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慈《拉弥亚》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在济慈青少年时期,他的父母便相继去世。他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夭折)和一个妹妹,但那种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济慈。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师长克拉克(CharlesCowden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拉丁语长诗《艾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

  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CollegeLondon),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诗歌》中。这本诗集受到一些好评,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Blackwood's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付印了新诗集《恩底弥翁》(“Endymion”),这是他根据古希腊一个美丽神话写成的,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表现了反古典主义的进步倾向。

  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如今的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方妮·布朗(FannyBrawne)。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他的书信,手稿等作品主要都收藏于哈佛大学Hughton图书馆,部分收藏于大英图书馆、位于北伦敦的济慈纪念馆等。

王 国 维 的 文 学 和 美 学 思 想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王氏为近代博学通儒,对学术界影响非常大。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王国维美学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交汇点,是对中国传统文论思想的继承和总结,也是中国新文艺的先声。
一、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王国维是从康德、叔本华的文艺观、美学思想中获得了文学创作起源于“天才”的观点。但是,王国维并不是简单地移用,他打破了叔本华“天才”观的神秘主义成分而把“天才”人格化,一方面承认主体的天才对认知、反映现实世界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扬天才敢于融“无限之动机”与“民族之道德”为一体的主体性。“天才说”是王国维论文学创作起源的一大理论,而“游戏说”又是另一大理论。这是受康德—席勒—斯宾塞“游戏说”影响的产物。王国维在《人间嗜好之研究》、《叔本华与尼采》两文中较详细地说明了“游戏说”的主要观点:文学、美术是最高尚的嗜好,“亦不外势力之欲之发表”,强调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要求主体把自己的精神自由对象化于文学创作。
二、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王国维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追求欲望必然会带来痛苦,“欲”偿之不足,是苦痛;如愿以偿,是厌倦,也是一种苦痛;要追求“快乐”的努力,是苦痛;“快乐”以后,又是苦痛。而这种苦痛,随着文化愈进,知识弥广,苦痛更深,结论只能是:世界是地狱,生活是无穷的苦痛。他的“苦痛说”植根于深广的社会现实,建立于主体对苦痛的深刻体悟中,要求对生活本质即苦痛进行观照和反思,实现深刻的自我升华与解脱,不要以“乐天色彩”为文学的特质,而是以“苦痛”为矩度去创造能够疗救社会和人性的文学作品。“古雅说”则是从形式上规定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古雅”在优美与宏壮、在“美之公性”之上的独特审美特质,使其成为与它们相并的艺术范畴。它的确立,从根本上弥补了康德以来西方美学艺术天才论和审美范畴的缺陷;同时,也在艺术价值的理论深度和广度上,“为优美与宏壮架起了一道桥梁,为众庶走向审美找到了一座桥梁,从而在优美、宏壮的比较中,确立了'古雅’作为艺术审美范畴的合法位置和人生意义”  。
三、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以“境界说”为最,因为“境界说”在汲取了西方新精神的同时,熔铸“天才说”、“游戏说”、“苦痛说”、“古雅说”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成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交汇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间词话》等著作标举的“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而境界的呈现则表现为“隔”与“不隔”。王国维是中国意境思想的集大成者,并且对其作了全新的发挥,使之由以前的风格论、技巧论、趣味论变成为本体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慈的诗人无个性消极感受力与王国 维的无我之境 王广州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谷卿:中西之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审美论思想探赜——兼论中国现代美学的缘起
11句诗词美学,王国维的境界实在是高
王国维三层境界说与接受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