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八旗(清朝公主格格远嫁蒙古名单)

 

蒙古八旗
清代的蒙古地区划分为盟、部落、旗、佐,将各游牧部落纳入统一的行政体系之中。明清之际的蒙古原以部落(艾马克)为单位,部落首领为“部长”(鄂拓克)或“汗”。清朝依照八旗的形式,将蒙古部落编为旗分,是为蒙古的基本行政单位。旗下设“佐”,即苏木,相当于乡。
清代蒙古又分为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内属蒙古各旗由朝廷任命官员治理,与内陆的府、县无异,如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等。外藩蒙古各旗则由当地的世袭札萨克管理,处于半自治状态。在外藩蒙古,以若干旗合为一盟,设正、副盟长,掌管会盟事宜,并对各旗札萨克进行监管。
外藩蒙古又按其归附清朝的先后分为内札萨克蒙古与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即内蒙古,于天命至康熙初年陆续归附清朝,不但政治地位较高,还保留了一定的兵权。康熙中期以后陆续归附的各部称为外札萨克,无兵权,隶属于当地的将军、都统、驻扎大臣(西套蒙古二旗除外)。外札萨克蒙古中的喀尔喀四部后来成为外蒙古。
察哈尔察哈尔亲王旗:后金灭察哈尔部后,封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为贝勒,后晋爵和硕亲王,其所部被安置于义州(今辽宁义县一带)。崇德元年(1636年)编为旗。至于原察哈尔部总共被编为几旗、是否为札萨克旗,则无定论,有一旗、四旗、八旗之说。
察哈尔八旗:康熙十四年(1675年),额哲之孙布尔尼起兵反叛,不久败亡,其族遂绝嗣。于是察哈尔部众被改编为八旗,各旗设总管,游牧于宣化、大同边外,成为内属蒙古部落。其牧地“东至克什克腾界,西至归化城土默特界,南至太仆寺牧厂及山西边界,北至苏尼特及四子部落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察哈尔都统统辖察哈尔八旗。
镶黄旗察哈尔
正黄旗察哈尔
镶红旗察哈尔
正红旗察哈尔
镶白旗察哈尔
正白旗察哈尔
镶蓝旗察哈尔
正蓝旗察哈尔
内蒙古
内蒙古即内札萨克蒙古或内札萨克,始于清太宗时编旗。至康熙年间,共有二十五部,编为五十一旗[3]。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裁撤由归化城蒙古部落世袭的归化城都统一职,归化城土默特二旗改归绥远城将军管辖,成为内属部落。此后,内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设六盟,至清末不改。
哲里木盟
哲里木盟四部,十旗,会盟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之哲里木。
科尔沁部 六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旗),崇德元年(1636年)置
科尔沁右翼前旗,崇德元年置
科尔沁右翼后旗,崇德元年置
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旗),崇德元年置[7]
科尔沁左翼前旗,崇德元年置
科尔沁左翼后旗,顺治七年(1650年)置
扎赉特部 一旗
扎赉特旗,顺治五年(1648年)置
杜尔伯特部(博尔济吉特氏) 一旗,附牧于科尔沁右翼
杜尔伯特旗,顺治五年置
郭尔罗斯部 二旗,附牧于科尔沁左翼
郭尔罗斯前旗,崇德元年置
郭尔罗斯后旗,顺治五年置
卓索图盟卓索图盟二部,五旗,会盟于土默特右翼旗境内之卓索图。与昭乌达盟统属于热河都统。
喀喇沁部 三旗
喀喇沁右翼旗,崇德元年(1636年)置
喀喇沁左翼旗,顺治五年(1648年)置
喀喇沁中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增置
土默特部 二旗
土默特左翼旗,崇德元年置
附土默特左翼游牧“闲散喀尔喀多罗贝勒”,有时视为一旗,即“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8],康熙四年(1665年)封多罗贝勒。
土默特右翼旗,顺治五年置
昭乌达盟昭乌达盟八部,十一旗,会盟于翁牛特左翼旗境内之昭乌达。与卓索图盟统属于热河都统。
敖汉部 一旗
敖汉旗,崇德元年(1636年)置
敖汉右翼旗,宣统三年(1911年)分置,以原敖汉旗为敖汉左翼旗。不在“四十九旗”范围之内。
柰曼部 一旗
奈曼旗,崇德元年置
巴林部 二旗
巴林右翼旗,顺治五年(1648年)置
巴林左翼旗,顺治五年置
扎鲁特部 二旗
扎鲁特右翼旗,顺治五年置
扎鲁特左翼旗,顺治五年置
翁牛特部 二旗
翁牛特右翼旗,崇德元年置
翁牛特左翼旗,崇德元年置
阿噜科尔沁部 一旗
阿噜科尔沁旗,原置二旗,崇德元年改为一旗
克什克腾部 一旗
克什克腾旗,顺治九年(1652年)置
喀尔喀左翼部 一旗
喀尔喀左翼旗,其部落原属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康熙三年(1664年)内徙,置一旗
