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化专题|肠道疑难病例诊断思维

编者按

► 钱家鸣教授

撰写 | 钱家鸣 杨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 | 柳海霞

● ● ●

最早认识肠道感染时,学者们期望所有肠道疾病都能用肠道感染来解释。然而在疾病认识的漫漫征途中,后来又认识了缺血性肠病、药物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淋巴瘤、自身免疫性肠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肠道表现等。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从无知到有知,从了解到深入。当我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疾病后,反而难于鉴别诊断,如“肠结核和克罗恩病”“克罗恩病和肠淋巴瘤”“肠道感染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缺血性肠病”“乳糜泻和自身免疫性肠病” “自身免疫性肠病和肠道淋巴瘤”等。这些肠道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内镜和影像学表现相似,病理变化也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中感到困惑、在误诊和漏诊中艰难前行。如何让临床医生从疾病的现象认识到疾病的本质,最精准的武器就是运用临床思维。我国消化界先辈张孝骞教授这样解读临床思维的概念:“临床思维就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行动,以认识疾病本质。这既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也适用于疾病的治疗。”其精髓在于:一是全面和辩证;二是发展和变化。用一个病例来解读这段话的内涵:患者,女,17岁,因“反复腹泻、腹痛和发热6个月入院。患者慢性病程,反复发作,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应用抗菌药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反复,血培养、便培养阴性,末段回肠、结肠多发溃疡和糜烂,诊断考虑不除外炎症性肠病,在全面和辩证的分析中,追问得知半年前曾有学校食堂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确定组织内有革兰阳性杆菌生长,考虑利斯特菌可能性大。应用抗菌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结肠镜表现明显好转。在该病例的诊断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全面和辩证”与“发展和变化”的临床思维精髓。从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要不断提出疑问才能避免走过多的弯路,要学会在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中求真,在文献中求真,在临床分析总结中求真,才能更准确地获取疾病本质。因此“质疑和求真”也是临床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精髓之一。总之,要遵循国内外规范的共识意见指导临床,如“炎症性肠病诊治共识”“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感染共识”等,要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临床工作,以求证、思辨、发展、完善的思维对待每一个病例,才会让临床工作越来越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理微课堂之克罗恩病
肠道溃疡鉴别诊断之肠Behçet’s 病
王振宜:炎性肠病——“神秘”的肠道疾病
“新”重疾详解(3):严重溃疡性结肠炎
刘占举:诊疗炎症性肠病,菌群可能带来什么革命?
“粪便”也能治病?—粪菌移植,多种肠道疾病的救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