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说纳兰性德,情种一生,愁肠百结!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词三大家之一。或许有些人对纳兰性德不是很熟悉,但估计很多人都听过他父亲的大名——明珠,全名纳兰明珠。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在康熙年间,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是康熙的左膀右臂。

显赫的家世使得纳兰性德一出生便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在其父亲明珠的教育下,纳兰性德要才华有才华,要武功有武功,在当时虽不能称之为“国民老公”,但是也是无数女子的梦中情人。

纳兰性德此人多情、痴情,由于其爱妻的早亡,使得纳兰性德长存抑郁,也由此形成了其婉丽清凄为主,天然浑朴为辅的创造风格。

他的词作内容多涉及男女爱情、朋友友情以及出巡见闻等方面。

他一生都沉浸在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里,他的词作,以美传世,以真动人,讲究清新自然,不求雕饰。其词风“清丽婉约,缠绵凄婉“有点类似南唐那两位皇帝的风格。

王国维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纳兰性德: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想必王国维先生之所以喜欢纳兰性德便在于一个“真”上。

少年英才

在当时的清朝,满清皇族与贵族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要求自己的后代既能上马打仗,又能下马作词。

而作为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更是从小便要接受严格而又良好的教育。因此明珠特地为纳兰性德请来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启蒙老师,丁腹松。

在上了几年的私塾之后,17岁的纳兰性德进入国子监成为了一名贡生,在国子监期间,因为他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已经有很深的见解得到了当时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校长徐元文的重视。

而徐元文的出现则为纳兰性德带来了一位影响他一生的名师—徐乾学。

江风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

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

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题诗。

这是纳兰性德写得一首送别诗,而送的便是他的老师徐乾学。

纳兰性德对自己的老师十分崇敬,一是因为徐乾学确实有渊博的学问和绝妙的文章,二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汉族文化的倾慕与向往。

因为受其父亲明珠的影响,纳兰性德从小便对汉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不但喜欢学习汉族文化更喜欢与汉人交朋友,他所交的汉人朋友大多是江南文人。

在当时,一位满清贵族公子能跑去与江南文人交朋友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毕竟当时江南文人与满清贵族还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

纳兰性德影视作品形象

18岁的时候,纳兰性德顺利的考上了举人,这时候,纳兰性德每天等待着会试与殿试的的到来,康熙十二年是一个会试年,在这一年里,纳兰性德再次中举。接着纳兰性德便开始准备殿试,谁知道造化弄人,这时候一场大病使得纳兰性德卧病在床。

本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可以轻松考中进士现在却因为一场大病而成为空谈。

这对纳兰性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病榻之上,纳兰性德只能够靠写诗来排遣一下自己郁闷的心情。于是一首《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便诞生了。

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

谁知江上题名日,虚拟兰成射策时。

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愁眉。

漳滨强对新红杏,一夜东风感旧知。

在经过父母老师的开导后,纳兰性德重新焕发了生机,他每天刻苦读书,吟诵诗词。后来,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他发现流传到现在的宋、元、明书籍已经错误百出,于是他把这个现象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徐乾学见自己的学生如此爱学,于是便把自己的30年藏书拿了出来借给纳兰性德抄阅。

在抄写这些书籍的时候,纳兰性德忽然萌生了编写一部丛书的想法,于是说干就干,纳兰性德拿出40万两银子,在老师朋友的帮助下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这本书共计1792卷,对后世影响极大。

感情曲折

正所谓福兮祸兮,纳兰性德虽然没有成功参加殿试,但《通志堂经解》的编纂成功使得纳兰性德名声大噪,而这时候身为父亲的明珠在为儿子感到骄傲的同时开始寻思着找儿媳妇的事情。

虽然纳兰性德不喜欢被自己的父母包办婚姻但是出于对父母的孝心,最后还是顺从了父母,同意父母为自己置办婚事。

其实纳兰性德一直有喜欢的人,便是自己的表妹,这个表妹是寄居在纳兰性德家里的,自幼父母双亡,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情窦初开不免动了春心。

可是,俩人终究是有缘无分,表妹最终被选做秀女选进了宫中,俩人终究成为陌路。

这个世界上,幻想总是要被现实打败。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正是在清晨时分,满地的红花虽红却已冷了。

忽然之间,在金井旁与你相逢,可以是初见也可以是久别,你的眼神,让人看不出你的心事。

有谁知道?有谁知道?我从此将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孤灯难眠。

一段注定无果的感情终究以悲剧收场。

明珠在对满朝文武慎重观察一番以后,选择了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卢兴祖的女儿。

很快,纳兰性德便迎娶了卢氏为妻。

婚礼那天,纳兰性德有些紧张的掀开了卢氏的盖头,在看到卢氏的那一眼时,纳兰性德悬着的心降了下来。两人一见钟情,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惊讶于缘分的巧妙。

