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战国简明史19
伊达氏 伊达氏 的历史可说是渊源流长。 其祖先可能来自 常陆藩国 的 伊佐庄, 或是 下野藩国 的 中村庄。 1189年, 伊达氏 的先祖 伊达朝宗 随 源赖朝 征讨 奥州地区 的 藤原氏。 由于力战有功, 被 源赖朝 赐封 陆奥藩国 的 伊达郡。 于是这一族人便以 伊达 为姓, 延续至今。 
伊达氏 传到战国时代初期, 出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便是生于1488年的第14代家督 伊达稙宗。 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 但 伊达稙宗 却有着天生的外交嗅觉和谋略才能。 他于1536年发布了有名的“尘芥集”, 一部含19项细节, 171条条款的领主式法典。 在“尘芥集”中, 伊达稙宗 详细列举了政治, 经济, 刑律等各项内政方面的规定, 例如犯罪, 谋反, 私斗, 土地买卖, 农田开垦, 水源分配, 财政借贷,林林总总, 是战国时期各路大名发布的法典之中最为详尽的一部。 “尘芥集”的实施使得 伊达氏 的宗主权利更加集中, 并使领内的经济发展一跃成为东部诸雄之首。 
当时 陆奥 地区各路豪强并起。 为了笼络这些势力, 伊达稙宗 拼命生了和领养了好些女儿, 并分别嫁给了这些个豪强, 把他们都变成自己的半子。 诸多半子中强大的势力包括: 芦名氏, 葛西氏, 大崎氏, 二阶堂氏, 最上氏, 相马氏, 田村氏, 互理氏, 悬田氏, 桑折氏, 村田氏 等等等等。 一时间, 伊达氏 仿佛成为了东部诸雄之首, 一家人和乐融融, 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 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 伊达氏 以姻亲手段, 不用流血而统一全国的日子, 似乎指日可待了。 只可惜, 伊达稙宗 生了个野心勃勃的忤逆子 伊达晴宗, 一切都败在了他手上。 
伊达晴宗 对父亲用姻亲手段笼络各路大名的政策非常不满。 大概以他的性格, 武士就应该横刀跃马,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然后占有其妻子和土地吧。 婆婆妈妈的和亲简直就是对这一武士荣光的侮辱。 伊达氏 家中的武力扩张派和少壮派, 以及众多对“尘芥集”中中央集权政策不满的家臣们见家督父子不和, 便以为有机可乘, 纷纷汇集到 伊达晴宗 旗下, 暗地里反对 伊达稙宗。 
双方的矛盾终于在1542年爆发。 这一年, 伊达稙宗 为了交好 越后藩国 的守护 上杉定实, 打算把三子 伊达实元 过继给 上杉家 作养子, 并同时送给 上杉家 精锐骑兵100, 以资“嫁妆”。 伊达晴宗 极力反对此项决定, 认为这将大大削弱 伊达氏 的实力。 吵到最后, 伊达晴宗 终于忍无可忍, 发起兵变。 伊达稙宗 不甘示弱, 联络了自己的诸多半子, 决定讨伐这个孽障。 芦名氏, 最上氏, 相马氏, 二阶堂氏 等等纷纷出兵助阵, 支持岳丈。 因为亲戚关系, 伊达氏 的内乱竟然变成了日本东部的一场大动乱, 闹得生灵涂炭, 这大概是奉行不流血政策的 伊达稙宗 做梦也没想到的吧。 由于这一年纪元 天文, 所以这场动乱也被称为“天文之乱”。 
相对 伊达稙宗 的兵强马壮, 伊达晴宗 的外援却少得可怜, 只有部分家臣和 大崎氏 的一部。 所以在动乱之初, 伊达晴宗 毫无还手之力, 被老父亲打得满世界乱跑。 可是精明的 伊达晴宗 看出了父亲一方的弱点, 就是各路出兵大名的唯利是图。 虽然娶了 伊达稙宗 的女儿们, 但在更大利益诱惑下, 难保这些大名不见利忘义。 果然不出 伊达晴宗 所料, 在其不懈的外交努力下, 诸大名中最强大的 芦名氏 被策反, 加入 伊达晴宗 一方。 芦名氏 的倒戈是 天文之乱 的转折点, 之后许多原来支持 伊达稙宗 的大名也随着纷纷背离。 形势急转直下, 所幸当时的 征夷大将军 足利义辉 于1548年出面调停, 历时6年动乱才稍微平息。 结果, 伊达稙宗 被儿子软禁于家中, 并死于1565年。 伊达晴宗 成为第15代家督。
