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条辨读后感——温病口渴与不渴温

温病口渴是很常见的,因为温病伤阴液,当然也有不渴的时候,但是不渴不一定是阴液未伤,而有可能是热入营血。因此我们在脉象和舌苔上需要仔细分辨。热入营血都需要凉血,这样用的要和解气分的药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另外口渴的时候应该补液,如果是住院可以直接从静脉走,如果在家,应该从食疗上补充,效果会更加明显,而且补充液体不能一口气就灌一大壶,而是少量频频服用,虽然是温病,补充液体可以凉饮,如果胃肠不适,还是应当温饮,只有能够吸收的液体才算是成功补液,如果一口气灌太多反而引起水饮停滞,如果胃肠不适应凉饮,反而造成体液从胃肠道丢失。温病的补液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发汗、能否退热。

十二、太阴温病,口渴甚者,悉尼浆沃之;吐白沫粘滞不快者,五汁饮沃之。

吴师认为这是甘寒救液法。一个是梨水、一个是五汁饮,也可以温热后饮用,实际上都是食疗法,不过要注意的是温病津液亏虚明显是可以滋阴来治疗的,而用食疗法是应当频频服用,而不是一口气一大碗,这样不容易吸收,反而会水液停滞。

悉尼浆方(甘冷法)

以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时时频饮。

五汁饮方(甘寒法)

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

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十三、太阴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黄,寸脉盛,心烦懊 ,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无中焦证,栀子豉汤主之。

温病二、三日,寸脉盛,说明还是在上焦,但是心烦懊 ,起卧不安,欲呕不得,不是在心,也不全在肺,是在上焦膈中。用涌吐法。

十四、太阴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呕者,无中焦证,瓜蒂散主之,虚者加参芦。

此与上条有轻重之分,有有痰无痰之别。虽然都是用涌吐法,但是一个只是去热,一个是去痰热,用瓜蒂散急吐之,

瓜蒂散方(酸苦法)

甜瓜蒂(一钱) 赤小豆(研,二钱) 山栀子(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先服半杯,得吐止后服,不吐再服。虚者加人参芦一钱五分。

十五、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吴师在三焦辨证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了卫气营血的说法。口渴不明显,三十而舌绛且干,两寸脉大,说明还是温病。只不过是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用清营汤: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黄五钱(15g)元参三钱(9g)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丹参二钱(6g)黄连一钱五分(5g)银花三钱(9g)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热入营血,用犀角、玄参、丹参,地黄麦冬滋阴,黄连、竹叶心、连心清心火,银花连翘清气分热。所以大家还是需要注意口不渴不一定是津液未伤。 滋阴凉血是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条辨——清营汤
【图说千方百剂】清热剂之清营汤
清营汤的配方是什么
名老中医之路之(44 )赵绍琴
舌诊大全11:(121-136)舌象及图谱、主病、治法、方药
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温病舌诊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