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五部,十旗,会盟于阿巴噶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境内之锡林河。
乌珠穆沁部 二旗
乌珠穆沁右翼旗,崇德六年(1641年)置
乌珠穆沁左翼旗,顺治三年(1646年)置
阿巴哈纳尔部 二旗
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康熙四年(1665年)置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康熙六年(1667年)置
浩齐特部 二旗
浩齐特左翼旗,顺治三年(1646年)置
浩齐特右翼旗,顺治十年(1653年)置
阿巴噶部 二旗
阿巴噶右翼旗,崇德六年(1641年)置
阿巴噶左翼旗,顺治八年(1651年)置
苏尼特部 二旗
苏尼特左翼旗,崇德六年置[10][11]
苏尼特右翼旗,崇德七年(1642年)置
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盟四部,六旗,会盟于四子部落旗境内之乌兰察布山,受绥远城将军节制。
四子部落 一旗
四子部落旗,崇德元年(1636年)置
茂明安部 一旗
茂明安旗,康熙三年(1664年)置
乌喇特部 三旗
乌喇特前旗,顺治五年(1648年)置
乌喇特中旗,顺治五年置
乌喇特后旗,顺治五年置
喀尔喀右翼部 一旗
喀尔喀右翼旗,其部落原属喀尔喀土谢图汗部,顺治十年(1653年)内徙,置一旗
伊克昭盟伊克昭盟一部,受绥远城将军节制。
鄂尔多斯部 七旗,顺治六年(1649年)编鄂尔多斯部为六旗: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今伊金霍洛旗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今准格尔旗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今达拉特旗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今鄂托克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今乌审旗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今杭锦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原札萨克旗),乾隆元年(1736年)由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析置
归化城土默特
归化城土默特,天聪六年(1632年)归附。天聪九年(1635年)编为左、右翼二旗,置归化城都统二人,由土默特蒙古世袭。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改派京官管理。雍正元年(1723年)恢复归化城都统旧制。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裁撤归化城都统一职,改由绥远城将军直接管辖。归化城土默特在行政上同时隶属于山西省归化城、和林格尔、托克托、清水河、萨拉齐五个直隶厅。
归化城土默特右翼旗
归化城土默特左翼旗
西套蒙古西套蒙古二旗,又称套西二旗,不设盟。
阿拉善厄鲁特旗,原属和硕特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额济纳土尔扈特旗,乾隆十八年(1753年)置
外蒙古外蒙古,或外喀尔喀,即外札萨克蒙古喀尔喀部。顺治十二年(1655年),分喀尔喀三汗部落为八札萨克,以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墨尔根诺颜、车臣汗巴布、丹津喇嘛为左翼;以札萨克图汗诺布尔、俄木布额尔德尼、车臣济农、昆都仑陀音为右翼。
康熙三十年(1691年)喀尔喀三汗举族内附,置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雍正三年(1725年)分土谢图汗部置赛音诺颜部,自此漠北外喀尔喀分为四部。乾隆中期以后,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隶属于库伦办事大臣;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隶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
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部,康熙三十年置。次年(1692年)五月,定为喀尔喀北路,编为十七旗:
中旗
左翼中旗
右翼中旗
中左旗
中右旗
中前旗
中后旗
左翼左旗
右翼左旗
左翼右旗
右翼右旗
左翼前旗
右翼前旗
