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转帖连载27)

 

连载(271)
  
  有了这样突变型的改良基因,新生的契丹变成了外来物种,在当年的漠北草原上成了所有种族的天敌。接下来的事就非常的简单了,耶律阿保机的生命转化成了一首开天辟地,不断胜利的史诗,在他的有生之年。除了某次被中原的李存勗打得鼻青脸肿之外,其余所有的征伐都所向披靡。
  但打仗,远远不是他的主业。
  他建立城市,在潢河以北营建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让草原民族破天荒地第一次有了一个城市级的固定政治中心,还在契丹境内仿汉制设立了州、军、县、城、堡等层层监管实体,把草原具体细化,变得像中原一样的好管理;
  他创造了契丹文字和第一部法典《决狱法》,不管实用性怎样,契丹人有了自己的经史典籍;
  他彻底打破了祖宗千百年的规矩,把契丹八部分成了南北两部,从此谁也别想再搞什么“燔柴礼”“三年换可汗”的把戏了,南北两部的头儿叫宰相,北宰相必须是皇后的族人,南宰相必须是皇室宗亲,外人连门都摸不着。
  然后以此为基础,耶律阿保机把周边能看见的所有部落都吞了下去,包括吐谷浑、党项、阻卜等小点的,更包括强极一时的渤海国。
  这里要强调一下渤海国,不是说这个由靺鞨族人建立的国家享国200多年有多伟大,而是说这片土地太重要了――就是今天我国东北东部一直到日本海的那一大片超级富饶的黑土地。它的意义并不只在出产多少物品,而是既增加了契丹国土的纵深度,为以后南侵作了准备,没有了后顾之忧,更在历史的角度上高瞻远瞩,紧紧地掐住了契丹未来死敌女真人的脖子,不断地欺压,不断地得利,直到200多年以后被一次清帐。
  打下了渤海国后,耶律阿保机的人生就落幕了,他死在了回程的路上。这时他的契丹国已经走上了正轨,契丹民族与他出生之前相比,变化堪称翻天覆地,已经真正强到了草原霸主的地位。应该说,他的人生达到了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是当时的东亚乃至当时全人类最成功的人。
  但是非常遗憾,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男人活得一点都不开心,甚至死的时候都心事重重。
  
  连载(272)
  
  因为他的儿子,还有他的老婆。
  契丹的女人好厉害,这谁都知道了。可是里面大有区别,这位契丹国的第一任皇后述律平,与后来的萧燕燕之流大不一样,其不同之处就像后来满清时的孝庄和慈禧。
  孝庄太后一生严格遵守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妇道原则,甚至就算子死了,还把孙子拉扯成人,一生都在辅佐。可慈禧就不同,什么丈夫儿子孙子的,在她那儿妇女必须得到整片天空,不仅要解放,更要占领!
  述律平就是这么个角色,仔细品味一下她的人生,她做了那么多的事,别管口号多么响亮美妙,其实归纳起来就一句话――一切以我为主,必须让我舒服喜欢喽。
  回到当年,耶律阿保机刚死,她就开始杀人了。杀人很常见,但是像她这么杀就太与众不同,独特得就算把整个人类历史都找个遍,也仅此一例。她先是把跟着耶律阿保机攻打渤海国的100多个大将们的妻子都找来,对她们凄然一笑――你们看,我现在是个寡妇了……
  没等同情心瞬间沸腾泛滥的100多个老婆对她同声安慰,她又说了一句――所以,你们怎么可以还有丈夫呢?
  目瞪口呆,所有的老婆们都傻了,不是说同意,而是过度的恶搞让她们脑袋气麻了,根本找不出话来反驳。可是述律平眼明手快,没等她们醒神,就立即都关了起来,随后就叫来了她们的丈夫,再问――你们想不想先帝呢?
  想!――100多个将军异口同声(见鬼,谁敢说不想)。
  述律平的脸瞬间变冷――那好极了,想,就跟他去吧。
  就这样,契丹族里最精锐的100多个将军人头落地,死不瞑目。或许他们死的时候都在同情耶律阿保机,跟这样恶搞的女人活了那么多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
  这还只是个开始,经过最初生离死别时的痛苦,述律平对丈夫的思念迅速上升到了一个疯狂的高度,她时常在丈夫生前最体力的那些部下面前转悠,常常连点预兆都没有,就突然说一句――我想我丈夫了,你帮我给他带个信行不行?
  然后这个人就被带到了耶律阿保机的坟前开刀。
  长此以往,杀人无数,但是次数多了,就终于有人不认帐。有一次她对汉军将领赵思温说――赵,你跟先最亲近了,轮到你了。
  可赵思温远远不是契丹人那样的蠢脑子,他马上回答――亲近莫如皇后,你去,我就跟上。
  述律女士一阵伤心,似乎说出了一句心里话――嗣子幼弱,国家无主,我不能去。
  似乎真的是好感动人哦,不过见鬼的是她亲生的大儿子耶律倍已经28岁了!二儿子耶律德光也25岁了,大半个渤海国都是他打下来的!“国家无主”,那是她根本就不让他们当!

