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智结构的演化及其先验特质(HA Ⅰ:2:2-3)

心智结构的演化及其先验特质

人的心智逻辑结构演化的问题

人的心智逻辑结构怎么来的,是如何从非人的心智逻辑结构演变成如今的心智结构的,这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自然选择学说完全不涉及目的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物种的演化进行研究。只有那些本能适合生存的物种,最终才保留下来。
根据自然选择和演化的学说,可以得出一个心智结构如何演化来的假说。因为目前没有经验的证明,所以说是一个假说。
可以假设在目前的人的心智结构之前,存在着具备前人的先验心智结构的存在,他们的这一套先验的心智结构,不同于我们目前的人类所持的心智结构之处便在于:并不适应环境的真实情况,换句话说,并不适合反应真实。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灭亡。
但是目的因的有无之间的区别是泾渭分明的,或者说,前人的心智结构和人的心智结构是没有一个中间状态的,要么是可以反映真实——以至于使得这一族群存活下来,要么无法反映真实——令其族群在演化的过程中灭亡。对心智结构是演化而来的解释,并不意味着心智结构是一个经验积淀而成的存在。
不同于动物基于是否适合生存本能而存活的意义上的自然选择,灵长类动物的自然选择正是这个先验的心智结构是否符合真实。用实用主义的话而言便是:行得通的。
这个先验的心智结构,或者说目的因的有无,让人有别于动物。比起动物只能依据本能适应外部环境,人可以依据这套先验的心智结构有目的的对外部世界产生反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它(心智结构)是演化而来的,但无论这个假说能否被证明或者证伪,都与目前的人的心智结构的特征没有关系。

传统认识论的问题

人的行为科学建立起来之前,所有的认识论都是针对非目的因的学科(自然科学、数学、逻辑学、几何学)建立起来的。
现代哲学的趋势反对先验知识的存在,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必须以经验的方法得出。可以把这种情况视作对过去神学言论的一种过激反应。但,和作为科学的基础的认识论——米塞斯所阐述的完整的认识论——是没什么关系的。

米塞斯写道:

理知与经验的关系,很久以来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哲学家们处理这个问题,如同处理关于知识批判的一切其他问题一样,只涉及自然科学。他们忽视了人的行为科学。他们的贡献,对于行为学而言是无用的。(《人的行为》第二章 第三节)
传统认识论者的努力,主要的不足在于他们无视根本的行为逻辑。他们探讨人的思考,宛如那是和生命的其他表现完全分离的领域。他们探讨逻辑学和数学的一些问题,但他们没注意到人的思考所必然涉及的行为实践。他们无视人的行为所预设的先验知识。
现代认识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在于完全无视经济学,尽管该门知识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是近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事件。(《经济学的终极基础》导论 第二节:行为)
传统的认识论(实证主义、经验主义)无疑在非目的因的研究中是适用的,但涉及到有目的的人的行为就并不适用了,也正是目的因的有无,区分了这两个领域。
可以说,从米塞斯开始,社会科学(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有别于自然科学、数学、逻辑学、几何学的人的行为科学)的认识论——基础——才真正建立起来。

行为学是关于人的科学

宇宙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对于人的心智而言是无法认识到的。一切的起源是什么,我们目前的心智也不足以去知晓。
必须默认一个东西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人的心智逻辑结构。作为一切研究和日常生活的起点,也是认识论的起点,无论非人的心智结构是什么样的,都只能默认所有的人都使用同样一套心智结构。
行为学是关于人的,它只研究人的行为,对于人之外的存在(不具备人心的存在),它们的“动作”,是不是“行为”,也不是人心所能理解的;行为学的所有定理在其精确界定的范围内对于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必然有效的。

行为学的先验特质

行为学所言的先验,指的正是那个预设的人的心智结构,或者可以称它为行为范畴。这个行为范畴是先于一切经验的,它隐含在我们的一切思考和行为当中。(这里插一句,记忆也是一个意识现象,也即需要先验的心智范畴才会有的现象,不是自然科学用机械因果观解释的现象

这个先验的行为范畴,是思考和行为的基础,其之所以不能被证明和证伪,是因为一切思考的前提都必须以它为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他的否定,或者和它不同的命题。

人,没有这样的创造力,去想象和基本逻辑关系相悖的逻辑关系,或想象和因果观、目的论相悖的认知原则;这样的事实迫使我们承认某个认识论原则。这个原则,也许可以成为方法论的先验主义。(米塞斯《人的行为》第二章 第二节)
人的行为科学的起点,也即先验的行为范畴。它包含了逻辑的一切范畴,以及因果观的范畴,同时隐含时间和价值的范畴,是人的生命特有的一切表现。先验推理的意义就在于,将原本隐含着的那些元素,进行精确的分析。先验的推理虽然无法为我们提供完整的认识,但却是掌握真实的思考工具之一(完整的真实,需要行为学的概念化和历史特有的了解,而历史的了解有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详见《人的行为》二十三章第一节)。

两种先验的知识

目的因的有无区分了两种先验知识。
第一种先验的知识,是上文所言的行为学的知识。
第二种先验的知识是逻辑学、数学和几何学的先验知识。这种先验的知识,并不包含因果关系,它们体系内的因和果,仅仅是一种比喻,用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这些学科间只有函数对应关系。另外,它们的体系内也没有时间元素。
用逻辑实证论者的说法,这种先验的知识是起源于一个公理,而这个公理则是任意选定的。其实这个公理无论是否是任意选定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依照这些先验的学科确实对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有帮助。比如一座依据几何学修建起来的大桥,确实不会倒塌。可以说这些知识是我们想要研究的世界安置在我们心中的,同样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它们是行得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结者”的“审判日”永远不会到来
安德鲁·甘布尔:哈耶克视什么为社会科学的核心
康德为何认为对象依照知识?
康德判断表、范畴表的逻辑结构对比
康德“三大批判讲座”邓晓芒
人心的逻辑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