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志辰:空间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空间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作者:郭志辰
第一节  癌症的形成
空间能量场性浓
细胞辐射难流通
上堵下方无力推
小瘀大则癌病成
中医讲营行脉中,瘤是营气之聚,是人体细胞内化合物质之聚,是经络内化合物质之聚,因此其边缘很清楚的。空间医学认为卫行脉外,癌是卫气之聚,是细胞外和经络外的能量物质的集聚。它占据的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间部分,没有约束,哪里有空间就往哪儿延伸,这就是瘤与癌的本质区别。它们都是气之聚,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形态特征,即病变部位都表现为肿大、胀满、突出、硬化。但其外形上还是有区别的,边缘形态有差异。癌症边缘不规则,瘤的边缘是规则的。癌症是高能量积聚,其浓度最大,能量最高。然而,它又是能量最薄弱的地方产生的,这是关键的关键。
第二节  癌症的特点
癌症姓瘀不姓毒
湿热现象是表象
舌苔空间欠疏通
舌尖舌根连接通
空间医学提出人体没有病气之说,所以治疗癌症不宜以毒攻毒,应调节人体的细胞,人体的卫气和营血输通,才是治疗癌症的好方法。癌症病人的癌变部位能量场性非常强大,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人体其它部位的能量向一个区域集中,所以癌症病人消瘦得很快。由于癌症的能量非常高,在治疗过程中,一下不要让它在体内发挥作用,这部分能量对患者来说是多余的、是废品,而对别人来说是个宝物,是求之不得的能量。因为人体本身并没有病气,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能量不均衡引起的,想尽一切办法使人体内部能量达到相对均衡,这就是基本达到了治病的目的。
第三节 癌症影像与空间
临床中癌症的诊断都是通过影像学表现而确定,由于所有的能量信息都是波动,人体器官也一样,所以只要出现异常,就可以用各种仪器检测出来,人体的强弱盛衰都可以经由波动能得知。现在最流行的检查仪器就是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先进仪器,都是通过人体波的运动或密度来确定人体的疾病或部位,通常的表达是密度高回声低,或密度低回声高的说法来断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判断良性或恶性的程度。
实际上远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已有经络概念,发现经络是能量和信息的载体,就已会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采集生命信息。其实中医的脉诊,就是经过寸关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经络,通过用心体会不同经络不通的波的震动,来诊断疾病的程度,方便用药。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抽象,而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不方便总结其规律性,所以,思路不同,感觉不同,就产生不同程度的用药。通过能量波的运动,来诊断疾病,正是中西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空间医学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的精髓,把复杂的中医理论简单化,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和应用中医,提出人体空间的重要性,人体空间污染是人体疾病的原因,提出制造空间,净化空间,方便人体循环的畅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让人体恢复自然的和谐和本能,提高人体本身的自愈力。
空间医学认为,用「空间」来解释密度,回声和波动更能一目了然的发现人体的疾病,和传统中西医并不矛盾并能找出解决疾病的方法。
低密度是因为本部位周围还有一定的疏散空间,病的程度还不是很严重,在肿瘤方面可断定为良性,强回声就是说明能量波的运动还有一定的动力。相反,高密度就是低回声,因为周围空间环境已经不允许本部位能量波的大量的运动,此时,疾病比较严重,肿瘤可断定为恶性。而高分化(良性),低分化(恶性),是同样的道理。
