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悟缠论(83)

    在分析第60课解盘之前,先看几个有关背驰、区间套和预判线段结束点等方面的经典案例。

    2007年1月17日,缠师在《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7)》课后说道:

    “大盘今天的震荡是5分钟的背弛引发的,一个绝好的短差机会,如果没把握好的,继续好好学习。这么典型的走势必须要把握好”。

    “各位: 如果对背弛没有什么直观感觉的,好好看看今天的上海大盘的5分钟图,标准图形”。

    一、5分钟图分析

    由于此时还没讲到分型、笔和线段,所以,缠论前一部分的“级别”与有了笔和线段之后的“级别”不同。从下面划分了线段的图中可以看到:缠师当时所说的“5分钟走势”,其实只是一个“5分钟线段”,相当于一段1分钟走势;其中的中枢是5分钟的“笔中枢”,相当于1分钟中枢。

    关于这段走势,缠师在第24课《MACD对背弛的辅助判断》中讲到:

    “昨天上海的5分钟图上,就构成一个标准盘整背驰。12日14点35到16日9点45构成A段,16日9点45到16日13点30构成B段,16日13点30到17日13点05构成C段。其中B段制造了MACD黄白线对0轴的回拉,C段与A段构成背驰。对C段进行更仔细的分析,9点35的第一个红柱,由于并没创新高(注:上证指数没创新高),所以不构成背驰,10点40的第二个红柱子,由于这时候的C段还没有形成一个中枢,根据走势必完美,这C段肯定没完,所以继续。13点05分,第三个红柱子,这时候,把三个红柱子的面积加起来,也没有A段两个红柱子面积和大,显然背驰了,所以要走人了……”

    图1:


    上图中,从W1到W2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线段,实际是1分钟盘整走势,其中,B段构成一个“笔中枢”,相当于1分钟中枢。C段与A段比较力度,无论黄白线与0轴围成的面积,还是C、A下面对应的红柱子面积之和,都出现了背驰。

    通过本例,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何预见线段的结束。

    在5分钟图上找到背驰段,然后再用“区间套原理”,到1分钟图上去精确定位这个结束点。

    二、1分钟图分析

    图2:

    注:W1/y1中,W代表5分钟线段节点、y代表1分钟线段节点。

    图2中,W1/y1到W2/y8这一段1分钟走势,从y1-y2到y7-y8共有7个1分钟线段,其中,y4-y7组成了1分钟中枢,而y1-y4和y7-y8是连接这个中枢的1分钟以下级别走势(可以看作是1分钟的次级别)。

    A段:从y1到y4,有两个1分钟的“笔中枢”,这是1分钟次级别的上涨走势。比较第二个笔中枢的前后两段走势,看对应的MACD指标中标示的粉色a框、b框内,无论“黄白线面积”或“红柱子面积之和”都出现了背驰。

再精确一步,y4下方的红柱子(绿箭头所示)处比前一笔小,说明更小级别也出现了背驰,y4这点就是一个精确的小级别转折点。

    B段:图1(5分钟图)上的一个“笔中枢”,在图2(1分钟图)上却只是一个从y4-y5线段,从这里可看出,大小级别图并不是严格地一一对应的。图2中,y4-y7是一个1分钟中枢,其中的每一个线段在理论上也可以到更小级别去定位结束点。

    C段:图1中5分钟的3笔与图2中1分钟的3个线段相对应,但是,这两个级别的中枢结构不完全相同。

    图2中,y4-y7构成1分钟中枢,所以,y7-y8这段走势要与y1-y4去比较,就是把MACD指标中的“c框、d框合起来(包括c、d中间的部分)”与“a框、b框合起来(包括a、b中间的部分)”的黄白线或红柱子之和去比较。

    这时候,我们发现:用线段组成的走势,其趋势力度在上一级别的图上看得更清楚。比如,图2中这段1分钟级别的盘整走势,要看清它在干什么,要判断背驰,却是在图1的5分钟图上看得更清楚一些!

    所以,我们在实战中至少要看三个级别的图:在上一个级别图上看清总体,在本级别图上分清结构,去次级别直到更小级别图上精确定位。

    上面说过了A段转折点——y4的精确定位。理论上,任何一个线段的终点都可以用“区间套原理”精确地定位。下面,来看本段走势最高点W2/y8的定位:

    在5分钟图上发现背驰段后,到1分钟图上找到最后一段y7-y8,这线段中间有一个“1分钟笔中枢”,该笔中枢前、后两个小级别走势,分别对应MACD指标的c框、d框,比较这两个框中“红柱子面积之和”可以发现,这一线段的内部也出现了小级别的背驰,再进一步,d框内部后面的红柱子比前面的红柱子小,说明最后这两笔也发生了背驰!因此,这里就是该段走势最精确的结束点,所以要走人了……

    最后,我们再把5分钟和1分钟综合起来,看看缠师所说的两处不算背驰的情况:

    (1)、“对C段进行更仔细的分析,9点35的第一个红柱,由于并没创新高,所以不构成背驰”:在图1中,这里的上证指数没创新高,可以当作是中枢震荡的一部分。在图2中,到达y6时还没形成1分钟级别中枢,当然就没有1分钟级别的卖点。

    (2)、“10点40的第二个红柱子,由于这时候的C段还没有形成一个中枢,根据走势必完美,这C段肯定没完,所以继续”:在图2中可以看到,这里只是从y7开始向上的第一笔,根本不可能是1分钟线段的终点——而要结束一个线段,至少需要3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证指数的多级别分析(下)
macd
第二章 第四节 背驰与盘整背驰(三)
关于多级别联立
真正懂macd的人,还没见过
如何用MACD判断顶背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