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乡猎德:千年广州丢弃的文化名片

 

—兼谈恢复古猎德对于珠江新城建设及“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摘 要:猎德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但不应该被遗忘或抛弃,而且应该优化整合到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整体规划建设中去,因为它不仅能提升中央商务区的文化形象,塑造中央商务区的文化个性,而且可以成为千年广州的亮丽的

文化名片。

关键词:猎德 中央商务区 历史文脉 文化名片

水乡猎德濒临珠江、距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不足 200 米 。它的命运让人如此揪心,源于它那沉甸丰厚的历史烙印,而这些印迹,恰恰又深烙在广州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 

一、穿越千年的历史印迹 

据志书记载,宋时广州八大镇为大通、瑞石、平石、猎德、大水、石门、白田、扶胥。猎德所以能位列八大镇,就是因为位于猎水(今猎德涌)与珠江交汇处的猎德码头。在此后的数百年间, 猎德码头发展成为中西商品、文化的交汇点。有赖于猎德码头的繁荣,猎德迅速成长为广州城东商业重镇和文化名埠,猎水两岸也逐步形成远近闻名的岭南水乡,聚集了大量的人流与物流。现在的猎德涌两岸基本保留了几百年来的水乡格局:两岸全用石板垒成宽十至二十米,长约 两公里 的商业街,祠堂、神庙、书院、民居临河而立;猎德桥也是一座全石桥,南北向纵跨猎德涌,平添了几分古韵;河涌两岸古树成行、浓荫蔽日,三四百年以上的大榕树有三、四十棵,大多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合围,最大一棵须十人方可围抱;河涌两岸的里巷基本保留了古时的称谓,有的教化意义明显,如仁和里、仁勇巷、崇文巷、崇礼巷等,表明这里是尊文重礼之地。可以说,猎德是广州老八区保存最完整的水乡之一。 

从村志上看,猎德村内有神庙三座:龙母庙、文阁庙、华光庙。龙母庙呈锅耳封火山墙,龙舟形正脊,灰绿筒瓦,绿色琉璃瓦滴水剪边。封檐板有花鸟浮雕,犀头为花鸟器物砖雕。门前的花岗岩雕刻门联“ 源溯悦城龙德著、恩流猎水母仪彰” ,点出了猎德龙母庙与德庆悦城龙母庙的渊源关系。门联上下各有兽面,中有加边棱。因此猎德龙母庙虽小,却浓缩了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华。从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至光绪五年( 1879 ),短短 169 年里龙母庙却历经五次重修,平均每 34 年重修、美化一次,可见猎德龙母庙那一时期香火之旺盛,“堪与德庆龙母媲美”。现在的龙母庙两廊仍镶嵌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各朝重修碑记 5 方。其中康熙三十二年的碑记记载了清初广州的交通情况,对研究广州地方史有一定价值。除了龙母庙,村内还有一座龙母宫,宫里有龙母拜桌一张,做工精细、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曾有台湾商人出高价购买。文阁庙位于猎德临江大道,有颜曰“直上青云”,阁的主体高三层,四角飞檐,冠以碧绿琉璃阁顶。东侧为观音殿,西侧为三元殿,皆两进深,中间牌楼,隶书“珠海文明”横额,配以“海势欲浮双 榙 去,山形恰拥七星来”的大草书法对联。建筑临江,结构很是宏伟。华光庙位于猎德东约大街神厅巷,是供奉华光菩萨的庙宇。猎德整个村庄面积很小,约 1 平方公里,却有庙宇三座,供奉着不同宗教的神灵:龙母庙供的是岭南母亲文化至高无上的代表龙母;华光庙供的是火神华光菩萨;文阁庙观音殿供的是佛家送子观音、三元殿供的却是 太上老君等道家仙祖,多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在弹丸之地竟能如此和平相处、交相辉映,古猎德文化、经济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宗祠可以说是猎德最有特色的文化遗迹。猎德村现存祠堂约 10 座,如珍珠般散落在村内 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密度如此之高,在整个广州市无出其右者。祠堂分宗族祠堂和私家祠堂两类,宗族祠堂有李氏大宗祠、林氏大宗祠和梁氏宗祠各 1 座,私家祠堂 6 座。此外,村内还有家塾两座。这些祠堂始建于嘉庆、道光、光绪年间不等,是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结晶。其中的雕刻艺术更是经数百年而光芒不散,雕梁画栋、镂窗刻檐,神韵尤在。从材料上看,有木雕、石雕、砖雕;从内容上看,有人物、花鸟、故事等。在各个祠堂里, 精细的刀法,神情毕肖的人物,富于立体感的画面仍清晰可见。 万福李公祠的廊下大梁,整体饰以雕刻,雕刀深入木头尺许, 形象之生动,造型之大气,让人叹服不已 。 