左翼后旗
右翼后旗
左翼下旗
右翼下旗
雍正九年(1731年),析土谢图汗部西十九旗置赛音诺颜部。土谢图汗部改称喀尔喀后路。乾隆以后,增至二十旗,会盟于土拉河以南之汗山(今乌兰巴托南),满语称山为“阿林”,故称汗阿林盟。
土谢图汗旗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
土谢图汗部中右旗
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
土谢图汗部中旗
土谢图汗部左翼前旗
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旗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末旗
土谢图汗部左翼末旗,以上九旗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置
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
土谢图汗部中左翼末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置
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次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置
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土谢图汗部左翼左中末旗,康熙五十年(1711年)置
土谢图汗部中右末旗,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置
土谢图汗部中次旗,,康熙五十八年置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后旗,雍正八年(1730年)置
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旗,雍正九年置
土谢图汗部左翼中左旗,雍正十年置
土谢图汗部中左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置
赛音诺颜部喀尔喀中路赛音诺颜部,一作三音诺颜部,原隶属于土谢图汗部。雍正九年(1731年)因策凌征准噶尔有功,授“大札萨克”,分土谢图汗部右翼中旗、中左末旗、右翼右后旗、中前旗、中左旗、中末旗、右翼中左旗、右翼末旗、右翼前旗、中后旗、左翼左旗、左翼右旗、左翼左末旗、右翼中末旗、右翼左末旗、右翼中右旗、右翼后旗、中后末旗、中右翼末旗共十九旗,置赛音诺颜部。乾隆以后增至二十二旗,与所附额鲁特部二旗,共二十四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称齐齐尔里克盟。
赛音诺颜旗(原土谢图汗部右翼中旗)
赛音诺颜部右翼右后旗
赛音诺颜部中左旗
赛音诺颜部中前旗
赛音诺颜部中末旗
赛音诺颜部右翼前旗
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
赛音诺颜部右翼末旗
赛音诺颜部右翼后旗
赛音诺颜部左翼右旗,以上十旗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置
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末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置
赛音诺颜部右翼中右旗,康熙三十五年置
赛音诺颜部中右翼末旗,康熙三十五年置
赛音诺颜部右翼左末旗,康熙三十六年置
赛音诺颜部右翼中左旗,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置
赛音诺颜部中后末旗,康熙四十八年置
赛音诺颜部中后旗,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置
赛音诺颜部右翼中末旗,康熙五十一年置
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康熙六十年(1721年)置,即额驸策凌所领之旗。以上十九旗原属土谢图汗部。
赛音诺颜部右末旗,乾隆三年(1738年)置
赛音诺颜部中右旗,乾隆十六年(1751年)置
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14]
附 额鲁特部(即准噶尔部) 二旗,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由土谢图汗部改隶赛音诺颜部。
额鲁特贝子旗(额鲁特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置,封巴图尔珲台吉之孙丹济拉为札萨克辅国公,附土谢图汗部游牧。[14]
