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疗本草 | 孟诜




《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该书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条文,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1930年日本中尾万三考察、校定了该书,以《食疗本草考察》为名。全书分两编,载药241种,是近代最早的一种辑本。1980年秋,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谢海州、翁维健、马继兴、郑金声等专家学者,根据中国学者罗振玉主编

  此书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全书共3卷。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产妇、小儿等饮食宜忌等记述。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全书共3卷。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

  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石首鱼等,都是本书首次记载。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药的情况。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全书共3卷。原书有条目138条,据《

  《食疗本草》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古籍全录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石首鱼等,都是本书首次记载。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药的情况。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该书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条文,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1930年日本中尾万三考察、校定了该书,以《食疗本草考察》为名。全书分两编,载药241种,是近代最早的一种辑本。1980年秋,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谢海州、翁维健、马继兴、郑金声等专家学者,根据中国学者罗振玉主编的《敦煌石室碎金》中转抄的《食疗本草残卷》及所收的其它资料,重新进行校辑,1984年书成,7月第一次印刷终使世界上现存最早,在本草史上占有较高地位的食疗专著,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与世人见面。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石首鱼

  书分三卷,共计二百二十七条。


 食疗本草 卷上 | 孟诜


(一)蠼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绵浸汤,淹疮上。〔证〕
(二)又,治一切气及香港脚∶取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证〕
(三)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香港脚。夜夜与之良。〔证〕
(四)又,以皂荚两梃,盐半两,同烧令通赤,细研。夜夜用揩齿。一月后,有动者齿及血齿,并瘥,其齿牢固。〔证〕(一)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疾。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诸病,更不宜矣。〔心·嘉〕(二)瘦人,不可食之。〔心〕

  石燕
(一)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余月采者只堪治病,不堪食也。食如常法。〔嘉·证〕
(二)又,治法∶取石燕二十枚,和五味炒令熟,以酒一斗,浸三日,即每夜卧时饮一两盏,随性(多少)也。甚能补益,能吃食,令人健力也。〔嘉·证〕〈温〉(一)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嘉·证〕(二)除壮热,治转筋,心满。食之除鼻塞,

  黄精
(一)饵黄精,能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证〕
(二)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十日不食,能长服之,止三尺五寸。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证〕
(三)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证〕ARTX.CN子〈平〉(一)叶∶主明目,利五脏,食之甚良。〔证〕(二)子∶主肝家热毒瓦斯,风眼赤泪。每日取一匙,去尘埃,空腹水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也。〔证〕

  甘菊〈平〉
其叶,正月采,可作羹;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并主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野生苦菊不堪用。〔证〕下热气,多食胀人。若热气塞咽喉,煎汁饮之。此是海中之物,味犹有毒性。凡是海中菜,所以有损人矣。〔证〕

  天门冬
(一)补虚劳,治肺劳,止渴,去热风。可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后服之。若曝干,入蜜丸尤佳。〔证〕
(二)亦用洗面,甚佳。〔证〕(菱实)〈平〉(一)上主治安中焦,补脏腑气,令人不饥。仙家亦蒸熟曝干作末,和蜜食之休粮。〔卷·嘉〕(二)凡水中之果,此物最发冷气,不能治众疾。(令人脏冷),损阴,令玉茎消衰。〔卷·心·嘉·证〕(三)(可少食。多食)令人或腹胀者,以姜、酒一盏,饮即消。含吴茱萸子咽其液亦消。〔卷·嘉·证〕

  地黄〈微寒〉
以少蜜煎,或浸食之,或煎汤,或入酒饮,并妙。生则寒,主齿痛,唾血,折伤。叶可以羹。〔证〕中国古籍全录〈寒〉(一)无毒。叶及子∶并坚筋能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证〕(二)根∶主去骨热,消渴。〔证〕(三)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饮之,益阳事。〔证〕(四)能去眼中风痒赤膜,捣叶汁点之良。〔证〕(五)又,取洗去泥,和面拌作饮,煮熟吞之,去肾气尤良。又益精气。〔证〕

  薯蓣(山药)
治头疼,利丈夫,助阴力。和面作,则微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也。〔证〕(猕猴桃)〈寒〉上主下丹石,利五脏。其熟时,收取瓤和蜜煎作煎。服之去烦热,止消渴。久食发冷气,损脾胃。〔卷·证〕中国古籍全录

  白蒿〈寒〉
(一)春初此蒿前诸草生。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其叶生,醋淹之为菹,甚益人。〔嘉〕
(二)又,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嘉〕
(三)子∶主鬼气,末和酒服之良。〔嘉〕
(四)又,烧淋灰煎,治淋沥疾。〔嘉〕疳痢,杀蛔虫。又名臭椿。若和猪肉、热面频食,则中满,盖壅经脉也。〔证〕

  决明子〈平〉
(一)叶∶主明目,利五脏,食之甚良。〔证〕
(二)子∶主肝家热毒瓦斯,风眼赤泪。每日取一匙,去尘埃,空腹水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也。〔证〕主贼风挛急。〔证〕

  生姜〈温〉
(一)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嘉·证〕
(二)除壮热,治转筋,心满。食之除鼻塞,去胸中臭气,通神明。〔心·证〕
(三)又,冷痢∶取椒烙之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醋和面,作小馄饨子,服二七枚。先以水煮,更之饮中重煮。出,停冷吞之。以粥饮下,空腹,日一度作之良。〔嘉〕
(四)谨按∶止逆,散烦闷,开胃气。又姜屑末和酒服之,除偏风。汁作煎,下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神验。〔嘉〕
(五)又,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立瘥。〔证〕
(六)又,皮寒,(姜)性温。〔证〕
(七)又,姜汁和杏仁汁煎成煎,酒调服,或水调下。善下一切结实冲胸膈。〔证〕热〉(一)主咳逆上气,金创,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头痛。〔心·证〕(二)面者,取人去皮,捣和鸡子白。夜卧涂面,明早以暖清酒洗之。〔嘉〕(三)人患卒,取杏人三分,去皮尖熬,(捣作脂。)别杵桂(心)一分,和如泥。取李核大,绵裹含,细细咽之,日五夜三。〔心·嘉〕(四)谨按∶心腹中结伏气∶杏仁、橘皮、桂心、诃梨勒皮为丸,空心服三十丸,无忌。〔嘉〕(五)又,烧令烟尽,去皮,以乱发裹之,咬于所患齿下,其痛便

