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郁达夫为与情人结婚抛弃妻子 公开出版恋爱日记

本文摘自《伴侣》2005年第4期 作者:刘流 原题为:郁达夫的传奇婚姻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1月出生在杭州富阳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13年9月,18岁的郁达夫随长兄郁蔓陀赴日本留学,经过半年多的补习进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先学文哲,后学医学。一年后获得官费待遇,分发至第八高等学校就读,后又转入法学部政治学科。此间,除开始写诗之外,还大量阅读德、英、日、俄的小说,并开始小说的构思与习作。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22岁那年暑假乘船返国探亲,母亲陆氏好说歹说为他订下了与孙荃的亲事。

孙荃是一位旧式小脚女子,比郁达夫小一岁,自幼生长在浙江富阳县南乡偏僻的宵井地方,但在父亲的教导下,熟读了“女四书”和“列女传”,能诗能文,在那时那地,可算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女子。1921年郁达夫趁放暑假回国,与孙荃完婚。婚后,孙荃为郁达夫生下一儿两女。孙氏谨守妇道,相夫教子,称得上是一位贤淑的妻子。1927年初春,郁达夫在上海遇见了王映霞以后,孙荃开始受到残酷冷漠的待遇。

王映霞本姓金,名宝琴,1907年12月22日生于风光明媚的西子湖畔,是一个出色的南国美人。由于外祖父王二南无子,金宝琴便与幼弟从小过继给王家,改姓王,表字映霞。王二南是一个有名的饱学之士,王映霞在他的熏陶和教导下,作诗填词大有可观。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王映霞喜欢球类运动,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样样在行。尤其是她那白嫩的肌肤,丰满结实而又颀长的身材,加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赢得了“校花”的头衔。

从杭州女师毕业后,王映霞接受省政府教育厅的分发,远赴浙南,担任温州第十中学附属小学的教师。有一位家住温州的孙百刚,与王二南称得上是通家之好。王映霞从杭州远赴温州任教人地生疏,一个大姑娘家,必定有所不便,因此王二南便致函孙百刚就近予以照应。

1926年冬天,革命军北伐的脚步已接近浙江。温州一带迫近战争边缘。在寒假中,王映霞跟随孙百刚夫妇一同到了上海,租屋马浪路尚贤坊。

1927年1月14日,郁达夫穿着前一天孙荃给他寄来的皮袍子去拜访东京的同学孙百刚,第一次见到王映霞,便有惊世绝艳之感,遂邀请大家一起去吃午饭、看电影、逛街。一个星期之后,映霞20岁生日(郁达夫已经32岁),郁达夫特别在江浙菜馆订了一桌上好的酒席以表庆贺,并送了一份生日礼物给王映霞。

他们的接触受到了孙百刚的劝阻,王映霞陷入苦恼之中。于是找了一些借口,搭车回到杭州金刚寺巷7号的家里。

王映霞在杭州过了农历新年,便又来到了上海,寄居在坤范女中任教的朋友宿舍里。她写了一封短信,约郁达夫到孙百刚家去会面。郁达夫如期赴约,但话不投机。又过了两天,他们在江南大饭店的一个房间里进行了长谈,王映霞提出,要和她结合,必须抛妻弃子,甚至背叛社会与家庭。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你来我往,两人的情感已达到白热化。

1927年9月,郁达夫将他和王映霞的恋爱过程,点点滴滴记载下来,编成“日记九种”,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内容新奇大胆,造成一时轰动。不只是把王映霞的一切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简直就是向天下宣示:王映霞就是郁达夫的了,看你还有什么话说。1928年春天,郁达夫与王映霞准备赴日本旅行结婚,后因故未成。于是便在杭州悄悄地举行了一个十分简朴的婚礼,新房设在金刚寺巷的王家。结婚后,他们来到上海。

由于“日记九种”的出版以及文坛上不断地报道郁、王的消息,使王映霞成了一个有名的大美人,她每到一处就成为大家目光集中的焦点。这使得郁达夫心中大兴妒嫉的念头。于是,便限制她外出。这便给王映霞带来了痛苦。

1929年11月间,王映霞为郁达夫生下了第一个男孩郁飞,一年半后,又生了第二个男孩郁云。家庭用度也随之增加不少,而且隐居富阳的孙荃母子的生活开支,也要靠郁达夫寄钱去接济。