有意思的是, 继位后的 伊达晴宗 不但没有放弃老父的和亲政策, 反而变本加利, 把自己的6子5女全部都过继, 或是嫁给了周围的大名, 以笼络他们。 “尘芥集”也没有因为老家督的退位而废止。 可见, 伊达晴宗 其实还是支持父亲政策的, 以其做起兵反叛的借口, 无非是要实现自己的野心罢了。 动乱之后, 伊达氏 在东部的影响力大为削弱, 原本附属的 最上氏 宣布独立, 成为与原主人争霸一方大名。 伊达氏 家中不满 伊达晴宗 的也大有人在, 重臣 中野宗时 包揽大权, 骄横跋扈, 并最终导致其于1570年的叛乱。 
由于动乱, 伊达实元 最后也没能过继到 越后。 可怜的 上杉定实 没有继承人, 诺大的家业最后终于被其部下 长尾氏 夺去, 成就了一代军神 上杉谦信。 
伊达晴宗 与其子 伊达辉宗 关系也很僵。 (伊达氏 的光荣传统, 向来都是“子克父”, 从 伊达稙宗 的祖父辈算起, 已经5代了!) 为了避免再起父子相残的惨剧,便主动让位给 伊达辉宗, 是为第16代家督。 伊达辉宗 有个不凡的儿子, 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 早慧, 而 伊达辉宗 也下血本聘请名师培养这 伊达氏 未来的明君。 不但如此, 伊达辉宗 还为儿子网罗了各地人才, 比如 片仓景纲, 原田宗时, 伊达成实(伊达实元 之子) 等等, 为 伊达政宗 将来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1581年, 伊达政宗 以15岁的稚龄初次出征, 讨伐 相马氏, 立下大功, 其杰出的统率力深得其父和家臣们欢心。 1584年8月, 伊达辉宗 以40岁的壮年退下家督之位, 让给了才华横溢, 年仅19的 伊达政宗, 以期儿子能代自己完成争霸天下的大业。 

伊达政宗 虽然是个天才儿童, 但童年时代却甚为不幸。 4岁的时候, 伊达政宗 得了疱疮, 导致右目失明, 从此相貌丑陋, 非常不得其母欢心。 所以 伊达政宗 又有“独眼龙”之称。 后来 丰臣秀吉 和 德川家康 问其右眼失明的原因时, 不知是不是由于自卑, 伊达政宗 掩饰说是自己小时候爬树不小心掉下来, 右眼球迸出眼眶, 当时感觉疼痛, 就一把拔下眼球, 吃了下去。 伊达政宗 还骇人听闻地加了个注脚:“味道甚美。” (三国演义看多了, 以为自己是 夏侯惇 么?) 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个美好印象, 伊达政宗 要求他的画师在给他作肖像画的时候, 双目要特别画得炯炯有神, 就是我们现在看到右边的这一幅“帅哥”像了。 
年青的 伊达政宗 刚继位不久, 就遇上了人生最大的危机。 1585年10月7日黄昏, 从属 伊达氏 的 畠山义继 来到已经归隐的 伊达辉宗 的居城 小浜城, 要当面感谢 伊达辉宗 的救命之恩。 原来在前一年 伊达政宗 出兵讨伐一度反叛的 畠山义继, 差点把 畠山氏 灭国。 幸得忠厚仁慈的 伊达辉宗 求情, 伊达政宗 才放了 畠山义继 一把。 这次 伊达辉宗 也热情地接待了 畠山义继, 并在送客的时候亲自送其至大门口。 可是就在两人在大门口相互道别的时候, 剧变陡生! 畠山义继 和其随从们忽然拔出暗藏的武器, 制住 伊达辉宗, 竟要押其去 畠山氏 的居城 二松本城。 大约依着 畠山义继 的意思, 是要用 伊达辉宗 为人质, 以抵抗 伊达政宗 咄咄逼人的攻击! 还有一种说法是 畠山义继 在会晤 伊达辉宗 的时候发现 伊达氏 布下的伏兵, 才不得已用 伊达辉宗 做挡箭牌以脱身的。(区胜 认为第二种说法不可信。 如果真要害 畠山义继, 又何必 伊达辉宗 亲自出马, 在自己的馆驿动手那么危险? 只消在 畠山义继 入城以后, 放下闸门, 再派几百人围攻, 谅他也是插翅难飞!)