  苍耳〈温〉
(一)主中风、伤寒头痛。〔嘉〕
(二)又,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服一升,日三度,甚验。〔嘉〕
(三)拔疔肿根脚。〔证〕
(四)又,治一切风∶取嫩叶一石,切,捣和五升麦,团作块。于蒿、艾中盛二十日,状成曲。取米一斗,炊作饭。看冷暖,入苍耳麦曲,作三大升酿之。封一十四日成熟。取此酒,空心暖服之,神验。封此酒可两重布,不得全密,密则溢出。〔证〕
(五)又,不可和马肉食。〔证〕〈寒〉(一)发五脏风壅经脉,动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无力。〔嘉·证〕(二)又,菌子有数般,槐树上生者良。野田中者,恐有毒,杀人。〔嘉·证〕(三)又,多发冷气,令腹中微微痛。〔嘉·证〕

  葛根
蒸食之,消酒毒。其粉亦甚妙。〔证〕(一)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余月采者只堪治病,不堪食也。食如常法。〔嘉·证〕(二)又,治法

  栝蒌(瓜蒌)
(一)子∶下乳汁。〔证〕
(二)又,治痈肿∶栝蒌根苦酒中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摊贴。服金石人宜用。〔证〕(小蓟)(一)小蓟根∶主养气。取生根叶,捣取自然汁,服一盏,立佳。〔证〕(二)又,取菜煮

  燕子(通草)〈平〉
(一)上主利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更良。江北人多不识此物,即南方人食之。〔卷·嘉〕
(二)又,主续五脏音声及气,使人足气力。〔卷·嘉〕
(三)又,取枝叶煮饮服之,治卒气奔绝。亦通十二经脉。其茎为(通)草,利关节拥塞不通之气。今北人只识草,而不委子功。(其皮不堪食)。〔卷·嘉〕
(四)煮饮之,通妇人血气。浓煎三、五盏,即便通。〔证〕
(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金疮、折。煮汁酿酒妙。〔证〕(一)饵黄精,能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证〕(二)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十日不食,能长服之,止三尺五寸。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证〕(三)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证〕&#x

  百合〈平〉
主心急黄,(以百合)蒸过,蜜和食之。作粉尤佳。红花者名山丹,不堪食。〔证〕(猕猴桃)〈寒〉上主下丹石,利五脏。其熟时,收取瓤和蜜煎作煎。服之去烦热,止消渴。久食发冷气,损脾胃。〔卷·证〕中国古籍全录

  艾叶
(一)干者并煎者,(主)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春初采,为干饼子,入生姜煎服,止泻痢。三月三日,可采作煎,甚治冷。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子许。〔证〕
(二)(艾实)∶又治百恶气,取其子,和干姜捣作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三十丸服,以饭三、五匙压之,日再服。其鬼神速走出,颇消一切冷气。田野之人与此方相宜也。〔嘉·证〕
(三)又,产后泻血不止,取干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便止,妙。〔证〕〈寒〉(一)无毒。叶及子∶并坚筋能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证〕(二)根∶主去骨热,消渴。〔证〕(三)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饮之,益阳事。〔证〕(四)能去眼中风痒赤膜,捣叶汁点之良。〔证〕(五)又,取洗去泥,和面拌作饮,煮熟吞之,去肾气尤良。又益精气。〔

  蓟菜(小蓟)
(一)小蓟根∶主养气。取生根叶,捣取自然汁,服一盏,立佳。〔证〕
(二)又,取菜煮食之,除风热。〔证〕
(三)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证〕
(四)叶只堪煮羹食,甚除热风气。〔心〕
(五)又,金创血不止,叶封之即止。〔心·证〕
(六)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立瘥。〔证〕酸,不能食。可以起盘。〔心〕

  恶食(牛蒡)
(一)根,作脯食之良。〔证〕
(二)热毒肿,捣根及叶封之。〔证〕
(三)杖疮、金疮,取叶贴之,永不畏风。〔证〕
(四)又瘫缓及丹石风毒,石热发毒。明耳目,利腰膝∶则取其子末之,投酒中浸经三日,每日饮三两盏,随性多少。〔证〕
(五)欲散支节筋骨烦热毒。则食前取子三七粒,熟吞之,十服后甚食。〔证〕
(六)细切根如小豆大,拌面作饭煮食,(消胀壅)尤良。〔证〕
(七)又,皮毛间习习如虫行,煮根汁浴之。夏浴慎风。却入其子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证〕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酒服之佳。亦宜汤服。若冷气,吞三七枚。〔证〕

  海藻
(一)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疾。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诸病,更不宜矣。〔心·嘉〕
(二)瘦人,不可食之。〔心〕〈平〉多食动风,令人病冷气,发咳嗽。〔卷·证〕

  昆布
下气,久服瘦人。无此疾者,不可食。海岛之人爱食,为无好菜,只食此物。服久,病亦不生。遂传说其功于北人。北人食之,病皆生,是水土不宜尔。〔证〕下气,久服瘦人。无此疾者,不可食。海岛之人爱食,为无好菜,只食此物。服久,病亦不生。遂传说其功于北人。北人食之,病皆生,是水土不宜尔。〔证〕

  紫菜
下热气,多食胀人。若热气塞咽喉,煎汁饮之。此是海中之物,味犹有毒性。凡是海中菜,所以有损人矣。〔证〕(乳柑子)〈寒〉(一)堪食之,其皮不任药用。初未霜时,亦酸。及得霜后,方即甜美。故名之曰甘。〔心·证〕(二)利肠胃热毒,下丹石,(止暴)渴。食多令人肺燥,冷中,发流癖病也。〔心·证〕