猎德涌的另一重要文化贡献在于它成就了猎德龙舟文化的光彩夺目。猎德和珠三角的村庄至今延续着划龙舟相互拜访祈福的风俗,并有一整套的仪式:平时龙舟藏在泥里, 农历四月初八 ,将龙舟挖起,搭龙船床、画花、采青后在农历五初一正式趁景,并相互走访。也许是因缘巧合的约定俗成,一直以来都是端午节这天 ( 五月初五 ) ,远近各乡七、八十条龙舟赶来猎德拜访;亲戚朋友也赶来看龙舟、吃龙船饼。每年这天,一河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声、炮竹声震耳欲聋。河面上群龙竞渡,水花四起,烟雾迷漫,十分壮观。猎德龙舟的文化魅力如此强大,并不仅仅源于它是约定风俗中的核心一环,更因为它在竞技舞台上也是独霸江河、名扬四海。 1998 、 1999 广州国际龙舟赛传统龙桂冠、 1996 、 1997 广州国际龙舟赛艳龙一等奖、 2004 年更是独得传统龙和艳龙双冠 (1996 年之后,只要参赛,必夺冠军 ) ……这些骄人的战绩足以让海内外游客把它奉为广州龙舟文化的代表。

因为猎德独特的地理位置,战争的炮火也在这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猎德炮台。 猎德炮台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 1817 年),在鸦片战争中成为广州东面水路的重要防御工事。但是这个炮台自建立以来,不仅没有打过胜仗,反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此后历次战事中不断地重复着毁灭、重修,再毁灭、再重修的屈辱,成为几代人难以愈合的伤痛。但猎德炮台上并非只镌刻着耻辱,黄埔军校时期,猎德炮台“ 是军校炮兵经常训练的地方 ” ,是培养黄埔炮兵的摇篮。在屈辱与辉煌中,猎德炮台完成着自己的一次又一次使命。再加上民族英雄林则徐“ 於省河之 猎德炮台,筏断来往”并到猎德村避雨的历史往事,以及“猎德等乡民与清兵联合组织抗英,以沙石填塞猎德等处珠江水道”等反侵略壮举,流传在猎德老人们嘴里的猎德炮台,就成了一道道 苦涩浓强 的早茶,越品越有味道。 

猎德码头、猎德神庙、猎德宗祠、猎德炮台,以及家塾、民居、古商业街等,都是广州城市形成、变化和演进的轨迹和印痕,它们所呈现出的猎德文化遗存的 高密度性、多层次性、多样态性以及唯一性,表明猎德 是广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和生生不息的象征,是构成千年广州历史文脉的重要的文化坐标点。保护好猎德的文化遗产,事关广州城市文明特征的维护,事关广州城市精神的弘扬,事关广州城市的崛起。

二、渐行渐远的文化记忆 

在猎德村的里巷间徜徉品味,仿佛是在一条时光邃道里穿梭徘徊。一块青石板,可能有着九百年的厚重,一段红木雕,早已浸透了几个世纪的风雨;你刚走过一间明清时的祠堂,转眼又见一座解放初建的苏式礼堂……然而,这种古朴悠长的感觉正在急剧减淡,因为那些深厚的历史印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重视和保护,长期被遗忘、破坏和毁灭,正一片一片地消失在我们视野之外。 