还在外出狩猎的 伊达政宗 闻讯赶到的时候, 畠山义继 已经挟着 伊达辉宗 退到了 阿武隈川 河畔的 安达郡 平石村 高田原 附近, 马上就要抵达领国了。 眼看 畠山义继 的阴谋即将得逞, 紧随其后的 伊达政宗 急得直跺脚。 被挟持的 伊达辉宗 自知即使现在乖乖就范, 到了 二松本城 也难免毒手, 甚至还会影响儿子争霸天下的进度。 抱着一死觉悟的 伊达辉宗 大声命令追兵无须顾及自己, 开枪将这些乱臣击毙! 毫无其他办法的 伊达政宗 含泪命令部下铁炮手开火射击, 霎时间百枪齐鸣, 伊达辉宗 惨死在乱枪之下, 享年42岁。 畠山义继 丧失人质, 自知不免, 切腹自尽, 带来的部下也全部被 伊达军 斩杀殆尽。 (伊达辉宗 之死极为可疑。 由于 畠山义继 一方的人马全部死亡, 伊达辉宗 最后要求儿子开火击毙自己的话基本上是 伊达政宗 的一面之词。 在当时 伊达辉宗 真有死的必要吗? 就算 畠山义继 成功挟持 伊达辉宗 到 二松本城, 又怎能真正阻止 伊达政宗 扩张的步伐分毫? 土木堡之变 后 也先 妄图挟持 明英宗 为质而 大明 丝毫不为所动就是明证。 因为 明英宗 和 伊达辉宗 一样, 就算被敌人杀害, 也不会影响大局了。 那为什么 伊达政宗 那么急着开枪, “无谓”地背上弑父的恶名呢? 只能说这是 伊达氏 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之结果罢了, 伊达辉宗 名为隐居, 实则仍握有大权。 伊达政宗 为了成为 伊达氏 真正的主人, 临机应变, 借用人质事件成功解决了老父在 伊达氏 内部残留的影响力! 本以为 伊达辉宗 伊达政宗 父子关系不错, 但结果 伊达辉宗 还是直接死在了儿子手下, 难道 伊达氏 父子相克, 是不可逃避的诅咒吗?)
父亲的死亡使得年轻的 伊达政宗 气得发疯, 丧失了理智。 为了泄愤, 伊达政宗 下令将 畠山义继 的尸体枭首肢解, 分成数块分别放在 小浜城 数个城门外示众! 随即, 伊达政宗 顾不得严冬季节的纷飞大雪, 执意要出兵, 夷平 二松本城, 将 畠山氏 杀个鸡犬不留! 而 畠山氏 闻得家督惨死, 尸首还被侮辱, 也悲愤莫名, 誓死抵抗。 新立的11岁家督 畠山义纲 在重臣 新国弹正 的辅佐下, 向周围各路大名发出求援信。 鉴于 伊达氏 的过于强大, 诸侯们也决心联手制衡, 免得唇亡齿寒。 11月, 佐竹氏、 芦名氏、 相马氏、 白川氏、 石川氏、 岩城氏、 畠山氏 联军3万, 先发制人, 一齐攻入 伊达氏 的领地。 伊达政宗 不甘示弱, 点起8000人马迎击。 可是形势再没有比此时更危急了, 以一家之力独立对抗七家联军, 这可是听也没听过的事啊, 伊达政宗 不是找死是什么?
