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西晋亡的四个原因:门阀专政、宗室乱政、经济崩溃和州郡无兵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到了公元280年,晋武帝出兵灭吴,重新统一了中国。但西晋却是一个极其短命的统一王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晋的灭亡呢?有的人说是红颜祸水—贾南风;有的人说是权力内斗的“八王之乱”;有人说是“五胡乱华”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但这些都是表象,是一些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而在水下则暗涛汹涌,今天,让我们来把时间定格在司马氏的发迹史上,来探讨下西晋灭亡更深层次的四个原因。

门阀专政: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是政治权力的源泉,谁拥有土地,谁就有话语权。

在封建社会里,土地所有权是政治权力的源泉,魏晋时期,从世家大族的政治要求出发,就出现了“九品官人”之法。随着曹丕篡汉自立开始,为了获得世家大族对自己的支持,他对世家大族做出了进一步妥协,由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的继续采用,久而久之就导致了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的出现。

而司马氏就是当时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家族更是出现了著名的“司马八达”,他们篡夺曹魏政权能够获得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世家大族背后对他们的支持。关于司马氏世家大族的身份,在《晋书·礼志》中有如下记载:

晋武帝诏曰:“本诸侯生家,传礼来久。”

我们通过晋武帝司马炎本人的话,可进一步确认司马氏是东汉中叶以后的世家大族身份无疑。而司马炎在未即帝位之前,以世家贵公子当上品之选,他不是寒门,还是世族还是九品中的上品。因此在西晋受禅之后,司马炎虽然有令内外群臣们“举清能,拔寒素”的诏令,可是那时中正们所保举的人物,基本上都出自世家大族,真正的寒门是没有机会被提拔和重用的,诏令不过是为世家大族增加了另一种做官的机会。对于天下寒门来说,晋武帝做做样子,大家听听就行看看就好,当真了你就输了。

如果说曹丕篡汉时,对于陈群提出的“九品官人制度”做出了让步是一种妥协,那么司马氏对于世家大族的态度是合作,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表。当时的世家大族如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颍川荀颛,河东卫瓘,河内山涛等人,或因为是国之耆老,特别给予有待;或者参与了魏、晋更替的秘密谋划,掌握机要;或者通过和皇室联姻的方式,成为了晋室的爪牙。

所谓门阀专政的典型时期,实际上就形成于这一时期。晋武帝司马炎虽然是皇帝,但是并不拥有绝对权力,很多时候,他还要向门阀世族让步,皇权走向绝对权力,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时候的门阀不仅有能力,还有自己的地盘庄园,在政治上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由于他们经济势力的发展,客观环境的变化,往往想贯彻一种政治思想。他们都是有政治企图的人,只做个富豪并不是他们的追求,如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在曹魏时代,就曾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认为秦亡国的很大原因在于废除了五等爵,表面上看是一种复古的言论,实际上是为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服务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司马朗和其弟司马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下土崩之世,由秦灭五等之制。——《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

司马朗提出这种论调的原因在于:世家大族建立了自己的小庄园后,想通过恢复五等制来让他们的小庄园成为具有独立主权的国中之国,让政府承认他们这么做的合法性,带来的后果就是君权弱化、门阀兴盛。

这种政治主张,在曹魏时代,尤其是曹操在位时受到了打压,曹操敏锐的意识到了世家大族的政治企图和可能对自己带来的威胁。因此直到司马氏掌权后,司马朗的主张才被付诸行动,到了西晋建立以后,出现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门阀们的政治要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宗室乱政:门阀问题没有解决,又盲目扩张宗室的势力,只能是更加混乱。

曹魏时期延续汉代削弱诸侯王的做法,诸侯们均为虚封,没有实际权力,每个人也就有个几百号人,以保卫自己的封国,属于有名无实的存在。且诸侯的行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游猎都不能过三十里,又设置了辅助的监国之官,以便于对诸侯们进行监视。诸侯们的日子很不好过,还不如囚徒,很多人都想做布衣。如曹植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但一直受到曹丕、曹叡父子的怀疑和压制,直到最后郁郁而终。

因此在地方上,宗室没有什么势力基础,虽然在中央方面,曹魏重用宗室,一旦中央势力转移,政权也就落入了他人之手了。这也是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得手之后地方上没有宗室起兵反抗的原因所在。作为宗室曹爽想集权,但是缺少地方上势力的支持作为外援,因此,才很容易让司马懿找到机会一举夺权成功。

作为最大的受益者,晋武帝司马炎当然知道宗室衰弱是曹魏被孤立的原因。作为世家大族利益代表的司马氏,在继续倚重世家大族的同时,对于宗室的势力也进行了加强,分封司马氏为王,让他们作为外藩来巩固中央的权力。这次诸侯王可不是傀儡,他们缺地就补充地盘,缺人就补充部队,把他们一个个都养的瞟肥体壮,都不是让人随便弹捏的软柿子了。

具体来看,晋武帝时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下二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后来更是通过更改户邑的方式,凡是不满万户小国,都给增加到万户;大国赠为四万户,而汝南王司马亮、秦王司马柬食邑更是达到了八万户,成都王司马颖的食邑更是达到了十万户之多。西晋共分封五十七个王,以每国一万户来计算,就已经达到了五十七万户了,此外五等封爵的食邑户数尚不统计在内。

经济崩溃:宗室诸侯和庞大官僚机构,给百姓们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诸侯们虽然享有封地,但是并不治理官吏和百姓,而且所谓的食邑户数,也只是在国家的户口上,只是名义上属于诸侯们罢了。诸侯们不作为却可以享受到一部分国家的租调。虽然对于国家来讲,并不妨碍中央行政权的统一,但是租调的分割,却给中央的财政收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西晋太康三年,全国只有人口三百七十七万,这和东汉永嘉元年全国的九百九十三万人口数量相比,才是当时的三分之一。可是西晋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政务开支却远远超过了东汉时期,这么沉重的负担都压在了西晋这三百多万国家在册的人头上,可以想象的到西晋的百姓负担之重。百姓们纵使遇到丰收的季节,也仅仅够供给国家财政支出,按照《晋书·傅玄传》的说法,百姓们面有菜色,而统治阶级宗室王族和门阀们一个个都脑满肠肥,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州郡无兵:对于西晋政权来讲,吴蜀虽灭危机未除,州郡无兵则难以自保。

魏晋之际,除了中央拥有数十万大军,以守卫边境和防备吴蜀两国之外,在维持国内统治秩序方面,州郡兵也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晋武帝平吴后,认为国家已经统一,可以削减军队,以彰显天下安定,于是把很多州郡之兵都裁撤了。

但是这样一来,州郡就没有了固定的武装力量,宗室诸王却拥兵自重,他们利用手中的军队和自己在地方的权力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晋武帝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却适得其反,在“八王之乱”结束后,由于州郡缺少兵备,才让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一再壮大而得不到有效的牵制,终于酿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直接导致西晋王朝覆灭。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观中国历史:流水的皇帝、铁打的氏族!你还在信:穷不过三代?
东晋皇权的旁落,竟和这个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
高平陵政变——士族的胜利?
高平陵之变:没有兵权的司马懿,如何在一夕之间反败为胜?
从西晋"八王之乱"入手,分析东晋门阀政治的成因
史上最弱鸡开国皇帝,至死被操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