空间医学利用人体的能量波运动和频率的速度,来调整人体的疾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用药上药量越小越好,在按摩上讲动作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讲以柔克刚,目的是恢复人体的正常的循环运动。
第四节 小方治病与癌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方小量,味气淡薄
行走无阻,疏散顽淤
行至前方,能量撞击
空间医学对于癌症的治疗,采用的是小方治病,经临床实践证明,「小方」能够调整人体公转,对于癌症的治疗有着切实的效果。所谓「小方」,就是以独活、公英、当归、佩兰、香附、桂枝六味药为基础,从中选取三四味,每味药的用量在1克至7克之间,组成「小方」,促进和推动人体公转的运行。
举例来说,传统本草认为,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作用,归肝经、胃经。空间医学认为公英的作用范围,下起会阴,上至背部外焦区域,用量可以在1~7克之间。用量小,则味淡,可散,在人体内部无孔不入,是治疗癌转移的首选药物;用量大,则味浓,可补,且补而不滞,无副作用,是补中的上品,胜于党参与黄芪。癌症不宜用大方、解毒方攻下。大方者,动脏腑经络,其味浓,动则力缓,其邪胜,动则乃塞其路,故而不通,大病难愈。小方者,以柔克刚,疏而散之,公转化之,变废为宝。补不留形,散不丢精,活不致滞,化滞为活。开路为纲,先天行之,后天补之,功能调之。
第五节  癌症不宜用大方
乌云遮天难疏散
大方药浓又加霜
急需小方来打眼
抽丝方能解其瘀
空间高能量的积聚形成癌症,能量的积聚程度决定癌症的严重程度,能量密度越大,癌症越重。解决的方法,疏散能量,降低密度,才能恢复细胞运动。疏散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大方,药量大,药味浓,气味重,在人体内部空间走动缓慢,往往积聚在人体下部空间,易瘀滞,不易疏散,而影响下焦的通道,在散淤的过程中,下焦空间不能容纳所疏散的能量物质,所以疾病难愈。小方,药量小,药味淡,气味轻,在人体空间走动迅速,归于公转。公转的过程,即是进行全身调整,是关键的关键。小方就是利用那点气和味,气味越淡在人体内走动越方便,走窜劲越快,就如同交通堵塞的地方,汽车过不去,而自行车能通过的道理,小方速度快,撞击力大,细胞运动辐度越大,治疗疾病效果好。
在公转过程中,高能量在运行中自行参与混化、异化,自然得到消散。人体没有邪气,所谓的邪气,是正气之聚也,邪气散开,就变为正气,变废为宝,也就是能量的再利用。所谓的「毒」,为湿胜、淤胜、热胜或淤而不行。所谓的「滞」,可能是燥胜而无津,也可能是湿胜而阻经。「毒」和「滞」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公转加以解决。我们认识到癌症不宜应用大方解毒攻下,应用小方以和为贵,不直接针对病灶而是通过畅通公转化解矛盾,化解能量的积聚。大方动脏腑经络,其味浓,动则力缓,固而不通,大病难愈。小方以柔克刚,疏而散之,公转化之,变废为宝,补而不滞,散而不丢精华,活不致滞,化滞为活。
用药之法,气味而已。气者,谓之兵也,柔能破坚但能流转,清能速行,芳香化浊。浓则已滞,滞则不通,于小杯脾胃热饮汗微生而四焦通矣,这其中体现了微观致动的思想。即以小小的力能牵动很大的能量运动。这就好比分子结构,当动一个分子结构式,性质整个就变了。空间医学也是应用这样的方法,在运动过程中,微观上的变化能够牵制到整体的变化。所以在吃药的方法上,喝半口比吃一袋的效果要好。所以要逐渐地去理解微观,用1克的药要比用30克的效果好。不用解毒攻下方。传统中医认为:癌症是毒陷邪深,治疗癌症必须攻毒祛邪、「以毒攻毒」。例如,蟾蜍、蜈蚣、毒蛇、硇砂制剂等都是癌症治疗的要药。但所有「攻毒」药物都有相当毒性。例如,蟾蜍可引起心肌损害;硇砂制剂对食管、胃粘膜有破坏作用,可引起呕吐、腹泻或消化道出血,即使小量长期服用矿物类药物,也有蓄积中毒之弊。植物类药物则常导致胃肠功能受损,耗伤内液,使患者十分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第六节  火灸与癌症
淤随热象火能散
开合细胞立见功
内治外治加心治
癌症见我它发愁
火灸可利用药的味与酒的热,同时借助按摩师的手法运用打开人体的能量出口,加速能量的启动和发散运动。促进人体的公转与小方的原理相同。
第七节  膈膜以上的癌症
膈膜以上找出口
外焦命门到尾闾
舌根厚腻急清之
阴阳运行动力生
如肺癌,食道癌,开口在尾闾。膈膜以上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外焦不通,三焦的能量不能越肩胛到达肾脏,公转畅通受阻,造成四焦的瘀滞而致疾病。火炙尾闾,让尾闾部能量至空,尾闾部空了,外焦能量就会从上而下的输送,从尾间口输散,开下口,下口开了能量的流动,使上焦高能量的积聚得到了输散,公转畅通,四焦循环正常运行,则疾病得以治愈。