额鲁特前旗,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授巴图尔珲台吉之从曾孙阿喇布坦为札萨克郡王,置一旗,附土谢图汗部游牧。雍正四年(1726年)增置一旗,七年(1729年)二旗合并。
车臣汗部喀尔喀东路车臣汗部,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次年(1692年)编为十二旗:
车臣汗部中旗(车臣汗旗)
车臣汗部左翼中旗
车臣汗部右翼中旗
车臣汗部中左旗
车臣汗部中右旗
车臣汗部中前旗
车臣汗部中后旗
车臣汗部中下旗(车臣汗部中末旗)
车臣汗部左翼前旗
车臣汗部左翼后旗
车臣汗部右翼前旗(《平定朔漠方略》无此旗)
车臣汗部右翼后旗
乾隆年间增至二十三旗。该部会盟于克鲁伦河巴拉斯城,称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车臣汗部中末次旗,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置
车臣汗部中左前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车臣汗部中右后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车臣汗部左翼左旗,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
车臣汗部左翼右旗,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
车臣汗部右翼左旗,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
车臣汗部左翼后末旗,康熙五十年(1711年)置
车臣汗部右翼中右旗,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置
车臣汗部右翼中左旗,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置
车臣汗部中末右旗,乾隆十四年(1749年)置
车臣汗部右翼中前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喀尔喀西路札萨克图汗部,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次年编为九旗:
札萨克图汗部中旗(札萨克图汗旗)
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左旗
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右旗(《平定朔漠方略》无此旗)
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左旗
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右旗
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前旗
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前旗
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后旗
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后旗
雍正十年(1732年)削策旺札布的札萨克图汗爵位,以其叔父之子、右翼左旗札萨克格埓克延丕勒袭札萨克图汗位,兼管札萨克图汗旗与右翼左旗,视为一旗。乾隆以后增至十八旗,与所附辉特部一旗,共十九旗,会盟于札克河源头之毕都尔诺尔,称札克毕拉色钦毕都尔诺尔盟。
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后末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次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右末旗,雍正二年(1724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后末旗,雍正四年(1726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左翼中旗,雍正六年(1728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左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右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置
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末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置
附 辉特部 一旗
