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16岁就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的人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如今我们谈到凄美的爱情故事,就不免会想起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而写下这流传近千年的名句作者,其实是一位16岁的少年,此人就是宋金时期的金国人元好问

其实,元好问的一生并不像他的诗句那么浪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文学造诣之高,涉猎诗、文、词、小说等,后被尊为“宋金时期文坛盟主”。那么,这位“盟主”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少年写出千古名句

对妻子重情重义

金朝始于北宋政和五年,由女真族建立,与宋朝、蒙古等并立。金朝统治期间,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北方地区,与宋朝对峙了一百多年,而文坛盟主元好问,就是金国的著名文学家。

元好问原本是北魏拓跋氏的后裔,后来随着孝文帝汉化改革,改为姓元,所以也算是汉族人。元好问天生聪颖,四岁就开始读书,七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了,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在他14岁的时候,拜陵川儒学大师郝天挺为师

次年,元好问在陵川西溪参加一个文人的宴会,在宴会上当场写了一首五言诗轰动全场,因此“一诗成名”

在1205年的时候,16岁的元好问到山西太原参加科举,在半路上遇到一个猎人。猎人说他捕捉了两只大雁,其中有一只逃跑了,他就杀死了被抓的那只大雁,准备拿去售卖。此时,另一只大雁虽然逃跑了,看到同伴被杀死,在空中盘旋久久不愿离去,还时不时发出哀嚎,最后竟然从空中坠落而死

元好问听了深受感动,觉得大雁是这世界上最痴情的动物。于是他就买下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葬在一起,在大雁的坟墓上面放石头作记号,并取名“雁丘”。元好问因此受到启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16岁的元好问就能写下如此名诗,可见他的确才华横溢。

《摸鱼儿·雁丘词》(节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文人多是风流才子,元好问虽然写了不少关于凄美爱情的诗词,但他的一生没有任何情感纠葛,是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元好问的一生娶了两个妻子,他对这两位夫人都是情深义重的。

元好问18岁的时候,就娶了结发妻子张氏,张氏是金朝户部尚书张翰的女儿,出身于书香门第,与元好问是门当户对。结婚之后,元好问与张氏伉俪情深,两人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日子过得不错。

但是好景不长,元好问与张氏并没有白头偕老。张氏因病去世后,他在悲痛中写下一篇悼念词《三奠子·离南阳後作》。元好问此时的状态,就像失去同伴的大雁一样落单了。

后来,元好问娶了比他小很多的继室毛氏。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元好问作为金朝的官员被蒙古军俘虏,毛氏陪他度过苦难,期间一直不离不弃。

元好问年近半百的时候重获自由,带着妻儿回到故乡居住。不过,此时的他专心于撰史,经常外出收集资料,于是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毛氏身上。毛氏很明白元好问在国家灭亡之后的那种心情,一直无怨无悔为家庭付出。

元好问因此受到感动,在他的诗《自题》中写着:“共笑诗人太瘦生,谁从惨淡得经营。千秋万古回文锦,只许苏娘读得成。”最后一句恰恰就是感叹毛氏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并给予支持。

元好问少年就能写出千古名句,婚后也对自己的妻子很忠诚,即使他喜欢喝酒写诗,也从来不在风月场所停留。但是,如此有才华的元好问,科举却一直不顺。

步入仕途

做了三件受非议的事

元好问虽然4岁启蒙,16岁写下千古名句,少年成名,但他的科举之路是坎坷的,前后参加了五次考试都没有结果,直到32岁才中进士。

中进士之后的元好问,直到过了三年,他35岁的时候才当上官,起初被任命为河南镇平县令,县令我们都知道是比较小的芝麻官,所以元好问的日子仍旧清苦。后来,他又陆续当了内乡、南阳(都在今河南境内)的县令,可以说,元好问在县令这个位子上坐了好久。

不过,元好问担任县令期间,确实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在内乡的时候,原来因为兵祸被破坏的田地,在他的主持下都恢复了生产。到了南阳,正值旱灾来临,元好问就上书朝廷,为百姓争取到了三年免税的福利,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不过,元好问在当时也做出了一些饱受争议的事情,让百姓很不能理解

