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族群认同的宗教性建构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活在云南兴蒙乡的蒙古族人,获得了正式民族身份,民族意识逐渐增强。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传统信仰复兴的大背景下,通过把当地原有的关圣宫改建为三圣宫,发明一整套祭祀祖先三圣的仪式,并在新近创造的忆祖节和从内蒙古引进的那达慕节等重要场合展演加强这种新的信仰和仪式,完成了一种"三圣信仰"的新宗教体系及其自我再生产机制的构建,通过宗教信仰的途径实现了建构和表达自身族群认同的愿望。当然,这一系列宗教性的族群认同表达方式的发明,实际上深深根植于当地的原有信仰与文化,因而能够有效的表达与持续维系当地人的族群认同。

作 者:蒲涛[1,2]

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编辑部,贵州凯里556011 [2]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增定:现代民族国家的内在矛盾与族群认同-新法家研究--新法家
借鉴前苏联实施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后带来的得与失!
犹太人是什么种族?
民族主义的定义是什么?世界有多少民族拥有真正的“民族主义”?
视频: [BBC][犹太人的故事][1]In.The.Begining 2013
西域研究:试论6—8世纪突厥与铁勒的族际互动与民族认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