辉特旗,罗布藏后裔。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授辉特台吉拉克沁噶喇为札萨克一等台吉,附札萨克图汗部游牧。
唐努乌梁海唐努乌梁海为乌梁海人,康熙末、雍正初归降。置五旗、四十八佐领,视同蒙古部落。隶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
唐努旗
萨拉吉克旗
托锦旗
库布苏库勒诺尔旗
克木齐克旗
乌里雅苏台将军所属乌梁海二十五佐领
札萨克图汗部所属乌梁海五佐领
赛音诺颜部所属乌梁海十三佐领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所属乌梁海五佐领
科布多
科布多各部统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杜尔伯特部及阿尔泰山一带各部落。
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部(绰罗斯氏),乾隆十八年(1753年)内附,次年(1754年)编为十四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设左、右两翼赛音济雅哈图盟,会盟之例一如外蒙古。
杜尔伯特左翼 十一旗(赛音济雅哈图左翼盟)
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旗(杜尔伯特汗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左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前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后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上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下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前左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前右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后左旗
杜尔伯特左翼中后右旗
杜尔伯特右翼 三旗(赛音济雅哈图右翼盟)
杜尔伯特右翼前旗
杜尔伯特右翼前右旗
杜尔伯特右翼中右旗
附 辉特部 二旗
辉特下前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附杜尔伯特右翼游牧
辉特下后旗,乾隆二十年置,附杜尔伯特左翼游牧
札哈沁部
札哈沁部 二旗
札哈沁三等信勇公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
札哈沁总管旗,嘉庆五年(1800年)增置
科布多额鲁特部科布多额鲁特部 一旗
额鲁特总管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置
明阿特部明阿特部 一旗
明阿特旗,原属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乾隆三十年(1765年)自为一旗,改隶科布多
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七旗,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20]。光绪三十二年末(1907年)改属阿尔泰。
阿尔泰乌梁海左翼副都统旗
阿尔泰乌梁海左翼散秩大臣旗
阿尔泰乌梁海左翼总管旗二
阿尔泰乌梁海右翼散秩大臣旗
阿尔泰乌梁海右翼总管旗二
阿尔泰淖尔乌梁
海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置。同治六年(1867年)割让予俄罗斯。
阿尔泰淖尔乌梁海总管旗二
新土尔扈特部新土尔扈特部二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次年,以其部为青塞特奇勒图盟。1907年改属阿尔泰。
新土尔扈特左旗
新土尔扈特右旗
新和硕特部新和硕特部一旗,原附属于新土尔扈特左旗,编为半个佐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分出,嘉庆元年(1796年)置札萨克旗。1907年改属阿尔泰。
新和硕特旗
游牧喇嘛部落锡哷图库伦札萨克喇嘛,于盛京法库边外游牧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附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游牧
额尔德尼班第达呼图克图,附喀尔喀赛音诺颜部游牧
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附喀尔喀赛音诺颜部游牧