1232年,蒙古军包围了金国的都城汴京,金国皇帝金哀宗逃出京城。第二年,金国将军崔立发动政变,自封为王,开城投降。崔立被金国百姓认为是叛徒,一时之间谩骂不止。

崔立自认为他的投降避免了蒙军屠城,保住了百姓的性命,实际上是立功了,就命元好问主笔为他立“功德碑”。元好问深知这涉及名节大事,就推脱给太学院的学生刘祁。刘祁无奈只好起了草稿,然后由元好问修改。

元好问虽然没有为崔立书写一堆称赞的词语,只是敷衍了事,但是他做了这件事,就被世人所不齿,说他曾经为叛贼写功德碑。

而第二件受世人非议的事,就是元好问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在金国汴京被蒙军攻破的时候,元好问曾经写信给耶律楚材,请求他保护金朝的54名儒生,并加以重用

虽然耶律楚材并没有给元好问回信,但是他推荐的儒生,大多数被元朝重用,这说明元朝是有听取元好问的意见。元好问推荐的这些人,对于中原文化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说,前面元好问做的两件事,是迫于无奈或者出于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之心,那这第三件事,至今都得不到理解

1252年的时候,63岁的元好问北上觐见忽必烈,给忽必烈献上“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作为一个蒙古人,对汉学的儒家思想可以说了解甚少,但是元好问给他这个称号,忽必烈很是高兴,就接受了。他还提出了免除儒生的兵役,忽必烈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有人说,元好问在逐渐地认同蒙古人的政权,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国家灭亡的时候,元好问也很痛心,他让忽必烈免除儒生的兵役,其实是在保护儒生,提高儒生的社会地位。在金国灭亡之后,元好问作为一介文人,做了什么事情呢?

因国亡被囚

晚年为金国撰史

蒙军攻破汴京之后不久,金国就灭亡了,而元好问作为金国的官员,被蒙军困在城中,后被俘往山东聊城囚禁两年。在这期间,元好问为了让金国的文化流传于世,编撰收集了《中州集》的一部分,记录金国已故的君主和臣子的诗词。

在汴京被围困的时候,元好问就曾经向丞相建议用小字抄写国史,危急时刻还能带走。他坚信即使国家灭亡,但是国史不可灭,金国的历史也值得被史册记载!元好问在国亡之后,更加坚定了为金国撰史的心。

在他50岁的时候终于重获自由,元朝想要拉拢重用他,但是此时的元好问已经无心仕途,一心只想为故国做点事情,就拒绝了元朝的邀请。他的后半生,都在为金国撰史,元好问为史学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元好问回到家乡,在家里建造了一座“野史亭”,他经常在里面存资料、写历史。元好问后半生的时光,常年奔波于燕京、汴京、洛阳和太原等地,他到当地访问、搜集资料,一有金朝君臣的资料,就赶紧用小纸条记下来

经过20年的奔波和撰写之后,元好问完成了《中州集》、《壬辰杂编》等巨作。其中,《中州集》作为一部金朝的诗歌总集,记录了金朝君臣以及文人、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而且为每个作者都写了小传,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空白期。

后来,元朝遵循前例为前朝撰史,元朝史官撰写《金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就是元好问的这些史书著作。《金史》能被公认为《二十四史》中比较好的作品,元好问的功劳不可忽视。

虽然元好问一直致力于为金国撰写历史,但是,他始终没有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伟大,这从他以诗人自居就能看出来。

1257年,元好问在河北石家庄去世,享年68岁。即使他在史学上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他在临终前交代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诗人元好问之墓”七个字,足以说明元好问并没有觉得他为故国撰史就值得称为史学家。

元好问陵墓

结语

元好问的一生,没有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他终生为伴的诗词和历史,让他能够成为“宋金文坛盟主”。他在文学和史学上的造诣,值得后人称颂。

他一生做的三件饱受世人争议的事情,其实细细分析,我们就大概能理解,处于那个时代,他作为一个文人,有太多的无奈。其实他对于儒生的保护是看得见的,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理念,也是历史上少有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帝国的崛起历程,全盛时期的蒙古帝国简直超乎想象
为什么蒙元政权灭金时,将金朝皇室基本杀完,而灭南宋时,却放过了南宋皇室?
蒙古人灭金后屠杀皇室,灭宋后,为何却善待南宋皇室?
为什么蒙元灭金时, 将金朝皇室基本杀完, 灭南宋后, 却放过了南宋皇室?
忽必烈说”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道理吗?
中国历史地图 宋元之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