尾闾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出口,也是推动五脏六腑功能运动的动力,总能量的运动会促进局部能量的协调运动,就会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运动,恢复身体本来面貌。尾闾是五脏六腑疾病的反射点,身体内部疾病,在尾闾部都能够找到不同于其它部位的不同点,这就是五脏六腑在尾闾部位的积聚,只有打开这个能量积聚之处,才能够保证公转路线通畅,保证脏腑功能正常运动,才能够变废为宝。能量积聚在那都是宝,关键是怎么开发运用,刺激会阴,通过会阴向前促进任脉能量向上运动,多余能量储藏在丹田,火灸主要是火增加酒的药力渗透到尾闾,增加尾闾部位的能源开发,细胞之间撞击运动,尾闾部能量才能运动,这也就是好多癌症的中晚期做火灸尾闾的目的,是为了存正气,促督任相交,是扶正的最好方法。
第八节 膈膜以下的癌症
头与上焦是出路
膻中能量是先锋
虚极中焦与腹部
至实至虚才协调
如结肠癌,宫颈癌等,开口在头部。膈膜以下的疾病病因多是上焦瘀滞,可以通过火灸头。火灸头部,可以打开头部关窍,疏通头部空间通道,使头部清亮,为脏腑能量的疏通打开通道,起一个提壶揭盖的作用。上焦多余的能量通过火灸头疏散开,达到至虚的目的,中焦的能量就会向上运行,下焦的高能量积聚就会有了空间,只有创造空间才能使能量产生流动,如古语所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火灸头部,是开上口,这是治疗癌症的关键,只有上口开了,才会给高能量一个出路,体内的积聚能量得到疏通解决,公转畅通,使疾病得以治疗。当然临床中也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舌苔病情变化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部位。总的来讲,是为了达到在公转畅通的基础上,体内能量的重新分配,使能量达到平衡态,从而治疗疾病。
癌症后期除了应用小方以外,还可以辅助其它疗法和手段。艾灸神阙穴,可以调整人体的脾胃,增加小肠的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启动肾脏及命门的动力,补充人体的元气。如晃足疗法,利用简单的动作,只从足部入手对全身的疾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在晃足的过程中,动作幅度越小效果越好,以柔克刚,巧力破千金的作用。癌症要彻底消散是不容易的,可是从微观上入手,逐渐就发生变化了。微观必须把物质转化为能量,这是必备的条件,就是实体物质必须转化为能量物质,把细胞内部的物质迁移到空间,在空间发生变化。还有静养疗法,治疗上应用了微观致动,外不动内微观在动效果好,使平时不运动的细胞运动起来,在应用小方治疗癌症的过程中,空间医学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第九节 正确认识癌症的转移
癌症转移不可怕
寻找病因是出路
五行顺走是吉象
逆着五行危象成
癌症的转移并不可怕,空间医学认为癌症的转移不是癌细胞的转移,而是高能量的辐射。这种高能量的辐射导致了其它部位的癌变,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癌症的转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与癌症的特点密切相关,人体内部能量总是从高到低的运动,传统中医五行之相生相克的关系,都与能量运动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同时人体能量的总体运行遵循公转,癌症的转移与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向本部位能量运行的出口方向转移。临床可见直肠癌转肝的,胃癌转肺的,肺癌转胸椎的,多发性肿瘤转移也都是遵循着这一规律,而少有逆向性的转移。癌症的原发部位能量的运动出口是癌症的转移之地。即四焦的循环转移,所以癌症转移并不可怕,转移与否治疗方法是一致的。不手术、不介入、不化疗,小方治病是传统中医的整体观。人体是一个整体,癌也是生命有机体的组成,宜善待之、转化之、疏导之。如果从物质的角度入手实施化疗或手术切除,有形部位得到根除之后,虽可以解决暂时的问题,但容易复发和转移,因为空间的高能量的积聚得不到疏散,无形的能量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无形的能量仍将改变有形的物质实体。所以很多癌症患者,在手术之后仍然出现不断转移。而且手术、化疗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破坏了人体固有的精华物质。