  橄(橄榄)
主河豚毒,(煮)汁服之。中此鱼肝、子毒,人立死,惟此木能解。出岭南山谷。大树阔数围,实长寸许。其子先生者向下,后生者渐高。至八月熟,蜜藏极甜。〔嘉〕


食疗本草 卷中

麝香
(一)作末服之,辟诸毒热,煞蛇毒,除惊怪恍惚。蛮人常食,似獐肉而腥气。蛮人云∶食之不畏蛇毒故也。〔证〕
(二)脐中有香,除百病,治一切恶气疰病。研了,以水服之。〔证〕豚)(一)肉∶味苦,微寒。压丹石,疗热闭血脉。虚人动风,不可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疹。主疗人肾虚。肉发痰,若患疟疾人切忌

  熊
(一)熊脂∶微寒,甘滑。冬中凝白时取之,作生,无以偕也。脂入拔白发膏中用,极良。脂与猪脂相和燃灯,烟入人目中,令失光明。缘熊脂烟损人眼光。〔证〕
(二)肉∶平,味甘,无毒。主风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者,食熊肉永不除差。〔证〕
(三)其骨煮汤浴之,主历节风,亦主小儿客忤。〔证〕
(四)胆∶寒。主时气盛热,疳,小儿惊痫。十月勿食,伤神。〔证〕
(五)小儿惊痫,熊胆两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良。〔证〕(一)三岁胆中有黄,(研)和水服之,主鬼疰痫病。〔嘉·证〕(二)又,其肉∶主癫痫,补肌肤,令人虚肥。雌者肉美。(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者,补人五脏,不发风虚气也。其肉胜家猪也。〔嘉·证〕(三)又,胆∶治恶热毒邪气,内不发病,减药力,与家猪不同。〔嘉·证〕(四)其膏∶炼令精细,以一匙和一盏酒服,日三服令妇人多乳。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嘉〕(五)脂∶主妇人无乳者,服之即乳下。本

  牛
(一)牛者稼穑之资,不多屠杀。自死者,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堪食。黄牛发药动病,黑牛尤不可食。黑牛尿及屎,只入药。〔嘉〕
(二)又,头、蹄∶下热风,患冷人不可食。〔嘉〕
(三)肝∶治痢。〔证〕又,肝醋煮食之,治瘦。〔嘉〕
(四)肚∶主消渴,风眩,补五脏,以醋煮食之。〔证〕
(五)肾∶主补肾。〔证〕
(六)髓∶安五脏,平三焦,温中。久服增年。以酒送之。〔证〕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作煎服之,治瘦病。恐是牛脂也。〔嘉·证〕
(七)粪∶主霍乱,煮饮之。〔证〕乌牛粪为上。又小儿夜啼,取干牛粪如手大,安卧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嘉

(八)又,妇人无乳汁,取牛鼻作羹,空心食之。不过三两日,有汁下无限。若中年壮盛者,食之良。〔证〕
(九)又,宰之尚不堪食,非论自死者。其牛肉取三斤,烂切。将啖解槽咬人恶马,只两啖后,颇甚驯良。若三五顿后,其马狞不堪骑。十二月勿食,伤神。〔证〕发疥,不可多食。〔证余〕

  牛乳〈寒〉
(一)患热风人宜服之。患冷气人不宜服之。〔嘉·证〕
(二)乌牛乳酪∶寒。主热毒,止渴,除胸中热。〔证〕(一)主瘦病,咳嗽,骨蒸者,可和五味淹炙食之良。其大鸦不中食,肉涩,只能治病,不宜常食也。〔证〕(二)以目睛汁注眼中,则夜

  羊
(一)角∶主惊邪,明目,辟鬼,安心益气。烧角作灰,治鬼气并漏下恶血。〔嘉·证〕
(二)羊肉∶温。主风眩瘦病,小儿惊痫,丈夫五劳七伤,脏气虚寒。河西羊最佳,河东羊亦好。纵驱至南方,筋力自劳损,安能补益人?〔嘉〕
(三)羊肉∶妊娠人勿多食。〔证〕患天行及疟人食,令发热困重致死。〔嘉〕
(四)头肉∶平。主缓中,汗出虚劳,安心止惊。宿有冷病患勿多食。主热风眩,疫疾,小儿痫,兼补胃虚损及丈夫五劳骨热。热病后宜食羊头肉。〔证〕
(五)肚∶主补胃病虚损,小便数,止虚汗。以肥肚作羹食,三五度瘥。〔嘉·证〕
(六)肝∶性冷。治肝风虚热,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者,以青羊肝或子肝薄切,水浸敷之,极效。生子肝吞之尤妙。〔证〕主目失明,取羊肝一斤,去脂膜薄切,以未着水新瓦盆一口,揩令净,铺肝于盆中,置于炭火上,令脂汁尽。候极干,取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令香为末,和肝杵之为末。以白蜜浆下方寸匕。食后服之,日三,加至三匕止,不过二剂,目极明。一年服之妙,夜见文本并诸物。〔证〕
(七)其羊,即骨历羊是也。常患眼痛涩,不能视物,及看日光并灯火光不得者,取熟羊头眼睛中白珠子二枚,于细石上和枣汁研之,取如小麻子大,安眼睛上,仰卧。日二夜二,不过三四度瘥。〔证〕
(八)羊心∶补心肺,从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虫如马尾毛,长二三寸已来。须割去之,不去令人痢。〔证〕
(九)羊毛∶醋煮裹脚,治转筋。〔嘉〕
(十)又,取皮去毛煮羹,补虚劳。煮作食之,去一切风,治脚中虚风。〔证〕
(十一)羊骨∶热。主治虚劳,患宿热人勿食。〔证〕
(十二)髓∶酒服之,补血。主女人风血虚闷。〔证〕
(十三)头中髓∶发风。若和酒服,则迷人心,便成中风也。〔证〕
(十四)羊屎∶黑人毛发。主箭镞不出。粪和雁膏敷毛发落,三宿生。〔证〕
(十五)白羊黑头者,勿食之。令人患肠痈。一角羊不可食。六月勿食羊,伤神。〔证〕
(十六)谨按∶南方羊都不与盐食之,多在山中吃野草,或食毒草。若北羊,一二年间亦不可食,食必病生尔。为其来南地食毒草故也。若南地人食之,即不忧也。今将北羊于南地养三年之后,犹亦不中食,何况于南羊能堪食乎?盖土地各然也。〔证〕(一)主香港脚烦闷。又,和韭白煮食之,治香港脚脚弱、烦闷、益心力也。〔证〕(二)又,头中有枕,取之蒸,令气通,曝干,状如琥珀。此物疗卒心痛,平水气。以水研服之良。