僵持不下。
  述律平的一双眼睛,瞪着赵思温的一双眼睛,再加上周围无数双契丹人怨毒的眼睛,瞪了好久,结果发现没一个人回避她。那些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和不屑――哼,你骗谁呢……杀人还要拿儿子小说事,你要不要脸啊?
  述律平慢慢地拿出了一把刀,这一次她还是很平静,说――我的儿子真的还很小,可我丈夫也真的很想我……这样吧,我用这个去陪他。
  她突然挥刀,把自己的右腕砍断,就以这只手代替自己,去陪死去的阿保机!
  当天的矛盾终于平息了,契丹人当众打压了狠毒太后的气焰,恶气出去了,他们也消停了,甚至乐观地觉得残废了的太后也应该吸取教训了吧,不再胡乱杀人了吧?
  但是契丹人马上就绝望了,述律平不仅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狠。
  她先是把大臣耶律铎臻关了起来,没判刑,只是对他说――看到锁你的这只铁锁了吗?“铁锁朽,当释汝!”至于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当初她建议丈夫先打东边的渤海国,再打西边的各族小部落,耶律铎臻的意见与她相反而已。
  紧接着,她把契丹数得着的高官,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以炮烙之刑处死,再抄斩满门,罪名是“党附东丹王”。可是苍天在上,东丹王是谁啊?那就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被正式册封为契丹皇太子的耶律倍!
  对未来的,同时也是法定的皇帝效忠也是死罪?!
  事情的真相露出来了,一切看似纯暴虐型的杀戮,都是为了达到她的终极目的――让自己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当皇帝。把合法的继承人耶律倍废掉。
  为什么要这样呢?难道耶律倍不是她亲生的?不,绝对是她亲生的长子,那么是耶律德光的才华高过他哥哥太多,所以为国为家都要废长立幼?也有这原因,但是不全面。最大的原因,会在20年之后才被世人所发现。
  回到当时,述律平的理由绝对冠冕堂皇。她说,她的大儿子耶律倍是个基因进化过程中的劣质品,其中汉人的成分比例比契丹人的高太多了,己经不再是个契丹人,根本谈不到做皇帝,更带不来契丹人的幸福。
  要想兴旺发达,只有选二儿子耶律德光。
  历史证明,她做到了,也选对了。此后的20年里,耶律德光做得比他的老爹都漂亮,真的给契丹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并且为契丹人绵延到200余年的国祚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抢到了燕云十六州。从此之后,别说草原上流行什么口蹄疫,或者刮白发风,下个什么50年不遇、100年不遇的大暴雪,就算是突然地震了,漠北草原都凭空消失,契丹人都会照样繁华。
  因为农耕经济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稳定的生产方式。
  但是,耶律德光却乐不起来。他就算把事业做得再大,都没法保证能落到自己的户头里,更别提什么传给自己的子孙。
  至于原因,还是他的老妈。
  
