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悠悠万事,理财为大42掌握穷变富的哲理 迈向富人行列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

A、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 ??

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

财智哲学: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 ??

B、最初几年困难最大 ?

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 ?

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 ?

财智哲学: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

C、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 ?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

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 ?

很多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 ?

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 ?

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

D、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

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

财智哲学: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有种抵触。实际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 ?

E、教育是最大投资 ?

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本科及以上)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 ?

财智哲学: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

F、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 ?

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 ?

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

财智哲学: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 ?

G、知本向资本靠拢 ?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 ?

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 ?

财智哲学: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

财智哲学: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

   由零开始,白手起家,李嘉诚几乎成了人们心目中成功富豪的典范。然而历数李嘉诚几次重大的赚钱交易,却发现这位被称为财技之神的财技谋略家,更多的时候喜欢人弃我取,逆境取胜。

  1967年香港风潮,地产、股票市场大跌,许多富家世家纷纷移民,贱价变卖家产物业。此时李嘉诚大举挺进,趁低购入大量地皮、旧楼和厂房,令自己的事业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

1981年,香港前途问题令港人面临一次重大的信心危机,股价楼价大跌,移民成了香港人最时髦的选择。李嘉诚却再次逆潮流而动,非但没有撤离香港,反而大举投资。1982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黄)成功从英资手中夺得港灯控股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草签前,李嘉诚宣布投资40亿港元兴建大型屋村。 

1999年是香港人难捱的一年,金融风暴的打击令许多亚洲富豪身家大跌,甚至退出世界富豪榜的排位。李嘉诚正是在此逆境中,率领两个儿子,一门三杰冲锋陷阵,屡出奇招,打了一场又一场商场硬仗,成了世纪末低迷的香港商界一道耀眼的风景。

  “我最骄傲的交易

19991021日,身兼香港长实、和黄集团主席的李嘉诚,兴高采烈地向外界公布:和黄与德国电信公司曼内斯曼经过一周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和黄将以价值1130亿港元的价格向曼内斯曼出售44.8l%Orange(“”)电讯公司股份,而曼内斯曼则分别以折合220亿港元的现金、价值220亿港元的欧元3年期票据及1184万股曼内斯曼新股支付

待交易完成,和黄除持有曼内斯曼10.2%股权,成为该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外,还可套现440亿港元现金。待两公司合并后,和黄更可间接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远远领先于位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

这是我最骄傲的交易。记者会上,征战商场40多年的李嘉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对记者表示。

李嘉诚在欧洲电讯市场曾经有过十分艰难的开拓过程。1989年,李嘉城在英国的和记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并于1992年推出名为兔子CT2流动电话服务,然而业务发展却不理想。一年之后,公司不得不结束了兔子的流动电话服务。随后,和记将电讯业务重新包装,改名为,推出GSM流动电话服务。1996年,在英国成功上市,和记从中套现41亿港元的特殊盈利。经过几年的发展,至今股票价格已上涨7倍。1999年年初,李嘉诚出售”4.2%的股权,套现50亿港元。由于和黄在历年的交易中已套现近百亿港元(超过当初投资额),因此和黄在的投资成本已等于零。

199910月,引起了德国最大的无线电话业务商曼内斯曼的兴趣,曼内斯曼的行政总裁于1014日在香港和李嘉诚见面,商讨收购事宜,到21日,收购正式完成。

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李嘉诚进账过千亿,创下了香港世纪末的商业奇迹。

变身欧洲电讯大亨的18小时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和财技谋略,曾一次又一次在一些大的商业战役上表现出来,广获称道。而他的长远目光和策略,更为长和(长实、和记黄埔)带来巨大收益。1997年公司业绩公布时,李嘉诚就表示未来集团的主要盈利将依赖电讯业务。1999年上半年。和黄因分拆VoiceStreamWireless在美国那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而获利5.85亿港元。随后,李嘉诚通过分拆澳洲和记电讯在澳洲上市,获利3亿港元。再加上两次出售股权而获得的1180亿港元的收入,1999年李嘉诚仅从分拆出售电讯业务中,便获利1188.85亿港元,成了世纪末香港商场上最大的赢家。一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足令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大大地紧张了一番。为了随时获得最新的消息,李嘉诚临睡前特意把手提电话的铃声调高,把电话放在自己枕边,以免延误战机。

