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明舌脉要诀,学会这些辨证也没那么难!

脉象在辨证中的运用

作者/王幸福

中医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既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它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我临床上也很重视把脉望舌,但不见得神秘高深,也许我学艺不精。

经常有学生向我建议写写这方面的经验体会文章,我很渐愧,不敢下笔,生怕误人子弟。因为我把这方面看得很简单,脉看虚实,舌看寒热,再兼问闻参机变,就大体辨证也心中有数了。

中医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千,握者,难也。不如脉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大旨为此,亦可细究诸如。

(1)舌淡当温

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2)苔黄当消

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脾胃喜温而恶寒”(孙一奎《赤水玄珠》),在杂病处方中常规配伍谷麦芽“快脾开胃”(李时珍《本草纲目》)以鼓舞胃气,助消化也可治苔黄。

(3)苔腻当化

中焦湿滞即见腻苔。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白蔻仁、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黄、草果仁。一般来说,舌苔退了2/3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燥伤阴之弊。

(4)苔少当养

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甚至舌体裂口疼痛,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此种苔少舌象,多属阴亏血虚、津液脱失,概宜养阴、养血、养液,药以甘寒为主,如石斛、麦冬、生地黄、山药、玉竹、天花粉之属,并守方坚持,定会收效。

关于脉象主要按有力无力、是大是小、是粗是细就可以断虚实,有力而大且粗为实,尽量少用或不用温热补药,否则易犯实实之戒;无力而小且细为虚,可以用补药养血益气温阳,慎用或不用苦寒活血通泄攻下之药,以免犯虚虚之戒。

大旨为此,随着临床经验增多,还可以继续细化:

诸如右寸沉无易患颈椎病;

双寸浮滑有力多见头部火旺;

双关如豆,肝胃不和,柴胡剂处之;

右关沉弱多见脾虚或胃部手术过;

脉弦细如梗必见肝病;

左关洪滑有力必见肝郁火盛,男子右尺滑数多见下焦前列腺泌尿系症状;

女子右手尺不足,沉弱者,兼舌淡胖,不论有无瘀血,则必有少腹冷,腰寒凉,白带黏少而清稀,此为子宫虚寒,易用暖宫药如淫羊藿、小茴香、良姜、苍术及补肾药熟地黄、菟丝子、牛膝、枸杞子,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瘀血加桃红等。

据脉用方施药,方便直接。

总之一句话,把住舌脉,即可确定寒热虚实,再参合问闻二诊,大体就可以确定了,处方用药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会出原则性问题。要想把病看得更好,那就是经验技术的问题了。关于察舌按脉,吾确实不精,仅此而已,班门弄斧,希望以后能学到高明者简单实用的脉舌秘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掌握舌诊、脉诊的方法,看病快、疗效好!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21)辩证精确(虚证)
汉传中医 · 经方辨治精要
周仲英谈中医临床四诊技巧
【转载】周仲英讲中医临证技巧(一)
赵进喜谈中医四诊临床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