  连载(274)
  
  “只要我活着,就是我当家。”――述律平准则。
  话说当年有很多人都非常痛恨赵匡胤的老妈,说这个胡涂老太,要死不死,临死前还弄了个“金匮盟书”,把大儿子一家从老到小都害得死光光。她管得实在太宽了。
  但要是跟耶律德光他老妈述律平比,赵匡胤的妈就差得太远了。先看看她怎样对待大儿子耶律倍。时间回到公元927年的11月,述律平终于要选皇帝了,之前杀了那么多的人,这时她要来个真正的“公平”。
  她让两个儿子各自上马,然后对百官说――两个儿子我都爱,现在看你们的,你们选谁,就去牵他的马辔头。
  谁疯了吗?那天耶律德光的马差点被勒死,所有人都选他。耶律倍被凉在了一边,随后超级郁闷的事情发生了,他落选了可仍然还是皇帝,只不过叫――“让国皇帝”。
  你不能这样污辱我吧?!
  耶律倍就算再受汉化熏陶,也不至于连起码的尊严都不要吧。他忍无可忍,几个月之后就选择了逃亡,无论如何都再不和这样母亲共处一国。但是很不幸他被抓了回来,直到3之后,他才终于找到了机会,乘船出海,带着数千卷汉人的书籍,逃到了后唐。后唐明宗以天子的仪仗来欢迎他,并赐他以国姓“李”,取名“李慕华”。 
  李慕华终生再没回故土。
  再看二儿子耶律德光,德光之强,举世无双,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个恶魔级的人物。但是很抱歉,那是在外面。他回到家里连口大气都不敢喘,和自己亲妈说话,只要应对稍不如意,他妈瞪他一眼,他就“趋避不及”。而且最致命的是,他的妈妈己经给他安排好了继承人。
  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弟弟,述律平女士的三儿子,耶律李胡。
  杜太后只是要赵匡胤在死后才把皇位传给弟弟,可耶律德光在生前,就不得不封弟弟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那是名副其实的接班人!
  对此,述律平的解释是,未雨绸缪,万事都得打点提前量。那么她就如愿以偿了,耶律德光真的是突然死亡,在毁灭后唐之后,他成了一具被挖空内脏放进盐料才能保持原形的尸体返回了国都。老年丧子,己经69岁的述律平没哭,她抚摸着自己二儿子的尸体,很平静地说――“待国中人畜安定如故,再来葬你。”
  毫无疑问,她当时的苍桑和悲痛都是重量级的,但别为她担心,她足以、也必须把这些都强压下去。因为她有敌人了,20年了,唯我独尊,想怎样就怎样的日子终于到头了,终于有人敢反抗她了。

是她的孙子,她大儿子耶律倍的长子,耶律兀欲,这个胆大妄为的孩子居然己经是契丹的皇帝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耶律倍乘船出海,逃到了后唐,那是真正的逃亡,除了片刻不离身的书籍,连老婆孩子都没带走。耶律德光在这件事上做得很仁义,大哥的儿子他当亲儿子养,封为永康王,而且覆灭后唐时还把他带在了身边。
  可惜的是,耶律倍死在了后唐末帝李从珂的手里,他没能再见到儿子和兄弟。之后德光突然在杀胡林病死,大军无主,每个人都想到了远在漠北故乡的老太后,还有那个耶律李胡。
  耶律李胡是个地道的“原始契丹人”,他随意杀人,稍不如意,就把人黥面,扔到水里淹死,或者扔到火里烧死。也许正是这样吧,他和他的老娘才这么的投缘,成了她钦定的契丹下一任接班人。
  但是契丹人受够了,难得大军在外,而且还有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房长孙在军中,为什么不立这位更合法的人当皇帝呢?这时一个极其关键的人站了出来,是主管宿卫的耶律安抟,他把同在军中的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招集到了耶律兀欲的身边,由他挑头,号召政变。
  每个人都相信他革命到底,永不回头的决心。因为他是当年被述律太后以炮烙之刑处死的耶律迭里的儿子,天道好还,抄家灭门时这个孩子逃了出来,现在就由他来颠覆述律平。
  耶律兀欲是新皇帝了,他在二叔德光的灵柩前即位,然后率军返回漠北。不出他所料,他的奶奶很生气,他的三叔耶律李胡率领京师留守军和宫卫军前来夺位。
  没什么好说的,一场大战,李胡大败逃走。其实多简单,抛开他得不得人心不谈,光从战斗力来看,李胡也输定了――城防部队能强得过野战部队吗?
  耶律李胡不甘心,述律平更不甘心,她决定带着宝贝老儿子御驾亲征,无论如何都要把亲孙子的好东西抢过来给儿子玩。他们娘俩在当年的闰七月带兵卷土重来,在潢河石桥(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南)与北归的远程部队相遇。
  一边是孙子,一边是奶奶,绝对的骨肉至亲。一边是百战精兵,纵横天下无敌手,一边是城防军部里的大老爷,几天前还被砍得满脑袋大包。这仗还用打吗?还需要打吗?
  但述律平要打,并且坚信自己必胜,因为她有秘密武器。这件东西威力无比,之前她20多年里之所以能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件东西的功劳。
  