  羊乳
(一)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合脂作羹食,补肾虚。〔证〕
(二)羊乳治卒心痛,可温服之。〔嘉〕
(三)亦主女子与男子中风。蚰蜒入耳,以羊乳灌耳中即成水。〔证〕
(四)又,主小儿口中烂疮,取羊生乳,含五六日瘥。〔证〕〈平〉(一)主消痰,辟邪鬼毒。〔证〕(二)以生椒酱调和食之良,能消诸食,使人易饥。〔证〕(三)又,其物是水沫化之,煮时犹是水。入腹中之后,便令人不小便。故知益人也。〔证〕(四)

  酥〈寒〉
(一)除胸中热,补五脏,利肠胃。〔嘉·证〕
(二)水牛酥功同,寒,与羊酪同功。羊酥真者胜牛酥。〔证〕(一)三岁胆中有黄,(研)和水服之,主鬼疰痫病。〔嘉·证〕(二)又,其肉∶主癫痫,补肌肤,令人虚肥。雌者肉美。(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者,补人五脏,不发风虚气也。其肉胜家猪也。〔嘉·证〕(三)又,胆∶治恶热毒邪气,内不发病,减药力,与家猪不同。〔嘉·证〕(四)其膏∶炼令精细,以一匙和一盏酒服,日三服令妇人多乳。服

  酪〈寒〉
主热毒,止渴,除胃中热。患冷人勿食羊乳酪。〔证〕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此鸟出南方,不可与竹笋同食,令人小腹胀。自死者,不可食。一言此鸟天地之神,每月取一只飨至尊。所以自死者不可食也。〔嘉〕

  醍醐〈平〉
主风邪,通润骨髓。性冷利,乃酥之本精液也。〔证〕发疥,不可多食。〔证余〕

  乳腐
微寒。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细切如豆,面拌,醋浆水煮二十余沸,治赤白痢。小儿患,服之弥佳。〔嘉补〕)肉∶平,味酸。〔证〕主服丹石劳热。患赤白痢多时不瘥者,可煮肉经宿露中,明日空腹和酱食之一顿,即瘥。〔嘉〕(二)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长脂肉肥白。曾服丹石,可时时服之。丹石恶发热,服之妙。〔嘉〕(三)骨∶主上气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其嗽必瘥。〔证〕

  马
(一)白马黑头,食令人癫。白马自死,食之害人。〔证〕
(二)肉∶冷,有小毒。主肠中热,除下气,长筋骨。〔嘉·证〕
(三)不与仓米同食,必卒得恶,十有九死。不与姜同食,生气嗽。其肉多着浸洗方煮,得烂熟兼去血尽,始可煮食。肥者亦然,不尔毒不出。〔嘉〕
(四)又,食诸马肉心闷,饮清酒即解,浊酒即加。〔证〕
(五)赤马蹄∶主辟温疟。〔嘉·证〕
(六)悬蹄∶主惊痫。〔嘉〕
(七)又,恶刺疮,取黑(驳)马尿热渍,当(虫出)愈。数数洗之。〔嘉·证〕
(八)白秃疮,以驳马不乏者尿,数数暖洗之十遍,瘥。〔证〕
(九)患丁肿,中风疼痛者,炒驴马粪,熨疮满五十遍,极效。〔嘉〕患杖疮并打损疮,中风疼痛者,炒马驴湿粪,分取半,替换热熨之。冷则易之,日五十遍,极效。〔证〕
(十)男子患,未可及,新差后,合阴阳,垂至死。取白马粪五升,绞取汁,好器中盛停一宿,一服三合,日夜二服。〔嘉〕
(十一)又,小儿患头疮,烧马骨作灰,和醋敷。亦治身上疮。〔证〕
(十二)又,白马脂五两,封疮上。稍稍封之,白秃者发即生。〔证〕
(十三)又,马汗入人疮,毒瓦斯攻作脓,心懑欲绝者,烧粟杆草作灰,浓淋作浓灰汁,热煮,蘸疮于灰汁中,须臾白沫出尽即瘥。白沫者,是毒瓦斯也。此方岭南新有人曾得力。〔证〕
(十四)凡生马血入人肉中,多只三两日便肿,连心则死。有人剥马,被骨伤手指,血入肉中,一夜致死。〔证〕
(十五)又,臆,次胪也。蹄无夜眼者勿食。又黑脊而斑不可食。患疮疥人切不得食,加增难差。〔证〕
(十六)赤马皮临产铺之,令产母坐上催生。〔证〕
(十七)白马茎∶益丈夫阴气,阴干者末,和苁蓉蜜丸,空腹酒下四十丸,日再,百日见效。〔嘉〕
(十八)(马心)∶患痢人不得食。〔嘉〕一)足斑、目赤不可食,杀人。〔证〕(二)主散诸热。(又堪)治胃气,理经脉,消食。〔嘉·证〕(三)蟹脚中髓及脑,能续断筋骨。人取蟹脑髓,微熬之,令内疮中,筋即连续。〔心〕(四)又,八月前,每个蟹腹内有稻谷一颗,用输海神。待输芒后,过八月方食即好。(未输时为长未成)。经霜更美,未经霜时有毒。〔嘉·证〕(五)又,盐淹之作,有气味。和酢食之,利肢节,

