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础性问题: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有什么不同

社会学理论(Sociology Theory)和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都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思想体系。社会学理论是指一套对社会提供解释的思想,它主要是社会学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社会学家利用它来解释社会互动、关系、事件和模式,并根据实证数据进行检验。社会理论是指一套帮助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思想、假设、论证或范式,它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如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和媒体研究以及性别研究。社会理论也更关注对现代社会的评论和批判,以及政治目标。

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理论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它们都借鉴了马克思、韦伯、杜尔克姆等经典的社会思想家的观点,试图把握社会的结构、功能、变迁和发展的规律,它们都关注社会问题和冲突的产生和解决。然而,它们之间也有许多不同,如它们对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等方法论立场的取舍,对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等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评价,对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和层面的关注程度和深度等。

社会学与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受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可以将它们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社会理论的萌芽期,主要是由一些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英国经济学家、德国哲学家等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如孟德斯鸠、卢梭、亚当·斯密、康德、黑格尔等。这些思想虽然不是专门针对社会现象的,但是为后来的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理论奠定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方法和视角。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社会理论的成熟期,主要是由一些被认为是社会学和社会理论的创始人或经典的思想家提出了一些系统的、全面的、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如马克思、韦伯、杜尔克姆、辛姆尔、托尼斯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和应对工业化、城市化、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等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和问题,如阶级分化、社会秩序、文化冲突等。这些理论也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如法国的实证主义、德国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理解社会学等。

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期:社会理论的多元化期,主要是由一些不同的流派和思想家提出了一些新的或修正的理论,以回应或批判前期的经典理论,或者以适应或挑战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如战争、全球化、后殖民主义等。这些流派和思想家包括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结构主义、批判理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理论在方法论上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如使用数学模型、语言分析、文本阐释等。这些理论也在内容上更加广泛和深入,如涉及性别、种族、文化等方面。

21世纪至今:社会理论的更新与创新期,主要是由一些新兴或发展中的流派和思想家提出了一些针对当代社会变化和挑战的理论,如网络社会学、复杂性理论、生态社会学等。这些理论试图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数据来源,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来分析和解释新出现或变化中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如社交媒体、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这些理论也试图跨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如与生物学、心理学、物理学等进行对话和合作 。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区别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之间不仅有着联系,也有着差异,它们在目标、功能、范围、方法、立场和价值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的区别:

首先,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功能。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目标是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和科学的描述和分析,以揭示社会的规律和模式。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知识和信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社会,以及预测和控制社会。社会理论的主要目标是评论和批判现代社会,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和政治的评价和反思,以揭示社会的问题和矛盾。社会理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观点和立场,以帮助人们改变和改善社会,以及参与和影响社会。

其次,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范围不同。社会学理论的范围相对较窄,它主要关注社会学的专业领域和问题,如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冲突、社会秩序等。而社会理论的范围相对较广,它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和问题,如人类学、性别研究、媒体研究、政治学等。

社会理论不仅重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同样重视非实证主义的方法,即通过探索和阐释和来展示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而社会学理论强调实证主义的方法,即通过收集、分析和验证数据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例如,批判理论就是一种社会理论,它试图揭示并批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所隐藏的压迫、剥削和异化,并提出解放和变革的可能性 。

最后,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社会学理论倾向于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它尽量避免涉及价值判断或政治倾向,倾向于尊重现存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它尽量避免提出激进或革命性的建议或方案,以保证知识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社会理论则倾向于表达主观性和立场性,它往往涉及价值判断或政治倾向,以保证知识的批判性和影响力。

社会理论的例子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认识论,它认为人们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和理解世界的知识。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社会中通常被视为自然或正常的事物,如性别、种族、阶级和残疾的理解,都是社会建构的,因此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现实1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社会学家伯格和卢克曼在1966年的《现实的社会建构》一书中提出2。他们的思想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启发,特别是米德的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它认为社会互动是身份建构的原因。

社会建构主义者通常同意以下三个要点:

知识是社会建构的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因此,我们认为真实和客观的东西是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社会过程的结果。在科学领域,这意味着虽然在一个特定的学科内可以达到真理,但没有一个超越其他任何真理的真理。

知识存在于历史和文化语境中 所有的理解方式都是历史和文化相对的。我们所认为的自然的事物,以及我们使用的类别和概念,都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例如,历史上,儿童承担了许多“成人”的任务,但20世纪中期对儿童发展和童年有了新的重视,因此儿童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应该假设属于一个时代和文化语境的理解方式一定比另一个更好)。

知识与社会行动相联系 每一种对世界的理解都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建构”。正如伯格所说,在禁酒运动之前,酗酒者被视为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意味着适当的回应是监禁。然而,在禁酒运动之后,酗酒成为一种疾病,将责任从其受害者身上剥夺。解决方案变成了医学和心理治疗而不是监禁。

