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豪”国家是怎样炼成的 | 政治与社会
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列宁曾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写道:“资本主义使亚洲觉醒过来了,在那里到处激起了民族运动,这些运动的趋势就是要在亚洲建立民族国家。”一战结束之后,列宁的预言成为现实,亚洲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一个鲜为人知的现代民族国家——沙特阿拉伯王国正在悄然崛起。这个新的国家在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义的旗帜下,以沙特家族为核心,通过部落征服战争,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完成了由一个游牧的部落酋长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建构实际上有着其特殊的因素,简单概括那就是部落因素和宗教因素,二者在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国家建构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并使得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大洲的经典国家建构模式。

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建构

1.   现代国家的经典建构理论

关于国家如何诞生,西方政治学有着丰富的理论,以霍布斯和洛克为代表的“人民契约论”的解释路径,通过虚构的历史背景进行逻辑推演从而实现国家的建构,对于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后世学者的研究路径也有极大的影响。但也有流派更多的是基于历史本身的经验主义路径,分析国家建构的机制,最有代表性的是蒂利提出的战争说,也就是战争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相对来说比较符合欧洲地区的现实与历史情境。与蒂利的战争说相似,吉登斯的国家建构理论,依照历史路径将现代国家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所谓的封建国家,这里的封建主要指的是罗马帝国灭亡后形成的欧洲的贵族封建制,这一时期的最大特征便是国家权力的高度松散。在欧洲大陆数百年战争的刺激下,一系列服务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建立,从而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王权国家,也就是吉登斯所说的绝对主义国家。后来伴随着技术进步、思想觉醒和市场经济的空前繁荣,一个标准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诞生。吉登斯认为,现代国家和传统国家的最大分野,便是国家对于社会的监控与否和控制能力的强弱,其理论完全基于欧洲历史经验,蕴含的潜在逻辑便是,诸多存在于历史的传统组织都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存在,应当在历史中被消灭。

2.  理论悖论——部落与国家的张力

.

从上述经典理论,便引出沙特建国的特殊路径。作为中东社会历史哲学的一种理想模式,部落和国家是不相容的。阿拉伯社会历史哲学奠基人伊本·赫勒敦作为研究中东伊斯兰国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集大成者,得出了“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部落和家族,这个国家的统治很难巩固”。人类学家理查德·塔珀以伊朗和阿富汗为例,提出“部落组织通常被视作国家的历史性的、根深蒂固的反对者”。很多学者都会认为,随着部落变得更加复杂,它们不会进化成国家,“为了给国家让路,部落必须要被消灭”。但沙特阿拉伯在国家的建构中,实际上采取了与部落融合的姿态,即便事实上这种建构过程对传统的部落制度造成冲击,但国家本身是一直扶持部落,部落在沙特的国家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鲜明特色。

3.政教合一

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产生于18世纪初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阿拉伯半岛,最初只是一场由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倡导的“回归正教”的民间宗教改革运动,也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瓦哈卜与德拉伊叶的酋长穆罕默德·伊本·沙特建立的历史性政教联盟拉开了沙特国家产生的序幕。瓦哈卜去世后,瓦哈比派伊斯兰教教长由沙特家族政治领袖兼任,由此确立起延续至今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沙特走出了一条颇为特殊的政教关系路径:首先从其曲折的建国历程中可以看到宗教为沙特家族开疆拓土统一半岛建立国家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政治合法性;其次从政教结盟到政教合一,沙特王国国家与宗教关系的天平逐渐向国家倾斜。伴随着沙特阿拉伯国家建构的不断成熟,宗教政治呈现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宗教机构的政治性以及神职人员的官僚性三个特征。