青苏珠克图诺门罕,附喀尔喀赛音诺颜部游牧
那鲁班禅呼图克图,附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游牧
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蒙古各旗
青海蒙古各部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和硕特台吉罗卜藏丹津叛乱。次年(1725年)编青海蒙古各部为二十七旗,置西宁办事大臣管辖青海地方,并主持蒙古各部会盟,不设盟长。雍正九年(1731年)增置二旗。嘉庆十一年(1816年)裁撤一旗,余二十八旗。道光三年(1823年)分青海黄河以北之蒙古二十四旗为左、右翼二盟。
青海和硕特部青海和硕特部 二十一旗
和硕特前头旗
和硕特前左翼头旗
和硕特北前旗
和硕特北右翼旗
和硕特北左翼旗
和硕特北左末旗
和硕特北右末旗
和硕特东上旗
和硕特南左翼次旗,嘉庆十一年(1816年)裁撤。
和硕特南左翼中旗,雍正九年(1731年)置
和硕特南左翼后旗
和硕特南左翼末旗
和硕特南右翼中旗
和硕特南右翼后旗
和硕特南右翼末旗
和硕特西前旗
和硕特西后旗
和硕特西左翼后旗
和硕特西右翼后旗
和硕特西右翼中旗
和硕特西右翼前旗
青海辉特部辉特部 一旗
辉特南旗
青海绰罗斯部绰罗斯部 二旗
绰罗斯北中旗,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置
绰罗斯南右翼头旗
青海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 四旗
土尔扈特西旗
土尔扈特南中旗
土尔扈特南后旗
土尔扈特南前旗,雍正九年(1731年)置
青海喀尔喀部喀尔喀部 一旗
喀尔喀南右旗
游牧喇嘛察汉诺门罕,附青海蒙古游牧,视为一喇嘛旗
新疆蒙古各部新疆蒙古各部落统于伊犁将军,原不置札萨克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锡率俄属土尔扈特、和硕特等部归降,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喀喇沙尔、库尔喀喇乌苏等地划给牧地,置旧土尔扈特、中路和硕特二部。
旧土尔扈特部旧土尔扈特部十旗,分为南、北、东、西四路,即四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南路旧土尔扈特部四旗,皆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
南路旧土尔扈特旗(卓里克图汗旗)
南路旧土尔扈特中旗
南路旧土尔扈特右旗
南路旧土尔扈特左旗
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北路旧土尔扈特部 三旗
北路旧土尔扈特旗,乾隆三十六年置
北路旧土尔扈特右旗,乾隆四十年(1775年)置
北路旧土尔扈特左旗,乾隆四十年置
东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东路旧土尔扈特部二旗,皆为乾隆三十六年置
东路旧土尔扈特右旗
东路旧土尔扈特左旗
西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西路旧土尔扈特部一旗,乾隆三十六年置
西路旧土尔扈特旗
中路和硕特部中路和硕特部四旗,自为一盟,称巴图塞特奇勒图盟。
中路和硕特中旗,乾隆三十六年置
中路和硕特中右旗,乾隆三十六年置
中路和硕特中左旗,乾隆四十年(1775年)置
中路和硕特多罗贝勒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置,嘉庆二年(1797年)裁撤
西藏西藏蒙古各旗、部由驻藏大臣管辖。
达木蒙古八旗,原属和硕特部。置佐领八人,不设总管,直属于驻藏大臣。
霍尔三十九族
黑龙江蒙古各部黑龙江蒙古各部统属于黑龙江将军。
额鲁特部
依克明安旗
杜尔伯特部(绰罗斯氏),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额尔齐斯河徙牧呼伦贝尔,隶属于呼伦贝尔总管。
博东齐旗
布图库旗
八旗蒙古正黄旗蒙古
镶黄旗蒙古
正白旗蒙古
镶白旗蒙古
正蓝旗蒙古
镶蓝旗蒙古
正红旗蒙古
镶红旗蒙古
[编辑]新疆驻防八旗蒙古新疆伊犁所属察哈尔、额鲁特,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各定为左右翼、八旗。左右翼各置总管一人,统属于伊犁将军。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定塔尔巴哈台所属额鲁特部为一旗。
伊犁察哈尔八旗
左翼四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右翼四旗:正黄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
伊犁额鲁特八旗
