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代贤后的悲壮“陨落”,就此成为大明王朝最令人叹惋的“陪葬”

历史上的明朝,诞生了众多的“奇葩皇帝”。

特别是在明朝中后期,一代代帝王可谓是不管不顾的任性行事、放飞自我。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专注于修仙炼丹,不问政事;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深居后宫,三十年不上朝,致使朝政废弛;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沉迷美色,随后又是“病急乱投医”,终成“一月天子”;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则一心投在木匠活上,致使“权阉”魏忠贤专政,弄得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而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性格上孤僻、多疑,刚愎自用,却又不愿意承担责任,尽管他想要励精图治以求中兴,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忠臣良将被自己“坑死”,国家也在危局中风雨飘摇。

就这样,“奇葩”的皇帝导致了明朝朝局的持续动荡,贪腐横行,党争不断,这成为了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明朝并不仅仅只盛产“奇葩皇帝”,也盛产“贤后”。

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出身并不显赫的明朝帝后们,用各自的方式帮助、辅佐、支持着自己的皇帝丈夫,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桩桩美谈。

这其中包括了跟随明高祖朱元璋打天下、治天下,并劝谏朱元璋宽和、仁爱对待臣民的马皇后;有“女诸葛”之称、积极为明成祖朱棣出谋划策的徐皇后;支持、力挺张居正进行改革,共同开创“万历中兴”局面的李太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她们之后,还有两位贤后。

她们聪慧睿智,识大体、顾大局,对国家忠心,对于自己的皇帝丈夫耐心、细心,尽管她们二人没有能够改变明朝灭亡的历史进程,但是她们的所作所为,也将为历史铭记。

这两位贤后便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张皇后,以及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周皇后。

崇祯十七年(1644年),就在北京城破之时,两位贤后为保全皇室尊严,先后用自尽身亡的方式殉国,而她们的陨落,也绝对堪称大明王朝最令人叹惋的“陪葬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启皇帝的张皇后,魏忠贤命中注定的“克星”。

张皇后,本名张嫣,能够成为天启皇帝的皇后,靠的便是其美貌。

“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历史上,更是将其同春秋时期的夏姬、魏文帝皇后甄氏、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隋炀帝皇后萧氏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大艳后”。

就这样,张嫣从50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历经“八关”挑选,最终被天启皇帝看中,并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被册封为皇后。这一年,张皇后只有不到15岁,而他的丈夫天启皇帝也仅仅是不到16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大明王朝就迎来的最为“黑暗”的魏忠贤专政时期。

从天启三年(1623年)开始,魏忠贤便利用天启皇帝对其的信任和器重,不断网罗罪名排除异己,迫害忠良,而他与他的“对食”、天启皇帝的奶妈“奉圣夫人”客氏,更是狼狈为奸,做出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

与此同时,魏忠贤和客氏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天启皇帝的控制,也将魔爪伸向了后宫之中,张皇后就是他们首要打击的目标。

只不过,天启皇帝朱由校对于张皇后可以说是绝对的“真爱”,任凭魏忠贤和客氏怎样的诋毁、造谣以及诬陷,天启皇帝始终不为所动,依然宠爱着自己的这位结发妻子,这也使得魏忠贤和客氏对其是束手无策。

实际上,魏忠贤和客氏对于张皇后的怨恨是由来已久,就连这二人都不会想到的是,自己面前的这位十多岁的小姑娘,根本就不是只有美艳的“花瓶”,她有思想、有智慧,是魏忠贤等人无法驾驭的。再加上天启皇帝对其是极度宠爱信任,如果加以时日让她的儿子登基或者她成功劝动了天启皇帝,那么魏忠贤和客氏两人必将是死无葬身之地。

而是在此期间,张皇后就经常对客氏的不端行为进行训斥和惩罚,就连魏忠贤也被她多次教训,这在让魏忠贤“夫妇”二人感到惧怕的同时,也坚定了其动一动皇后的决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在皇后怀孕期间,魏忠贤和客氏借着皇后偶感腰痛,找人按摩的时机,安排人替换冒充并用“阴谋”致使张皇后早产,不仅让天启皇帝本应拥有的嫡长子怀冲太子朱慈燃早殇离世,更使得张皇后此后再也无法生育。