  连载(276)
  
  人质。
  耶律李胡在开战之前押着大批的妇女老幼来到阵前,让对面大侄子的士兵们看得清楚明白,那是他们的家眷,都在耶律李胡和述律平的手里。
  ――我要是打不赢,这些人就得先掉脑袋!
  这就是耶律李胡的战前宣言。听明白了吧?为什么没人敢反抗述律平,甚至最初那100多个最精锐的将军们都死得那么委曲懦弱。很显然,述律平一直都掌握着最佳的,也是最根本的统治手段――国家由人组成,每个人又都有弱点,就算没有弱点也有亲人。那么,掌握了每个人的亲人,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国家……
  这似乎没错,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有对方的人质,就能换来对方的忠诚(赵光义不也是这么做吗?),但是这本是国与国之间的伎量,没听说过国王要用这种办法来治国!
  回顾述律平掌权的这20多年,她就是这么做的,除了这种恐怖高压的政治手段之外,真的再找不出什么治国服人的高招了。
  但这还不算什么,述律平认为自己最管用的武器,还是她的威信。难道不是吗?这么多年来她习惯了唯我独尊,想必臣子们也都习惯了听她的命令吧!
  但是她不明白,契丹其实早就变了,尤其是她以前之所以能号令天下,其实就只是因为她能号令自己的儿子。可耶律德光在这20多年里也做了一些事情,等到他死时,契丹国的政治体系己经真正地被完善了,官场被细分,权力被具体规划,环环相扣,变成了个陌生的世界。这时述律平突然要走到最前台,不是她适不适合的问题,而是她到底懂不懂的问题。
  但没有教训,又怎么会懂呢?
  公元947年7月,潢河,石桥,契丹全国的精锐部队几乎都在这里。在表面上看,是耶律李胡和耶律兀欲在争夺皇位。可真正的底韵却是,一个铁血的女人想继续证明一件事――世界还是她的,整个漠北草原仍然是她的闺房,她想怎样就怎样。哪怕让千千万万的族人都人头落地,让刚刚兴旺发达起来的契丹元气大伤。
  这些她都不管,因为她的心中充满了爱。母爱,这是人世间最神圣伟大的东西,一个母亲为自己儿子做点事,来满足他的愿望,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吗?难道还要分出什么对错吗?
  需要吗?不需要吗?契丹代有豪杰出,二百年间他第一。
  耶律屋质。
  就在述律老太婆母性大发,要和自己亲孙子拼命,顺便把契丹全族拉回到四分五裂的部族社会时,有一个叫耶律屋质的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在我看来,他不仅是契丹人里的豪杰,甚至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也从来没见过这样耿直、有谋、有胆的好臣子。
  当时他是契丹国的惕隐,掌管皇族政教事务。他站出来对铁血太后述律平说――以言和解,事必有成。否则就应速战,以决胜负。但是人心一摇,祸国不浅,请太后三思。
  述律平没说话,盯着他看。
  耶律屋质坦然面对,直接把问题拉到最关键点――都是太祖子孙,皇位未移他族,有何不可和议?
  述律平近将70了,亲历无数风雨,尤其是从一个小部落的酋长妻子到贵为漠北第一大国的国母的经历,让她很清楚一但重新分裂的后果是什么。权衡利弊,她派屋质去见她的孙子,而且带去了一封信,但不说讲和,只是由着屋质游说,看看效果。
  果然,当上了皇帝的耶律兀欲非常强硬,一句话――那些乌合之众,怎能敌我?
  他说的没错,这是草原上的生存原则,更是帝王产生的必经之路。他在上一战己经击败了李胡,现在为什么要答应和谈?
  屋质没劝他,更不哀求,他平静地摆出现实局面――还不知道谁胜?就算侥幸是你赢了,那些家属怎么办?李胡能饶过他们吗?
  此言一出,满帐将士不寒而粟。那是他们的亲人,只要交战,无论胜负他们都得家破人亡!新皇帝察言观色,只能答应和谈。
  但是见了面,一惯强势的老太后和终于扬眉吐气的亲孙子各不相让,开场就掐,根本没有半点的和解迹象。最后述律平年老不支,转向了屋质――屋质,你来给我想个办法。(汝当为吾画之)
  屋质的办法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他拿起了一把算筹,先抽出一支问太后――当年皇太子在,何故另立?
  他居然替新皇帝揭太后的老底,第一句话就是清算当年的老帐。
  述律平没有发作,她像当年回答赵思温那样,一切都推给了阿保机――先帝遗命。
  可以想象当年契丹满帐权贵们厌恶鄙视的目光,这个当面撒谎的无赖老太婆!但是屋质不动声色,有答案就好,他再抽一根算筹问耶律兀欲――你为什么擅自称帝,不问你的长辈?
  耶律兀欲满腹怨毒,他的回答直接拉回到了20多年前――父王当立而不立,所以才去国的!
  这是一切的导火索,更是兀欲绝不向奶奶低头的最大原因。
  
