板”。“万能老倌”薛觉先向来以发口跌宕、板路稳健著称。有一次,一位粤剧大老倌和薛觉先同演《穆桂英》,回到后台,老倌请教薛觉先:“五叔,我今晚做得点啊?”薛觉先说:“你扫扫埋埋,返去可以间一间房了。”众人不解,老倌更不解。薛觉先解释说:“你今晚嗰段中板完全唔啱板啊,跌到成台都系板,将地板扫埋返去咪够间一间房啰。”


广州话俗语有一个特点,就是广泛使用入声韵,念起来特别干脆。在日常俗语中,入声韵的运用比比皆是。著名粤剧编剧潘邦榛与杨子静合编的《广州话分韵词林》,就列出了52个广州话韵目,其中入声韵有17个条目:


“垃圾韵”如“立立杂杂”、“冬前腊鸭”;“八达韵”如“七七八八”、“邋邋遢遢”;“执拾韵”如“阴阴湿湿”、“好噏唔噏”;热烈韵如“粗口烂舌”、“头崩额裂”;“落索韵”如“频频扑扑”、“等米落镬”;“芍药韵”如“鸡手鸭脚”、“错有错着”;“月缺韵”如“光脱脱”、“白雪雪”;“竹木韵”如“一仆一碌”、“食过夜粥”。如此种种,不一一列举。


粤语九声,本身就是音乐,分作不同的平仄,有独特的韵部,具有丰满的表现力。这些语言经过岁月的磨砺,充满生活的智慧,早已深入民心,流传百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由粤剧衍生出来的盏鬼粤语谚语、俚语、歇后语
粤剧粤曲创作不要丢掉本体的艺术特征
不看粤剧学粤语:学广东话?先把这些基础学好
广州话语法
学粤语- 广州话
广州话不就是粤语吗?原来你会说粤语,并不等于你会说广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