空间医学认为,要想治病必须转移。首先是气血畅通,这就是转移,畅通疏散都是转移。但要人为有计划的转移,进行能量搬家,主张小搬家,零碎搬家,全部转移到公转路线上,转移到人体四海中,化废为宝。疾病要分流,能量要分流,改变疾病的性质,改变病灶的性质。如传统医学讲的五行:水生木丶木即是水的出口处;木生火,火即是木的出口处;土生金,金是土的出口处;若土的能量大了,则用金的能量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要去掉病名,只注重症状,注重能量出口处的原因。能量的更新,就是物质,能量的转换就是细胞内部的物质更新。这是调整治疗疾病的诀窍。
第十节 治疗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癌症治疗不宜急
选择方法看草医
要知病因在何处
下手治疗方为功
放化疗三四个周期以下的癌症患者,未经过手术的癌症患者,都给治疗留出时间,因为未经过手术,就没有破坏人体的元气,或放化疗周期短者,对人体正气的损伤还比较小,都可以及时治疗,疾病有望缓解、好转或痊愈。如果放化疗四个周期以上的,或已经做了手术的癌症患者,及中晚期癌症已大量胸腹水并累及心脏,人体空间能量损伤过多,正气已衰,脏器逆行转移者,在治疗当中是非常不容易再逆转了。
第十一节  西医治疗与空间医学用药
化疗不如活疗稳
开阔心胸忘旧情
要知化疗后遗症
三思而后拿主意
化疗
化疗损伤空间里的能量,空间里的能量少了,能量高向能量低的疏散,但是损伤了空间的能量,能量不足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这也可以说是在消耗人体正气基础上的能量重新分配,能量的重新分配是能量的高度集中,所以化疗之后仍有重新复发的。
空间医学讲点、散、统一、聚、变,能量运动起来,细胞启动起来产生能量辐射,要把能量统一起来,集中起来,只有统一,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只有让质量变达到高度的统一,才能达到聚变,只有聚变身体才能有变化。所以化疗是对整体阳气的损伤,临床给病人用药时应用公英7克,目的是要增加人体的动力,固本培源,增加元气。
介入
细胞内部刷了油
开合辐射不自由
要想揭开胞中密
桂枝疏通属第一
介入是通过打入介入液,如:肝癌晚期做介入,其实就是肝动脉栓塞加化疗药注入。其原理就是希望把肝脏的动脉血管堵塞不让血液通过,不给肿瘤供养,也就是想把肿瘤饿死,达到治疗效果。介入对人体的细胞壁内部损伤,是细胞壁开合发生问题了,对于癌症做介入的病人,可少量的应用桂枝来化解细胞内壁的细胞运动。伤寒论强调桂枝调和营卫,现代来讲就是调节细胞内外,细胞壁空间运动失调了,可用桂枝主治。介入破坏了细胞壁,使细胞内的能量不能向外辐射,是局部的垄断,不能使细胞正常的消化吸收,所以疾病还会加剧。
输液
液体疗法是好事
水存腹中医要知
高渗等渗要心明
细胞满后动力亏
现代医学讲渗透,输液用药有等渗,高渗液体。等渗液能使细胞内液向外部渗透,因此可解决缺水,虚脱等症状。高渗液能使细胞外的能量物质向细胞内回收。因此细胞外向内渗透,可解决浮肿。输液也是改变细胞内外压力,均衡细胞内外液体,促使细胞开合。空间医学研究用中草药来开合人体的细胞,均衡细胞内外压力。要使人体健康,必须使细胞开合正常。
输液要考虑进补,进多少要出来多少,输液的目的增加细胞的渗透力,增加细胞的回收,增加肾脏的滤过率,输进的液体量大于输出的液体量就麻烦了,要掌握量,过量持续输液,会引起心脏负荷加重。癌症后期不提倡液体疗法。人体要有充分的动力,才能使细胞消化吸收,新陈代谢才能正常。应保障患者后期人体的动力,努力挽救生命。
小结
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某些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虽然瘤体缩小得不理想,但是患者生活质量较好,带瘤生存或与瘤细胞和平共处多年,不能说这些病例治疗无效。这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肿瘤的治疗有时并不需要瘤体完全缩小与消除的说法是正确的,说机体对治疗的反应是最重要的。临床上也发现很多的癌症患者在手术放疗后,身体极度虚弱,这就是人体固有精华物质遭到破坏。人体的空间存在细胞开合所辐射出来的精微能量物质,当手术以后空间的精微物质就消散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增强免疫力,免疫系统的物质就是空间精微物质的运动。免疫物质疏散消失,所以手术以后再补多少液、多少气,患者也是没劲了。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是人体空间的细胞上万次的吞吐才得到的精华,所以当受到破坏再恢复这些精华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人体固有精华物质的破坏,癌症患者手术后的连锁反应会接连出现。如子宫癌的术后会脏腑下垂,腰部不适等。为什么呢,子宫切除后人体的原动力遭到破坏,人体的脏腑缺乏向上的托力,所以出现上述症状。
