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及组方在肺系疾病方剂中的用药规律分析

文章来自~《光明中医》2022年第1期

【临床论著】

作者:杨连梅1 刘 伟2△

摘要:目的 探讨白及组方在肺系疾病方剂中的用药规律,为白及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其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和《中医肺病方剂辞典》中收集整理含白及的方剂,将方名、方源、治疗疾病名、组成、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白及的肺系疾病复方共34首,涉及中药79味,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研究白及在肺系疾病复方中的配伍规律。结论 含白及的方剂主要治疗肺系疾病包括肺痈、肺痿、鼻渊、咯血、咳嗽等。白及组方用于治疗肺系疾病的药物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分析,前10位用药分别为甘草、贝母、阿胶、桔梗、生地黄、白蔹、白芷、薏苡仁、葶苈子、黄芪。白及在方剂中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药、与补气药、补血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进行不同组合等。

关键词:白及;肺病;用药规律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的干燥块茎。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常用剂量6~15 g;研末吞服3~6 g。外用适量[1]。白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痈肿恶疮败疽”。李时珍《本草纲目》言:白及乃“入肺止血之要药”,言其“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陈嘉谟《本草蒙筌》云:白及“名擅外科,功专收敛,不煎汤服,唯熬膏敷”。《本草思辨录》: “喘与咳皆肺病,其有肾气逆而为喘咳者,则不得独治肺”。肺居胸中,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其主气,司呼吸,又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为水上之源。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喘促、咳痰、胸痛、咯血、鼻流涕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及能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的活性,缩短凝血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酶的活性,也能使细胞凝聚,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白及对身体器官和肌肉出血等局部出血的效果非常好[1-3]。白及多糖是白及胶的主要成分,具有很强的黏度,有学者认为白及止血效果与其包含白及多糖有关[4,5]。为进一步明确白及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配伍及其组方规律,进而丰富其用药配伍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6]和《中医肺病方剂辞典》[7]中含白及方剂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显示出单味药和配伍用药后在治疗不同疾病的特点,探索其配伍规律,从而为分析中药的临床用药特点提供了有效方法,为白及治疗现代临床肺系疾病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依据《中医方剂大辞典》[6]和《中医肺病方剂辞典》[7],检索其组方中含白及或含名为白及的方剂,参照 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的中药名称,统一规范所搜集的文献药物,排除药味数>25味以上的方剂;排除方名、方源、治疗疾病名等记录不全,不能进行有效分析的方剂。将方名、方源、治疗疾病名、组成、用法用量、用药途径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建立数据库。

1.2 数据的录入与核对 将上述筛选的方剂由专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考虑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在完成录入后,再由双人负责录入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进行分析。

1.3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中“统计报表”模块,统计34首方剂中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通过“数据分析”模块,选择合适的“支持度个数”和“置信度”,对所选处方进行“方剂分析”,提取组合的常用药对,常用核心组合等;进行药物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进而挖掘白及组方治疗肺系疾病的用药规律[8]。

2 结果

2.1 频次分析

2.1.1 药物频次统计 对白及组方治疗肺系疾病的34首方剂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后发现:共涉及 79 味中药,按药物频次大小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是甘草、贝母、阿胶、桔梗、生地黄、白蔹、白芷、薏苡仁、葶苈子、黄芪。

2.1.2 四气五味分布 白及治疗肺系疾病的方剂,四气用药分布以寒为主,温、平次之;几乎不用热性药。五味用药分布以甘、苦为主,辛、涩次之,酸、咸味药使用相对较少。《素问·五运行大论》曰:“西方生燥,燥生金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肺本清凉,喜凉润,肺气虚则为温,苦能燥湿、能清泄,肺病易从热而化,故用药以甘、苦之品居多[9]。根据甘能补益、苦能燥湿的中药基本理论,常苦味药燥湿化痰、清泄肺热,甘味药、凉味药养肺。

2.1.3 用药归经分布 归经以肺经为主,胃、肝、脾、心经居多,大肠、膀胱、胆经使用较少,偶尔用小肠、心包、三焦经的药物。肺系疾病从肺论治,其他脏腑疾病亦可从肺论治,从药物的性味归经中可得出,白及常与肺经药物相配伍,可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在组方规律窗口,设置“支持度”为 5,“置信度”为 0.95,分析得出药物组合频次。根据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置信度为1的组合分别是“甘草-白及”“贝母-白及”“阿胶-白及”“桔梗-白及”等,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见表1。为了更全面地发现处方中隐藏的内在规律,避免高频使用药物(甘草)掩盖其余药物的关联性,将支持度分别设置10%、20%和30%,置信度均为0.95,进行组方规律“网络展示”,进行关联分析,见图1~图3。网络核心组合为白及、贝母、桔梗、甘草组合。此为白及与桔梗汤加减而成,桔梗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桔梗、甘草2味药组成,桔梗开提肺气,祛痰排脓;生甘草清热解毒,并有益气扶正、止咳平喘之功。贝母清热润肺,有镇咳祛痰、改善肺功能、抗氧化等作用。而白及治咳,尤宜于干咳咯血,为治疗肺络受损之咯血要药。

