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些跨国企业趁虚而入 在大发中国“国难财”?

 

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多家洋奶企提起反垄断调查,使得洋奶粉的低成本高利润问题备受关注。洋奶粉企业在国产奶粉频发信任危机的情况下不断涨价是一种发“国难财”的表现。  

事实上,大发“国难财”的还不止洋奶粉。由于中国的食品安全、大气污染等问题,很多跨国企业瞄准了这类商机。  

自己的市场守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被人抢去吗?  

1、三聚氰胺让洋奶粉底气十足  

3月25日, AC尼尔森最新的一份《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11%和7.7%,合计占据中国婴幼儿奶粉近半市场。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大受打击,洋奶粉对中国市场的占用额稳步提升,并开始进入集中涨价期,基本是“半年一涨”,甚至“一季一涨”,每次提价幅度超过10%。  

事实上,洋奶粉之所以能在中国有十足的底气,便是因为其掌握了海外奶源。而中国父母苦于找不到放心的奶粉,只能诉诸他们。

2、PM2.5肆虐

日系空气净化器销量创记录   空气质量下降了,家电企业却笑了。日本JEMA(日本电器工业协会)今年4月底公布的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12年度空调和空气进化器的销量都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日本国内高度关注中国大气污染,其情绪“且忧且喜”。忧的是害怕日本空气质量受中国影响,而喜的则是中国PM2.5值超标为日本环保产品带来新的商机,“PM2.5产品”被认为是中国市场对于日本制造新需求的来源。  

除了家用领域,日本环保企业还希望在产业污染控制领域扩大对华销售,如三菱和川崎重工已经向中国的火力发电站提供脱硫装置设备和技术。日立造船则正在向中国推销脱硝装置,该装置可以消除汽车尾气当中的氮氧化物。

3、毒胶囊事件受益者:外资制药企业  

频发的质量问题让中国制药陷入信任危机。去年多家药企使用致癌毒胶囊曾震惊全国,今年的维C银翘片涉毒事件又让人们惶恐不安,近期,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也不断被爆出朱砂超标等质量问题。这让外资药企瞄准了机会。目前,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进口药已经占到了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  

尽管包括强生、外资药企近年也不断爆出质量问题。但外资药企在宣传上,更强调是其质量。也因此其可以更方便地维持其高定价策略。

4、澳洲产品印有“不含中国原料”  

5月31日,中国网友@甜妞儿的欧麻 通过微博曝光,澳大利亚婴幼儿有机食品品牌贝拉米在产品介绍书上赫然用黑体字印刷“重要的是,该产品未包含任何来自中国的原料”等字样,此事一经曝出,便成为网络热点。有媒体求证后,发现该宣传词确实存在。  

澳洲奶粉代购业从业人士表示:“这极有可能是贝拉米的营销策略,为了激发中国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兴趣,先由这种略带负面的营销策略入手。”

5、“镉大米”让泰国香米销量大涨  

5月,广州查出镉超标的毒大米,这一消息促使民众转而购买泰国香米等进口米。  

据悉,由于价格贵,泰国大米在我市的大米市场份额之前一直保持在5%—10%左右,一年也就销个几万吨,属“小众米”,但今年的“镉大米”事件导致市民更加青睐进口大米,泰国大米销量增加了约5%。以盛宝粮油为例,往年通常要到八月才补货,但今年至今已经补了两次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川异域,日本商家不发国难财
【老徐微评】勿忘国难,洗刷国耻
最早将九一八称为“国难节”纪念的报纸首次发现
传说中一盘下得很大很大的棋(转)
上海这些发国难财的人全被抓了,活该!
120元的团购菜,就这么点?大发国难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