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糖及降血糖药物

糖尿病诊断

1.具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FPG)≥7.0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PG≥11.1mmol/L

3.具有临床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随尿糖阳性者

糖尿病病因

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

药物治疗

一、胰岛素

1.生理作用

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2.适用症状

(1)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用胰岛素终身治疗维持生命和减少并发症

(2)2型糖尿病:当口服降糖药失效或存在口服降糖药的禁忌症时。

3.胰岛素分类

1.短效

(1)代表药物:“普通胰岛素”、“常规胰岛素”等。

(2)作用特点:病情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注

2.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1)代表药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

(2)作用机制:利用重组DNA技术,对人胰岛素进行修饰生成的具有胰岛素功能、可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时相和作用的一类物质。

(3)作用特点:

①起效迅速

②持续时间

③用药时间灵活

④更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3.长效胰岛素

(1)代表药物: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

(2)作用特点:适合做基础胰岛素,维持血糖的稳定。

4.预混胰岛素

(1)代表药物:预混胰岛素(50R)、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门冬胰岛素30)等。

(2)作用特点:双时相胰岛素,含有两种不同时效的胰岛素混合物,同时具有短效和长效胰岛素的作用。

二、口服降糖药

1.药物选择

(1)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

(2)不适合二甲双胍可选择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3)不适合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α-葡萄苷酶抑制剂可选用胰岛素增敏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4)两种口服药联合仍不达标,可加用胰岛素,或采用3药联合,或加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2.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

(1)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

(2)作用机制

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3)作用特点

①在进餐前即刻或餐中服用,服药后不进餐会引起低血糖。

“继发失效”:使用1个月或更长时间,血糖控制满意,但后来疗效逐渐下降。不得不换用或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

(4)常见不良反应

低血糖:短效少于长效。

②口腔金属味。

③食欲减退或增强。

④粒细胞技术减少、血小板减少

⑤还可致体重增加

(5)注意:磺胺类过敏者,1型糖尿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等禁用。

3.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

(1)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2)作用机制

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3)作用特点

①与磺酰脲类相比,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餐前即刻服用。

瑞格列奈肾脏功能不全者无禁忌,适用于老年和糖尿病肾病者

③可用于磺酰脲类过敏的患者

(4)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5)注意:1型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12岁以下等禁用。

4.双胍

(1)代表药物:二甲双胍等

(2)作用机制

①抑制糖异生,改善肌肉糖原合成。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③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抑制肠壁摄取葡萄糖。

⑤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

(3)作用特点

血糖改善明显

有利于减轻体重

不显著增加低血糖风险

④保护心血管作用等。

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4)常见不良反应:

①腹泻、腹痛、食欲减退、厌食、胃胀、乏力、口苦、金属味等。

②少见低血糖、体重减轻等。

(5)注意:酗酒者,严重肝、肾、心、肺等疾病患者等禁用。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代表药物:阿卡波糖等。

(2)作用机制

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慢淀粉等多糖分解。

延缓单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等。

(3)作用特点

①适用于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适合中国和亚洲人群)

餐后血糖升高

③很少被吸收,不良反应较少。常见不良反应:胃胀,腹胀、排气增加等。

5.胰岛素增敏剂

(1)代表药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2)作用机制: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敏感性

(3)作用特点:一般不作为2型糖尿病优选的初始治疗。

(4)常见不良反应:

①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等。

②血容量增加,液体滞留,体重增加,心力衰竭

③增加女性骨折的风险。

④单用不导致低血糖。联合用药时增加低血糖风险。

(5)注意:儿童和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严重肾功能障碍,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心力衰竭者、有活动性肝脏疾患的临床表现或AST及AL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的2.5倍等禁用。

6.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1)代表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等。

(2)作用机制

①进食后,胃肠分泌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LP),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

②GLP-1和GLP易迅速被二肽基肽酶-4降解

③DPP-4抑制剂抑制该酶的活性,提高GLP-1的活性,增强胰岛素分泌

(3)作用特点

①刺激胰岛素分泌具有血糖依赖性,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

②对体重和血压几乎无影响

(4)常见不良反应:咽炎、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肌痛、关节痛等。

7.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Y-2)抑制剂

(1)代表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2)作用机制

表达于肾小管,介导约90%葡萄糖重吸收。SGLY-2抑制剂可促进葡萄糖排泄

(3)作用特点

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不依赖于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4)常见不良反应:生殖泌尿道感染,降低血压,减轻体重等。

8.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1)代表药物: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等。

(2)用药途径:需皮下注射

(3)作用机制

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

(4)作用特点

①从理论上讲,可以减轻体重

②可控制收缩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患者伴随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③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明显

(5)常见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

②与发生胰腺炎风险相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甲双胍过时了吗,与“列汀”组成复方药物,降糖效果会更好吗?
细数众多降糖药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
7大常见降糖药物,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症逐一分析!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值得收藏
一文收藏 | 8 类降糖药临床应用要点
糖尿病老年患者最适合的降糖药,可以试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