  鹿
(一)鹿茸∶主益气。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为虫颡,药不及也。〔嘉〕
(二)鹿头肉∶主消渴,多梦梦见物。〔心·嘉〕
(三)又,蹄肉∶主脚膝骨髓中疼痛。〔心·嘉〕
(四)肉∶主补中益气力。〔嘉〕
(五)又,生肉∶主中风口偏不正。以生椒同捣敷之。专看正,即速除之。〔心·嘉〕
(六)谨按∶肉∶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自外皆不食,发冷病。〔嘉·证〕
(七)角∶主痈疽疮肿,除恶血。若腰脊痛、折伤,多取鹿角并截取尖,错为屑,以白蜜(五升)淹浸之,微火熬令小变色,曝干,(更)捣筛令细,以酒服之。(令人)轻身益力,强骨髓,补阳道、(绝伤)。〔嘉·证〕
(八)角∶烧飞为丹,服之至妙。但于瓷器中或瓦器中,寸截,用泥裹,大火烧之一日,如玉粉。亦可炙令黄,末,细罗,酒服之益人。若欲作胶者,细破寸截,以水浸七日,令软方煮也。〔证〕
(九)又,妇人梦与鬼交者,鹿角末三指一撮,和清酒服,即出鬼精。〔嘉〕
(十)又,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甚效。〔嘉〕
(十一)又,小儿以煮小豆汁和鹿角灰,安重舌下,日三度。〔嘉〕
(十二)骨∶温。主安胎,下气,杀鬼精,可用浸酒。凡是鹿白臆者,不可食。〔证〕发疥,不可多食。〔证余〕

  黄明胶(白胶)
(一)敷肿四边,中心留一孔子,其肿即头自开也。〔证〕
(二)治咳嗽不差者,黄明胶炙令半焦为末,每服一钱匕。人参末二钱匕,用薄豉汤一钱八分,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两沸后,倾入盏,遇咳嗽时呷三五口后,依前温暖,却准前咳嗽时吃之也。〔证〕
(三)又,止吐血,咯血,黄明胶一两,切作小片子,炙令黄;新绵一两,烧作灰细研,每服一钱匕,新米饮调下,不计年岁深远并宜,食后卧时服。〔证〕胶(白胶)(一)敷肿四边,中心留一孔子,其肿即头自开也。〔证〕(二)治咳嗽不差者,黄明胶炙令半焦为末,每服一钱匕。人参末二钱匕,用薄豉汤一钱八分,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两沸后,倾入盏,遇咳嗽时呷三五口后,依前温暖,却准前咳嗽时吃之也。〔证〕(三)又,止吐血,咯血,黄明

  犀角
(一)此只是山犀牛,未曾见人得水犀取其角。此两种者,功亦同也。其生角,寒。可烧成灰,治赤痢,研为末,和水服之。〔证〕
(二)又,主卒中恶心痛,诸饮食中毒及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皆瘥。〔证〕
(三)又,以水磨取汁,与小儿服,治惊热。鼻上角尤佳。〔证〕
(四)肉∶微温,味甘,无毒。主瘴气、百毒、蛊疰邪鬼,食之入山林,不迷失其路。除客热头痛及五痔、诸血痢。若食过多,令人烦,即取麝香少许,和水服之,即散也。〔证〕中国古籍全录(一)胆∶主除目中赤及热毒痛,点之良。〔证〕(二)肉∶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满,下气。腹中有宿瘕不可食,害人。久服天门冬人,亦不可食。〔嘉·证〕(三)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内疮中,汁出即可。〔证〕(四)谨按∶鱼血主小儿丹毒,涂之即瘥。〔证〕(五)鱼鳞∶烧,烟绝

  犬(狗)
(一)牡狗阴茎∶补髓。〔证〕
(二)犬肉∶益阳事,补血脉,浓肠胃,实下焦,填精髓。不可炙食,恐成消渴。但和五味煮,空腹食之。不与蒜同食,必顿损人。若去血则力少,不益人。瘦者多是病,不堪食。〔嘉〕
比来去血食之,却不益人也。肥者血亦香美,即何要去血?去血之后,都无效矣。〔证〕
(三)肉∶温。主五脏,补七伤五劳,填骨髓,大补益气力。空腹食之。黄色牡者上,白、黑色者次。女人妊娠勿食。〔证〕
(四)胆∶去肠中脓水。〔嘉〕
(五)又,上伏日采胆,以酒调服之。明目,去眼中脓水。〔证〕
(六)又,白犬胆和通草、桂为丸服,令人隐形。青犬尤妙。〔嘉〕
(七)又,主恶疮痂痒,以胆汁敷之止。胆敷恶疮,能破血。有中伤因损者,热酒调半个服,瘀血尽下。〔证〕
(八)又,犬伤人,杵生杏仁封之瘥。〔证〕
(九)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九月勿食犬肉,伤神。〔证〕〈平〉(一)补五脏。作食之,亚于鲫鱼。作食之并同。〔证〕(二)又,如有大患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内喉中。良久吐恶涎沫,即喉咙开。腊月取之。〔证

  (羚)羊
(一)北人多食。南人食之,免为蛇虫所伤。和五味炒之,投酒中经宿。饮之,治筋骨急强中风。〔嘉〕
(二)又,角∶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良。〔嘉〕
(三)又,卒热闷,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嘉〕
(四)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即瘥。又疗疝气。〔证〕〈寒〉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服丹石人食之,使人免有疮肿及热毒所生也。〔证〕

  虎
(一)肉∶食之入山,虎见有畏,辟三十六种精魅。〔嘉〕
(二)又,眼睛∶主疟病,辟恶,小儿热、惊悸。〔嘉〕
(三)胆∶主小儿疳痢,惊神不安,研水服之。〔嘉〕
(四)骨∶煮汤浴,去骨节风毒。〔嘉〕
(五)又,主腰膝急疼,煮作汤浴之。或和醋浸亦良。主筋骨风急痛,胫骨尤妙。〔证〕
(六)又,小儿初生,取骨煎汤浴,其孩子长大无病。〔证〕
(七)又,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盖卧少时,汗即出。治筋骨节急痛。切忌热食,损齿。小儿齿生未足,不可与食,恐齿不生。〔证〕
(八)又,正月勿食虎肉。〔证〕
(九)膏∶内下部,治五痔下血。〔嘉〕〈平〉(一)补五脏。作食之,亚于鲫鱼。作食之并同。〔证〕(二)又,如有大患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内喉中。良久吐恶涎沫,即喉咙开。腊月取之。〔证〕

