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的解读
年初吵架群里就开吵这一篇,那时没有反应过来。这几天又一次争吵,他们认为这个“开鬼门”是治疗水肿用发汗法的依据。这显然太没有道理,那么问题出现了,该如何读哪?一方面要有皮穿支的思维,另一方面要有中医思维,如果不懂中医思维,那么反黑格尔的思维就是中医思维
一、
原文: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问:用五谷来做成汤液及药酒,应该怎样?岐伯回答说:必须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
问道:何以见得?岐伯说:稻禀天地之和气,生长于高下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收割在秋时,故其杆坚实。
这里面就有一个中医的对世界的认识,即思维。很简单:种子,树根等等是对应这不同的“行”,种子是收藏,又有顽强的生命力,而树干是生长过程中凝固下来的坚硬物质。
因为我们现代科学往往从树干和种子的细胞特性来观察,却忽视了树干种子在不同方向发育时候的联系。按照中医阴阳思维,当一个化学反应产生一个“种子”内物质的时候,还可能同时发生另外一个化学反应,产生纤维这种无机物物质。
 二
原文: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问:上古制汤药,但虽然制好,却备在那里不用,这是什么道理?说:做好了,是为了防备万一的,因为上古之世,人们身心健康,很少生病,所以虽制成了汤药,就放在那里不用的。到了中古代,养生之道稍衰,人们的身心比较虚弱,因此外界邪气时常能够乘虚伤人,但只要服些汤液醪醴,病就可以好了。
黄帝道:现在的人,虽然服了汤药,而病不一定好,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现在的人和中古时代又不同了,一有疾病,必定要用内服药物,外治来刮痧、针炙外治,其病才能痊愈。
现在西医的科技发展下,只要病人去医院,总会有检查以及治疗手段。发热血象高说明可能感染,所以用抗生素。腰痛可能椎间盘突出,所以应该做手术。这样搞来搞去,病人越来越多,医保钱没有了。
 三
原文: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黄帝道:一个病情发展到了形体弊坏、气血竭尽的地步,治疗就没有办法见效,这里有什么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神气已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黄帝道:什么叫做神气不能发挥作用?岐伯说:针灸刮痧治病,是顺应本身的规律的治疗。现在微小物质,神已经不能控制;志、意已经散乱,所以不可痊愈。微小物质出现问题,神经调节也不够,营气和卫气对血管调控作用差。为什么?因为人过多的追求自己的欲望,强行用大脑来控制肢体,同时又担心受怕,因此,微小物质产生的少,血管运动也不协调,血管内微小物质不能发挥作用,血管壁神经也调整不了。微循环不能得到改善。所以叫做神去,病不好。
上述翻译,是把皮穿支理论中的神、营、卫等对应到血管的解剖层次,读者要理解的话,需要读一下以前的文章皮穿支和血管体的概念,以及背后的意义


原文: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黄帝道:凡病初起,病变很轻微,但大致情况,是先侵袭于皮肤。现在医生一看,都说是病已经成了。针石、汤药都不能达到病所了。现在医生都会做人、懂礼貌、守规矩,与病人象亲戚兄弟一样套进化,每日都能观察到声音、面色的变,然而病治不了,这是不是治疗的还是不够早呢?
这句话放在今天一样有道理。把黄帝换成一个领导人,他问:现在医院又大又洋气奢华,人就是感冒发烧都到三甲去看,做足各种高大上的化验检查;而且一年一度的体检成为常态,普及到农村。但是医院里的病人越来越多,各种病的死亡率还是一样。是不是我们要确定更早的疾病诊断标准那?打一个比方,前一段时间号称要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位130mmhg,是不是就能更好的治疗高血压病哪。
这样翻译,画外音可能读者就能听出来了。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岐伯说:病人是根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合作,病邪就不能制服,道理就在这里。
真是滑头,言外之意就是:不认可,也不反对。病人和医生合作最关键,至于什么病怎么看病,反而无所谓。也就是说,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让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好的办法,至于病怎么办,还是次要的
所以,下一句黄帝又问专业问题了。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问:有的病不是从皮肤进来的,是内脏的阳气不够,不能抵抗外邪导致的。因此,津液充满了各处,人体就胀,或者“湿“,魄独自在一起,微小物质独自在内,不与其他物质发生联系,血管活动程度很大,但是空消耗而已,并不能把营养输入到细胞上,用西医的说法就是微循环紊乱。不能穿原来的衣服,(这里并不是说水肿程度到了全身大一码,而是说湿会导致寒热不好,所以不耐寒或者不耐热,因此衣服厚薄最先与人的形态不相符合),四肢急动中,这是小血管的运动在体内调节不了,所以在外形表现出来了,怎么治?