可是由于交战双方都怀着杀父之仇出战, 似乎不到战至最后一人倒下, 也绝没有善罢甘休的希望。 双方军队很快在 高仓城 相遇, 惨烈的 人取桥之战 打响。 11月17日, 联军兵分三路, 首先发动攻击, 由于兵力的劣势, 伊达军 虽然奋战, 但也渐渐呈不支之势。 战况最危急的时候, 伊达政宗 的本队被敌军围攻, 几乎不免。 幸得老将 鬼庭良直 拼死殿后, 伊达政宗 才得以暂时撤退。 据说此时 鬼庭良直 已73岁, 是少见的寿星。 可是眼见主公命悬一刻, 鬼庭良直 便率150多人冲上前线。 虽然已经老得披不动铠甲, 仍然奋不顾身向敌人冲锋, 将追兵杀退18次之多。 最后 鬼庭良直 身上中矢如猬, 大小创伤数十处, 最后被敌将 窪田十郎 刺中, 壮烈战死。 部下150人也全部玉碎。 千钧一发之际, 伊达军 大将 伊达成实 率1000精锐骑兵从 人取桥 方向突击杀入 芦名军 本阵, 芦名军 不料有此奇兵, 大溃。 联军其他部队见战线被击破一个口, 不愿多受伤亡, 也纷纷后撤。 (乌合之众啊!)伊达军 军师 片仓井纲 组织反击, 大破撤退中的联军。 人取桥一战, 伊达军 损失380人, 而联军则有1000多人战死。 这时, 相模 的 北条氏 见联军之一的 佐竹氏 倾巢而出, 领国 常陆藩国 和 下野藩国 后防空虚, 趁机入侵。 佐竹军 闻讯立刻撤退, 回后院灭火。 其余六路诸侯见最强大的 佐竹军 回国, 也跟着一哄而散。 托 北条氏 的福, 伊达氏 终于转危为安。 
没有联军的援助, 畠山氏 根本抵挡不住 伊达军 的攻击。 1586年7月, 二松本城 投降, 畠山义纲 出亡, 投靠 芦名氏, 后于1589年死在转投 佐竹氏 的路上。 畠山氏 遂灭亡。 
1588年1月, 统辖 陆奥藩国 中 大崎五郡 的 大崎氏 爆发内乱, 伊达政宗 以为有机可乘, 出兵干涉 大崎氏 内政! 伊达军 大将 浜田景隆, 留守政景, 泉田重光 等率军10000侵入 大崎氏 领地。 不料, 大崎军 据居城 中新田城 奋战, 伊达军 竟然不得入。 更加上当时风雪大作, 伊达军 行动不便, 只得于2月2日解围撤退。 在撤退途中, 原属 伊达军 的 黑川晴氏 被 大崎氏 策反, 反戈一击, 致使 伊达军 损失惨重。 不仅如此, 诸多 伊达氏 的强敌如 芦名氏, 佐竹氏 等趁 伊达氏 新败, 联军从南部攻入 伊达氏 领国。 最惨的是, 出于偏心, 母亲 义姬 竟然阴谋联络娘家人 最上义光, 推翻 伊达政宗, 另立其宠爱的 伊达小次郎。 最上义光 于是起兵5000, 声援 大崎氏。 一时间, 伊达政宗 是四面楚歌, 内外交困。 
好个 伊达政宗, 无愧“梵天丸”之称。 首先, 伊达政宗 用恐吓之计镇住弟弟 伊达小次郎, 使其不敢乱生野心, 然后与其一同去见母亲 义姬。 在得到 伊达政宗 承诺将居城 山形城 让给 伊达小次郎 后, 义姬 便联络 最上义光, 让其与 黑川晴氏 居中调停, 终于使 伊达氏 和 大崎氏, 最上氏 达成暂时和睦的协定。 同时, 伊达军 出兵迎击 芦名 和 佐竹 的联军。 见 伊达氏 已经严阵以待, 联军也无奈撤退回国。 伊达政宗 再次幸运地渡过危机。 
与 最上 和 大崎 达成和睦后, 伊达政宗 就开始积极筹划向南部扩张的计划了。 可是就在此时已经继任关白的 丰臣秀吉 向全国各路大名下达了"惣无事令", 命令全面停止内战。 可是年轻气盛且雄心勃勃的 伊达政宗 又怎么肯听? 1589年5月, 伊达政宗 出疑兵佯攻 相马氏 的 中村城, 把 相马军 钉死在了自己的居城。 同时, 伊达成实 又策反了 芦名氏 的盟友 猪苗代氏, 使得 芦名氏 的居城 黑川城 彻底暴露在了 伊达军 的兵锋之下。 