  连载(278)
  
  但是换来却是屋质正言厉色的呵斥――你父王当年舍父母之邦出逃后唐,这是为人子之道吗?现在你见了太后,绝无逊谢,只知道寻仇埋怨,这就是你的本意?
  不等兀欲有什么反应,他转身面对太后――太后你偏听偏爱,什么事都说是先帝的遗命,连国君的接替也要你自作主张(托先帝遗命,妄授神器),这样你们还想和解吗?你们应该立即交战!
  说着他把满把的算筹都扔到地上,自己退回到臣子的行列中。
  交……战?契丹人全体沉默了,满族精英全在这里,全国精锐的部队都在潢河两岸,只要交战,就是“父子兄弟相夷矣!”
  家国难以两全,69岁,一生倔强跋扈的述律平突然间悲从中来,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她先捡起了一根算筹,而且她哭了――太祖当年因为兄弟叛乱,让百姓离乱受苦,今天我怎么能让旧事重演呢?
  她的眼泪让孙子震惊,耶律兀欲一下子醒悟到――我父亲当年没做过的事,我竟然做了(父不为而子为之,指武力夺位),这还能怪谁呢?
  说着他也捡起了一根算筹。
  和解,终于和解……满帐契丹权贵,不分在哪个阵营里,都不约而同地放声大哭(左右感激,大恸)。终于不必自相残杀了!但是下一个问题紧跟着就来,而且爆炸当量更加巨大。
  述律平就像凭着本能一样最先清醒过来――屋质,现在和议己定,皇位属谁?
  看来屋质的面子可真够大,但是全体契丹人看着他,就像在看一个死人。“皇位属谁”,你怎么回答?被你选中的人不见得感激你,被你扔下去的,却一定是你的死敌!
  耶律屋质却一脸平静,理所当然似地说――太后若传永康王(兀欲),顺天合人,复何疑?
  这时候李胡再也不忍不住,他跳了出来厉声大叫――有我在,兀欲岂能即位?
  屋质冲他笑了笑――礼有世嫡,不传诸弟,当年先帝(德光)即位都有问题,何况是你?你暴戾残忍,人多怨愤,自己不知道吗?
  李胡还想再说,述律平止住了这个丢人现眼的儿子,她清楚,没戏了。就这样,契丹国因为耶律屋质一个人的努力,终于避免了举族参与的自相残杀,并且从耶律兀欲(辽世宗)的亲政开始,守旧狭隘的述律老太后一系的势力被彻底排挤出朝。
  述律平和她的小儿子李胡被迁往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监管起来,她在幽禁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寂寞的6年时光,死的时候无声无息。至于李胡,他因为儿子的叛乱,被牵连入狱,最后就死在了牢房里。
  而屋质却更上层楼, 5年后,辽世宗耶律兀欲死于暗杀,他招集诸王合力讨平叛乱,拥立了下一位皇帝,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也就是那位著名的睡王,再次立下大功。最后官封“于越”。
  “于越”,为契丹百官之首,终辽国200余年,只有三位大臣得此荣衔。
  其中第一位耶律曷鲁是因为最初拥立阿保机称帝;第三位耶律仁先是因为在辽道宗耶律洪基时讨平耶律重元的叛乱(就是萧峰那次);但谁也比不了屋质承前启后,不仅让国家度过了危机,而且让契丹国的朝令制度变得更加完善,从此可以安心生活了。