第十二节 胸水与腹水的形成
腹水右心收无力
胸水左心无力推
均是水症因不同
只管抽水促命期
癌症后期往往伴有胸、腹水的产生。胸、腹水是局限性水肿,是一种过多的液体在胸、腹腔内积聚。正常的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的液体约200毫升起润滑作用。超过这个量即为腹水,是中晚期癌症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严重的胸、腹水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一般的利尿药无效。外部的治疗手段还有抽水,往往只是一时的让患者舒服,会让胸、腹水产生的更快更多,同时使机体丢失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常规的西医疗法往往使患者的状况更差,病情恶化,器官进一步衰竭。所以有效的控制癌症胸腹水,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空间医学认为腹水者乃水聚而不化,上无蒸发之处,下无助水之力,水瘀于肠胃之间而不化,抽水水再生,只有上有水蒸发之处,下有化水之力,腹水化矣。在临床过程中,通过熏蒸头部,使积聚的水液重新参与气化运行,大量腹水一个阶段的腹泻就是排水,大便恢复正常,水要蒸腾而上化气为水,所以要蒸头。这就是水在三焦运动变化形态,气还要下来维持了水的循环,恢复运动到外焦、到肾、到尾闾、到会阴形成周而复始的公转路线。
第十三节 从大小循环解决胸腹水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传统医学重视左心室左心房,没有强调右心室右心房。头部肿,就是小循环的问题,足部肿是大循环的问题。空间医学临床发现人将死亡的时候,都是血液回流出现障碍,先是回流的停止,然后引起左心房动脉血停止输出。人生下来,先是左心房的跳动推动右心房的跳动。这是空间医学对左右心房的进一步研究,并重新认识了右心房的作用,认识到小循环和大循环。胸水要考虑动力,给肺部的动力,而且吸收胸部的水分,增加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的输出。腹水要考虑回流,增加右心房右心室的回流,以此促进门静脉回流正常来治疗腹水。空间医学研究出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功能,传统医学只提出人体的血液循环,并没有提出根据大小循环及根据动脉静脉如何用药,虽然采取了扩张血管或收缩血管的药物,同时动静脉血管都扩张或都收缩,这是医疗上的弊病。空间医学细分化了大小循环,以增加动脉血的输出和静脉血回流的方法选择用药,这样给治疗癌症带来重要的新启发。
无论腹水,胸水都是水,水化为气,属中下焦的气机变化。上焦之水是云雾之水,以分流为主,水的分流就是促进水分的吸收,重新分布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而吸收的过程,正好是回流的过程。增加回流,就是增加心脏的动脉射血量,也就是说,心脏的动脉射出血量越多越能减轻肺静脉的压力,就能增加肺动脉的输出,增加上下腔静脉的回流,增加了胸水的吸收。把吸收的水份通过左心室输送到身体其它组织器官,实现水分重新分布,这就是治疗胸水的方法。也是水的分流方法。分水就是分担了水的容量,就能够消除水的积蓄,这就是分水的方法,就能消除水的隐患。消除胸水,治疗胸水的动力点在左心室,它的用药动力在左心室的功能的增加,空间医学研究出应用炒枣仁可增加主动脉的射血量,就减少肺静脉的脉内压力。同时增加细胞外向细胞内的吸收,促进上焦胸腔的水分吸收,可治疗胸腔积液。所以炒枣仁治胸水,有南水北调的功效。水化为气,佩兰治疗中焦之水,上焦之水还可以用降雨的方法,葶苈子能把上焦的水分直接输送到下焦排出体外。云苓能够直接把肠间的水分通过小便排出,这就是治疗水分的三种方法(分流、化气、利水)。