芦名氏 与 伊达氏 争霸 陆奥藩国 上百年, 百足之虫, 当然不肯束手待毙。 芦名氏 家督 芦名义广 联络了 佐竹氏 和 石川氏, 共同抵抗 伊达氏 的侵略。 6月, 芦名义广 主动出兵, 首先要讨伐叛臣 猪苗代氏。 伊达军 主力也很快赶到 猪苗代氏 的居城 猪苗代城, 双方重兵集结, 决定东部地区霸权的大战一触即发。 伊达军 方面, 总共动员了2万1000兵力, 而 芦名氏 一方联军也共有1万8000余人, 实力不相上下。 可是, 相对于 伊达氏 的上下一心, 芦名氏 却暗藏了多项隐忧。 芦名义广 继承家督之位9年, 为人却刻薄寡恩。 更加上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芦名义广 几乎把 芦名氏 的家业变成了 佐竹氏 的附庸。 许多老臣对 芦名义广 非常不满, 甚至出现了暗中勾结 伊达氏 的内应。 更让人怀疑的是联军的战斗力, 乌合之众的三家联军, 在精锐的 伊达军 面前到底能不能团结一致, 同心御敌, 是个极大的问号。 从以往联军的战绩来看, 这次的情形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 战斗的结局, 可说在战前就已经预定了。 
1589年6月5日, 双方主力在 猪苗代湖 北岸 盘梯山 下的 褶上原 展开。 清晨, 芦名义广 亲自率领本部越过 日桥川, 沿山道北进。 伊达军 则以新降的 猪苗代氏 家督 猪苗代盛国 的5000人为先锋迎击。 大将 伊达成实, 片仓景纲 和 白石宗时 则兵分三路, 对 芦名军 形成包抄之势。 双方甫一接触, 就已经全力以赴, 猪苗代湖 北岸顿时喊杀震天。 芦名义广 于乱军之中见到叛臣 猪苗代盛国, 不由恨得咬牙切齿, 两眼冒火, 不顾一切冲杀上去。 此时西风大作, 芦名军 顺风攻击, 伊达军 渐渐抵敌不住。 可是当 伊达军 左右两翼完成对 芦名军 的包抄后, 形势立刻逆转! 正当 芦名军 疲于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时, 伊达军 的伏兵也纷纷杀出。 这时幸运女神的天平又偏向 伊达军, 早先还强劲的西风竟然转成了东风! 伊达军 见“天意”转向自己, 士气如虹, 相反 芦名军 却是叫苦不迭, 战线全面崩溃。 
败兵溃至 日桥川 边, 惊慌逃命的 芦名军 士卒惊讶地发现早上自己渡河的桥梁已经不翼而飞了! 原来 伊达军 先锋 猪苗代盛国 一部趁乱军之中, 绕过 芦名军 后翼, 防火焚毁了渡桥。 伊达军 追兵很快围了上来, 走投无路的 芦名军 无奈, 只得纷纷跳水逃生。 怎奈时值梅雨季节, 水流湍急, 许多水性不好的士卒作了落水鬼。 此一役, 芦名军 损失高达2000多人, 精锐丧失殆尽, 重臣 金上盛备, 佐濑种常 等也战死沙场。 家督 芦名义广 仅以身免, 与随从数人狼狈逃回 黑川城。 随即, 由于害怕家臣乘机谋反, 芦名义广 又放弃 黑川城, 投奔亲生父亲 佐竹义重 去了。 6月28日,伊达军 进驻 黑川城, 进而镇压了整个 会津藩国。 百年名门的 芦名氏 灭亡。 
强大的 芦名氏 也不是 伊达政宗 的对手, 周围的各路小大名都吓得纷纷遣使巴结 伊达氏。 10月底, 二阶堂氏 投降。 11月初, 白川氏 和 石川氏 也一齐投降。 此时的 伊达氏 已经是日本东部第一大名, 领地石高多达270多万石。 12月初, 伊达政宗 将居城南迁到 黑川城, 进逼 佐竹氏, 显示出立足东部, 争霸天下的野心! 