  兔
(一)肝∶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嘉〕
(二)又,主丹石人上冲眼暗不见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嘉〕
(三)兔头骨并同肉∶味酸。〔证〕
(四)谨按∶八月至十月,其肉酒炙吃,与丹石人甚相宜。注∶以性冷故也。大都绝人血脉,损房事,令人痿黄。〔嘉·证〕
(五)肉∶不宜与姜、橘同食之,令人卒患心痛,不可治也。〔证〕
(六)又,兔死而眼合者,食之杀人。二月食之伤神。〔证〕
(七)又,兔与生姜同食,成霍乱。〔证〕鱼(一)食之少有益髓。〔心〕(二)骨∶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令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食。〔证〕(三)其骨能消目中一切浮翳。细研和蜜点之妙。〔嘉·证〕(四)又,骨末治眼中热泪。〔嘉〕又,点马眼热泪甚良。〔证〕(五)久食之,主绝嗣无子,益精。其鱼腹中有墨一片,堪用书字。〔证〕

  狸
(一)骨∶主痔病。作羹食之,不与酒同食。〔嘉〕
(二)其头烧作灰,和酒服二钱匕,主痔。〔嘉〕
(三)又,食野鸟肉中毒,狸骨灰服之瘥。〔嘉〕
(四)炙骨和麝香、雄黄为丸服,治痔及疮。〔嘉〕
(五)粪∶烧灰,主鬼疟。〔嘉〕
(六)尸疰,腹痛,痔,(骨)炙之令香,末,酒服二钱,十服后见验。头骨最妙。〔证〕
(七)治尸疰邪气,烧为灰,酒服二钱,亦主食野鸟肉物中毒肿也。再服之即瘥。〔证〕
(八)五月收者粪,极神妙。正月勿食,伤神。〔证〕一)鹿茸∶主益气。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为虫颡,药不及也。〔嘉〕(二)鹿头肉∶主消渴,多梦梦见物。〔心·嘉〕(三)又,蹄肉∶主脚膝骨髓中疼痛。〔心·嘉〕(四)肉∶主补中益气力。〔嘉〕(五)又,生肉∶主中风口偏不正。以生椒同捣敷之。专看正,即速除之。〔心·嘉〕(六)谨按∶肉∶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自外皆不食,发冷病。〔嘉·证〕(七)角∶主痈疽疮肿,除恶血。若腰脊痛、折伤

  (獐)
(一)肉∶亦同麋,酿酒。道家名为“白脯”,惟獐鹿是也。余者不入。〔嘉〕道家用供养星辰者,盖为不管十二属,不是腥腻也。〔证〕
(二)又,其中往往得香,栗子大,不能全香。亦治恶病。〔嘉〕
(三)其肉∶八月止十一月食之,胜羊肉。自十二月止七月食,动气也。〔嘉〕
(四)又,若瘦恶者食,发痼疾也。〔嘉〕(一)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合脂作羹食,补肾虚。〔证〕(二)羊乳治卒心痛,可温服之。〔嘉〕(三)亦主女子与男子中风。蚰蜒入耳,以羊乳灌耳中即成水。〔证〕(四)又,主小儿口中烂疮,取羊生乳,含五六日瘥。〔证〕

  豹
(一)肉∶补益人。食之令人强筋骨,志性粗疏。食之即觉也,少时消即定。久食之,终令人意气粗豪。唯令筋健,能耐寒暑。正月食之伤神。〔嘉·证〕
(二)脂∶可合生发膏,朝涂暮生。〔嘉〕
(三)头骨∶烧灰淋汁,去白屑。〔嘉〕)肉∶平,味酸。〔证〕主服丹石劳热。患赤白痢多时不瘥者,可煮肉经宿露中,明日空腹和酱食之一顿,即瘥。〔嘉〕(二)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长脂肉肥白。曾服丹石,可时时服之。丹石恶发热,服之妙。〔嘉〕(三)骨∶主上气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其嗽必瘥。〔证〕

  海月〈平〉
(一)主消痰,辟邪鬼毒。〔证〕
(二)以生椒酱调和食之良,能消诸食,使人易饥。〔证〕
(三)又,其物是水沫化之,煮时犹是水。入腹中之后,便令人不小便。故知益人也。〔证〕
(四)又,有食之人,亦不见所损。此看之,将是有益耳。亦名以下鱼。〔证〕


食疗本草 卷下

胡麻
(一)(胡麻)∶润五脏,主火灼。山田种,为四棱。土地有异,功力同。休粮人重之。填骨髓,补虚气。〔证〕
(二)(青)∶生杵汁,沐头发良。牛伤热亦灌之,立愈。〔证〕
(三)(胡麻油)∶主喑,涂之生毛发。〔证〕一)味甘,大暖。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颜色。六月作者良。陈久者

  白油麻
(一)大寒,无毒。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浮风,润肌。食后生啖一合,终身不辍。与乳母食,其孩子永不病生。若客热,可作饮汁服之。停久者,发霍乱。又,生嚼敷小儿头上诸疮良。久食抽人肌肉。生则寒,炒则热。〔嘉补〕
(二)又,叶∶捣和浆水,绞去滓,沐发,去风润发。〔嘉补〕
(三)其油∶冷。常食所用也。无毒,发冷疾,滑骨髓,发脏腑渴,困脾脏,杀五黄,下三焦热毒瓦斯,通大小肠,治蛔心痛,敷一切疮疥癣,杀一切虫。取油一合,鸡子两颗,芒硝一两,搅服之,少时即泻,治热毒甚良。治饮食物,须逐日熬熟用,经宿即动气。有牙齿并脾胃疾人,切不可吃。陈者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嘉补〕菜头)平,微毒。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冷气不可多食,动气。先患腹冷,食必破腹。茎灰淋汁

  麻(麻子)〈微寒〉
(一)治大小便不通,发落,破血,不饥,能寒。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治气。〔证〕
(二)青叶∶甚长发。〔证〕
(三)研麻子汁,沐发即生长。〔证〕
(四)(消渴)∶麻子一升捣,水三升,煮三、四沸,去滓冷服半升,日三,五日即愈。〔心〕
(五)麻子一升,白羊脂七两,蜡五两,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饥。〔证〕
(六)《洞神经》又取大麻,日中服子末三升。东行茱萸根八升,渍之。平旦服之二升,至夜虫下。〔证〕
(七)要见鬼者,取生麻子,菖蒲,鬼臼等分杵为丸,弹子大。每朝向日服一丸。服满百日即见鬼也。〔证〕中国古籍全录轻身,补中。不动疾。〔嘉〕