4.  伊赫瓦尼运动

第三沙特国建立之初,其核心区域大多数都是游牧人口。沙特国家实质上是一个由游牧人口和城市居民组成的松散联盟,其仍然停留在酋长国的发展阶段,有着一个最小的、非制度化的政府体系和不明确的疆域,其疆域因各部落对周边不同酋长国表示效忠的变化而变动。沙特统治者发动了以一神崇拜、恪守教法、顺从长官和同胞互助为思想纲领的伊赫瓦尼运动,部落团结互助构成伊赫瓦尼运动的社会基础。游牧部落摒弃相互劫掠和血族仇杀的传统陋习,分别建立并居住在农业定居点“希吉拉”中,承认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为穆斯林共同体的伊玛目,组成一支在部落领导人的指挥下,松散组织起来的战斗集团。沙特国家依靠以部落组织为基础的伊赫瓦尼军队,镇压了最强大的游牧部落的反抗。在阿拉伯半岛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统治秩序。沙特建国后,确立了沙特家族与地方部落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沙特阿拉伯的法律制度以伊斯兰教法、国家法和部落习惯法为基础,部落酋长协助政府任命的埃米尔管理根据以前部落领地划分的地区,每一位沙特家族资深亲王都通过自己的部落事务办公室与特定的部落相联系。沙特阿拉伯的部落组织与国家体制融合在一起,以部落组织为基础的家族权力是国家体制的核心内容。

5  联姻政策

英国使者圣约翰菲尔1917年来到内志,并后来成为伊本沙特的顾问。他曾指出:“伊本沙特充分利用了瓦哈比教派教义中可以与四个女人结婚的权利。频繁地离婚和再婚,他和他的亲人能够绑定很多部落环绕在利雅得政权周围。沙特家族依靠联姻的形式,与很多部落建立起政治联盟,逐渐建立起以沙特家族为核心的家族合作政治模式半岛上很多重要的部落家族都成为了伊本沙特的盟友或是合作伙伴。除了与瓦哈卜家族联姻,沙特家族还广泛地与有名望的阿拉伯家族、定居的内志家族、部落贵族、有宗教威望的定居家族以及沙特家族的支系联姻。广泛的姻亲关系,使沙特家族的规模迅速扩大。仅伊本沙特本人就曾与30多个部落联姻,有22位妻子,并生下有继承权的子嗣40多人。这种联姻政策使得各个地方部落与沙特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一种杂揉了传统的血脉忠诚和现代的国家忠诚的特殊社会关系。

  +

+

6  怀柔政策

The 24 Solar Terms

在阿拉伯半岛的历史上,由于部落社会的割据状况,不同部落之间战争频繁,积怨深厚。伊本沙特在争取国家统一过程中,对昔日仇敌往往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不会因为历史原因清算旧账,而是平等地对待归顺者。这一开明政策有利于稳定民心,壮大实力。

总结

纵观沙特的建国路径,部落和宗教成为其国家建构的重要武器。在国家建构中,沙特王室并不主动寻求消灭部落和与之伴生的习惯法,整体上以怀柔的姿态成功统一了沙特阿拉伯。但是沙特的国家建构也与石油经济的繁荣也密不可分,通过石油经济,沙特非常自然地瓦解了传统的部落制度,客观上软性地巩固了现代国家制度;再加上地缘政治形势剧烈变化和沙特领导层明智的外交策略,使得其内外环境相对稳定,为国家建构提供了温室,这一点也算是沙特家族本身的幸运之处,从而使其国家建构路径呈现出特色的表征。

参考文献

[1]吴彦.沙特阿拉伯家族政治的演变特征[J].西亚非洲,2017(02):48-66.

[2]吴彦.沙特阿拉伯历史上的部落与国家[J].史学月刊,2021(05):24-30.

[3]吴彦.沙特阿拉伯宗教政治初探[J].西亚非洲,2008(06):29-33

[4]马利娜. 沙特阿拉伯国家构建中的部落因素[D].西北大学,2017.

编辑 | 赵金龙

审核 | 张皓源

(图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今天,为什么沙特的君主制屹立中东不倒
他靠40名勇士建国,娶300名妻子,子孙5000多人,巨额花销怎么来
世界最神秘家族:他娶300位公主 生5000个孩子 豪车豪宅是其标配
张松 | 利雅得的楼
他二十一岁在沙漠建国,娶300个妻子,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王室
张松 | 达曼的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