可是已经统一日本中部和西部的 丰臣秀吉 对 伊达政宗 擅起刀兵大发雷霆, 勒令 伊达政宗 亲赴 大坂城 谢罪。 面对威势无双的 丰臣家, 天大的难题摆到了年仅22岁的 伊达政宗 面前: 是战? 是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南部氏
虽然名为“南部”, 南部氏 却几乎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上最北方的大名了。 
南部氏 的远祖发迹于 甲斐藩国 的 南部郡, 故称“南部”。 南北朝 时期, 南部氏 当时的领主随大将 北畠显家 出征 陆奥藩国, 因功被转封 陆奥。 南部氏 最强大的时候, 有北部第一大名之称。 可惜后来家族内部纷乱不已, 很快又衰落了下去。
到了战国时代, 南部氏 出了一位英明果敢的君主, 就是第24代家督 南部晴政。 刚继任家督的 南部晴政 就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平定了叛臣 工藤氏 之乱, 并重建居城 三户城, 完成 南部氏 的统一。 接着, 南部晴政 励精图治, 积极推行蚕食政策, 几乎夺回了 南部氏 最盛时期的全部领土。 外交方面, 南部晴政 努力交好当时日本最强大的诸侯 织田信长, 引来强大外援, 南部氏 实现中兴。 据说 南部晴政 有次狂妄地说:“凡是 三日月 战旗所到之处, 南部氏 领地不可动摇!” 
只可惜, 好景不长。 南部氏 最大的隐忧就是继承人问题。 本来 南部晴政 已经立了侄子 南部信直 为继承人。 但是天意弄人, 1570年, 南部晴政 晚年得子, 是为 南部晴继。 大概是为了避免重蹈 应仁之乱 的覆辙, 南部信直 乖乖地让出了继承人的地位。 但是, 原本在背后的支持者们见快煮熟的鸭子飞了, 怎肯善罢甘休? 以 南部信直 亲父 石川高信 为代表的 信直派, 和以重臣 九户政实 为代表的 晴继派, 为了后继家督的问题明争暗斗不已。 
祸不单行, 1581年, 南部氏 的领地 津轻 地区爆发叛乱。 重臣 大浦为信 竖起反旗, 挑动当地百姓对 南部氏 的不满情绪, 驱逐了 南部氏 的势力。 石川高信 还不幸死在这次叛乱之中。 (也有说 石川高信 其实逃了出来。)大浦为信 改名 津轻为信, 正式向 南部氏 宣布独立。 失去 津轻地区, 南部氏 的税收兵源大幅减少, 成了其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有说 津轻为信 叛乱实际发生在1571年5月5日, 在这里 区胜 采用1581年说。)
1582年, 南部晴政 在内忧外患中病死。 (也有说被 信直派 攻破 三户城 杀害之说。 南部氏 的历史真象一团浆糊。) 令所有人震惊的是, 南部晴继 在父亲的葬礼后回程的路上竟然被一群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暴徒刺死! 不消说, 又是 信直派 的杰作, 或是 南部信直 直接幕后指挥! (亦有得急病病死一说, 另一团浆糊, 但还是刺杀说比较合理.) 在重臣 北信爱, 八户政荣 等的支持下, 南部信直 理所当然地成为 南部氏 第26代家督。 
但是, 九户政实 等 晴继派 仍不甘失败, 对 南部信直 的合法性始终存有质疑, 终于在数年后导致了 南部家 另一场, 也是 丰臣政权 统一日本前的最后一场大动乱. 
  丰臣秀吉 的东部攻略
携降伏日本西部各路大名之威, 丰臣秀吉 向全天下发出著名的“惣无事令”, 要求各路大名不再以武力解决问题, 而是将问题呈交 丰臣秀吉 本人, 由其裁决。 变相地, 丰臣氏 也就成了全天下所有诸侯的首领。 对听其命令的大名, 丰臣秀吉 非常客气, 一般都是让他们继续保有其原有领地不变。 但是对于不听话的, 丰臣秀吉 雷霆般的惩罚就会很快临头了。
但是, 总有些有实力有野心的大名不甘就此俯首称臣的。 1589年, 桀骜不驯的 北条氏 又擅起刀兵, 抢了 信浓藩国 真田氏 的一座城池。 丰臣秀吉 决心以此为契机, 发动一场规模庞大的讨伐战。 不但是惩罚这个不听话的诸侯, 也要杀鸡给猴看, 向全天下展示违犯 丰臣秀吉 命令的下场!