有些建筑因自然的力量失去了高贵的容颜。不少宗祠和神庙里的字迹、雕刻等因为几百年的风化,已经变得浅旧甚至模糊不清。龙母庙虽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无人管理,里面灰尘堆积、蛛网满布,风华不再。 

战争和政治运动的人为破坏也使猎德文物惨遭灭顶之灾。由于猎德东村、西村李氏不同宗,史上曾有东、西李氏大宗祠并立。据村民介绍,西李氏大宗祠才是猎德占地最大、建筑工艺最考究、最能代表岭南建筑特色的宗祠。不幸的是,在文革破四旧的狂热中,西李氏大宗祠因最突出而横遭摧残最重,现已无迹可寻。现存李氏大宗祠也是被毁后重建,艺术性元素几乎没有恢复,根本无法与古宗祠相提并论。龙母庙的龙母也在“打、砸、抢”中只留下了龙头和龙尾。好在古猎德遗产密集、繁星灿烂,部分文物劫后余生,仍在这里顽强地搏动,昭示着祖先的辉煌。 

缺乏扶持和引导,使得民俗文化难以为继。猎德村除龙舟独霸江河、久负盛名外,猎德醒狮也是独步狮群、名声在外,此外,猎德曲艺社后来居上、精品迭出,丰富了猎德民俗文化。其实,猎德民俗早已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了。近年来,到猎德看龙舟的人潮中多了大批来自港澳台及海外的观光客,他们带着款型各异的照相机、摄像机。长枪短炮齐齐聚焦龙舟,形成另一道景观。香港大学长期致力于西江流域方言及民俗演变研究,猎德被视为这一课题中的重要一站,研究人员曾多次到猎德村收集材料。但是,由于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状态,缺少扶持和引导,这些民俗文化得不到更大的发展。 

城市化运动则是猎德古迹正在经历的切肤之痛。由于广州城区的东扩,曾经盛极一时的猎德码头现在已看不到了,只有它的名字还能在公交车报站时听到或在公交车站牌上看到,几次特大历史惊雷炸响过的猎德炮台也是踪影全无,覆盖它们的是宽阔的马路和碧绿的草地。 90 年代以前,猎德村的孩子们还可以在猎德涌里游水嬉戏,还有渔民在涌内撒网捕鱼,但是城市化带来的污水很快把孩子和渔民赶上了岸。碧水绿树的岭南水乡,风韵顿失。而目前,猎德大桥的建设已通过立项,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猎德村内测量划线,工程路线从北向南纵跨猎德村,村内文物又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如果我们任由现代化建设的车轮碾碎广州的历史文脉,那么古老的猎德就只能成为我们在现代化列车上的一个渐行渐远的历史记忆。然而,对这些历史印迹的抛弃与忘怀,不仅是对我们这个城市祖先的 文化、艺术、智慧、才华、创造力的否定,而且是对这个城市本身的精神气质的遗弃——历史文脉的断裂即意味着城市精神的断代。比如说吧,猎德炮台是广州屈辱的象征,也是广州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体现。我们正是以此精神为动力,在猎德炮台原来的位置上建起了面向全球的中央商务区。但是这种城市精神能顺利遗传给下一代吗?猎德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听说过猎德炮台了,村里的学生在课本里学习历史,却不知道惊天动地的历史就曾经发生在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文物的存在,尤其是作为历史坐标点的文物的存在,首先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远不能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日本有位学者, 30 年里做着一项证伪的工作——通过对文物做手脚来证明中华文化从未影响过大和文化、大和民族远比中华民族更古老。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文物作伪来激发本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制造那些文化碎片,但至少应该珍惜和保护现存的碎片,让这些碎片能够连辍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能够持续发生的、可资再造和深化的精神资源。 