耶律璟就活得很快乐,他接了叔伯兄弟耶律兀欲的班当上了皇帝,一共当了18年,这期间他只做了三件事――喝酒、打猎、睡觉。人称“三绝睡王”。
  任事不管,但他的运气好得离谱,契丹国内随便他折腾,哪怕他脾气也糙了点都没人介意,因为他至少比李胡和述律老太后差点;至于国外,只有后周的柴荣曾经吓了他一跳,但没等他上战场,柴荣居然就突然病死了。这还有什么话说?继续享受生活吧,直到他全面返祖,向他奶奶述律平靠拢,被忍无可忍的手下干掉。
  这个时候,在汉人那边,赵匡胤正亲征北汉,在太原城下刨开汾河水给刘继元洗澡。
  良机错过了,契丹的下一任皇帝叫耶律贤,他是“睡王”的侄子,大上一位的皇帝耶律兀欲的儿子。从他开始,契丹国的皇帝完全由最早的那位逃亡耶律倍的子孙来接替。也就是他开始,契丹中兴了。
  汉人得到了从所未有的礼遇和重用。首先,拥立他即位的汉官高勋被封为南院枢密使,加封秦王;原汉官领袖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契丹国都临潢府)留守,后改任南京(幽州)留守,加封燕王。要强调的是,在这之前南京留守的职位都是纯种契丹人的,没有哪个辽国皇帝敢用汉人去看管南大门。
  历史证明,契丹人当东家,让汉人当掌柜,这个买卖是相当的红火。简单地说,东家敢放权,掌柜的卖力气,中原汉地里那些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污七八糟,令人作呕的官场规矩君臣礼仪在这片原始土地上还没怎么生根发芽。
  一切很清新,契丹的典章制度和军队体系,在这时真正地完善成熟了。
  看官场,契丹一国两制。北面系统称“国制”,是契丹人的;南面是“汉制”,前身是“汉儿司”,给汉人预备。至于北和南的最初出处,是因为契丹人崇拜太阳,他们以东方为最神圣的方向,所有的房子都坐西朝东,包括皇宫,而且辽俗尚“左”,于是向东,再尚左,契丹的北面系统就站在了皇帝的北边,汉人只好到对面去对乘。
  北面官――最高为大于越府,设于越,居百官之上,无具体职掌,用御马间最高长官的话来说,就是“大之极矣,所以没品。”
  下面在北之中再分南北,设北、南枢密院,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军政民政一把抓,比宋朝的宰相神气得多;
  再设北、南宰相府,由皇族和后族的成员主管,其实只是荣誉头衔,因为他们只能“佐理朝政”;
  北、南大王院,这是个大管家的别名,他们掌握的是契丹各部族内部的军民事务;
  北、南宣徽院,相当于宋朝的工部;
  大惕隐司,比较神秘,他们掌管皇族的政教事务,至于具体职能,参照耶律屋质,其实他居中调节,也是正常工作之一;
  夷离毕院,刑部;
  敌烈麻都司,礼部;
  大林牙院,翰林院。
  