而在这之后,丧心病狂的魏忠贤和客氏又先后用极为阴险的手段,让天启皇帝的次子朱慈焴、三子朱慈炅先后早殇,并且是现场毫无证据,直到魏忠贤倒台自杀,客氏被严刑逼供,才将这一切和盘托出。也正是魏忠贤和客氏的卑劣行径,最终导致了天启皇帝的“无后而终”,魏忠贤想要继续扶持幼年天子挟制朝局的阴谋也只得破灭,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魏忠贤和客氏残害天启皇子的同时,为了更好的震慑后宫,除了张皇后之外,其他后妃对这二人稍有不从,也将遭到残忍的报复。裕妃张氏就因对魏忠贤和客氏的有所不敬,在其怀孕期间遭到诽谤和诬陷,被打入冷宫,随后又被撤走全部侍从,不给供食供水,最终被活活饿死。而失去皇子的贵妃范氏和贵妃任氏,也遭到了二人的迫害,直到崇祯登基之后才被平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魏忠贤和客氏的嚣张气焰,张皇后并没有气馁,忍受着丧子之痛的她继续同这二人进行着较量。

《明史》记载:

帝尝至后宫,后方读书。帝问何书。对曰:“《赵高传》也。”帝默然。

张皇后用这样的方式含沙射影的指出魏忠贤带来的危害,尽管天启皇帝明白张皇后所讲,但是对于眼前的局面也已经是无可奈何,只得选择沉默。

其实天启皇帝并不傻,他懂得维护张皇后,懂得维护、支持他的老师孙承宗,甚至也大骂过毛文龙,说明他有着一定的头脑和思维,能够辨别善恶忠奸。只不过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任人摆弄的工具,先是李选侍,后是魏忠贤,他们让天启皇帝不读书、不执政,只想让他玩儿好将他控制起来,这才“耽误”了天启皇帝,更是影响到了大明王朝的存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于在天启七年(1627年),这位“木匠天子”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张皇后和魏忠贤的最终较量也就此开始。

看着奄奄一息的天启皇帝朱由校,魏忠贤深知按照明朝的礼法制度,朱由校无后,只能由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然而朱由检平时为人低调,深居王府,素不与人来往,魏忠贤不能像控制天启一样控制朱由检,于是他选择了“狗急跳墙”,决心放手一搏。

他一方面,寻找待产妇女,编织谎言说是天启皇帝的“龙种”,另一方面,又轮番派人游说甚至威胁张皇后,让其进行承认。这样,幼年“皇帝”登基,魏忠贤和客氏依然可以掌握权势。

然而,张皇后对于魏忠贤和客氏的阴谋予以了强烈的痛斥,认为他们的行径这是“欺天”和“蔑祖”,不仅坚决不从,同时还不顾危险,陪伴在天启皇帝身边,终于让天启皇帝回心转意,决定让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

就这样,朱由检被传唤进宫,天启皇帝拉着他弟弟的手说:

“吾弟当为尧舜。”

朱由检以为是魏忠贤的诡计,连忙下跪推辞,直到张皇后的出现,朱由检这才明白,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所言确系真心实意,也就此决定要扛起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二日,天启皇帝召见了信王朱由检,八月二十二日,天启皇帝撒手人寰。此时的魏忠贤想用秘不发丧的方式以完成自己的阴谋,可是他没有想到,张皇后先动手了。

就在在天启皇帝去世后,张皇后一边宣布天启皇帝驾崩的消息,一边派人请信王朱由检入宫,同时他还请来了一位就连魏忠贤都不敢招惹的重量人物坐镇,宣读天启皇帝的遗诏。

这个人便是英国公张维贤,明成祖朱棣手下第一勇将,“靖难之役”的首功之臣、初代英国公张玉之后,他的权势、地位、爵位和影响力,都使得魏忠贤都望尘莫及。在此前的“移宫案”中,张维贤就与魏忠贤有过交道,并且是当众呵斥魏忠贤,尽管魏忠贤怀恨在心,并且将参与其中的其他人,包括杨涟、左光斗、王安等人尽皆处死,但是他唯独不敢动这个张维贤。

就这样,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张皇后以及张维贤的扶保下得以顺利登上皇位,魏忠贤的计划最终破产,也只得接受了现实。

这时的张皇后,仍不忘提醒朱由检一句:

“勿食宫中之食。”

在这之后,又积极协助崇祯,扳倒了魏忠贤和客氏,并对阉党成员进行了清算,维系了皇权统治。在此过程中,张皇后可谓是居功至伟,而她也算是为自己幼殇的儿子报仇雪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嫂也是非常尊重,将其封为“懿安皇后”,而张皇后也在崇祯朝尽其所能的协助崇祯。

