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贬谪与文学:从北宋时期文人贬谪入手,谈贬谪文学的文化内涵

北宋时期经济空前繁荣,而且一直提倡的是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宋朝文学艺术造诣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北宋后期,朝堂上的政治斗争频频发生。各个大臣都保持着自己的想法,那么落败的一方自然会遭贬谪,远离权力中心被发配到边缘地区做个无人问津的小官。而被贬官的却又多是颇富才学的大家,所以不如意时就吟诗作赋歌以咏志。这就产生了贬谪文学。比如苏轼,苏辙,秦观等都因为党争而遭受迫害,流落外地但也因祸得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 贬谪文学形成的渊源

此文学类型是我国古代政治形态的必然产物,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比如士大夫屈原的《离骚》,这就是其不被国家重视所作。而贬谪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己因罪获刑,二是斗争失利,无端被放逐。据考证《诗经》中的伯奇逐流赋诗,是贬谪文学最早的产生。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屈原和贾谊并作一文,使得二人成为悲剧官员的一座里程碑也是贬谪文学的最早代表。

1. 党争之故的原因

北宋是一个对文人比较宽容的朝代,甚至还制定了文人没有死刑的政策。所以这就使士大夫群体可以畅所欲言,同时也会变得膨胀。而且党派之分也逐渐的显露端倪。而庆历年间,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不断加剧,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和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开始了激烈的辩驳。

从宋神宗到宋徽宗时期,党派之争愈演愈烈,谁也不肯让步。官员们各自站队,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统治者又左右不定,往往一方得势之后就会不断的攻击,迫害另一方势力。而在另一方得势之后,则会发起疯狂的反击,报复。

不同派系的纷争而造成的官员受到贬谪,这不同于一般的官员触犯刑法之后的流放。往往受到殃及的官员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态度,人生观和文学立场,此为文人阶级学术差异和立场之间的相互碰撞。

所以朝堂之争的失利,势必会造成官员们的失意,具有强烈的文化倾向。因而,宋代文学的繁荣和党争造成的贬谪密切相关。在这期间有大批人遭到了贬谪比如司马光,程颐还有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

2. 文学作品的涌现

王安石的新法推行之后,他正式走上权力巅峰。而与其抗衡的司马光集团则全遭到清算。他本人则被派往了洛阳,在家赋闲。由于一时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其文章中写到“闭口不复论事”。

可以看出他的心境已经到了近乎绝望的状态,他选择了伺机而动时刻不忘“解民之困”的伟大愿望。从此在家安心著书,解经释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园中书事二绝》和《夏日西斋书事》。而且还不断的完善《资治通鉴》,可谓是著作等身。

司马光身居高位,但生活相对稳定,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同党们,则就不尽相同了。范仲淹就遭受到三次流放,他自己戏称为“三光老人”而《岳阳楼记》也是他被贬黜时所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在其中他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想重返京都,为民请命的政治诉求。

当时的范仲淹虽然较为落魄但心态依旧,梅胜宇作《灵乌赋》以赞扬其精神可嘉。而范仲淹也作一篇《灵乌赋》与其遥相呼应,其中诗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成为无数被贬官员的继续坚持下去的信仰。

随着范仲淹作品的不断涌现,无数仕途不顺者将其视为榜样,也纷纷模仿其做法。虽九死其尤未悔,于是纷纷创作作品来阐述将自己的愿望昭告天下。从此北宋的贬谪文学便一发不可收拾。有的不断抒发自己的抱负,也有的钟情山水,于是形成了北宋的豪放派和田园派文学。

二、 贬谪文学的代表人物

提到北宋党争,乌台诗案是一个关键点。它象征着统治由政治化逐渐的向文化方向拓展,标志着由对保守派的打压上升到了人身肉体迫害。而提及乌台诗案难免会使人想起一代名家,大文豪苏轼。他与弟弟苏辙,都是传统的保守派,坚持不与王安石为伍,自然而然的遭到排挤。