再起风云

此一役过后,李嘉诚控制的资产市值暴涨一倍。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9年底的全球富家排行榜,李嘉诚的排名由第12位跃升至第10位,成为世界前10位富家排名榜上的唯一位华人。

市场信息一日千变,距李嘉诚的世纪交易不足一月,欧洲电讯市场风云再起。一场更大的收购交易又令李嘉诚成为关键人物。

19991113日,英国沃达丰电讯公司(Vodafone)声明,将动用超过1万亿港元(1290亿美元)收购德国曼内斯曼公司52.8%的股权,而曼内斯曼高层马上作出回应,坚决抵抗沃这丰的恶意收购行动。于是,作为曼内斯曼最大单一股东的李嘉诚手上所拥有的10.2%的曼内斯曼股权,便成为这宗全球最大的收购案双方极力争取的焦点。

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1123日晚,英国一个组织给李嘉诚颁发了杰出人士奖章,业内人土纷纷猜测,这一行动是否在为沃达丰拉票。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以沃达丰的出价来算,那么李嘉诚手上的曼内斯曼股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额外增值318亿港元。所以说,无论是沃达丰还是曼内斯曼,都不是收购案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当属李嘉诚。

然而,李嘉诚却不为名利所动。就在获颁杰出人士奖的当晚,和黄董事局发表声明,支持曼内斯曼拒抗敌意收购。而李嘉诚对这一声明的解释是:和黄与曼内斯曼一起发展和黄股东有利,而且沃达丰提出的收购价不具备吸引力。

眼看着数百亿白花花的银子被拒之门外,业界对李嘉诚的态度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和黄董事局的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李嘉诚绝不会轻易从欧洲市场撤出的一个信号;也有人说,因为李嘉诚与曼内斯曼早有协议,由换回的1O.2%的曼内斯曼股权在18个月内不能出售,而李嘉诚只不过以放弃虚拟的318亿港元换取了日后在曼内斯曼更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

  不管外界对李嘉诚的行动有多少种解释,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那就是李嘉诚通过入主曼内斯曼而在欧洲电讯市场大展宏图的谋略,决不仅仅是赚上几百亿港元那么简单。

  财富世界瞬息万变,不知《福布斯》是否需要每日重排富家榜。

一块饼干的价值

一直以来,李嘉诚的过人之处,是他总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作出新的部署和尝试。当年他生产塑料花的时候,塑料花行业正大行其道,大有带动香港工业起飞之势。然而李嘉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途有限,于是转向房地产发展,全力拓展房地产市场,并在紧接着而来的房地产高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富豪级人马,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香港房地产最高峰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1997年,他开始不断出售手上的物业,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把资金分投于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使集团避过了金融风暴中楼价大跌的重大打击。

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李嘉诚将会调拨更多的资源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

与曼内斯曼的交易成功之后,李嘉诚终于可以吃一块香甜的饼干慰劳自己。或许,这块饼干和我们每一个人所吃的饼干没有什么两样,但其价值,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出来的。

记得有则寓言,讲两个在海边钓鱼的孩子,一个买了渔船出海,历经千辛万苦创下富可故国的产业;另一个却一直留在海边钓鱼,过着知足温饱的生活。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富翁和渔夫又在海边一起钓鱼,渔夫忍不住问富翁:你得到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里钓鱼。

表面看来,渔夫和富翁的结局是一样的,然而因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所得到的和所能理解的人生,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家经验】掌握穷变富的哲理,迈向富人行列!
教你怎样从穷人变富的哲理
AAA李嘉诚资本帝国长盛不衰的秘密:花90%考虑失败
为什么富人一直富,穷人一直穷?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电盈控股权或落入香港金融家之手
简练直白的理财理念!够用一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