左翼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右翼下五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
塔尔巴哈台额鲁特旗
黑龙江驻防八旗蒙古巴尔呼部
陈巴尔呼
新巴尔呼


清朝公主格格远嫁蒙古名单
舒尔哈齐之子恪僖贝勒图伦次女:由皇太极抚养宫中,封和硕公主,嫁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
2、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科尔沁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
3、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巴林部固山贝子塞棱。
4、努尔哈赤第三女:嫁敖汉部索诺木杜棱。
5、皇太极长女:嫁敖汉部台吉班第。
6、舒尔哈齐子贝勒寨桑武之女:嫁巴林部贝勒塞腾礼。
7、代善第五女:嫁科乐沁台吉多尔济(布塔奇之子)。
8、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女:嫁土默特部布尔哈图岱达尔汉。
9、皇太极第四女雍穆公主:嫁科尔沁幙吴克善之子弼尔塔哈尔。
10、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女:嫁科尔沁贝勒绰尔济。
11、舒尔哈齐子贝勒寨桑武之女:嫁科尔沁扎萨克图杜棱布塔齐之子台吉诺尔布。
12、代善次女:嫁奈曼部台吉巴达礼。
13、皇太极次女: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
14、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科尔沁达尔汉卓礼克图巴敦台吉。
15、皇太极第三女端靖公主:嫁科尔沁索诺木(孝端后之侄)之子奇塔特。
16、褚英之女:嫁科尔沁巴图鲁郡王满珠习礼。
17、颖亲王萨哈廉次女:嫁苏尼特部多罗郡王腾机思。
18、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女:嫁阿鲁科尔沁部贝子穆章。
19、皇太极第八女永安公主:嫁科尔沁巴达礼亲王之子巴雅斯祜朗。
20、英亲王阿济格之女:嫁杜尔伯特部台吉扎穆索。
21、英亲王阿济格第四女:嫁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博多和。
22、皇太极第十一女:嫁阿巴垓部噶尔玛索诺木。
23、皇太极第五女淑慧公主:嫁巴林辅国公色布腾。
24、承泽亲王硕塞之女郡主:嫁科尔沁多罗贝勒沙津。
25、简亲王济度第三女端敏公主:顺治抚养于宫中,封公主,嫁科尔沁达尔汉亲王班第。
26、简亲王济度长女郡主:嫁阿鲁科尔沁多罗郡王塞棱多尔济。
27、多铎第八女:嫁科尔沁部鄂齐尔(生母为雍穆公主)。
28、端重亲王博洛之女:嫁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布尔尼。
29、贝子彰泰之女县君:嫁巴林部多罗郡王纳穆达克。
30、恭亲王常宁长女纯禧固伦公主:康熙抚养于宫中,封纯禧和硕公主,后进封为固伦公主。嫁科尔沁头等台吉班第(奇塔特之孙)。
31、安亲王岳乐之女:嫁土默特贝勒额尔德穆图。
32、康熙帝第三女荣宪公主:嫁巴林部额驸色布腾之孙乌尔衮。
33、庄亲王博果铎长女:嫁巴林部公爵纳穆札。
34、康熙第五女端静公主:嫁喀喇沁杜棱郡王扎什之子噶尔臧。
35、康熙第六女恪靖公主:嫁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36、显亲王丹臻之妇:嫁科尔沁贝勒喇什。
37、庄亲王博果铎之女:康熙抚养宫中,封郡主。嫁阿拉善郡王阿宝。
38、贝子罗托之子富达礼之女:宫中抚养,封郡君,嫁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和硕亲王策旺扎普。
39、直郡王允禔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色棱。
40、康熙第十女纯悫公主:嫁喀尔喀台吉策凌。
41、康熙第十三女温恪公主:嫁翁牛特部杜棱郡王苍津。
42、康熙第古五女敦恪公主: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
43、显亲王丹臻之女:嫁敖汉部台吉罗卜藏。
44、裕亲王福全之女: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卜藏衮布(班第长子)。
45、恒亲王允祺长女:嫁喀喇沁部纳穆赛。
46、淳亲王允佑第五女郡主:嫁奈曼部达尔汉郡王垂忠。
47、淳亲王允佑次女郡主:嫁敖汉部三等台吉多尔济拉史。
48、诚亲王允祉次女郡主:嫁喀尔喀头等台吉根扎普多尔济。
49、裕亲王保泰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头等台吉策旺多尔济。
50、贝子允禟长女郡主:嫁厄鲁特郡王色布腾旺布。
51、恂郡王允禵次女郡主:嫁喀喇沁贝子们衮扎布。