  真田氏 
这个 信浓 真田氏 又是什么角色, 值得 丰臣秀吉 如此大动干戈? 说起来, 真田氏 虽然势力不大, 却是日本战国时代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家族。 
真田氏 原是 信浓藩国 小县郡 (今 上田市) 的一个小豪族。 1541年, 武田信虎 发动 信浓 攻略, 真田氏 举家仓皇逃亡, 托庇于 上野藩国 的 长野业正。 不久 武田信玄 发动政变, 驱逐了 武田信虎。 真田氏 当时的家督 真田幸隆 为了恢复领国, 转而投靠了 武田信玄, 最终得尝所愿。 自此 真田氏 作为 武田氏 的家臣活跃于战国舞台。 
1550年, 武田信玄 再次发动对 信浓 的攻略, 不料在 户石城 被 村上义清 杀得大败。 为了挽回败局, 真田幸隆 勇敢地接下了继续攻打 户石城 的任务。 在此地, 真田幸隆 初次展露了其绝世的智谋, 凭着从内部攻破堡垒的原则, 策反了 村上军 几员大将, 成功夺取了 户石城, 并最终逼得 村上义清 远遁投靠 上杉谦信。 真田幸隆 因功受封 户石城, 从此也成为 武田信玄 最倚重的军师之一。 之后, 真田幸隆 为 武田家 转战四方, 活跃在与 北条氏, 上杉氏, 长野氏, 斋藤氏 等大名的征战的前线。 1574年5月19日, 真田幸隆 于 户石城 病死, 享年62岁。 长子 真田信纲 继位家督。 
1575年的 长篠之战 是 武田家 开始衰亡的前兆, 真田信纲 和二弟 真田昌辉 也双双战死与此役。 真田幸隆 的三子 真田昌幸 继承了家督。 真田昌幸 的机智和谋略不亚其父, 早年也深得 武田信玄 赏识, 夸其为 武田家 之“眼”。 为了重振主家之威, 真田昌幸 殚精竭虑, 在 上杉谦信 死后促成了 甲斐 越后 两国的同盟, 并设计从 北条氏 手中夺取了物产富饶的 上田城。 真田昌幸 也将 上田城 作为 真田氏 的居城, 安顿了下来。
1582年, 织田信长 大举进攻 武田胜赖, 欲彻底消灭这只 甲斐之虎。 在 武田氏 存败危亡之际, 真田昌幸 苦劝 武田胜赖 移居自己的 岩柜城, 卧薪尝胆, 以待卷土重来之日。 为表诚心, 真田昌幸 还将自己全家70余口送到 武田胜赖 处, 做其人质。 可惜, 武田胜赖 最后听信了内奸 小山田信茂 的鬼话, 身死 天目山。 真田昌幸 无奈, 只得降了 织田家, 在 泷川一益 麾下听命。 
过不了3个月, 传来了震惊天下的 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 刚刚抢到手的 甲斐 信浓 上野 三国纷纷爆发叛乱。 织田家 留守的大将 河尻秀隆 死于乱军, 森长可 狼狈逃亡。 有新任“关东管领”之称的 泷川一益 也在 神流川 被 北条氏 打得大败。 但 北条 德川 和 上杉 三家很快为争夺这块肥肉又大动干戈, 史称 天正壬午之乱。 为了家族的生存, 弱小的 真田氏 先是投靠 北条氏, 继而因为 北条氏 的贪得无厌而转投 德川氏。 不久 德川氏 与 北条氏 讲和。 作为媾和条件, 德川家康 出卖了 真田氏 的利益, 答应将 真田氏 位于 上野藩国 的 沼田城 转让 北条氏。 沼田城 沃野千里, 物产丰富, 真田昌幸 当然不干。 抗争无效后, 背弃了 德川氏, 改与 上杉景胜 结盟。 在强敌环伺的险恶情况下, 真田昌幸 不得不游走于列强之间, 朝秦暮楚, 极为狼狈。 
德川家康 对 真田昌幸 的背离极为愤怒。 1585年7月, 刚从 小牧之战 腾出手来的 德川家康 就立即派出大将 鸟居元忠, 并副将 大久保忠世, 平岩亲吉 等率领8000人马讨伐 真田氏, 兵锋直指 上田城。 与此同时, 北条军 大将 北条氏照 也配合 德川家 的攻势, 出兵7000, 准备自己动手取 沼田城。 第一次上田城之战 爆发。 