肝癌伴腹水的病人,是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所以要让门脉回流正常。西医内科着重于动脉血的回流,现在越来越发现回流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癌症治疗当中,应该适当运用血液循环。如膈膜以上是肺循环,是动脉血的问题,通过调整左心房左心室的来改变。膈膜以下包括远程的脚肿是静脉血回流的问题,是体循环的问题,用血液循环减少压力来改变内部细胞运动。治疗肺癌伴锁骨上淋巴肿大,考虑左心房左心室去改变它,因为它调整的是人体的肺循环;远程的脚肿静脉血是让右心室右心房增加回流,所以腹水空间医学应用夜交藤能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侧空间的压力,增强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由于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增加,使全身的静脉血以回流为主丶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疏散了门静脉的高压,使门静脉回流正常,使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来治疗腹水。
第十四节 癌症的治疗原则
能量搬家
公转畅通
制造空间
急下存津
保存实力
空间医学认为清除水底之瘀是治癌的妙法,癌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沉于水的情况。传统中医讲气散则成风,气聚则成形,一切物质积聚都与能量的集结有关,要化解物质的积聚,必须先化解能量的集结。化解能量的集结,空间医学主张能量搬家。因为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越来越多,补得人体内的物质积聚,无法正常进行新陈代谢,补得上焦部位都拥塞无法运动。改变的唯一办法就是能量搬家。传统中医讲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讲五行运动,这些都是能量搬家的典范。能量搬家一定要保证下游的疏通,古老传统文化指出了什么是上游、什么是下游,相生为上游,相克为下游,水生木,所以水的下游是木,在临床过程中掌握这种能量的变化,就是正常的搬家。人体能量的大循环能够带动人体整体的运动,公转是人体风水的大运行,是净化四大空间的方法,公转正常,胞内外的能量物质转化才正常,所以公转是带动能量搬家最有效的途径。在搬家的过程中,不同的积聚会出现不同的反应,都要解放思想辩证的去看待问题,认识能量搬家。比如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增大,不能单纯的看肌瘤的大小,还要看中间的密度,这是关键。只有宣起来才能有办法运走。传统中医讲气血疏通,疏通就有可能发生转移,只要是有计划的转移,有计划的疏通,就是正常的治疗。再比如治疗胆结石,一开始是一个,后来变成泥沙状,或是原来是圆的,后来变成了方的或扁的,实体发生了变化,要解放思想认识到本质,搬家必须是实体转化为能量,传统中医讲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其实就是能量大搬家。
公转畅通,人体任脉为诸阴经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空间医学发现了人体的外焦空间,通过疏散或增加人体外焦空间的能量来调整人体的四焦,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行,这也是阴病治于阳的实践的典范。能量搬家是现代的名词,其实传统文化早已表达了这一思想,一切疾病都可以应用能量搬家法。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能量高的向能量低的转换,从上而下疏散。在观舌的过程中要掌握由舌根向舌尖的疏散,由发源地向大海运行。舌尖就好比入海口,要避免河流的堵塞就必须保证入海口的畅通,所以治疗要先疏通舌尖。舌尖代表着三焦向外焦能量转化的通道,三焦的能量只有越过肩胛达到外焦,与外焦能量混化、异化才能实现能量的大融合,才能实现公转畅通。
传统中医只是强调了清升浊降,强调了气血疏通,但是没有认识到大融合的作用,所以直到现在高血压、心脑血管、胃病解决不了。只有把三焦能量输送到外焦,在外焦大市场融合进行混化异化,才能解决人体的诸多疾病。而外焦的能量撞击肾部细胞,增强肾区能量才能增强人体的原动力。疏通舌尖的瘀滞,两肋的能量要疏通,任脉的能量要疏通。疏通两肋的能量可以用柴胡、桔梗、生麦芽,疏通中脉的能量可以用香附、浙贝,三条路线气机畅通,很多疾病包括顽固的疾病都可治愈。所以治疗舌根的不足,要以舌尖的能量下行,公英2克药味淡,走窜力强,在人体的上焦空间发挥作用,上焦空间能量要清,水气要清亮,可以采用宣的方法。中医藏象学认为肺的生理功能是主宣发丶所谓的宣发是宣通发散之意,公英2克有助于能量越过肩胛向外焦运行,对破解舌尖的瘀滞有一定的帮助。