1.苏东坡遭遇三次贬谪

东坡先生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内心向往自由也更能够坦然的面对得失。虽然政治失意,屡遭贬黜而且心性也受到打压但其并未更改初心。他将这种情绪寄情于山水之间,转移到饮酒作诗和书画创作上。自黄州到百越,自惠州再去海南,虽然离朝廷越来越远,但是他离自己越来越近。每到一任,都能创作出绝世佳句,为宋代文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到任黄州之时,苏轼并未有落魄悲伤之感反而有一种逃出生天的快感。当即便作《初到黄州》在诗中他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与满足之感。但或许是又想到了给他造成了极大伤害的乌台诗案所以在后半段便写“去年御史府,举动留四壁”。

他在自己的其他作品中多次提到了“怕”,比如《定回园偶出》和《次韵前篇》。虽然已过去良久,但这场政治迫害使这个纯粹的人感到了害怕。著名的《黄州寒食帖》也是其心有余悸后所作。

之后的苏轼对此事难以忘怀,也使他明白了随心性执笔的利害。于是他谨慎写作,在《答秦太虚书》中自己曾说“自得罪归来,不复作文字”。之后的苏轼反复检讨自己,他将被贬谪遭罢黜归罪于自己的“迂阔”。调整好心态后,他继续纵情山水并创作了《赤壁怀古》这首绝世佳作。

数年后,再遭变故流放到蛮荒的岭南之地。但他的纯粹和随遇而安却并未改变。他自己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任职在这个尚未开化满是瘴气的蛮夷之地他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平和。

而此后到了更偏远地区的海南詹州,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之涯,海之角可苏轼却依旧初心如故。“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此时的他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重视当地的开化教育。

苏东坡的贬谪之旅也可以说是其文学创作之旅,虽然造人迫害但也因祸得福。使其从一个名噪一时的政客,成了真正流芳百世的文坛巨匠。在此期间他创作的作品还有《迁居临皋亭》、《游武昌寒溪西山寺》、《鱼蛮子》等等。正是由于宋朝的党争,才使得其文学异彩纷呈,但其对文人的迫害终是难逃其咎。

2.黄庭坚成为砥柱中流

黄庭坚作为与苏轼同名的文人,二者其位于“宋四家”之列而且来往密切。二人经历也大为相似,都是经过大起大落之人。他自绍圣之后受到了极为残酷的迫害,先是到了涪州又到了黔州而后盘桓在湖北一带,被不断的调任。

在放逐的过程当中,他不断的抄写《砥柱铭》激励青年人不断的进步,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砥柱公”。这同时也显示出他坚定的儒学信念,但一再受到打压之后他也变得隐晦发声。其在永州创作的《书磨崖碑》中,可以看出这个年迈的老人对于政局前景的期盼,也看到了贬至宜州后的失落。

在其如同迁徙般的贬谪之路上,他也在不断的创作抒发自己的想法。比如《竹枝词》开篇便是“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被贬谪后的无奈和感伤,在此句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个垂垂老矣的文坛巨擘,还在因为政治失意而不断的遭受困扰。

等到他真正的习惯了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其身上又看到了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宠辱不惊,随遇而安。《寂柱阁》中他说“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其中的心性已与初出京时大有不同。

而最终其也在放逐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与王子飞兄弟书》《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明》等。除了吟诗作赋之外,他也潜心研究书法代表作有《伯夷叔齐墓碑》《经伏波神祠诗》。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王安石这个改革家上台后不断的打压对手,但古代是不允许变革家存在的,其自己最后也是被驱逐出了权力中心在失意中老去。而同时他的文学造诣也非常之高,创作的《登飞来峰》《元日》《泊船瓜洲》《梅花》都万世流传,并且也被收录进现代语文课本。

三、结语:

北宋因党争而导致的大规模官员被贬谪,主要原因还是统治者的衰弱和意志不坚定。当文豪们遭遇人生危机之后,自然是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因此,宋朝的文学成就后世再难企及。“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其实说的对这种文坛盛世不复存在的感慨。苏氏门下整体遭迫害,却造就了诸多千古名篇,也未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他们没有如此苦楚经历,也无法创作脍炙人口的诗句。

参考文献:

1.《宋史》

2.《诗经》

3.《黄庭坚全集》

4.《苏东坡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巨匠苏轼教给我们的处世态度: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气馁
和而不同:王安石、苏轼的君子之争
欧阳修被贬夷陵,写下一诗,旷达豪迈,令人推崇备至
[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最尊敬的文人苏轼
苏轼:一生的潦倒皆在书画中
苏轼生平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