表1 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

图1 含白及方剂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支持度10%)

图2 含白及方剂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支持度20%)

图3 含白及方剂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支持度30%)

2.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度和惩罚度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味药新方核心组合。见表2。基于药物新方分析的关联规则展示。见图4。

表2 基于药物新方分析的药物核心组合

图4 基于药物新方分析的关联规则展示(相关度为9,置信度1)

2.4 熵层次聚类的新方分析 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4个候选新方,结果见表3。新方组合关联规则展示,见图5。新方1:五味子味酸、甘、辛,性温,与利水渗湿药茯苓合用,有淡渗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利肺止咳之效[10,11];与补气药人参合用,具有养阴生津、益气复脉之效;与补血药当归合用,具有补敛肺气、益气养血之功效;与化痰止咳平喘药猪牙皂合用,有开窍祛痰、散结消肿之功效。新方2:生地黄养阴润肺、清解虚热;阿胶滋阴润肺,适于肺阴虚燥咳,尤以肺痨痰中带血效果好;桑白皮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防风以祛风见长,无论外风、内风、风寒、风热、风湿病证经配伍后均可应用新方3:白蔹苦寒清泄,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的功效;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气,泻火解毒,长于泻相火,除下焦湿热;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的功效;芙蓉叶有清肺凉血、散热解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12,13];赤小豆行血补血、健脾除湿,具有利水消肿和解毒作用。新方4:贝母属清润之品,有较好的润肺作用,对于肺燥阴虚尤为适宜;葶苈子苦、辛,大寒,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及痰涎;马兜铃清肺平喘,化痰;陈皮用于痰湿中阻,肺气不利之咳嗽气逆,尤适于痰湿呕吐;马兜铃中含有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用药需谨慎。

表3 候选新方组合

图5 新方组合关联规则展示(支持度为5,置信度0.95)

2.5 白及单味药治疗肺病入药情况分析 白及苦、辛,微寒,含有大量黏液质,质黏而涩,使用方法以研粉冲服为主,尚可煎服、外用。白及单味药粉末治疗肺病情况见表4。

表4 白及单味药粉末治疗肺病情况

3 讨论

白及为手太阴药也,人之五脏,惟肺叶破烂者可以复生。白及膏润补肺之残缺也,肺损可以复生。白及苦辛收涩,收敛止血,尤宜于肺痨咯血,乃止血要药,又能收敛生肌,对于肺痨咳久,损伤肺络效果尤佳。现代研究表明,白及粉末具有容易布散黏膜面以起到保护黏膜、促进黏膜再生的优点[14,15]。《本草蒙筌》[16]中有白及:“名擅外科,功专收敛,不煎汤服,惟熬膏敷”。表明白及以粉末形式入药为佳,粉末饮片使用方便,可确保其药效成分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提高药材利用率,减少药材用量,节省药材资源等特点,但中药粉碎成粉末后其原有的外观性状特征全部消失,很难鉴定粉末饮片的真伪,更有在粉末饮片中以面粉或其他外观颜色似的药材粉末进行混合掺伪等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定粉末饮片真伪,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土贝母之分。古籍中有些注明是川贝母,有些未注明贝母的品种,皆以贝母统之,尚需进行本草考证,进行区分。《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至明《本草汇言》始有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歧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三者皆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鳞茎。土贝母来源于葫芦科植物的块茎。川贝母、浙贝母均能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于痰热咳嗽、肺热燥咳、痰火郁结所致的痰核瘰疬[17]。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止咳化痰作用好,润肺力优,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清热散结作用好,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土贝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痰核瘰疬,疮痈肿毒,无止咳化痰之功。平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及消肿散结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表证后期导致入里化热引发的痰热咳喘。针对不同品种的贝母,可选用不同的炮制品进行配伍应用。

对筛选出录入在传承辅助平台的34首方剂中,用于治疗肺系疾病的药物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分析,前 10 位用药分别为甘草、贝母、阿胶、桔梗、生地黄、白蔹、白芷、薏苡仁、葶苈子、黄芪。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肺病科常用于治疗肺阴虚燥咳、劳嗽咯血[1]。阿胶陈化后使用,可去除燥性。白芷善于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为治疗肺络受损之咯血要药。薏苡仁清肺热以治肺痈,故能排脓,甘淡以渗湿,又能健脾。解毒散结排脓,临床可用于肺痈。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黄芪培补肺脾之气,补气固表。生地黄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肾经。生地黄质地润泽,苦寒入营血分,能清热凉血、生津止渴。葶苈子有苦葶苈、甜葶苈之分,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临床常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18]。苦葶苈降泄力强,甜葶苈降泄力缓。《汤液本草》[19]谓:“葶苈,苦则下泄,甜则稍缓,量病虚实用之”。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桔梗以宣为主,肺气不宣所致咳嗽尤为多用。临床常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甘草被誉为“国老”,其性平味甘,善于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甘草取其润肺之功,尤以肺气不足之咳为常用。