若舌尖不足,只要运动下部的物质向上运动,公英7克可以启动下焦部位的能量,推动能量向上运动,补充舌尖的不足,下焦空间的能量上行不容易,必须在下焦搅动,使能量运动起来,才能自行分化,实现清升浊降。公英7克在下焦空间进行搅动,通过搅动使细胞物质能量运动起来,直线上升,实质一清与搅和是相互对应的,宣清为搅浊开辟了空间,搅浊能够更好的达到宣清的目的,公英7克适用于舌后方薄或者是舌后方厚都可应用。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和发达,但疾病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医学的科学技术,永远跟不上疾病的发展。
癌的能量上转则生,下转则亡。比如说直肠转肺,在公转的运行路线上,肺位居直肠的上方,肺居于上焦,直肠居于下焦,下焦的能量要通过公转向上焦运行。癌症是高能量的积聚,下焦的高能量在运行到上焦时,因为上焦到外焦的通道阻塞,而导致能量积聚于肺脏,在肺脏又形成了高能量,而此时形成了四焦循环的阻滞。循环受阻,所以说直肠癌转肺,是能量上行到上焦时,因为外焦不通,所以造成能量积聚于肺。如果是肺癌转肠,说明是上头堵死了,下焦能量无法运行,淤积到了直肠,上焦和下焦都是高能量的积聚,也就是说上口和下口都堵住了,四焦瘀滞,如同围城一样,高能量在体内没有出路,最终导致人体多脏器的衰竭。此时治疗非常困难,病之所在,下部必虚,至虚至空,才能解决病位,这就是整体的定位。所谓至实至虚,即应用了不平衡,不对称,一松一紧,一虚一实的不协调关系。
至实,就是加大能量积聚部位的压力。至虚,就是降低能量不足部位的压力。这样制造能量差,促进能量的自然流通,在流通过程中均衡压力,保持动态均衡的分布。在这个过程中能量高的可以疏散,能量低的可以补充,能量在行中补泄,行中通散,传统中医八法也得到了实现。调整压力时必须有推动力的辅佐,所以,要尽可能的使原发病灶肺癌,把肺部积聚的高能量输散,上焦就有了空间,所以空间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人为的制造空间,只有制造空间才能使癌细跑的运动恢复正常。空间医学是调节细胞内的浓度和细胞周围的空间,只有人体空间畅通,细胞才能进行功能性的运动:消、化、吸、收。
细胞能量过剩是细胞缺氧性能量不均,所以一定要创造一个可以使能量流通的空间。如一瓶装满了水的瓶子,倒出去一些水,使瓶子中有了空间,水就可以流动开了。传统中医讲要阴阳平衡,但要达到阴阳平衡太慢了。空间医学讲要急下存津,疏散积聚的能量就好比要推倒一座墙是非常困难的事,可以应用至虚至实,可以挖墙脚,不断的挖,在墙脚掏了个大洞,有了空间再推墙,墙自然就倒塌了。这种方法是人为的制造压力差,能量多向能量少的地方流动,最终也达到了能量的平衡。上焦的空,给中焦能量的运行创造了空间,中焦的空,给下焦的能量上行腾出了空间,从而使下焦的积聚能量得以流通和释放,所以只有公转畅通了,才形成了四焦的正常循环。所以说观舌尖对治疗癌症的转移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传统中医说肺朝百脉,主治节。肺主全身的治理和调节,主张开上口。舌尖的瘀滞不通,使任督二脉不交接,就像正负极一样,舌尖瘀滞,是督脉能量过盛,任脉能量不足以推动督脉,此时要把督脉能量降低,加大任脉的推动力,督脉能量大于任脉能量,则舌尖瘀滞,能量积聚。任脉能量大于督脉,压力大于督脉,就冲破了舌尖的瘀滞,而达到了公转畅通。所以空间医学在观舌诊时,第一步是要看舌尖的高低,这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中晚期患者都会出现心律偏快,心包积液,这时一定要监测心功能。许多癌症病人放化疗以后心律偏快,是一种衰竭性的,包括心包积液、心律偏快、多汗,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临床指征。尤其是在中晚期癌症病人当中,心脏功能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癌症到了晚期,各脏器衰竭,而最后的动力就是心脏。所以放化疗后病人要非常关注心脏情况,如果此时患者血压突然大辐度下跌,说明血液动力系统衰竭了,非常危险。临床观察中晚期癌症病人最后衰竭在心脏上,癌症晚期的病人多数已久病必虚,正邪相争之时,为了保存实力,一定要补充元气。元气有二条路线:一是涌泉,能量从这里向上走,助长了元气。二是命门动力,助长的元气。所以治疗时多数是做火灸足,加足疗和火灸尾闾。癌症后期原动力不足,患者多表现为乏力,这两项治疗可推动细胞向上运动,只有增加向上的推动力,能量不断撞击病变部位,肿瘤才能变化,让聚已成形的肿物消散,肿物动了才能促进能量搬家,不动就变化不了。