这名二十多岁的女子,能在最为紧张的时候挽救大明王朝的危局,一代贤后之名她确实当之无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皇帝周皇后,当之无愧的崇祯“贤内助”。

明天启六年(1626年),也就是天启皇帝去世的前一年,在皇嫂张皇后的指婚下,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迎娶了时任兵马司副指挥使周奎的女儿周氏为妻。

天启七年(1627年),天启皇帝去世,崇祯皇帝继位,周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前文中也说道了,刚刚入宫继承皇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可谓是危机环伺,周围遍布了魏忠贤的亲信和党羽,而张皇后的那句“勿食宫中之食”更是点出了形势的险恶。

实际上,此时的崇祯也是早有准备,可以说与张皇后的担忧不谋而合。

崇祯自带干粮入宫,在没有彻底稳定政局,理顺宫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前,所有的饮食都是这位周皇后亲手所制。也正是因为二人共度患难,共同应对魏忠贤与客氏的威胁与加害,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史料记载:

“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崇祯朝时期的后宫之主,周皇后最大的优点就是识大体,顾大局。

崇祯皇帝宠信贵妃田氏,尽管心中有着嫉妒与不满,但是周皇后并没有一味的争风吃醋,而是非常巧妙的处理后宫内部,以及自己与崇祯之间的关系,避免了因为后宫争宠而影响到崇祯在前朝的执政。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军正浩浩荡荡的向北京进发,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然是山穷水尽,崇祯皇帝不得已拉下脸来向大臣们借钱筹措军饷,他希望大臣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慷慨解囊,让自己和整个大明王朝能够度过这个难关,但是崇祯失望了。

起初崇祯要求每位官员能出三万两银子。结果,出钱最多的竟然是太监王之心,拿出了一万两,而内阁首辅魏德藻,竟然只拿出了五百两。有的大臣为了躲避捐款,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卖,以示自己真的无钱捐出;有的则是在家外面贴上廉价出售的红纸,表示要举家搬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让崇祯失望的莫过于自己的岳父,周皇后的父亲周奎了。

此时的周奎已经是朝中大员,并被封为了嘉定伯,加上周奎贪财无度,此时早已经是名冠京城的大富豪了。崇祯希望自己的岳父能拿出来十万两白银,但是周奎除了哭穷还是哭穷。在崇祯的一再要求下,周奎仅仅拿出了一万两,还跑到宫里找到自己的女儿周皇后诉苦。

平时省吃俭用的周皇后,拿出自己仅有的体己银子五千两交给周奎,希望周奎以国丈的名义捐出来,作为大臣的表率,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即便是这样,周奎还要从这五千两中扣下两千两,最后将一万三千两捐了出来。

然而,在大明王朝灭亡,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正是这个周奎,为了讨得李自成的欢心,不惜将自己的亲外孙太子朱慈烺等几位前来避难的崇祯皇子交给了李自成,用自己的至亲当成“投名状”。即便是如此,李自成还是不肯放过周奎,在随后刘宗敏组织的“拷掠”中,周奎被打出了五十七万两白银,也有说法是七十余万两的,而他最终也被活活的打死,成为历史的笑柄。

这位“坑女儿”、“坑女婿”最终“坑了国家”的国丈,与自己节俭、贤惠的女儿相比,简直就是无耻般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周皇后的贤德也并不仅仅体现于此。

就在李自成的农民军向北京步步进逼的时候,周皇后就用暗示的方式,向崇祯建议南迁。

《明史》记载: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

她希望崇祯南迁,暂避锋芒,意图东山再起。而实际上,不仅仅是周皇后,后来包括李明睿、李建泰等一众朝臣也建议崇祯南迁,哪怕是崇祯自己不走,让太子或者皇子们南迁也可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如何对待21岁并且有“艳后”之称的皇嫂?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太监,皇帝都被他攥在手里,却被一15岁女孩儿轻易除掉,死无葬身之地
为大明殉国的末代皇后 | 她尽管贤惠,却无力协助帝国
崇祯皇帝为何不跑?
木匠皇帝的皇后:助崇祯登基,被李自成所尊敬,魏忠贤和客氏也拿她没辙
有胆有识的天启皇后,没有她可能就没有崇祯皇帝,明朝改姓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