  饴糖
(一)饧糖∶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白者,以蔓菁汁煮,顿服之。〔嘉〕
(二)主吐血,健脾。凝强者为良。主打损瘀血,熬令焦,和酒服之,能下恶血。〔证〕
(三)又,伤寒大毒嗽,于蔓菁、薤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证〕米(一)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和服之。〔心·嘉〕(二)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热,移易五脏气,续筋骨。此北人长食者是,亦堪作粉。〔心·嘉〕

  大豆〈平〉
(一)主霍乱吐逆。〔心〕
(二)微寒。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瓦斯。〔证〕
(三)善治风毒香港脚,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证〕
(四)大豆黄屑∶忌猪肉。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若食了,忽食猪肉,必壅气致死,十有八九。十岁以上者不畏也。〔证〕
(五)(大豆)卷∶长五分者,破妇人恶血,良。〔证〕
(六)大豆∶寒。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内之。杀诸药毒。〔嘉〕
(又,生捣和饮,疗一切毒,服、涂之。)〔心〕
(七)谨按∶煮饮服之,去一切毒瓦斯,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淋血,散五脏结积内寒。和桑柴灰汁煮服,下水鼓腹胀。〔心·嘉〕
(八)其豆黄∶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成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嘉〕
(九)又,卒失音,生大豆一升,青竹子四十九枚,长四寸,阔一分,和水煮熟,日夜二服,瘥。〔嘉〕
(十)又,每食后,净磨拭,吞鸡子大,令人长生。初服时似身重,一年以后,便觉身轻。又益阳道。〔心·嘉〕〈寒〉(一)上主治小腹水鼓胀。〔卷〕(二)又,利小便,止消渴。〔卷〕(三)又,其子∶主益气耐老,

  薏苡仁〈平〉
去干湿香港脚,大验。〔嘉〕〈平〉主安心气,养脾胃,消水饮。又,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不可多食。〔嘉补〕ARTX.CN

  赤小豆
(一)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香港脚及大腹水肿。别有诸治,具在鱼条中。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证〕
(二)止痢。暴痢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即愈。〔心·证〕
(三)(毒肿)末赤小豆和鸡子白,薄之,立瘥。〔心〕
(四)(风搔隐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之,不过三、四。〔心〕米(一)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饥。〔嘉〕(二)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合以水渍之,令足相淹。置于暖处二三日。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嘉〕(三)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辟谷粮。此文用青粱米,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

  青小豆〈寒〉
疗热中,消渴,止痢,下胀满。〔心〕香薷)〈温〉(一)又云香戎。去热风。生菜中食,不可多食。〔嘉〕(二)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半升,止。〔嘉〕(三)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嘉〕

  酒
(一)味苦。主百邪毒,行百药。当酒卧,以扇扇,或中恶风。久饮伤神损寿。〔嘉〕
(二)谨按∶中恶疰杵,热暖姜酒一碗,服即止。〔嘉〕
(三)又,通脉,养脾气,扶肝。陶隐居云∶“大寒凝海,惟酒不冰”。量其热性故也。久服之,浓肠胃,化筋。初服之时,甚动气痢。与百药相宜。只服丹砂人饮之,即头痛吐热。〔嘉〕
(四)又,服丹石人,胸背急闷热者,可以大豆一升,熬令汗出,簸去灰尘,投二升酒中。久时顿服之,少顷即汗出瘥。朝朝服之,甚去一切风。妇人产后诸风,亦可服之。〔嘉〕
(五)又,熬鸡屎如豆淋酒法作,名曰紫酒。卒不语、口偏者,服之甚效。〔嘉〕
(六)昔有人常服春酒,令人肥白矣。〔嘉〕
(七)紫酒∶治角弓风。〔证〕
(八)姜酒∶主偏风中恶。〔证〕
(九)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证〕
(十)葱豉酒∶解烦热,补虚劳。〔证〕
(十一)蜜酒∶疗风疹。〔证〕
(十二)地黄,牛膝,虎骨,仙灵脾,通草,大豆,牛蒡,枸杞等,皆可和酿作酒,在别方。〔证〕
(十三)蒲桃子酿酒,益气调中,耐饥强志,取藤汁酿酒亦佳。〔证〕
(十四)狗肉汁酿酒,大补。〔证〕豆(一)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香港脚及大腹水肿。别有诸治,具在鱼条中。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证〕(二)止痢。暴痢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即愈。〔心·证〕(三)(毒肿)末赤小豆和鸡子白,薄之,立瘥。〔心〕(四)(风搔隐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之,不过三、四。〔心〕

  粟米
陈者止痢,甚压丹石热。颗粒小者是。今人间多不识耳。其粱米粒粗大,随色别之。南方多田种之。极易舂,粒细,香美,少虚怯。只为灰中种之,又不锄治故也。得北田种之,若不锄之,即草翳死。若锄之,即难舂。都由土地使然耳。但取好地,肥瘦得所由,熟犁。又细锄,即得滑实。〔嘉〕孟诜说∶肺热消渴,取濮瓜去皮,每食后嚼吃三二两,五七度良。〔证〕

  秫米
(一)其性平。能杀疮疥毒热。拥五脏气,动风,不可常食。北人往往有种者,代米作酒耳。〔嘉〕
(二)又,生捣和鸡子白,敷毒肿良。〔嘉〕
(三)根∶煮作汤,洗风。〔嘉〕
(四)又,米一石,曲三升,和地黄一斤,茵陈蒿一斤,炙令黄,一依酿酒法。服之治筋骨挛急。〔嘉〕guji.artx.cn扁豆)〈微寒〉(一)主呕逆,久食头不白。患冷气人勿食。〔证〕(二)疗霍乱吐痢不止,末和醋服之,下气。〔嘉〕(三)其叶治瘕,和醋煮。理转筋,叶汁醋服效。〔证〕(四)又,吐痢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酢浸,取

  麦
主轻身,补中。不动疾。〔嘉〕(绿豆)〈平〉(一)诸食法,作饼炙食之佳。〔嘉〕(二)谨按∶补益,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此最为良。今人食,皆挞去皮,即有少拥气。若愈病,须和皮,故不可去。〔嘉〕(三)又,研汁煮饮服之,治消渴。〔嘉〕(四)又,去浮风,益气力,