  连载(280)
  
  南面官的汉官系统与北面的大同小异,只是在名称上去掉了契丹术语,与当时宋朝的官名差不多,所以不再赘述。只是其中有一个原则很关键――契丹人能到南面系统当官,汉人则别想登北面系统的门。
  下面再简介一下契丹人的政令中心。
  在中原,皇帝自古以来就是个画地为牢,终生监禁的人。他想什么时候出去,或者什么时候回来,根本没法作主,那都是举国翘首或者万众齐呼的事,其中的麻烦非有个三五个月的准备是玩不齐全的。而且为了能时刻警告这些表面上没人能管的皇上们别太懒也别太野,就在他们的房子外面,都立着两根石头柱子(华表),上边蹲着石兽。
  大门里面朝北的,叫“望君出”; 大门外面朝南的,叫“盼君归”。
  可天性自在的契丹人就没有这些个没人性的讲究。虽然辽有五大京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东京(辽西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但是它们从来都不是辽国皇帝发号施令的地方。因为“捺钵”。
  捺钵是契丹语“行宫”、“行在”的意思,契丹皇帝四时打猎,所以随地捺钵,走到哪里都可以捺钵,最重要的文武百官也都得跟着捺钵,于是,命令可以在全国的每一个地点,任何时刻发出。
  方便迅速,机动灵活。
  再看一下契丹人军制。想想看他们为什么那么能打,除了天生多吃肉多喝奶,总还有点别的玩意儿吧。那就是“斡鲁朵”。
  斡鲁朵是契丹语“帐幕”的意思。契丹人从耶律阿保机称帝那天起,就在皇帝的宫帐周围集中了全国海选出来的精锐士兵,组成了和皇帝形影不离的亲兵卫队。之后每一任皇帝都建立自己的斡鲁朵,斡鲁朵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领地,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经济军事一体化单位。
  简直是国中之国。
  斡鲁朵入则居守,出则扈从,是皇帝最可信任的力量,等到皇帝死了,他们就直接成为遗产传给下一任皇帝。这样斡鲁朵的力量层层叠加,越来越强,终辽国200余年, 9位皇帝,再加上两位皇太后,以及一位皇太弟再加上一位亦辽亦汉、既父亦臣的高人,一共建有12斡鲁朵加一府(高人的)。想象一下,它达到了什么样的数字和威力。
  更可怕的是它的实用性。它不像中原兵制那样,一但国家有警,州府各县都要临时集结兵力,向京师要害赴援。比如说,在我们的各个朝代,就不断发生着调集全国兵力进京“勤王”的事件。而斡鲁朵,一有兵事,“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军己立具矣。”(《辽史•兵卫制》)
  并且平时不用国家出钱养他们,而是他们各自放牧生产来养国家。等到出征,军饷由他们自己去抢,抢到的就都是他们的花红。这样干脆利落的物资诱惑,比中原皇帝们事后的奖赏,临阵将官们当时的思想教育,要强出怎样的力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坐镇大辽国的断臂皇后
老家绥中(88):读辽朝历史——断腕太后 述律平
和你一起看宋史(14):契丹的危机—婆孙之战
述律平,耶律阿保机背后的有雄略的聪明女人(2)
耶律阿保机死亡之谜,三年前他就成功预测自己死期(耶律阿保机)
述律平 契丹断腕太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