52、恒亲王允祺次女郡主:嫁厄鲁特部郡王策凌旺布。
53、贝子允禟次女:嫁巴林郡王凌布。
54、诚亲王允祉第三女郡主:嫁喀喇沁多罗杜楞郡王伊达木扎布。
55、废太子允礽第三女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拉布坦。
56、履亲王允祹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台吉达尔玛达都。
57、废太子允礽第六女淑慎和硕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和硕公主。嫁科尔沁贝子观保。
58、恂郡王允禵第五女郡主:嫁厄鲁特多罗郡王色布腾旺布。
59、怡亲王允祥第四女和惠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公主。嫁喀尔喀世子多尔济色布腾。
60、淳亲王允佑第七女郡主:嫁科尔沁二等台吉色布腾多尔济。
61、庄亲王允禄长女端柔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公主。嫁科尔沁郡王齐默特多尔济。
62、恒亲王允祺第四女县君:嫁科尔沁冰图郡王伊锡班第。
63、直郡王允禔第十三女郡主:嫁喀喇沁贝勒僧衮扎布。
64、庄亲王允禄第八女县主:嫁阿拉头号贝勒罗卜藏多尔济。
65、恒亲王允祺子弘昂次女:嫁喀喇沁郡王喇特纳锡第。
66、慎郡王允禧第三女县主:嫁喀尔喀郡王桑赛多尔济。
67、泰郡王弘春长女:嫁喀喇沁贝子瑚图灵阿。
68、乾隆第三女和敬公主:嫁科尔沁色布腾巴勒珠尔。
69、和亲王弘昼长女和婉公主:乾隆抚养宫中,封公主。嫁巴林部郡王堪钦之子德勒克。
70、諴亲王允秘之女:嫁科尔沁班珠尔(达尔玛达都之子)。
71、贝勒允祁次女:嫁科尔沁公爵哈达(贝勒绰尔济曾孙)。
72、理亲王弘晰第十二女郡君:嫁厄鲁特亲王道齐。
73、辅国将军弘明次女:嫁厄鲁特郡王罗布扎。
74、乾隆第七女和静公主:嫁喀尔喀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之子拉旺多尔济。
75、怡亲王弘晓长女郡主:嫁科尔沁三等台吉敏珠尔多尔济。
76、二等侍卫永璞长女:嫁翁牛特部郡王博达扎布。
77、循郡王永璋长女县君:嫁喀喇沁固山贝子扎拉丰阿之子丹巴多尔济。
78、荣亲王永琪长女县君:嫁阿拉善亲王罗卜藏多尔济之子旺亲班巴尔。
79、三等侍卫弘瞩之女:嫁厄鲁特贝勒富塔喜。
80、礼亲王永恩次女:嫁喀喇沁贝勒索诺木巴禄尔之子根都扎布。
81、辅国公永琨之女:嫁喀喇沁贝子丹巴多尔济。
82、贝勒永瑗之女:嫁科尔沁郡王达锡端多布。
83、履亲王永珹次女县主:嫁阿拉善亲王罗卜藏多尔济之子旺沁巴穆巴尔。
84、定亲王绵恩长女郡主:嫁喀喇沁多罗郡王端珠布色布腾之子满珠巴咱尔。
85、成亲王永瑆次女县主:嫁敖汉部固山贝子德威多尔济。
86、质亲王永瑢第五女县主:嫁敖汉部郡王德钦。
87、贝勒永瑗之女:嫁喀尔喀郡王蕴端多尔济。
88、履亲王永珹第三女县主:嫁敖汉部公爵纳穆扎勒多尔济。
89、嘉庆第三女庄敬公主:嫁科尔沁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
90、嘉庆第四妇庄静公主:嫁土默特贝子玛尼巴达喇。
91、顺承郡王伦柱第十一女:嫁阿拉善亲王囊栋布苏隆。
92、庄亲王绵课第十女:嫁翁牛特部郡王敖那克勒迪。
93、贝勒文和次女:嫁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94、怡亲王奕勋长女:嫁土默特贝子德勒克色楞。
95、贝勒永珠次女:嫁喀喇沁郡王布尼雅巴拉长子色伯克多尔济。
96、贝勒奕绘(荣亲王永琪之孙)长女:嫁喀尔喀亲王车登巴咱尔。
97、贝勒奕绮长女:嫁敖汉部郡王达尔玛格尔之子达旺之克坦。
98、贝子祥端长女:嫁喀喇沁郡王多尔济。
99、道光第四女寿安公主:嫁奈曼部台吉德穆楚克扎布。
100、怡亲王载垣长女郡主:嫁科尔沁亲王伯彦讷谟祜(僧格林沁之子)。
101、顺承郡王春山之女:嫁敖汉贝子达克沁。
102、惠亲王绵愉之女:嫁喀喇沁郡王多尔济(娶贝子祥端长女为妻)之子旺都特那木济勒。
103、瑞郡王奕志第七女:嫁贝勒那尔苏(僧格林沁之孙,伯颜讷谟祜之子)。
104、庆亲王奕劻长女:嫁喀尔喀亲王那彦图。
105、贝勒溥庄之女:嫁奈曼部郡王玛什巴图尔。
106、克勤郡王晋祺之女:嫁科尔沁亲王那木济勒色楞。
107、睿亲王魁斌之女:嫁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
108、克勤郡王晋祺之女:嫁科尔沁冰图郡王棍楚克苏隆。
109、贝勒载澍次女:嫁科尔沁亲王色旺端鲁布。
110、肃亲王善耆之女:嫁科尔沁亲王业喜海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清时期蒙古各部
列传三百五  籓部一
清朝外藩蒙古亲王、郡王
玉海:康熙年间附牧于察哈尔扎萨克旗的喀尔喀部众及其归宿
满蒙联姻如何成为清代奉行不移的国策之一?
内蒙古49旗总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