有些含有白及的组方存在同名异方现象,比如白及散、阿胶散及消脓饮等。不同剂型的白及,功效主治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20]:“病咳唾脓血,其脉数,实者属肺痈,虚者属肺痿”。咯血、唾血多用散剂白及粉末;咳嗽气喘、肺痿及肺痈等实性肺部疾病多用含白及的复方汤剂、膏剂以及糊丸。治疗肺系疾病的膏方药味组成各异,多含15~60味中药不等。含有白及的古籍方剂组成中,有些未记载白及剂量,有些药物配比则按照份数来组方。

综上所述,将含白及治疗肺系疾病的中药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整理,总结分析含白及方剂治疗肺系疾病的用药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分析,白及针对不同疾病证候,采用不同的配伍治疗,且在不同的疾病治疗配伍中发挥白及独特的功效,为研究含白及方剂临床用药规律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和依据,也为其他中药的类似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3.

[2] 芦金清,张亚东.白及胶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1996,18(12): 2-3.

[3] 饶文龙,张浩,张熹玮,等.白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8): 91-93.

[4] 李裕波,林进令,刘志明.白及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0):835-838.

[5] 陶阿丽,金耀东,刘金旗,等.中药白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 6-9

[6] 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041.

[7] 李建生,李成文.中医肺病方剂辞典[Z].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1030.

[8] 唐仕欢,申丹,卢朋,等.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评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329-331.

[9] 余洁茹,孙磊涛,杨京京,等.基于数据挖掘的葛琳仪全程管理肺病用药规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2):1328-1336.

[10] 朱晓丹,安超,李泉旺,等.中药浙贝母药用源流及发展概况[J].世界中医药,2017,12(1):211-216,221.

[11] 王佳然,吕晓东,庞立健,等.基于《中国方剂数据库》挖掘五味子应用的配伍规律[J].世界中医药, 2019,14(8):2186-2194.

[12] 张丽,周长征.木芙蓉叶提取物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1): 28-30.

[13] 王继锋,周长征,徐佳馨,等.木芙蓉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9,21(4):322-327

[14] GENG Z G, ZHENG S L, WANG Z Q. Protective effect tocatarrh trauma of stomach in rat conduced by hydrochloricacid from Bletilla striata[J].Chin TraditHerbDrugs, 1990, 21(2):24.

[15] 陆波,徐亚敏,张汉明,等.白及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5):330-332.

[16] 清·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77.

[17] 王绪前.临床中药学解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80.

[18]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0-61.

[19]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90-91.

[20] 唐·逊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84.

Analysis on the Medication Rule of Bletilla striata Formula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Pulmonary Diseases

YANG Lianmei1 LIU Wei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Wu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700, China;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ule of Bletilla striata formula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pulmonary diseas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Bletilla striata and its drug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Bletilla striata were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from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and Dictiona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lmonary Diseases Prescriptions. The information of prescription name, source, composition, usage and dosage of drugs and drug use were recorded into v2.5 software of the auxiliary platfor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to establish database. Results 34 pulmonary diseases compound containing Bletilla striata in th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involving 79 flav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ompatibility of Bletilla striata in the compound of pulmonary diseases was studied by data screening and other functions. Conclusion The prescription containing Bletilla striata mainly treats lung diseases, including lung carbuncle, lung impotence, nasal abyss, hemoptysis and cough. The top 10 drugs were Licorice, Fritillaria, Donegum, Radix platycodi, Ampelopsis ampelopsis, Angelica dahuricae, Semen coreae, Semen leiocarpa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 the prescription, Bletilla striata is more than compatible with phlegm-relieving cough asthma medicine, and qi tonic medicine, blood tonic medicine, heat clearing medicine, resolving superficies medicine, diuresis and diffusing dampness medicine fo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Key words:Bletilla striata; pulmonary diseases; medication rule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22.01.001

文章编号:1003-8914(2022)-01-000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03442);北京药学会中药临床药学课题研究项目(No.京药会﹝2020﹞11号)

作者单位:1.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药剂科(天津 3017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150)

(编辑:孙俊俊 收稿日期:2021-03-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结节,除了定期复查,还能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一个中医人浅谈新冠与中药
四君中医论坛:李宏奇:化痰排脓清肺的常用药物
千金方》妇人方组方用药特色研究
关于中医制方须知论之三:方剂组成原则与脏腑用药论初识
现代中医临床大家奉伯未教你如何处方用药,中医入门基本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