这个问题需要多个角度来综合理解
1、问题与前边的是并列的,在中医里面就是两种病,一个是通过皮肤进来的,一个是五脏自生的。
2、津液的含义,津液在黄帝内经中多次联合出现,和用的次数远远多于单用的次数。可能中医认为的人体体内液体的形态不容易区分,所以以“津液”统称。津液有各种不同的含义,但又相互关联;大体来说就是往外分泌的是津,而流动性大的是液。所以blood是“血液”,而不翻译为“血津”,就是取其流动之意。含义能够解释,但也没有必要强行与西医对应。通过以下几处原文,可以体会一下津液的意象:1、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此次文字没有津。2、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这个对比很明显。3、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4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3、四极急而动中,既往都解读为四肢水肿,然后影响内脏。但是在我看来,急和动,应该都有一个主语叫做“脉“,也就是说,四肢的脉急,皮肤也跟着急,所以中央的脉比如冲脉等也动了。用现代西医的话说就是:血管跳动快,在腹部更容易摸到大血管搏动。
急,这个字也多次在黄帝内经中出现,是什么意思?经常与缓相对,如何理解?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帝曰:善。
岐伯说:治疗方法要平,不要烈性药物,权衡药性,让四肢的脉象动的幅度大一点,变缓和一点。呼应上文可以理解为:脉象的急就是跳动快,幅度小。在保暖的条件下,缪刺。
缪刺后边有一篇专门讲,即: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这一篇,如果我们不考虑具体的左右对此的刺法,专注于刺的部位和动作,就会发现缪刺是不刺经脉和穴,而刺两个皮穿支之间的连接处,通过调整更细的血管来改变微循环。
同时要使用促排便药物。开鬼门和洁净府是两个不同的操作。鬼门是肛门,把肛门打开+排便是两个神经活动。一个是不随意的低级反射,另一个是随意的高级反射活动。当粪便充满直肠刺激肠壁感受器,发出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便意。正常情况下,大脑反馈后,产生排使反射,肛门括约肌舒张,往往伴有深吸气,声门关闭,腹肌收缩等动作。
如果神散,则这个动作无法连贯的执行,就出现便秘。因此,现代医学强调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当人们早晨起床产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饭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都可促进结肠集团蠕动,这是生理性的,也是最健康的。
开鬼门洁净府被很多人理解为“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即开汗孔,泻膀胱”,显然他们自认为有道理。我不强调他们的理由。简单说一下为什么:
1、如果是用汗来解读,与前文有冲突。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阴阳别论篇第七: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呜。因此,从这两句背后的语义看,汗出后容易导致问题。那么,内脏有问题,马上通过发汗解决,逻辑上有问题。且前一句要求“温衣”,本身就有怕中风风寒等问题;后边一句再重新要求继续发汗,肯定是前后语句不连贯。
2、鬼门通魄门,本身就有肛门的含义。五藏别论篇第十一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3、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暴痈筋繻,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也就是说,魄汗不尽的病,要在经和穴的部位来治病,而前文刚刚提出要缪刺。又一次的前后语句不连贯。
4、本神第八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这也呼应本章的疾病状态时候的问题,其魄独居,孤精于内,即精和魄二者不能结合;正是微小物质不能协同血管神经活动,导致微循环问题。
当大便规律之后,便“精以时复”了,即精这种微小物质迅速(按时辰来计算)恢复功能。五行的阳气开始输布,宣发疏通五脏的郁积的东西。这样,代谢顺畅,微小物质自会生成,形体饱满,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


也就是说,黄帝内经格外看重排便的表现。把规律的、高质量的排便看做是生发五脏阳气,清理垃圾的最好办法。
最后说一下这个翻译的方法。很多人学黄帝内经是通过历史上各个中医大家的解读。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标准。客观的、不变的标准是什么?因为穴位是什么,经络是什么,在历史上没有人明确过。所以,再聪明的脑袋也只能以经书来解读经书,用a来论证b,b论证c,c再论证a,这也不停的循环论证
我的翻译,很多人可能不明白。需要结合半年以前的文章来看。前边的文章,写了如何皮穿支来解读黄帝内经的基本术语,从气血营卫到津液神等等,这一次是把所有的理解,纳入到一篇当中来翻译。 
我的所有的黄帝内经的理解,全部从皮穿支这个根上生长出来的,当然也能追溯回去。
皮穿支基本点,永远不会变,贯彻全篇的黄帝内经的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第九十篇
黄帝内经讲座 1
内经临床运用 (治则治法)11.3.素问·汤液醪醴论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58)|白鲜皮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③真至圣贤
【052】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