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古村镇(18)渔梁——古代拦河坝

 

 

 

    渔梁是歙县古代的水埠,可沿练江入新安江直达杭州,是歙县古代唯一的水运之道。现在的渔梁老街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风貌;街道依河而设,蜿蜓曲折二华里有余,一色旧式门板店面,一色鹅卵石路面,各种店号、庄号依稀可辩。更有一色的青石屋基高耸水滨,高约数丈;一色的木板房屋筑于其上,重楼叠宇,鳞次栉比。
    古街的尽头是渔梁坝,它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整个坝长约百余米,斜面长五十米,均用一至两吨重的雪白晶莹的花岗岩石砌成。由于坝的落差较大,加上坝下乱石嶙峋,练水到此,经溢洪道飞流直下,涛声不绝,声震数里,煞是壮观。
    渔梁坝的右上方是紫阳山。据说宋代大儒朱熹之父朱松,来此游玩,乐而忘返,便结庐而居,在此专心治学,入闽后仍念念不忘紫阳山,以“紫阳书院”镌为印章。朱熹本人自闽来游故里,也流连忘返。后人为纪念朱松父子,在紫阳山麓建立了“紫阳书院”。

 

    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安闲。坝下乱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林木葱郁;建于明代的紫阳桥,宛若彩虹横卧清波,此桥长140米,高14米,宽10米,在歙县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歷史文化古跡——安徽歙縣渔梁壩【圖文】
徽商源头话渔梁
歙县---从历史走来(图)
2017年冬行记---徽州的风水和龙脉
歙县太平桥、鱼梁坝、紫阳桥
寻访徽州古村落(七)东南邹鲁——歙县(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