国际上遗产保护先进的国家和城市总是在城市规划中千方百计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历史坐标点,让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彰显,那怕是一处断墙残壁。在澳大利亚 ,所有 100 年历史以上的古建筑都必须无条件地保留,建筑里面的任何装修或改建,必须得到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同意,并受到严格监督;而对于建筑外立面的装饰,即使是私人住宅,也是被禁止的,必须原滋原味地保留古建筑的外观。我国的 上海,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现在也改变了只重视有规模、有影响力的遗迹保护而忽视规模较小、不起眼的历史遗迹的偏颇,开始从保护历史文脉的角度认识和处理那些规模小、不起眼但却唯一或稀少的遗迹的保护。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历史文脉的断裂,也意味着都市个性的丧失。现在全国各大都市都建 CBD ,但都是清一色的高楼大厦,建筑风格雷同,彰显不出各自的特色。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是不好,但是只有高楼大厦,未免单薄和肤浅。 高品质的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不仅仅是几栋摩天大楼的硬件问题,还是一个文化传承、精神渗透与个性张扬的问题。广州中央商务区历史性地选择建在古猎德所在的珠江新城,集国际商务、文化、旅游、外事、休闲中心于一体。在我看来,这个中央商务区的个性就在于它是一个凝聚了耻而后勇奋发图强的城市精神、积淀了深沉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包容着洋与土、古与今的文明成果,并始终面向世界的独特商务区。因此,在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对本地 ( 猎德 ) 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其实,合理地、有建设性保护和开发历史文物、历史遗迹,不仅不与城市现代化背道而驰,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世人皆知的江南水乡周庄,“自 北宋元佑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为寺,始称周庄。” 猎德的历史,也可以追溯至北宋元丰年间( 1078 ―― 1085 )。先是“李氏始祖诠举家南迁至今石牌东葫芦岗上围垦沙洲” , 此后“林、梁等姓迁入,与李氏夹猎水而居”,渐成村庄。两个村庄都拥有 900 年的悠久历史,宋时起又同为水乡名镇,可是今天,前者成了苏州的城市名片,不断创下旅游经济的奇迹,后者却早已名不符实,村里人想看水乡还不得不去前者所在之地,这着实让人唏嘘感叹。 

三、凤凰涅槃的时代契机 

在叹息之余,我们又惊喜地发现,生机是与危机并存的。城市化,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城中村”改造,可能是一柄刺向那些文化碎片的“作案凶器”,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时刻想着对前世祖宗、后世子孙及千年广州负责,这把“作案凶器”也可以变成连缀和修葺文化碎片的“美容工具”。 如果我们把猎德丰厚的历史文化风物资源整合到珠江新城的综合规划建设中去,保护性地恢复和优化古猎德,让它成为中央商务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可以使古猎德凤凰涅 槃 、浴火重生,更可以使广州 CBD 的整体形象得以拓展、深化和提升,使千年广州增加又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致思路是: 

一、在原来的位置上重修猎德炮台,将猎德炮台以及围绕猎德炮台所产生的苦难、屈辱、光荣与英雄铭刻在纪念碑上,同时,恢复古猎德码头。 

二、利用“城中村”彻底改造的机遇,将村内宗祠、神庙、书院以及有代表性的民居沿猎德涌 ( 或恢复其古名“猎水” ) 两岸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整合优化,把猎德村升级成岭南古建筑博物馆,让古猎德的建筑文化、宗族文化、宗教文化重放异彩。 

三、利用珠江整治之机及猎德污水处理厂近在咫尺的优越条件,沿花城大道开挖一条人工河,将该厂处理后的清水 ( 每天约 40 万吨,目前是净化后直接排入珠江,白白浪费掉了 ) 从人工河引入猎德涌上游,不仅可以使猎德水乡风情再生,而且使珠江新城多了一条人工小溪观光带。 

四、利用地处中央商务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与红线女艺术中心相临的便利,将猎德村发展成广州 ( 岭南 ) 民俗文化村,把龙舟、醒狮、粤剧 ( 曲 ) 等民间文艺发扬光大,同时发展相关社会经济文化事业。 

