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机之暇,无所玩好,唯有翰墨”,论宋代书法发展及其意趣韵味

文: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在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上,宋代是继魏晋之后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尽管当时的一些人也包括后人对于宋代书法要么是颇多微词,更甚者就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苛求古人。实际上,宋代书法在吸取前朝书法精髓的同时,不仅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个性风貌,又为之后朝代书法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无论是根据宋代书法的实绩亦或是就其影响而言,都足以与前代书法相映生辉,可以称作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座引领新尚的里程碑。

一、统治者的倡导、相关机构的设立以及宋代教育制度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影响书法发展的因素除去书法本身的一些因素之外,还必然接受时代思潮、文化风尚、社会生活观念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宋代书法的发展,是有着许多具有复杂性、普遍性又一定特殊性的背景和因素。其中包括统治者的倡导、当时教育制度的颁布以及相关书法机构的设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得以促使宋代书法经历一系列演变且日渐趋于走向成熟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书法体系。

宋朝繁荣的经济

(一)统治者的倡导

宋代人对于书法的喜爱丝毫不亚于前朝,当时的统治者也不例外。宋太宗极力的倡导之下,令书法这门艺术在当时的社会即将要走下坡路的趋势得以缓和,使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书法

宋代的统治者们也都对书法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这种现象可以从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得到佐证:

“万机之暇,无所玩好,唯有翰墨。”

宋太宗在忙于政务之外的闲暇时间醉心于书法,时常与翰林院的一些书法家一起研究、切磋书法。宋太宗对于书法的痴迷与钻研,也体现在了他自身的书法水平上面,他是实实在在的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了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层面对于书法发展的引导,这就是促进宋代书法发展的一大主要原因。

(二)宋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当时统治者的倡导必定会促进宋代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同时推动着书法教育的积极发展。在相关教育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下,宋代教学体系不仅迅速地落实到中央,而且陆续在地方形成规模,当时的官办学校也较为详细的划分为直属中央管辖和地方管辖的两种模式。在此基础之下,也将学习内容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研究等不同类别的课程。

根据《宋史·选举志一》的记载:

“开宝三年原只取进士八名,太祖赵匡胤未见及第者众多,乃决定诸科十五举以上终场者一百零六人,并赐出身。”

说明当时为了调动文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特意增加了入仕名额。宋徽宗时期,还特意将书画艺术列为科举考试科目当中,由于中央对擅于书画的文人雅士的需求,也使得人们对书画重视起来了。与此同时宋代科举制取消了对于门第的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限于各种出生和阶级,宋代科举制度模仿了唐朝以“身、言、书、判”作为考核方式。

宋朝科举制

统治者颁发的各项教育政策使得能够受到全方面文化教育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引导着各个阶层对文化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之后书法在宋代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书法机构的设立

宋代在当时书法机构的设立上,统治者们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宋太宗时期,极其重视书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成立了御书院,让大批精于书法的文人进入书院工作,其中不乏一些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同时还为这些书法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他们进行书法创作的环境,可见官方在当时极其看重对于书法的学习。

宋代还设立了书学,只有通过考试的擅书人才才被允许进入专门的书画机构进行工作与学习,包括米芾、李时雍等书法名家都于当时的书学任教,这些书法大家的任教保证了书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书学中设置的课程对习书者提出了更为专业化的要求,除了强调要拥有成熟的书写技能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法帖,里面汇聚了众多经典且能为后人书法所学习的作品,为了保证这种极其珍贵的书法资料能够受到保护和学习,宋太宗特意要求拓印《淳化阁帖》,赐给朝廷中的大臣。当时御书院的设立也不再是仅仅只是为了皇帝御书草诏,它逐渐演变成了收藏历代书法墨迹的重要场所,就是为了更加全面的保护那些优秀经典的书法作品。

二、宋代书法艺术对于当时社会形成了时代的烙印,尚意之风成为这个时代书法独特的韵味,不仅对当时社会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不同时代的艺术所蕴含的韵味都不尽相同,是因为它们都会根据所处特有的社会背景的不同,而被赋予不同于其它只属于自己那个时期时代的烙印。即使书法是中国古代乃至今日最具传统性质的艺术体系,它依然是需要继承、吸收古人对于书法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紧密依存于社会的大环境下。书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它的外在形式当中,也会反映在书法所表达的内在精神上。

苏轼

苏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新派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苏轼擅长书写行书、楷书,他曾自称:

“我书造意本无法。”

“意”即“尚意”,这也就说明他书写并不遵循什么不变的规律,只推崇书法中意境的表现。所谓“尚意”是对唐朝时期的“尚法”进行了创新。并不是否定了前朝的对于书法的态度,而是追求一种书写自由,不墨守成规,不必恪守法度,更不用拘泥于书法外在形式的体现。

苏轼作为“尚意”书风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在书法上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在书法上的思想不仅引导了北宋对于书法的取向,同时这种思想也对后世书风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苏轼为代表的“宋四家”的出现基本上可以代表宋代一整个时期的书法风格。他们当中多位文士阶层,且都推崇自由表现,重视书法当中“意”的体现。他们从不以“书家”自居,在对于书法只求一乐这种自由洒脱的状态下,强调了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和独创性,反而成就了这种“尚意”书风的发展。

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看重自然意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具体到书法层面,从历代书法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于书法作品中推崇意境的体现。

《寒食帖》

就以苏轼撰写的《寒食帖》来说,这是苏轼被贬之后在寒食节所发出的人生感悟。这首诗写的苍凉而又多情,是受到情绪的感染才造就了这首诗的书风。似乎每个字都在诉说着苏轼内心的愤懑、惆怅。通篇书法乍看毫无规律可循,细品之下才能看到它的跌宕起伏,光彩照人 ,每个字都气势奔放、遒劲有力。黄庭坚曾评论这首诗: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黄庭坚认为,苏东坡的《寒食帖》写的有李白平时诗作的影子,甚至要有些地方要远超于李白,这首诗还颇有前人的笔意,丝毫没有荒率之笔。如若再让苏东坡重新来写一遍,也未必能写的比之前要好,可见《寒食帖》这一作品是多么的难得。

这种在书法中崇尚意境表现的精神,在宋代之后的朝代也得以学习。明代初期,因为当时统治者们没有对与文化教育采取什么高压政策,文人意识逐渐被唤醒,他们对于书风的树立也开始重视起来。当时为了纠正明朝初期在书法上产生的弊端,一些文人书家纷纷将书法学习的重心转向宋代书风——“尚意”,直接催生了“吴门书派”的产生。

总的来说,宋代是继魏晋之后书法发展的又一黄金时代。宋代书法的发展可谓是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为自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法体系。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书法家们都推崇在书法上的意境表现,这种“尚意”书风不仅成为宋代书法的一面鲜明旗帜,也为后世人们在能够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宋史》

《宋史纪事本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崇学养韵味,技法意趣并立:苏轼书学观
** 自成一家始逼真——飚起于世的北宋尚意思想
启功书苏轼诗词,别有一番韵味!感谢分享转发
苏轼此帖,极具王羲之书法韵味
追高古碑风 作翰墨意趣——著名书法家骆飚临张猛龙碑欣赏
清新流畅 翰墨芬芳 这书法作品灵动而有韵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