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条辩三五九: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论》条辩三五九(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词解:

“灸厥阴”:灸厥阴经的孔穴。据张令韶的意思,可灸厥阴经的行间和章门穴。(其实并非只能厥阴的穴位,只要是有助于患者厥阴证恢复,其他经络穴位也可以任意使用之)。

提要:阴盛阳衰,虚阳上扰,灸治不愈者为死候。论述厥阴病阴盛阳亡的死证。

伤寒病已有六七天,这里的“天”字,应该理解为“候”,一候为六到七天,“伤寒病已有六七天”,其实是已有“六、七候”。

脉搏微,四肢厥冷,而又烦躁不安,应急灸厥阴经的孔穴。如灸后四肢仍是厥冷的,多属死侯。

伤寒病,六、七候的时间,脉见微象,证见手足厥冷,这类脉证,是阴邪肆逆,阳气衰微的主要依据。

虚阳上扰而生烦,阴邪盛极而生躁,所以不但是脉微,肢厥,而且兼有烦躁。综观这些情况,似属于藏厥险证,虽然文中没有提到吐利、汗出等证,但与前面条文互证,则下利是必有的证侯。

再从其阳消阴长,阳不胜阴的局势来看,可见病证已是进入极危险的紧要关头,若用汤药来扶阳抑阴,恐怕是缓不济急,所以【扶阳】汤药的同时、配合用灸法急救回阳, 以散阴邪而复阳气。

阳气若得来复,则手足亦当转温。若手足仍不温暖,则是阳气已经断绝,是没有可生的希望了,所以断为死证无疑。

治伤寒阴证,最注重阳气,如阴退阳长则生,阳衰阴盛则危。此证是内外皆寒,一派阴霾之象,故【扶阳】汤剂的同时、配合应用灸法以回其阳。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同时内服四逆汤等一类的方剂,以救欲脱的阳气,当更可增加效果。

从本条条辩开始,《伤寒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证候,来举例分析说明有六条死证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伤寒六七日(六、七个“候”)了,如果病到厥阴,阳虚寒盛,就会脉微。

微脉主阳虚,细脉主营虚,微为阳弱细阴弱,阳虚寒盛,故手足厥冷。“烦躁”,烦是精神上的一个症状,躁是身体上的一个证候,就是精神和身体烦躁不安。

热性的烦躁属于阳气有余、阳气亢奋,代表阳盛的热证,现在这一条是脉微、厥冷的烦躁,属于阳虚

脉微、手足厥冷的烦躁,是阳虚阴盛,阴来夺阳而发生的烦躁。热病见烦躁,反映了阳气有余,热邪盛。

太阳篇的【干姜附子汤证】:“昼夜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也是烦躁。

烦躁见于阴寒的证候之下,往往有亡阳的危险,必须加以注意

手足厥冷,脉微而烦躁,是阳气非常之虚,阴寒非常之盛,怕吃药都来不及了,灸厥阴,以补厥阴的阳气,消厥阴的阴寒。

厥还不还者,病就危险,就会死。所以脉微,手足厥冷是阳虚而寒盛、烦躁而亡阳、阳亡而阴夺的危险证候,要积极地灸厥阴。

灸什么地方?有的说是灸太冲,也有的说是灸大敦,也有的说是灸气海、关元的,更有的说灸【期门】、【章门】,章门为五脏的汇穴(章门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都是取禀于脾,“章门”故名“脏会”,凡五脏疾患,都可以酌情取用“章门”),不外乎这几种说法。

灸小腹的气海、关元,期门、章门,灸足背的太冲,灸大脚趾头三毛之际的肝经开始点大敦。灸以从阳,灸以补之,刺以泻之。

学了这一条,我们要提高认识,在临床上看见阳虚寒盛的手足厥冷,如果出现烦躁,病就严重了,预后不良。

伤寒六、七侯以后,从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进入厥阴了,这时候脉微,手足厥冷,摸到脉很微细,手脚冰冷,烦燥,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看到病人手脚冰冷,照理说病人里面阴寒很盛了,肠胃功能都不好了,身体功能都虚弱了,病人又出现烦躁,这烦躁是人处于心脏正要衰弱的时候,病人才会有情绪很烦躁的现象,这就是阳气要脱的现象。

如果烦躁了以后,起脉,脉微微的回来了,胃口开起来了,手脚热起来了,代表胃气回头了,这人有救了。

胃气如果不回头了,手脚还是冰冷的,这种比较难治,很危险。

癌症的末期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阳要绝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尤其是肝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灸治疗厥阴病的方法
厥阴病死证之一-《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321 
伤寒论 第343条诸家解说
如何辨厥阴病的危候?
[卷一百二十九 伤寒门]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第六节、厥阴病预后 第七节、厥阴病欲解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