真田昌幸 此时全部兵力不到3000, 兵危将寡, 形势危急。 为了度过此劫, 真田昌幸 首先求助于盟友 上杉景胜, 并答应在战后将堂弟 矢泽赖康, 次子 真田幸繁 (即后来大名鼎鼎的 真田幸村)送往 越后藩国 作人质。 上杉景胜 当然不愿 北条 和 德川 两家得势, 终于答应出兵6500增援 真田氏。 在等待援军的同时, 真田昌幸 也积极地筹备坚守城池。 长子 真田信幸 镇守 户石城, 等待 上杉军。 叔叔 矢泽赖纲 坚守 沼田城, 闭门不出, 并利用地利之便顶住了 北条军 三轮猛攻。 矢泽赖康 据守的 矢泽城 也击退了 德川军 2000人的先锋部队。 
闰8月2日, 德川军 主力部队终于杀到 上田城 下。 为拖延时日, 真田昌幸 使了一招缓兵之计。 他向 鸟居元忠 派出使者, 答应3日后向 德川军 投降。 老实的 鸟居元忠 竟然相信了。 3日后, 真田军 400 多人出城, 不但没有丝毫投降的样子, 反而对着 德川军 破口大骂。 鸟居元忠 大怒, 率军冲杀上去。 真田军“抵挡不住”, 且战且走, 兵器旗帜金银财宝丢了一地。 (打仗有带财宝的吗? 德川军 这还看不出来敌人在使诈?太后知后觉了。) 见钱眼开的 德川军 将士们大喜, 许多人抛下兵器就去捡 真田军 扔下的武器和财宝, 剩下的更是奋勇前进。 就这样, 两军且战且走, 很快就冲进了 上田城 的外城。 城内街道狭窄, 德川军 将士正你推我攘地前进的时候, 忽然两边房顶上冒出许多 真田军 铁炮手。 顿时, 枪声大作, 德川军 避无可避, 乱成一团, 死伤籍枕。 真田昌幸 等的就是这一刻! 立刻调转马头, 率军杀了个回马枪。 德川军 匆忙迎战。 就在两军混战之际, 真田昌幸 的次子 真田幸繁 率200骑兵部队突然从 德川军 阵后杀出。 真田幸繁 是当世无双的武将, 武功出神入化。 200骑兵在他的带领下就像神兵天降, 当者披靡, 犹入无人之境, 终于冲垮了这号称无敌的 三河军团。 鸟居元忠 仓皇撤退, 半道上又遭到 户石城 的 真田信幸 出城纵兵邀击, 损失更是惨重。 回到据点 浜松城, 喘息甫定的 德川军 一清点人马, 死伤竟达3000人之多, 将校阵亡也有350多人。 三方原之战 后, 这是 德川军 栽的最大的一个跟头了。 

死心不息的 德川家康 又派出了 井伊直政 和他的“赤备”骑兵继续攻打 真田氏 的 丸子城。 不料11月发生了 德川家 重臣 石川数正 出奔, 改投 丰臣秀吉 的事件。 一时间 丰臣 德川 两家关系又突然闹得很僵。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 德川家康 下令从 真田家 的领地撤兵。 而久攻 沼田城 不下的 北条军 见状, 也无奈撤退。 真田昌幸 最大的危机终于化解。 击败 小牧之战 后不可一世的 德川军, 使得原来名不见经传的 真田家 威名大振, 成为 关东 地区令人不敢小觑的力量。 (右图为 真田昌幸 像)
丰臣政权 确立以后, 上杉 德川 北条 三家都先后表示对 丰臣秀吉 臣服。 真田昌幸 也顺应天命人意, 归顺了 丰臣家。 丰臣秀吉 宽大地让 真田昌幸 保其原有领土不变, 不但人质不用 真田家 送, 还更慷慨地为 真田昌幸 在 大坂城 修筑了一座豪华的府邸。 对此, 真田昌幸 可说是感激涕零, 觉得自己真的投靠了个好主子。 而 丰臣秀吉 如此厚待 真田家, 大概也是因为 真田昌幸 替他报了 小牧之战 的一箭之仇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坂夏之阵,如果毛利胜永成功在乱战中击杀德川家康,会对战国局势产生什么影响?
大阪夏之阵
伊达政宗
信长之野望6:野战最爽快的当属骑兵,那么有马达人都有哪些呢?
独眼的战国豪杰——奥州大名伊达政宗
真田家最后的荣耀——真田信之与真田信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