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在行动之前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偏好来权衡成本和收益的理论,它强调人们是理性和自利的行为者,而不是被社会或情感所驱动的。这个理论试图用数学模型来解释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和决策。加里·贝克尔、詹姆斯·科尔曼和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等是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这是一个认为社会是由各种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部分都有其功能和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理论,它强调社会的共识和协调,以及社会制度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这个理论与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不同之处,如更强调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更关注文化和价值观等。埃米尔·涂尔干、塔尔科特·帕森斯、罗伯特·默顿等是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

社会行动理论:这是一个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由他们对自身和他人的意图、动机和目标所决定的理论,它强调人们是有主观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行为者,而不是被结构或规范所束缚的。这个理论试图用符号、语言、交流等来解释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动和互动。韦伯、帕雷托、阿尔弗雷德·舒次茨等是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

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群体或阶级组成的,这些群体或阶级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冲突,因为他们都想获得有限的资源、地位和权力。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秩序是由统治者或强势群体通过暴力或意识形态来维持的,而不是由共识或一致来实现的。根据冲突理论,那些拥有财富和权力的群体会尽一切办法来保持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而那些贫穷和无力的群体则会受到压迫和剥削。冲突理论认为社会变革是由冲突所引发的,而不是由平衡或适应所导致的。

冲突理论最早是由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提出的,他主要关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冲突,即无产阶级(proletariat)和资产阶级(bourgeoisie)之间的斗争。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夺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和剥削,而无产阶级则通过觉悟、联合和革命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马克思预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后来,许多社会学家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冲突理论,他们关注了不同的维度和因素导致的社会冲突,如种族、性别、宗教、文化等。例如,韦伯(Max Weber)关注了权力、地位和阶层之间的冲突;杜博斯(W.E.B. Du Bois)关注了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女性主义(Feminism)关注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冲突;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关注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等。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 H. Mead)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

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23.

虚假必然理论(false necessity theory):虚假必然理论是一种当代的社会理论,,它是由巴西哲学家和政治家罗伯托·安格尔(Roberto Mangabeira Unger)所提出和发展的。认为社会现实并非是必然或不可改变的,而是由人们的选择和行动所塑造的理论,它强调人们有能力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以实现更加自由和民主的社会。这个理论反对决定论、本质主义、功能主义等思想,主张批判性、创造性、变革性的思想。

行动者实在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类和非人类的行动者(actors)在不断变化的网络(networks)中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产生的。行动者实在论不区分人类和非人类的地位和能力,而是将它们都视为具有行动力(agency)的实体,即能够影响或改变网络中其他实体的状态或行为的实体。行动者实在论也不认为社会是一个固定的、预先存在的结构或范畴,而是一个不断被创造和重塑的过程或结果12。

行动者实在论最初是由一些科技社会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简称STS)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们主要有米歇尔·卡隆(Michel Callon)、马德琳·阿克里奇(Madeleine Akrich)、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和约翰·劳(John Law)等。他们试图用这种理论来分析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社会过程和影响,如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等。他们认为科技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的、客观的领域,而是一个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紧密相连的领域,其中涉及了各种各样的行动者,如科学家、工程师、用户、资助者、法律、标准、仪器等。这些行动者在网络中相互协调、协商、竞争、冲突,从而形成了科技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变化。

参考文献

Allan, K. (2006).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sociological theory: Visualizing social worlds. 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Press.

Calhoun, C. (2002).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Malden, MA: Blackwell.

Maddox, G. L., Lawton, M. P., & Estes, C. L. (Eds.). (1987). The encyclopedia of aging. New York, NY: Springer.

ThoughtCo. (2019). Sociological theories - An overview of major frameworks.

National University. (n.d.). Popular theories of sociology.

Hammond, R. J., Cheney, P., & Pearsey, R. M. (n.d.).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s://socialsci.libretexts.org/Bookshelves/Sociology/Introduction_to_Sociology

Wikibooks. (2021).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Sociological theory.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books.org/wiki/Introduction_to_Sociology/Sociological_Theory

GraduateWay. (2016). Three major sociology theories. Retrieved from https://graduateway.com/three-major-sociology-theories/

Marindale, D. (1960). Types of sociological theory: Toward a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Social Forces, 39(2), 97-110.

Motivatives. (n.d.). Types of sociological theories - A path to succes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网络分析作为社会学理论?形式主义vs.关系主义
建构主义资料汇总
远教资讯:专家讲坛_成人学习的多学科研究述评
远程教育研究及其理论范式
社会工作研究中方法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