1933年4月25日,郁达夫举家从上海迁回杭州,不到两个月,王映霞又为郁达夫生下了第三个儿子郁亮。但郁亮在世仅两年半,因患结核性脑膜炎而夭折。

1935年深秋他们开始建造自己的住宅,直到次年四月才竣工,取名为“风雨茅庐”。其间,郁达夫烦于泥土砖瓦的干扰,于1936年的正月十三离开杭州,到福州漫游去了。到福州后,接受了福建省政府的委派,担任省府参议,负责经济设计方面的工作。当他从福建赶回时,王映霞已经迁入新居。郁达夫在风雨茅庐只住了3天,便又赶往福州供职。这年8月13日,王映霞生下了第四个男孩郁荀。

郁达夫远赴闽地,给王映霞减少了许多约束的力量,甚至留下了充分的空档。她把郁飞、郁云交给母亲照管,还请了一个保姆看顾郁苟。自己摇身一变,打扮得花枝招展,毫无顾忌地去广结善缘了。

1938年12月28日,郁达夫和王映霞携长子郁飞离开福州去新加坡。当天晚上,南洋文艺界朋友在著名的醉林居酒家举行了盛大公宴,为他洗尘接风。宴席上,郁达夫结识了年仅21岁,具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歌星玉娇,并和她度过了如胶似漆、甜甜蜜蜜的3天夫妻生活。

两人分手后,郁达夫仍然时时思念着玉娇,只是无缘再见。他与王映霞之间原有的感情裂痕也因此更为加深了。

正在这时,香港《大风旬刊》的编辑陆丹林写信向郁达夫约稿,他就将近来写的20首旧体诗词,加上“新注”,集成一组《毁家诗记》交予陆丹林。这组诗词毫无保留地暴露了他们婚变的内幕,同时公开了妻子所谓“红杏出墙”的艳事。

这一组诗词轰动了国内外。对于丈夫的这一行为,王映霞自然是不能容忍的。虽经朋友多方面调解周旋,但已无法恢复过去的感情,于是协议离婚,并各自在报上登启事宣布于众。

郁达夫于1940年和王映霞离婚后,李筱英突然出现,使他本来已一潭死水的心池,又掀起波澜。李筱英是福建人,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能说流利的英语、上海话。1941年,李筱英刚满26岁,因和丈夫意见不合而离婚。当时她是新加坡情报部的华籍职员,后又担任新加坡电台的华语播音员。

李筱英十分崇拜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并主动向他求爱。46岁的郁达夫在政治失意和家庭破裂之余,遇上这位花容月貌的佳人,一拍即合,两人感情迅速发展。不久,李筱英便搬进郁家同居。

但是,两人的结合遭到了当时年仅13岁的郁飞的反对。虽然李筱英极力想搞好和郁飞的关系,但他始终不领情。郁达夫碍于儿子不接受李筱英,也不便正式结婚。1941年12月,李筱英痛苦地搬出了郁家。

1943年,郁达夫在印尼化名赵廉,在巴爷公务和朋友合开了赵豫记酒厂。9月,经朋友介绍,和华侨姑娘何丽有结婚。

何丽有是广东人,本名陈莲有,因其貌平平,郁达夫跟她开玩笑,改名何丽有,即何丽之有。因她没有受过教育,不懂华文,欣然接受了这个名字。她一直以为郁达夫是普通酒厂老板,直到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枪杀,人家才告诉她郁达夫是中国文化名人。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49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何丽有和郁达夫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取名郁大雅(亚),含有讽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的“大东亚共荣圈”之意;女儿美兰在郁达夫被害的第二天诞生。郁达夫的原配妻子孙荃,与郁达夫分居后就吃长素,念佛诵经,没有再嫁。1978年3月29日逝世,享年82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可能是《围城》的真正原型,钱钟书几乎是在写实
相识60天,郁达夫将王映霞拐入旅馆,但4天后痛哭:宁可不认识她
王映霞简史:被老公自爆家丑的杭州第一美女,每次嫁人都轰动全城
沈守祥│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离合悲欢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旷世孽缘
结婚12年,郁达夫登报怒斥妻子红杏出墙,王映霞却反咬:人面兽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