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吻兰、锚钩吻兰、台湾吻兰

 

吻兰,假鳞茎细圆柱形,貌似叶柄,叶纸质,花葶长14—18厘米,无毛, 被2 4枚膜质筒单鞘;总状花序长4—7厘米,疏生4––7朵花,花瓣长圆 形,与萼片等长而稍狭,先端渐尖;唇瓣白色, 花期7—11 月,产福建南部(南靖)、
台湾(台北一带)、广东(英德、肇庆、大埔)海南(保亭、 白沙)、广西南部(十万大山)、云南东南部(屏边)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 600—1000米的山谷密林下阴湿处或沟谷阴湿岩石上。
越南、泰国也有。
中文学名:吻兰
拉丁学名:Collabium chinense
别称:中国吻兰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科:兰科
亚科:兰亚科
族:树兰族
属:吻兰属
分布区域: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西藏东南部

 

形态特征

假鳞茎细圆柱形,貌似叶柄,通常长约4厘米,与叶柄近等粗,基部稍扩大并多少 贴伏于根状茎上,被鞘。[1]

纸质,长7—15(--21)厘米,宽(2--)4--7(--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并具长1--2厘米的柄,具多数弧形脉。[1]


花葶长14—18厘米,无毛, 被2 4枚膜质筒单鞘;总状花序长4—7厘米,疏生4--7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 比花梗和子房短,长1.1—1.6厘米,先端渐尖;花中等大;
萼片花瓣绿色;中萼片 长

  


圆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宽约2.5毫米,先端渐尖,具5条脉;侧萼片多少镰刀状 长圆形,等长于中萼片而较宽,先端渐尖,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具5条脉;[1]

花瓣长圆 形,与萼片等长而稍狭,先端渐尖;唇瓣白色,倒卵形,长约9毫米,基部具爪,’3 裂;侧裂片小,卵形,先端钝,摊平后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相距6毫米;
中裂片近扁圆 形,宽9毫米,先端近圆形,前端边缘稍具细齿;唇盘在两侧裂片之间具2条新月形的 褶片并延伸至基部的爪上;距圆筒形,长6毫米,粗约2.5毫米;蕊柱黄色,
长约1厘 米,
基部具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两侧扩大为向前伸的三角形齿。[1]
花期
花期7—11 月。[1]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吻兰全株
产地分布
产福建南部(南靖)、台湾(台北一带)、广东(英德、肇庆、大埔)海南(保亭、 白沙)、广西[2]
南部(十万大山)、云南东南部(屏边)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 600—1000米的山谷密林下阴湿处或沟谷阴湿岩石上。越南、泰国也有。[1]
锚钩吻兰,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1––2厘米,圆柱形,叶纸质,
椭圆形,花葶长达1米余,无 毛,被4—5枚长3—5厘米的鞘;总状花序长达21厘米,具多数疏离的花,花白色,花期4月,
产广西东部(平南、金秀、荔浦)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 谷岩石阴湿处或林下。也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越南。
中文学名:锚钩吻兰
拉丁学名:Collabium assamicum
界:植物界
纲:单子叶植物纲
科:兰科
亚科:兰亚科
族:树兰族
属:吻兰属
分布区域:广西东部、西藏东南部、印度东北部和越南

形态特征

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1--2厘米,圆柱形,长4--6厘米,粗7—12毫米,基 部稍扩大,被膜质筒状鞘,顶生1枚叶。[1]


纸质,椭圆形,长20—36厘米,宽5—12.5 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收狭为长9—10厘米的柄,具5条脉。[1]

花葶长达1米余,无 毛,被4—5枚长3—5厘米的鞘;总状花序长达21厘米,具多

锚钩吻兰(百度搜图)(10张)
数疏离的花;花苞片狭 披针形,长1.2—1.5厘米;
花梗和子纤细,长2—2.5厘米;花白色;中萼片狭长圆 形,长1.4—1.8厘米,宽3毫米,先端稍钝,具不明显的脉;
侧萼片镰刀状长圆形, 等长于中萼片而稍宽,先端钝,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具不明显的3条脉;萼囊距状, 长约4毫米;[1]