从精神文明建设上看,猎德炮台、猎德码头、猎德古建筑,渗透着广州的精神和灵魂,是广州人的集体无意识。它们的恢复,为下一代广州人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城市记忆”,这种记忆将 转化为新一代都市主体的精神认同,转化为正在发生之中的具体的精神和物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古猎德的恢复,为后世子孙提供了 一个高品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在这里一方面为祖先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激情骄傲自豪,另一方面又会牢记屈辱、奋勇向前。而对于面向世界的广州 CBD 来说,猎德炮台及古猎德的恢复,又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博大精深的广州,有利于一个新广州的开创和崛起。 

从建筑美学上看,古猎德的再现,对于距猎德村 100 米 的广州歌剧院、广州第二少年宫、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等珠江新城清一色的现代化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点缀,而且是有益的 补充、缓冲、平衡和丰富,有利于创造建筑美学上的和谐境界。 

从文化交流上看, CBD 的外向性特点,决定了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将是世界了解广州的窗口。珠江新城作为广州新的 文化桥头堡,传承了猎德几百年前作为商业码头与文化名埠的功能。这样,猎德村改造升级成岭南古建筑博物馆和广州民俗文化村后,就可以利用地处中央商务区核心的区位优势,近距离地输出南国广州最传统的地域文化资源,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同时,广州新的使馆区就规划在与猎德一江之隔的赤岗地区,珠江新城内也有美国领事馆、澳大利亚领事馆进入,加上珠江新城为数众多的现代化大楼的映衬,传统建筑的经典性楼阁和现代建筑的标志性大厦、本土文化的精华作品和外来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这里相映成趣,将共同冲击成广州新的城市记忆。 

从发展经济上看,广州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对全球尤其是港澳台、东南亚的辐射力强大,是中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巨大的旅游市场。珠江新城是许多国际资本,尤其是世界 500 强企业觊觎的重要地区,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客流、资金流、物流。猎德村位于广州中心商务区的核心,随着广州 CBD 国际点击率的提高,加上猎德本身积聚的 900 年的文化魅力,旅游人气必将迅速提升。同时,猎德是中国唯一地处都市中心的水乡,具有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将成为广州都市旅游资源的新亮点。在这方面 ,云南丽江古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这个旅游旺地十几年前毁于大地震,重建时丽江四套班子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填平城内三条小溪,修建宽马路,学东南沿海地区,建高楼大厦,以体现丽江的现代气派。当时,云南省建设厅组织了一批专家指导丽江的灾后重建工作,指出丽江古城应原汁原味地按照原有的格局、风貌进行恢复建设。现在,丽江 GDP 的 85% 以上来之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想像,如果当时把古城改建成高楼大厦,宽马路,与其他城市没有任何区别的话, 85% 的 GDP 简直是天方夜谭。 目前,“珠江日夜游”的游船已行至珠江新城江面。猎德码头恢复后,游客从这里上岸,不仅可以欣赏 CBD 的现代魅力,而且可以领略古猎德的千年风韵。一句话,古猎德的恢复,将使中央商务区的旅游品牌整体升值。 

从城市建设上看, 广州的“城中村”问题从产生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与解决。我们缺乏一个有效把握广州城市发展节奏的城中村发展思路,“城中村”改造与“大广州”的发展脱节,处处掣肘广州建设现代生态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步伐,成为不和谐音符,社会各界迫切需要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猎德村的成功改造与再生,将为我们利用科学发展观改造其它“城中村”开辟一条新思路。 

从劳动就业上看,“城中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劳动技能较低,就业能力弱,给政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但村民对于划龙舟、舞醒狮、唱粤曲等民间技艺却是耳濡目染、一点即通,因此,水乡旅游业、民间文化及相关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为相当一部分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来源:猎德在线

 

(编辑:左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腊德村
《广州“咸鱼翻身”河涌图鉴》外地大爷:猴赛利吖~
广州6月份这些龙舟活动,你一个都不能错过!
身家千万,但深夜我也在珠江里划水
假期余额已不足,广州乡村游路线帮你安排好了!
云游录 | 车陂:广州城中村的过去与现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