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 ,清宫御膳的这个方子管用,引火归元,养心
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 ,清宫御膳的这个方子管用,引火归元,养心安神

最近上热下寒的朋友似乎特别多,眼睛红,嗓子疼,口腔溃疡,但是肠胃、手脚是凉的。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但是“体寒”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深刻体会的。但小腹凉,手脚冰凉、脚常出冷汗,脾胃寒凉,腹泻等,也是会经常困扰我们。

【上热的表现】
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等。

【下寒的表现】
食欲不佳,恶心呕逆,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等。

好像身体两极分化了一样,中医叫上热下寒。
就像一坨秤失衡,肯定有一边重另一边轻,寒湿成形之物走势偏下行,火气轻盈无形走势上行,这是自然之态。于是身体下面寒,上面热就形成了。

心火过旺需要调理,但中医认为,心火乃生命之火,可温煦五脏六腑。夏天万物加速生长,心火为了给五脏六腑补充能量,也会让自己更旺盛,所以夏天要引导心火下行,而不是直接扑灭它。

健康人体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心火会引下来温暖肾水,而肾水会蒸腾而上制约心火过旺。这就是《周易》里坎离交济,心肾相交的意思。

但心肾相交的前提是「通道」要能通行无碍,通道就是中间的【脾胃】,很多上热下寒的人都是湿气很重,中间的脾胃通道堵死了,心火下不来,肾水上不去,心火没有肾分给他的凉润越来越炽热,肾中的精气没有心火下来温热越来越寒。

【打开中焦通路(脾胃)的方法】

1、避免久坐
久坐不动,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只好反弹上去,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2、揉搓腹部
脾失健运,湿热内聚,打开中焦通道恢复脾胃升降循环,主动让寒热产生对流,做到某种意义上的引火归元。

3、少吃寒凉食物
爱吃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这些东西吃多了容易损害脾胃功能,而脾主导四肢,若脾失健运,则运化失常、水湿停滞,再加上天气酷热,热气相合充盈于腠理。

脾胃的问题,是你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养好它,也靠一口一口吃回去。在这里强烈推荐大家,吃一段时间八珍丸,八珍丸不寒不热,不温不燥,大多数体质都适合。

说到八珍丸,不得不提「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清宫医案》中记载的长寿方,乾隆吃了40年,慈禧太后也爱吃!
其实,八珍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年前的明朝宫廷,据史书记载:
明朝皇帝和儿子大吃大喝,嗜食油腻肥甘的食物,导致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太医们个个胆战心惊,心急如焚。御医陈实功反复论证、斟酌认为诸症皆因脾胃虚弱所致,于是开出了八味药食同源的处方:八珍糕。

现代工艺这个加味八珍丸,就是根据八珍糕的配方改良而成。
组方:麦芽、山楂、茯苓、芡实、山药、莲子、薏苡、白扁豆。

1、白扁豆
《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2、茯苓
《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3、莲子
《本草经解》中载:久服轻身耐老者,益气和血之功,不饥延年者补脾养神之力也。

4、山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山药,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5、薏苡
《中国药典》中写道薏苡: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
6、山楂
《中国药典》中记载,山楂具有健胃消食,化浊降脂,行气散淤的功效。

上下午各吃一粒,尤其适合久坐不动的吃货,还有痰多虚胖、胀气、嘴里粘腻、大便粘滞的人吃了会清爽通畅不少,从根本上解决脾胃气虚导致的中焦不畅,上热下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 , 张仲景这个方子管用!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的通病,百分之80的人中招,仲景的方子最管用!
现代人的“上热下寒”症,为何我只用了一张千年的古方解决?妙在“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也有寒”
十个女人,九个容易上热下寒!艾灸打通中焦,引火归元
上热下寒分3步走,先梳顺肝气,再健养脾胃,后引火温肾,3招带你打
看一看传统中医对现代人多见的上热下寒体质是如何调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