两人在婚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每当纳兰性德烛下夜读的时候,妻子卢氏都陪伴在他身边,正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

妻卢氏是个知书明礼的才女,纳兰性德只要一进书房,妻子便会悄悄地为他熏香、找书、研墨。寒冬时节,她会为他及时地添加衣服,生起暖炉;酷暑之季,她会为他摇扇驱蚊,或者端上来一盘冰镇的水果;纳兰性德疲倦时,她会用双手为他按摩,揉揉他的肩膀,捶捶他的腰背。

这样一个“完美”的妻子,有哪个男人不会心动呢?

红烛迎人翠袖垂,相逢长在二更时。

情深不向横呈尽,见面销魂去后思。

既已家庭圆满,接下来便是功成名就了。

康熙十五年,22岁的纳兰性德顺利被录取为进士二甲第七名。

之后,纳兰性德被封为三等侍卫。

在那个时候,御前侍卫可一直是个美差,许多人想当都当不上。

但是,纳兰性德的侍卫生涯并没有使他感到快乐,因此,他将更多的重心转移到自己的家庭上,小两口的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美满。

纳兰性德在婚后经常写诗作词公开秀恩爱。

水榭同携唤莫愁,一天凉雨晚末收,

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花枝是并头。

迫凉池上晚偏宜,菱角鸡头散绿漪,

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

词人秀恩爱就是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一样。

有时候,纳兰性德随着皇上出差,几个月不能回家,便以写词来抒发对妻子的想念之情。

梦里蘼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

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

好风又落桃花片。

从这首《天仙子》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是真的很懂女人心。

可惜也不知是应了那句“秀恩爱死得快”还是“老天爷诚心捉弄人”,纳兰性德深爱的卢氏仅仅陪伴了他三年便去世了。

卢氏的死,对纳兰性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使得他的词风发生了极大的转折。纳兰性德在卢氏去世半月后,作了第一首悼亡爱妻词《青衫湿遍·悼亡》,此后,纳兰词中悼亡之吟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花前、月下,还是清明、七夕,抑或是重阳、忌日

每念及与卢氏生前的恩爱,纳兰性德就泪如泉涌,一生如此,一生只愿做个感情的“痴儿'

卢氏亡故半月后,纳兰性德难掩心中思念与悲伤,作了他所赋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词是他的内心独白,词凄婉哀鸣,可谓句句有血,字字掩泪。

在纳兰性德的一生作品中,词题标明“悼亡”的有七首,词题未标明悼亡却实为追思爱妻的词文多达四十余首,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到了七分之一,由此可见,纳兰性德对其妻卢氏爱的深沉。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听他们的续弦之议。

在悼亡词的写作上,纳兰性德经常使用一些表现哀冷、凄清的景物,将自己的真情、痴情自然而然的与之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既“绪幽以远”、“动人凄怒”又“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的艺术境界。

后来,纳兰性德的父母看到自己儿子日益颓废,自己的孙子又无人照顾,于是便又为纳兰性德续了一门妻,官氏。可惜纳兰性德的心中都是对前妻的爱容不下其他任何人。

也因此,纳兰性德与官氏的夫妻关系一直不好。

在后来,纳兰性德随皇帝下江南结识了一位红颜知己,可惜因地位的悬殊,身份的不同,俩人最终成为了陌路。

英年早逝

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满清的一代词人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纵观纳兰性德一生,可谓一生就是个情种,一生多情、痴情,到最终却只能成为悲情,先是初恋情人被选入宫,再是爱妻卢氏三年早亡,到后来红颜知己,有缘无分。纳兰性德的一生岂是一个“惨”可以概括的。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他才能写出那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词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经典的词文,他将自己的词文编入《饮水词》当中,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便是以纳兰性德以及纳兰家族为蓝本的,书中的贾宝玉便有点纳兰性德的影子,此外,在当年,和珅进呈《红楼梦》给乾隆,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一句话,便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

因此,如果说有喜欢阅读红楼梦的朋友,不妨去找一找纳兰性德以及纳兰家族的故事来读一读,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初见时的美好,最终结局的超乎想象,纳兰性德的一生用词所述,便是带有一些淡淡的落寞与哀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第一情种,仅活了31岁
品词,品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觅词记】纳兰性德: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上)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我的图书馆
他有什么魔力,咏柳这种陈词滥调,在他手里却能起死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