  粳米〈平〉
(一)主益气,止烦(止)泄。其赤则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黄绿即实中。〔嘉〕
(二)又,水渍有味,益人。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嘉〕
(三)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嘉·证〕
(四)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嘉·证〕
(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嘉〕
(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立瘥。)〔证〕
(六)又,研服之,去卒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嘉〕
(八)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嘉〕
(九)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证〕
(十)性寒。拥诸经胳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心〕香薷)〈温〉(一)又云香戎。去热风。生菜中食,不可多食。〔嘉〕(二)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半升,止。〔嘉〕(三)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嘉〕

  青粱米
(一)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饥。〔嘉〕
(二)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合以水渍之,令足相淹。置于暖处二三日。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嘉〕
(三)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辟谷粮。此文用青粱米,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如白米,体性相似。〔嘉〕一)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大叶者良。煮食之亦动气,犹胜诸菜。生食发丹石,不可多食。〔卷·心·嘉〕(二)其子∶微熬研之,作酱香美,有辛气,能通利五脏。〔证〕(三)其叶不可多食。又,细叶有毛者杀人。〔证〕

  白粱米
(一)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和服之。〔心·嘉〕
(二)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热,移易五脏气,续筋骨。此北人长食者是,亦堪作粉。〔心·嘉〕〈平〉主安心气,养脾胃,消水饮。又,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不可多食。〔嘉补〕ARTX.CN

  黍米〈寒〉
(一)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两度愈。〔嘉〕
(二)谨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服,昏五脏,令人好睡。仙家重此。作酒最胜余米。〔嘉〕
(三)又,烧为灰,和油涂杖疮,不作KT,止痛。〔嘉〕
(四)不得与小儿食之,令儿不能行。若与小猫、犬食之,其脚便曲,行不正。缓人筋骨,绝血脉。〔心·嘉〕
(五)合葵菜食之,成痼疾。于黍米中藏干脯通。《食禁》云∶牛肉不得和黍米、白酒食之,必生寸白虫。〔证〕
(六)黍之茎穗∶人家用作提拂,以将扫地。食苦瓠毒,煮汁饮之即止。〔证〕
(七)又,破提扫煮取汁,浴之去浮肿。〔证〕
(八)又,和小豆煮汁,服之下小便。〔证〕一)又,捣汁与时疾人服,瘥。〔嘉〕(二)子∶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热。〔嘉〕

  稷
(一)益气,治诸热,补不足。〔心·嘉〕
(二)山东多食。服丹石人发热,食之热消也。发三十六种冷病气。八谷之中,最为下苗。黍乃作酒,此乃作饭,用之殊途。〔嘉〕
(三)不与瓠子同食,令冷病发。发即黍酿汁,饮之即瘥。〔嘉〕冬葵)〈冷〉(一)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之。〔嘉〕(二)其性冷,若热食之,亦令人热闷。甚动风气。久服丹石人时吃一顿,佳也。〔心·嘉〕(三)冬月,葵菹汁。服丹石人发动,舌干咳嗽,每食后饮一盏,便卧少时。〔嘉〕(四)其子,患疮者吞一粒,便作头。〔嘉〕(五)主患肿未得头破者,三日后,取葵子二百粒,吞之,当日疮头开。〔证〕(六)女人产时,可煮,顿服之佳。若生时困闷,以子一合,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之,少时便产。〔嘉〕(又,凡有难产,若

  小麦〈平〉
(一)养肝气,煮饮服之良。服之止渴。〔嘉·证〕
(二)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之色。〔嘉·证〕
(三)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证〕
(四)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嘉·证〕
(五)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嘉〕
(六)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嘉〕〈平〉主安心气,养脾胃,消水饮。又,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不可多食。〔嘉补〕ARTX.CN

  大麦
(一)久食之,头发不白。和针沙、没石子等染发黑色。〔嘉〕
(二)暴食之,(亦稍似)令脚弱,为(下气及)腰肾间气故也。久服即好,甚宜人。〔心·嘉〕
(三)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嘉〕一)益气,治诸热,补不足。〔心·嘉〕(二)山东多食。服丹石人发热,食之热消也。发三十六种冷病气。八谷之中,最为下苗。黍乃作酒,此乃作饭,用之殊途。〔嘉〕(三)不与

  曲
(一)味甘,大暖。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颜色。六月作者良。陈久者入药。用之当炒令香。〔嘉补〕
(二)六畜食米胀欲死者,煮曲汁灌之,立消。落胎,并下鬼胎。〔嘉补〕
(三)又,神曲,使,无毒。能化水谷,宿食,症气。健脾暖胃。〔嘉补〕guji.artx.cn荽〈寒〉无毒。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不任食。亦去翳,熟内鼻中,翳自落。俗名“鹅不食草”。〔嘉补〕

  荞麦〈寒〉
(一)难消,动热风。不宜多食。〔心〕
(二)虽动诸病,犹压丹石。能练五脏滓秽,续精神。其叶可煮作菜食,甚利耳目,下气。其(茎)为灰,洗六畜疮疥及马扫蹄至神。〔心〕
(荞麦)
(三)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挫丹石。能炼五脏滓秽,续精神。作饭与丹石人食之,良。其饭法∶可蒸使气馏,于烈日中曝,令口开。使舂取人作饭。叶作茹食之,下气,利耳目。多食即微泄。烧其穣作灰,淋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嘉补〕(一)不用令人长食之,恐血尽。或云∶蒌即藤也,人恐白软草是。〔证〕(二)又方,(治隐轸

  附余
孟诜方∶治产后血运心闷气绝方。
以冷水面即醒。〔心〕
孟诜食经方∶鱼骨哽方
取去皮,着鼻中,少时瘥。〔心〕
孟诜食经云∶拧茎单煮洗浴之。
又方,茺蔚可作浴汤。
又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不过三四。
又方,捣蘩蒌封上。〔心〕
白鸽肉∶“〔诜曰〕暖”。
“调精益气,治恶疮疥癣,风疮白癜,疡风。炒熟酒服,虽益人,食多恐减药力。孟诜”。〔《纲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7)
食疗本草·卷中<二>
《景岳全书》
医学入门1(61)
牡丹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