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细痰咸阴虚水泛 大剂熟地咳嗽顿安

张与之母久患痰嗽碍卧,素不投补药。孟英偶持其脉,曰:非补不可。与大剂熟地黄,一饮而睡。孟英曰:脉细痰咸,阴虚水泛,非此不为功。从前药之增病者,想必杂以参、术之助气。昔人云:勿执一药以论方。故处方者贵于用药之恰当病情,而取舍得宜也。

(摘自《王孟英医案·痰嗽》)

明代王纶《明医杂著》云:“痰之本水也,源于肾”,下焦水邪泛滥而成痰,上溢中焦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故碍卧;咸为肾之味,痰咸佐证痰之源在肾;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三点合论,病位在肾,病性属虚,治当补肾以治本,化痰以治标。

孟英其他痰嗽医案,均以清肺化痰生津为大法,而此案用药明显有明代温补学家薛立斋、张景岳之风。景岳云:“肾经之痰,水泛为痰者,无非虚证”,并引立斋之言“若肾气亏损,津液难降,败浊为痰者,乃真之病,宜用六味地黄丸为主”(见《景岳全书》卷三十一,薛氏著作不见此句)。

若遇此案,薛氏主以六味地黄丸,景岳用自制金水六君煎,均重用熟地黄,景岳谓“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痰从下泛上,乃因升有余,降不足,熟地味厚质重,故当重用。六味丸有泽泻、茯苓,金水六君煎有陈皮、半夏等行水化痰之品,而孟英单用大剂熟地黄,别出心裁。

前医用药病增,孟英猜测前医必杂以参、术,而参、术主升,故补中益气汤用之。孟英对《薛氏医案》每以补中益气汤与地黄丸并用为治,从升降角度提出质疑,“自相矛盾,纪律毫无”“其实非用药之法”(见《回春录》)。可见,孟英对于前人,既能看到其长处,实行“拿来主义”;又指出其不足,可谓善学之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咸案
大剂量熟地,化痰,开胃,治腹胀便秘。利尿    邹羿
谈谈肾虚痰犯与金水六君煎
拍案惊奇 | 痰嗽碍卧因水泛 熟地一服睡而酣
杨晨光:从古今医案谈论熟地黄的临床运用
熟地黄在腹水及咳喘的临床应用浅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