花瓣相似于侧萼片而较狭;唇瓣倒卵状楔形,长约l厘米,3裂;侧裂片 近卵形,先端钝,摊平后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相距约1厘米;中裂片倒卵形,凹陷,先端 近截形,宽5—7毫米;
唇盘上具3条褶片,中央l条较短;蕊柱长1厘米,只明显的 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中部两侧各具1枚倒齿状的臂。[2]

花期
花期4月。[2]

产地分布
广西东部(平南、金秀、荔浦)和西藏东南部(墨脱)。
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 谷岩石阴湿处或林下。
也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越南。
台湾吻兰(学名:Collabium formosanum Hayata)属兰科吻兰属植物,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假鳞茎。假鳞茎细圆柱形或貌似叶柄,具1个节,被筒状鞘,顶生1枚叶。
花葶从根状茎末端近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总状花序疏生数朵花;花序柄纤细,基部被膜质鞘;花中等大;萼片相似,花瓣常较狭;
唇瓣具爪,贴生于蕊柱足末端,蕊柱细长,稍向前弯,基部具长的蕊柱足,两侧具翅;花粉团2个,蜡质,近圆锥形,附着于较松散的粘质物上。生于海拔840-1600米的密林下地上或石上
。产于中国台湾(台北、南投等地),中国东南部和西南部均有分布。
中文学名:台湾吻兰
拉丁学名:Collabium formosanum Hayata
别称:台湾柯丽白兰,金唇兰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天门冬目
科:兰科
属:吻兰属
种:台湾吻兰

形态特征

台湾吻兰是陆生兰。
假鳞茎疏生于根状茎上,圆柱形,长1.5-3.5厘米,粗2-4毫米,被鞘。[1]


厚纸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2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有时楔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波状,具许多弧形脉。[1]

台湾吻兰(5张)

花葶长达38厘米;总状花序疏生4-9朵花;花序柄被3枚鞘;花苞片狭披针形,约等长于花梗和子房,通常长1-1.5厘米,先端渐尖;萼片和花瓣绿色,先端内面具红色斑点;
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15-17毫米,宽2.2-2.5毫米,先端渐尖,具3条脉;侧萼片镰刀状倒披针形,比中萼片稍短而宽,先端渐尖,基部贴生于蕊柱足,具3条脉
;[1]

花瓣相似于侧萼片,近先端处宽2毫米,先端渐尖,具3条脉;唇瓣白色带红色斑点和条纹,近圆形,长10-14毫米,基部具长约5毫米的爪,3裂;侧裂片斜卵形,先端锐尖,上缘具不整齐的齿,摊平后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相距约8毫米;中裂片倒卵形,宽约5毫米,先端近圆形并稍凹人,边缘具不整齐的齿;
唇盘在两侧裂片之间具2条褶片;褶片下延到唇瓣的爪上;距圆筒状,长约4毫米,末端钝;蕊柱长约1厘米,基部扩大,具长约4毫米的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扩大而呈圆耳状。[1]

花期
花期5-9月。[2]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台湾吻兰枝叶

台湾吻兰花果
地理分布
台湾[3]台北、南

  


投等地)、湖北神农架)、湖南南部(宜章)、广东北部和西南部(乳源、阳春)、广西东北部至西北部(融水、龙胜、凌云、全州)、贵州东北部(梵净山)和云南东南部(屏边、西畴)。也见于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台湾。[2]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450-1600米的山坡密林下,或沟谷林下、岩石边。[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苦地丁
白蝶兰图片和介绍
兰科:虾脊兰22   Calanthe Yamato ''''Ryoshun no mai''''
中草药图片大全 >> 内科病用药 >> 偏正头痛用药篇
带唇兰
兰科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