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已呈现普遍发展的趋势,各种癌症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癌症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不只是一个生命体的消亡,也是对一个家庭的摧残和家人心灵的伤害。好多癌症经过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花了大笔资金后最终瘤消人亡,落得人去财空。在治疗癌症的方案中,中西医经过多年努力,都在找一条快捷方式,是要和平解决矛盾,不能以牙还牙。化疗是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进步最快的治疗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常「是非不分」、「敌我不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会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大量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而且化疗的副作用就使患者痛苦不堪,患者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就是病死也不化疗了。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稳中求进」,以便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现代中医认癌症为癌毒,用大量的毒性药物,采用了以毒攻毒的治法,给人体也造成潜在的危害。
空间医学应用的是「绿色疗法」。在诊断方面,惟舌辩证,去掉癌症这恐怖的病名,不管是哪种癌症,根据患者自身具有的症状看舌诊找到真正的病因,也就是会造成此种疾病的根源所在。《内经》中讲到: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治病不治症,而是治引起此症的根源。正如天气潮湿,屋内的墙壁会发霉,就算再重新粉刷墙壁也是枉然无用,不久墙壁还会发霉,因为致使发霉的环境天气潮湿没有解决,也就是病因没有解决,所以病果无法根除。这也就是肿瘤切除还会不断复发转移的原因。西医通过X线、CT、核磁等影像的仪器检查手段,发现人体疾病部位。哪里有病治哪里。空间医学根据公转理论,能量运行理论,动力学的理论,四焦循环的理论,寻找病因和解决的方案。寻找舌的隆起,隆起就是能量的积聚,就是人的病理。即:物质应出胞而不出,疾病生焉;精髓应入胞而不入,疾病生焉。该出胞而不出,为积;该入胞而不入,为聚。积聚是治病之因。积为胞内之变,聚则空间问题,这是人的病理病机。疏散人体空间能量的积聚是解决疾病的关键。疏通公转道路上的积聚,在积聚的前方疏散,达到至虚,前后形成压力差,使后边的高能量自然向前流动,补充了前部,降低了后部。癌症就是高能量的积聚,在治疗以疏通为主,不应以毒攻毒,也不能把它视为敌人,采用格杀勿论的方法。传统中医定位在形体,走的是中庸之道,调整人体气血的变化,进而达到人体的健康,调整阴阳,认为阴阳平衡是健康标志。空间医学讲的是虚虚实实的极端之道,唯有应用极端的方法,即实者更实、虚者更虚,才能使虚实的压差加大,加强空间的能量撞击,刺激和推动细胞的运动;注重加强四大动力;促使能量运行通畅,四焦循环正常进行,采用了不平衡、不对称的原理。而且能量在公转的过程中,包含了传统中医的补泻,包含了传统治疗八法。空间医学在运动中实现补泻,更强调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调功能,祛其疾。公转畅通,人体气血畅通,从而使人恢复健康。
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观舌知健康
郭志辰:空间医学大脾胃论
人体空间医学理论精要及穴位应用(文/郭志辰)
郭老师和他的人体空间医学
郭志辰讲修炼
2011.5.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症的出口 - 董国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木兰▪ 举例胰头癌 食道癌 乳腺癌几种癌症的治疗方向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连载之二
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70----80
郭志辰博士谈空间医学的方法
空间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